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深刻阐释了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文章基于此分析和当前的经济审计工作,阐述其存在审计独立性不足、范围和深度有限、新方法和技术应用较少、人才队伍尚待进一步发展等问题。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视角,探讨相应路径中的审计效果提升方案,包括从制度和资金层面提升独立性,拓展非财务因素的审计工作,加强新技术应用和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相关内容。由此,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确保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9
★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编号:23BKS17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监督手段,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其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审计,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理解和应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对于加强经济监督工作、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审计学领域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视角,探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和本质。
(一)经济责任审计揭示资源分配形式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独立、客观的检查和评价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确保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和纠正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违法乱纪和不正当行为,进而保障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活动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表现。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框架下,审计工作不只是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检查,更重要的是深入揭示经济活动背后影响社会关系和分配的机制。这种审计观念超越传统审计的狭义理解,将审计工作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使审计工作不再局限于财务数据的核对,而是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和反映。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经济活动必须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非少数人的私人利益。经济责任审计在这种视角下,不只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更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保障,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维护。
(二)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社会总体利益
马克思主义揭示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活动的复杂影响,通过生产力水平和具体生产关系的协调,重新阐释了社会活动中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从这一角度出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际上是从社会整体利益视角分析和讨论内部审计对象的资金配置方式,挖掘其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从而要求被审计对象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和优化。审计工作中的经济活动对利益关系的影响也构成宏观调控手段,能够为不同经济部门间的利益进行协调,为政府和企业绩效评估提供支持,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对象的资源配置和利益优化能够建立在总体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保障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度负面影响,保障其服务于社会总体利益。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审计工作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框架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审计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发展。
(一)审计工作独立性不足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审计独立性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一些审计机构可能存在资金来源或人事关系的依赖,难以保持完全的独立性,影响其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解决审计工作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审计机构应建立独立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确保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和影响,但这一组织结构在人事上的独立性难以得到外部资源支持,也容易使得结构独立性不能转变为管理上的独立性。与此同时,审计人员个人的利益诉求、职业操守等因素也可能对其独立性产生影响,容易形成不当行为的道德风险,导致审计工作的结果有所偏颇。
(二)审计范围和深度有限
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往往更注重对财务数据的核实与验证,对经济活动背后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关注不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数据的审计,还应关注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反映。审计工作应该深入挖掘经济活动背后的生产关系、利益分配机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依据。但在实践活动中,这一目的难以切实达成,审计独立性的不足及有限的资源投入都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得审计活动的范围受到当下审计任务安排的直接影响,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形成针对被审计对象的广泛材料收集条件,更难以就此深入挖掘。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都导致审计结果在揭示经济活动中的深层次问题和潜在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审计手段和技术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数据量和复杂性持续增加,要求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和分析这些信息。然而,传统的审计手段和技术在面对大规模数据整合和挖掘时显露出明显的不足。审计工作中的数字化路径分析能力也相对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内部审计需求。这导致审计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致使审计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制约了其效率和效果。
(四)审计人才梯队建设不足
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经济活动。然而,目前审计领域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新兴经济形态和复杂经济活动的审计方面,专业人才的缺失更加明显。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制约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优化提升审计工作的路径与策略
马克思主义阐释了经济活动与社会的联系,也随之展现出审计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为了通过经济活动管控而提升其他社会价值,本文依据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马克思主义视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一)提升制度和资金层面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其有效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审计独立性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明确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职责权限和独立运作机制,从而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开展工作。与此同时,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审计工作独立性的重要因素,但审计工作自身无直接经济收入,为避免审计机构受到资金来源的过多制约,审计机构需要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的整体结构,从而减少审计机构对单一资金渠道的依赖,增强其独立性。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多方渠道获取经费支持,如政府直接拨款或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项目的内部审计资金等,以降低对特定利益主体的依赖,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立足于制度和资金层面的独立性,则审计机构内部应建立健全的控制机制,防范内部人员因个人利益或外部压力影响审计独立性的情况。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培训等。
(二)拓展非财务因素审计
以往的学者将审计置于会计分支的地位,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审计活动关注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多样化影响。基于此,审计工作同样需要考虑在传统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增加对非财务因素的审计,例如社会责任、环境影响、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审计。这种拓展审计范围的做法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揭示其在社会总体利益中的贡献,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审计活动自身能够引导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审计工作除了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绩指标外,也需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应深入挖掘其生产关系、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拓展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工作在审计范围方面得以显著拓展,能够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整体层面分析其影响,同时能够整合有关联的更多审计对象,形成更高层次的监督审计工作方法。利用对于审计对象自身的经济活动把握,审计活动也能够触达企业基层,对于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等过程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审计工作的深化。
(三)引入新兴技术成果
审计工作建立在被审计对象实际经济活动现状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也应考虑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形式和方式。立足于技术进步,这一经济活动的统筹管理愈发复杂,表现出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的双重困难,在风险识别和资源配置情况的分析方面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为此,审计工作需要考虑引入更多新技术、新成果,如利用大数据挖掘处理复杂VqIWEl2wcH4+oHsrKywgmYscJMgwUet7MdfcfCHzx2E=的企业经济活动,避免对于账目信息的整体分析影响对具体重点风险项目的洞察。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也能够帮助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并提供精准的审计建议,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多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总体框架和审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有着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必要基础。基于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应用,审计机构也可以面向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需要开发和应用专门的审计软件,提升审计工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审计软件可以根据审计需求定制功能模块,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审计工具,满足不同审计任务的需求,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总体保障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同等水平的审计资源也可以扩大审计范围,提升审计深度,为审计工作的持续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工作的深化、拓展和新技术应用也依赖于有效的人员组织力量。因此,审计机构需要有效筛选从业人员,在人才选拔、录用和岗前培训阶段提供相应门槛和助力,确保其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补充有效的继续学习体系。特别是针对新兴技术的利用,审计行业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独立性、公正性和责任感。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坚守职业操守,保持独立思考和公正判断,不受外部压力和利益干扰,始终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己任,为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提供坚实保障。
现有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是基于已有人力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这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补充。因此,面对长期的人力资源补充需求,审计机构还需要通过高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具备现代审计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根据审计行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审计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审计监督工作的总体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审计监督工作的基本概念,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着手,分析了审计工作的四项主要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也展现出经济责任审计提升的具体路径,通过以上路径与策略的优化提升,审计机构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推动审计工作向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灵通,杨玉丹.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财会通讯,2024(11):10-16+127.
[2]仲怀公,鲁彤彤,吴东方.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演进、热点及展望[J].财会通讯,2024(11):17-22.
[3]雷转芳.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46(S1):193-195.
[4]王会金,郑石桥.军队综合审计:一个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24(06):154-161.
[5]黄容,陈幔芹,谢清华.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理念、治理体系与实践能力[J].财会月刊,2024,45(04):80-86.
[6]吴小满,彭聪,彭乔依,等.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趋势及路径探究[J].会计之友,2023(24):28-34.
[7]刘寰.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定位、反思与变革[J].财会通讯,2024(05):113-117.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