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2024-10-08 00:00:00周愢杨
美文 2024年20期

读完《红岩》整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江雪琴的风华时代,感受她面对严酷的“竹刑”依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地对待敌人;倾听她清脆的歌声穿透岁月的尘埃,在这盛世中回响。此时,许云峰那沉默的背影亦如暗夜中的守望者,守护着那段悲壮的革命历史,让人在平静的生活中感受到革命先烈坚韧不拔、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正是众多丰富、多样的如许云峰、江姐、齐晓轩、华子良、小萝卜头、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人物形象身上呈现出的英雄气质和爱国精神,彰显了本书“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价值。

在我心中,《红岩》里的战士都是一颗颗闪耀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光芒。他们勇敢、智慧且充满激情,即使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也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想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看到他们的坚韧不拔,我也感到了勇气和力量。在灰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是江雪琴那首《雪花飘飘》的歌声给予了战士们力量和希望,让他们有破竹般的信念。

许云峰是地下党的负责人,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果断,用他的智慧引领着革命的方向。他的行动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每一步充满了战略和策略。虽然许云峰在故事中是略写,但他抛头颅洒热血,无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热血沸腾,其睿智的领导艺术、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无所畏惧的革命情怀、超人的斗争预判力和持之以恒的革命行动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感赞叹。

而深谋远虑、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长期坚持的华子良,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他们的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那个黑暗时代,也照亮了我们的心扉。

当我从书中抬起头来,看着远处的白云蓝天,看着近处的嫩叶红花,不禁感慨万千。如今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今天的太平盛世,正是来自于先烈们的负重前行。他们的故事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向我们诉说着“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他们像是点燃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未来的道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是以前的先烈,还是现在的革命者们,他们都一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枪声炮声呐喊声,负伤负重不悔初。从延安到重庆,从白天到黑夜。他们始终如一,肩负着民族重任。现在的时代没有硝烟和战火,但我们每个人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努力读书,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可以说,对《红岩》这本书的整体阅读,让我们在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坚定了爱国的信念,是我们在困难和迷茫时前进的动力。珍惜现在,把握将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红色基因的照耀下,用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在漫漫人生路上挥洒家国情怀。我想,这才是阅读这本书后的最大收获。

教师点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定《红岩》为第四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书。如何利用《红岩》这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整本书阅读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周愢杨同学以集体英雄主义人物形象为抓手读解该作品,既在整本书阅读中分析了这些党性人物的形象,又在自我转化中实现了以文化人的育人目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无疑是《红岩》这本“革命文化”作品最想表达的主题,也是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情愫。周愢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核心思想,在对主要人物英勇无畏、负重前行的英雄言行的“集合式阅读”中,体验到了其蕴含的复杂性格、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在训练了自己批判性思维的同时,有效将其拓展、转化成自己今后的行为理想,让本次阅读真正起到了培根铸魂的作用。

——西安市第89中学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