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管控必要性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会计风险原因,最终有针对地提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希望通过文中的论述,为基层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问题;防范策略
一、前言
会计工作可以真实反映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与经济活动的情况,通过会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避各类财务风险。然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也会遭遇风险的侵袭,导致单位具体的会计管理活动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风险问题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无法彻底消除,只能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因而,有必要针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会计风险加以防范,确保会计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为单位领导层、上级主管单位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务信息。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表现形式
1.货币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包括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方式。其中全额、差额拨款主要是由财政部门或是其他上级部门拨入,自收自支则需要事业单位依靠自身运作取得运营用资金。货币管理风险体现在收入及支出资金不入账、资金受挪用或是占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严格及遵从度不强、资金管理意识淡薄等方面。
2.会计信息合法、合规风险
会计信息合法与合规风险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体现较多,具体涵盖了原始票据取得与审核不合规、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等方面。原始票据取得与审核不合规是指事业单位取得作为会计核算依据的各类票据存在不合规问题,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出现会计风险。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体现在单位出于会计工作方便,没有按政府会计制度设置相应会计科目,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下降、出现财务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3.会计核算工作监督风险
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会计工作质量、防范会计部门内部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内部人员架构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出现一人兼双岗甚至多岗位问题,违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无形中加大了会计核算监督风险。
2t2Fuo7lvbYuGOPLk/KxUdlWzr9Kf/jKJX4T/dqOfSA=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内部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需要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作为保障,部分基层单位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因其未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导致部门内部岗位间、与外部其他业务部门间存在监督职责划分不明确问题,使得内部监督无法发挥其应有效果。以事业单位日常开展采购业务为例,会计人员认为该工作与自己的会计核算没有太大联系,导致其对于采购业务参与度相应较低、未能将采购业务与会计监督工作相应联系,业财融合能力不强。这导致采购过程中的招投标工作缺乏实质性监督,或是日常零星采购没有对其进行事前的“三家比价”,而仅是凭业务部门提供的票据进行会计核算,无法起到会计监督的实质性作用。
2.会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面对会计风险的出现,会利用其专业性对风险进行有效化解,为所在单位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类经济损失。但在实务中,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存在缺乏风控意识、岗位职责定位不准确、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首先,会计人员缺乏业财融合能力。一些会计人员在开展日常核算工作中缺乏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仅是依靠业务部门所提供的票据、发票来实施账务处理,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其不了解业务实际进展状况,很容易导致各类财务风险出现。其次,基层单位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升。目前,我国对于财经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国家通过各类教育水平考试、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考核等方式对于筛选合格会计人员提供了较大帮助。然而,许多会计人员虽然在专业上具备从业资格,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会计实战经验,极易出现会计风险。而一些具备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在防范、化解各类会计风险过程中,因其过分依赖工作经验,而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理念学习,导致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效果下降。
3.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不力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的年代。信息化建设可谓是在各行业、各领域内得以广泛应用。信息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会计风险同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因此也引进信息化系统针对会计风险防范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在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因其风险防控手段相对落后,传统管理方式也无法适应新问题,其大多又忽视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得整体会计风险防范信息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实施自我风险管控过程中,缺乏信息化防控意识,缺少对于信息化手段与平台的运用,导致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相关人员产生的业务信息掌握不清,仅是依据业务人员提供单据及其描述来确定相关财务事项,往往在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研究
1.加强内控管理、强化制度保障
首先,注重会计岗位体系建设。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先应从财务部门内部开展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会计岗位职责不清、分工不当而出现会计风险。实际工作中根据制约原则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相应岗位,要求出纳与会计岗位严格分离,实现“账、款分离”。同时,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有效划分财务人员用户访问权限,防止人为因素产生财务舞弊。其次,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基层事业单位可设立审计组,专门对职能部门所开展的业务实施监督,并监督财务部门工作。具体业务开展中,内部审计作为单位设立的具有独立监督权的监察机构,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实施监督。风险预警工作则是对单位会计人员日常工作易于出现的会计风险设立风险清单,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初期阶段。
2.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首先,加强现有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事业单位可以从会计工作理念、业务知识、信息化水平、职业操守等多维度出发对现有会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具体包括专家、学者来单位授课、座谈、内部活动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对会计人员所接受的业务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评,计入个人工作绩效当中,以督促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其次,注重会计人员业财融合能力提升。新时期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仅掌握专业知识有时是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须不断提升其业财融合能力。会计人员须转变工作理念,将办公桌“移动”到业务部门。具体而言,会计人员需要参与全部业务流程,从而了解业务进展的每一个细节,为单位规避会计风险提出专业意见。
3.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首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须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层在单位自身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须对于财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大力支持。具体可在财政913355018c8bd145f26dbd48fbb44be1资金分配、相关人才引进、先进设备采购方面予以支持,确保单位信息化体系的先进性。其次,借助ERP系统将财务与业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紧密融合。要求单位内部一切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业务事项均须通过ERP系统完成,否则会计部门将不予受理。
五、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式愈发复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充当着“毛细血管”的作用,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基础稳定、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实现。会计风险问题是许多基层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利用高超的专业手段、大智慧的方式予以解决是摆在事业单位领导层、会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结合许多单位出现的会计风险问题,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可从加强内控管理、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将对推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控,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霞.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研究[J].经济师,2023(10):50-51.
[2]章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财会学习,2023(24):74-76.
[3]王春立.探讨信息时代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J].财会学习,2023(1):80-82.
[4]孙玉燕.《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风险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8):75-77.
(作者单位:新沂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