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这样说。“她渐渐地又仿佛看见了雾海之外,有无数红旗在广阔的原野上招展,一眼望不尽的武装的农民,正出没在群山之间。”面对即将到来的牺牲,江姐看到的是如火如荼的人民战争。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长篇小说《红岩》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江姐则是其中最耀眼的光芒。小说的两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他们也是《红岩》故事的亲历者。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撰写大量的纪实文字,真实记录了黎明到来之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红岩》(1961年创作完成)则是在这些真人真事基础上加工、提炼,带有一定浪漫传奇色彩的感人篇章。《红岩》是革命时期的红色浪漫曲,也是新时代的信仰启示录。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1948至1949年间),地点是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小说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幕笼罩下的山城:破旧的街道,紧闭的店铺,偶尔传来的枪声,阴暗角落鬼鬼祟祟监视着每一个身影的特务们。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面对敌人的盯梢恐吓、秘密逮捕、凶狠杀戮,重庆地下党人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团结工人学生组织罢工罢课,粉碎敌人的图谋,用生命保卫人民的家园……唱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
小说集中笔墨展示的是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进行的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其中很多情节是真实的,同时又带有传奇色彩,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光辉。在狱中,以成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秘密出版《挺进报》,传递革命信息,鼓舞难友斗志,坚定理想信念。在狱中,为了粉碎敌人用各种生活困境动摇革命者意志的阴谋,他们齐心协力挖出一眼泉水;为了保护泉水,他们全体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在狱中,身处绝境的许云峰没有放弃希望,坚持与敌人斗争,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为越狱行动提供了可能。就连从小被关押在监狱中的聪明善良的“小萝卜头”,耳濡目染受到革命者的教育,也练就了机智勇敢面对狡猾敌人的本领。应该说,在狱中,以许云峰、江姐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身陷囹圄而满怀希望,面对酷刑而坚守信仰,直面迫害而组织一系列革命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情怀,展示出共产党人不畏牺牲的坚强意志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信仰。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真实感人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英雄群像,“使小说成为一部当代文学中少见的光辉灿烂的无产阶级英雄谱”。许云峰,是小说中的灵魂人物,是具有非凡智慧和坚定信仰的地下工作领导者。他老练、机智,一到沙坪书店就发现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工作人员,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他镇定、勇敢,在与李敬原接头时被叛徒甫志高出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他足智多谋、善于应变,在狱中,巧妙引导特务头子徐鹏飞做出错误判断,保护了地下党组织;赤手空拳以顽强的毅力挖通监狱通向狱外的洞口,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在许云峰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品质、才干、勇气和胆魄。江姐,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女英雄。她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在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拿行李,意识到这是一个好表现慕虚荣的人,表现出鲜明的党性。在赴华蓥山根据地途中,她看到挂在城头上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毅然决定担负起丈夫未竟的事业。在狱中,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赴死之前,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她掷地有声的誓言。在江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政治成熟、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勇于斗争的共产党人形象。这里还有16岁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坚持出版《挺进报》的成岗,有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却坚定选择投身革命的刘思扬,有忍辱负重、忠贞不屈、为掩护身份而装疯卖傻的“疯老头”华子良,有富于传奇色彩的百发百中的双枪老太婆,还有从小就生活在监狱里的天真善良、机智勇敢的革命小战士“小萝卜头”,等等。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各自的行动和选择,他们与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势力的殊死斗争,正代表着黑暗时刻即将过去黎明必然到来的曙光,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和信仰的光芒! 他们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缩影,他们终将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红岩》展示的是历史,是黎明前最黑暗时刻共产党人勇于斗争的红色浪漫历史,留给我们的更是人生的启示,是其所传递的超越时代的坚定信仰、赤胆忠心、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应该世代相传的伟大的红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