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外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调整增值税率,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大力推动外贸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加大对出口退税的监管力度,目前已实现税务、海关、外汇管理等多平台信息互联,风险预警更加智能。文章结合我国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增强风险意识、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退税队伍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和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实现退税风险管控,规避相关风险。
【关键词】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存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一、我国外贸出口及出口退税现状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1~5月,我国外贸出口总值1.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0.2%,比2019年同期增长29%,我国外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号》政策的出台,取消了出口退税申报期限的限制,也解决了出口企业以前因各种原因超过退税截止时间而无法退税的问题。随着税务机关优化服务的深入开展,出口退税审核到账时间进一步缩短,此举保障了出口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尽管如此,许多外贸企业由于对政策不了解,对操作不熟悉,对风险不把控等原因,也导致了退税款无法到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不足
出口退税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对各个环节的跟踪和衔接,部分大中型外贸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在不了解供销方以及商品等情况下,盲目跟风开展业务,甚至违规开展“四自三不见业务”,一味地追求出口规模和短期经营利润,认为只要货物出口销售就任务完成,对出口退税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没有客观认识,导致出口退税风险居高不下,退税款无法及时到账,占用企业的资金。随着市场进入门槛降低,部分小型外贸企业近年来也迅速崛起,这些企业多由中大型企业离职的业务团队组建而成,业务团队虽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对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会导致不法供货商利用这个漏洞,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情况发生,外贸企业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要承担信用损失,甚至还会停止出口退税权,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二)出口退税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偏低,缺乏对应的ERP出口退税模块预警系统,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信息化在出口退税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只要使用通用版退税软件,按部就班进行出口退税申报就完成任务。传统的退税申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配单和数据录入,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发现问题不够及时,事倍功半,最主要原因在于外贸企业退税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对退税风险事项进行预警,如未预警出口报关单对应进项发票是否开具,内容是否一致;未预警出口退税是否有申报遗漏的情况;未预警换汇成本是否超过审核区间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退税申报被延迟,外贸企业不能及时收到退税款,占用企业资金,也会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三)出口退税队伍建设水平偏低
外贸企业中,退税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也是专业性极强的岗位,它要求退税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出口退税政策、熟练使用出口退税软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收汇系统等,还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退税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功底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大中型外贸企业,内部都有轮岗机制,这就导致了退税人员刚熟悉了退税工作流程,练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时,就面临调离岗位的情况。新接手的人员要重新学习,一方面对出口退税工作认识不足,软件操作不熟练,出现录入信息错误且疑点不会解决的情形;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政策不断变化,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其变化的本质内容,无法把关键信息筛选出来传递给本企业员工,将会出现严重的失误,极大影响退税工作的开展。部分小型外贸企业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实行一人多岗,未专门设置出口退税岗位,兼职人员对出口退税的各个环节缺乏了解,只管申报成功就行,此举更是忽略了退税工作的专业性、重要性,这也加大了外贸企业退税管控风险,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出口退税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控制度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选出口退税一类企业的必要条件。出口退税工作联系并贯穿业务始终,外贸企业从商品采购到出口销售,需要经历采购、仓储、销售、运输、报关、商检等多个环节,对外过程中需要接触到国内外客商、税务、海关、外汇管理、报关行、仓储物流公司等多个部门及企业,一些外贸企业对内还会接触到单证部、运营部、储运部、法务部、财务部、业务部等部门,如果中途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各部门互相推诿,就会影响到出口退税效率。一些外贸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出口退税内控制度,缺乏制度约束,给出口退税工作制造了诸多障碍。如税务局要求外贸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商品名称与进项发票商品名称要一致”,不一致的不允许退税,导致两者名称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内部单证审核制度不完善,导致提交给报关行的报关信息错误,需要重新更改报关单,也可能是企业收到进项发票后缺乏相应的审核机制,未及时发现错误,直到财务申报退税时才发现,需要开具红字发票信息表等,导致延期申报。
(五)外贸企业缺乏与外部各方面沟通
外贸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退税政策,这些政策对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部分外贸企业没能及时关注政策的变化,或者虽然关注了政策的变化,但是不能全面理解政策变化的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又不向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咨询请教,致使退税实操中出现问题。税务机关每年都会把一些商品、地区列入敏感区[1],实施严格的退税审核政策,如江苏税务近年来对手机出口退税审核比较严格,如果不能和税务机关有效沟通,则无法得知此类信息,外贸企业若仍接此类订单,很可能面临退税款不能按时到账或者无法到账的风险,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外贸企业把退税强制申报,对预申报的反馈疑点不进行修正,正式申报后又不敢去税务机关查看并解释审核疑点,造成退税款被暂扣,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退税风险。更有外贸企业与供货商之间缺乏互信,矛盾重重,遇到税务函调时,供货方故意不配合,导致外贸企业出现异常函等。
三、解决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有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出口退税风险意识
近年来,税收监管手段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成果显著,打击虚开发票一直是四部门联合工作的重点,我国对虚开发票的行为也一直是零容忍的态度。一方面政府机关要加大对出口退税风险的危害进行宣传,引导企业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开展业务,不触碰法律这条红线,帮助企业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2]。另一方面企业上下要紧绷风险防范这条弦,规规矩矩开展业务,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去冒险,在不充分了解业务和商品的情况下要做好可行性调查,不能盲目跟风,尤其要防范朋友介绍或者自己找上门的业务。外贸企业内部税务专员可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出口退税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和近期出现的退税风险案例,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提升出口退税系统信息化水平
现阶段,我国多数的外贸企业仅使用基本财务软件和退税申报软件,没有重视出口退税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工作,短期内对外贸企业影响较小,但从长期看,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预防实操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企业遭受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税务机关的退税系统也已经对接金税三期系统,今后信息共享、监管、预警等机制也越来越智能,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必然趋势。外贸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引进或建立起出口退税信息化预警系统,降低出口退税风险,提升出口退税工作效率。完善的出口退税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退税申报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电子认证平台、电子口岸等完美对接,简化退税申报工作流程,提高退税数据匹配录入的准确性,也可以对外贸企业退税漏申报、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以及开具发票内容与报关数据不一致、换汇成本异常等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预警,有助于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快退税款到账速度,最终使企业的出口退税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强出口退税队伍建设
近年来,国家退税政策不断修订和完善,对出口退税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业应提高退税岗位的入职门槛,要求入职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心,专业知识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培养。其次,企业需要对出口退税人员进行定期的线下培训或者帮助其报名线上退税相关课程,并建立激励机制,使其能了解整个出口业务流程,能梳理并全面理解各项新政策要点以及实操中遇到的问题,能熟悉操作出口退税业务相关软件,能在实操中发现本企业的出口退税工作风险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升退税人员的综合能力,助力企业退税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应注重退税储备人才的培养,退税岗位在外贸企业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取得退税款,如果缺乏退税队伍的储备力量,频繁的岗位调动或者退税人员离职,会使企业退税工作在一段时间内陷入僵持状态,因此建议外贸企业至少要配备两名人员负责出口退税工作,一方面可以相互交流政策制度,增强对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一方人员变动使退税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四)制定完善的出口退税内控措施
完善的出口退税内控机制能帮助外贸企业规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涉税风险。由于出口业务从商品采购到出口退税,涉及的环节较多,且环环相扣,外贸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口退税内控规范,对中间涉及的每个环节进行拆分管控,如分类建立采购制度、销售制度、客户管理制度、仓储运输制度、单据流转制度、报关制度、申报退税制度等,企业员工应掌握企业的内控流程,并遵循执行。业务各个环节涉及的部门要层层把关,各司其职,审核人员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公示,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形,此举可以有效保证业务的真实性,减少出口退税差错率,提高出口退税时效性。
(五)与企业外部各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关系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越来越丰富,如微信公众号、税企交流群、钉钉工作台、热线电话、官方APP等,外贸企业应利用这些平台接收政策信息,遇到问题及时交流,并按时主动参加线上的专题培训,确保出口退税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线上沟通渠道相对畅通,但还是有其局限性,很多时候不如当面沟通更有效率。如外贸企业在申报出口退税后,应及时去税务机关查看正式申报审核疑点,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工作,提供情况说明,对不懂的政策以及新业务的风险问题也可以当面请教,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关系。此外,企业也应该与供应商建立互利互信的关系。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优质的服务,更低廉的商品价格以及更好的商品质量,增值税专用发票也能及时高效的开具,提高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配单效率,加快退税款到账速度[3]。
四、结语
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不断增长,外贸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宽松的退税政策和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红利的同时,也会暴露出风险点。外贸企业必须重视出口退税工作,在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的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找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最大限度地享受退税政策带来的红利,同时能规避经营风险,确保退税款及时到账,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樊晓园.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分析[J].纳税,2019(26):30.
[2]朱玉萍.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控[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104-105.
[3]刘欲飞.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实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04):65-66.
责编: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