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重大实践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统筹兼顾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职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科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在离任审计目标设定、范围界定、标准编制、方法确定、信息收集、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方面逐步开展相关研究,适时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体路径探索,有序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协同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期为加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新质生产力;绿色会计
【中图分类号】X321;F239.47
作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旨在通过对被审计对象历史时期内的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的综合评估,逐步降低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系统扰动,渐次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的稳步协同持续发展[1-6]。紧紧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顶层设计,科学探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现路径,适时开展涵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设定、审计范围界定、审计准则制定、审计方法选择、审计信息收集、审计风险评估、生态效益评价以及审计报告编制等关键方面的系统研究,持续优化完善离任审计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研究不仅为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整体水平、加强自然资源利用责任管理提供有力抓手,还为改善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程度提供重要支撑[7-12]。
一、离任审计前置要求
(一)目标设定
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顺利推进的工作基础,离任审计目标设定不仅可以提升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水平,而且为保障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指明方向[13-18]。一方面,准确界定审计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的实际存量,初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为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在前期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聚焦政策执行情况、监管力度、管理责任等方面,以及面源污染、气候变化、非法开发等可能对自然资源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精准识别解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丰富完善离任审计体系。
(二)范围界定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对于增强审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审计流程顺畅、审计内容准确、审计结果可信具有重要意义。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审计的具体地理区域、时间跨度以及资源种类等内容。在地理区域上,系统涵盖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区等地域。在时间跨度上,主要包含相应的管理周期与阶段,以便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历史演变趋势的连续性[19-26]。在资源种类上,重点涉及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不同类别。根据不同地理区域、时间跨度以及资源类型选取相应的审计标准与审计方法。所以,合理界定审计目标与预定范围,详细制定审计具体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审计各个方面因素,及时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科学选取离任审计方法,确保审计活动高度符合目标导向,进而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效率性、系统性、连续性。
(三)标准制定
作为审计过程中的工作方法与指导依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标准制定不仅可以提升离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水平,而且能够确保审计结果的专业性、一致性、连续性。一般来说,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制度规范具有显著权威性与普遍适用性,即引领性指标。而针对特定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定符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现实需求的个性化非正式标准,进而精准反映当地特定自然资源资产类型的实际情况与具体成效,即补充性指标。所以,协同提升引领性指标与补充性指标衔接水平,促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开展,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果评估、监督责任落实以及最佳实践推广等提供助力[27-32]。
二、离任审计实际部署
(一)方法确定
科学选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客观揭示自然资源管理效益、生态环境管护效果和社会经济发展效率。一是开展政策文件、管理报告、工作记录等详细审查,综合评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合规性与有效性。二是通过前往具体工作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直观评估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三是利用统计学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系统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四是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与专业解释,合理验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同时,根据实际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适时调整优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法。创新引入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科学技术方法,增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与现代性。基于上述方法的讨论,统筹考虑审计方法之间的互补性、衔接性、延续性,增强审计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深入性[33-35]。
(二)信息收集
全面分析自然资源种类、分布、数量以及质量,整理分析自然资源历史管理记录、监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估等相关信息。合理界定审计信息收集范围,使其有效涵盖审计范围内的水、土地、植被、动物等资源种类。编制审计信息收集计划,结合自然资源特点和离任审计目标,获取更精确、更丰富的相关政府文件、企业报告、研究材料等资料[36-38]。开展审计信息收集管理分析,重点对资源开发记录、环保措施执行、生态修复记录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关注潜在环境风险变化趋势。实施审计信息收集整合归档,把前期收集的各类数据、信息录入综合信息系统,从而为顺利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供原始素材。上述过程不仅能够有效评估自然资源整体状况,还能够为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基础。
(三)体系构建
作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涵盖管理政策、责任部门、执行效果等关键要素[39-40]。在管理政策层面,系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的合规性、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路径。在责任分析层面,明确划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业务主管部门职责与权力范围,综合分析不同业务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沟通情况。在执法效果层面,强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防止自然资源滥用与生态环境破坏,持续提升离任审计执行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科学性。
三、离任审计具体执行
(一)风险评估
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旨在识别、评估离任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数据收集方面,一是由于信息记录不全、历史数据缺失、数据采集失当,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可能遇到数据不完整的情况,导致在执行离任审计时无法获得必需的完整数据集,进而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覆盖广度、深度和精度产生影响。二是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数据采集、存储或处理阶段,存在数据被未授权篡改的风险,可能会对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准确性与可靠性造成影响。在技术应用方面,一是离任审计技术方法可能不够先进,无法有效识别、评估某些类型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与基本现状。二是对技术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审计经验的关注程度,影响离任审计活动的深度与质量。在环境变更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变更可能对离任审计标准产生影响,二是社会舆论波动可能对离任审计公正性与独立性产生影响,三是经济条件波动可能对资源价值准确评估及相关经济责任确定产生影响,上述影响可能改变离任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不利于离任审计活动合法性、适时性、独立性的提升。所以,适当采取诸如加强数据管理、更新技术工具、加快法律法规更新进度等综合措施应对上述风险,可逐步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质量与效率。
(二)效益评价
作为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开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估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效益评估方面,深入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所带来的诸如资源市场价值提升、就业机会创造以及相关产业链革新所带动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收益。在社会效益评估方面,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增强当地社会稳定、改善公共福祉以及推动社区建设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生态效益评估方面,剖析自然资源利用对周边植被、土壤、水域等生态系统,特别是对本地物种的影响,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整体健康度等。所以,通过对上述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确保离任审计合理涵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各个关键维度,持续追踪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变化,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长期持续协同发展。
(三)报告编制
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的核心环节,编制审计报告旨在系统全面整理汇总审计过程、结果以及改进建议,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提供有效信息支持。一是系统阐述审计过程,整理总结审计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文件、数据和信息(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等背景信息),详细解释与深入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关键问题。二是全面分析审计结果,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资源利用企业、环境保护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分享审计结果,根据离任审计的实际需求,择机组织报告会议,向相关方面详细介绍离任审计的重要发现和相关建议。三是提出后续改进建议,综合评价管理体系、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审计过程与结果,明确指出改进措施的具体步骤、实施方式以及改进措施可能对自然资源资产可持续发展的预期价值与潜在影响。四是实施监督改进计划,持续与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沟通,科学构筑一套涵盖定点追踪、定时检查以及定期报告在内的监督改进机制,动态更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报告,及时反映改进措施执行效果与未来变化。
(四)后续改进
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环节,制定改进计划旨在根据离任审计的结果,合理提出环境管理体系、资源利用方式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的优化建议,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免受不当开发活动的干扰。一是管理体系高效性。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体系问题,提出如规章制度修订、管理政策优化等具体改进建议,增强管理体系透明度、协作性以及执行力,促进管理体系能够高效、公正,及时响应各方需求。二是资源利用持续性。开展离任审计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识别,提出优化资源开发流程、改善资源利用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开发、保护、利用的可持续路径。三是环境保护实时性。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持续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协同实施,最大程度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四是提高计划可行性。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率提升、自然资源利用优化以及生态环境风险降低等目标,将具体措施细化为实施任务,统筹安排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定期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训,定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与效果。五是改进效果达成性。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形成协同推进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三者协同的共识,提高改进计划接受度与成功率,促进计划满足社会的未来期望与潜在需求,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持续性、科学性。
四、研究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序推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通过系统阐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科学探索新兴审计制度具体实现路径。促进跨行业技术整合,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优化审计流程,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离任审计过程的效率与审计结果可靠性、可信度。加强跨学科系统研究,探索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知识融合,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关键领域,丰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框架,进而为审计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与方法。推动跨地区标准制定,针对不同行业与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操作指南,精准量化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以及生态效益,以提升审计结果的适用性、有效性、一致性。因此,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体实现路径,不仅可以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光耀.新时期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时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与实践”专题论坛会议综述[J].自然资源情报,2023(05):8-13.
[2]杨雪.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进展述评[J].国际商务财会,2023(17):62-66.
[3]孙康康.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的思考[J].自然资源情报,2024(01):1-7.
[4]程珂怡.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自然资源情报,2024(01):8-18.
[5]马羽男.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监管机制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4(05):46-53,70.
[6]姜广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能的整合与完善[J].中国土地,2024(03):34-37.
[7]谢萍.林地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省为例[J].自然资源信息化,2023(05):46-51.
[8]侯金武.试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3(06):1-6,15.
[9]闵庆文.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特殊保护制度”研究[J].中国土地,2023(12):9-13.
[10]吕国玮.国外生态补偿运行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自然资源情报,2023(11):1-9.
[11]王亚.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资人职责履行主体的思考[J].中国土地,2023(10):38-40.
[12]叶珊珊,杨文,王建,等.刍议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综合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23(20):54-58.
[13]汪建航.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建设的青海经验[J].中国土地,2023(10):41-43.
[14]张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初探——机制解析、模式总结与考核评价[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10):35-44.
[15]阳福英.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下储备土地资源调查的思考[J].中国土地,2023(08):45-47.
[16]蔡为民.基于“三维两级”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土地,2023(08):33-35.
[17]刘春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与权益监管平台建设的杭州实践[J].中国土地,2023(08):55-57.
[18]张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内外进展及相关建议[J].自然资源情报,2023(10):9-15.
[19]宦吉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的制度逻辑[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7):44-53,68.
[20]谭小兵.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的广东实践与建议[J].中国土地,2023(05):44-47.
[21]叶珊珊.基于“绿色矿山”的矿区生态环境成本核算——以华北平原某矿区为例[J].金属矿山,2019(04):168-174.
[22]孟婕.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关系研究[J].自然资源情报,2023(07):17-22.
[23]霍子文.实施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使用规划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8):50-57.
[24]林国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天津探索与思考[J].中国土地,2023(04):32-34.
[25]耿灿.滨海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以连云港为例[J].自然资源情报,2023(07):36-44.
[26]李娜.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工作路径探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3):50-57.
[27]王本礼.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的实践与探讨——以湖南省为例[J].自然资源情报,2023(07):45-50.
[28]秦静.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存在困难与政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3):10-15.
[29]吕宾.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理论与实践[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3):4-9,24.
[30]苏学武.市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建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3):74-82.
[31]梁嘉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探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3):66-73.
[32]许策.国际生态碳汇参与碳市场交易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自然资源情报,2023(03):51-57.
[33]秦静.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的数据来源与应用方式[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3):83-89.
[34]吴泽群.中国城市自然资源管理效应测度与对比[J].自然资源情报,2023(01):8-15.
[35]高宇.土地资源行业配置效益和效率分析——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自然资源情报,2023(01):50-57.
[36]罗世兴.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01):20-25,66.
[37]魏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土地,2024(03):41-44.
[38]杨红.自然资源资产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思路[J].中国土地,2024(01):40-44.
[39]李哲.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行使机制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4(03):43-51,57.
[40]魏媛.碳中和导向下贵州省森林资源生态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研究[J].自然资源情报,2023(04):44-50.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