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传统以制度导向、账项导向为审计的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风险导向审计依据咨询、评价、确认、监督等职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文章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等方面着手,进行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实践措施探讨,期望能够为企业审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企业审计;实践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念、特点与职能
1.概念与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Risk Leading Audit)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指运用系统、战略思想指导整合审计流程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基于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要点,即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业务的目标进行全面确认,明确其所面临的风险,如内部控制是否充足、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市场竞争压力等各种风险因素,最后确定审计重点,避免盲目进行审计。
2.风险导向职能
(1)监督职能。作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石,在我国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深度剖析企业财务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与真实,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经济稳定建设。
(2)评价职能。需要企业审计人员根据相关流程,对审计情况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估,从而形成科学评价结果,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企业经济责任与管理风险,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保障企业稳健前行,真正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功能。
(3)确认职能。该职能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以鉴定企业经营状况与经济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从而反思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确认职能能够发现企业的缺陷、潜在风险,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行性意见。
(4)咨询职能。该职能以确认职能为前提,在发现企业潜在的经营运行管理问题之后,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并将其绘制成详细的报告,提交给部门管理人员,由相关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强化审计控制,并对经营管理模式予以改进。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作用
1.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在企业审计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备推动企业稳步前行、最大化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企业的核心目标是在运行中追求利润,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工作,采取高效率的审计方法,有效降低风险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协助措施。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能够为企业审计工作控制成本、防范风险、创造利润、节省资源、为企业带去长远的利益。
2.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企业注重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相关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风险导向审计强调进行全过程风险控制与评估,能够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具体而言:其一,可以将客户放在比较大的经济环境中,在考虑企业经营方式、经营环境、管理机制上进行风险领域识别,从而根据风险点计划可控范围的审计风险,进而作出全面的评估。其二,有助于企业了解内部控制机制,并对各类型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风险水平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其三,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能够综合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获得计划检查风险水平,并根据水平高低确定实质性测试取证。
3.有效弥补传统审计方式的不足
相比于传统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账项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今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审计的主流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强调系统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按照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构建审计风险模型,使审计工作针对性与目的性更强。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在于对审计风险的精准预测与管控,旨在提取具有风险因素的审计项目,提早防范风险行为。
4.有助于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现阶段,国内不论是管理层业绩评价体系还是企业治理结构或是证券市场、会计法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企业做出舞弊行为的概率,从而发生财务欺诈案件,增强审计风险。将传统企业审计工作转变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即是基于审计对象的重大报错风险评估及公司现状,通过全方位思考风险情况进行的审计程序实施策略,对风险进行控制、分析的过程。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实践步骤
1.准备阶段
审计人员是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重要主体,在企业审计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审计人员的准备工作包括:第一,明确审计范围,对审计的对象、时间范围和审计目的的内容进行详细规划,然后形成审计清单,列出具体需要审计的项目和内容,为后续审计工作的有条不紊展开提供重要依据。第二,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管理制度等进行深入了解,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第三,建立风险导向审计评估模式,分类并评估企业风险类型,确定各风险的影响范围或严重程度,依据风险的紧急程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第四,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的指标因素,按照审计能力、风险规模制定审计计划,构建完善的审计模式。
2.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内部控制测试、剩余风险分析。在内部控制测试环节,审计人员不再依赖传统的分析调查法,而是融入多种先进手段,对企业主营业务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根据企业业务水平、具体情况,审计人员设定灵活的跟踪模式,依据系统设计与实际运行要求,准确分辨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分析企业经营的不足之处。剩余风险分析环节,详细分析审计风险,根据内部控制情况采取对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帮助企业规避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工作人员全面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审计工具、采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制定控制表;结合一般控制、应用控制手段,绘制工作表格,协同系统设计、维护以及使用人员进行表格填写,全体参与系统运行观察过程。
3.报告阶段
基于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规范的审计结论,并将其上交给相关领导者,从而确定审计意见。为此,需要管理层与审计人员保持通畅的沟通,督促审计人员规范进行审计报告编撰、审计复核工作。为增强企业审计实效性,有必要时需采用由多人组成的交叉复核模式,向企业风险评估部门提供真实的审计报告。具体步骤:工作人员将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与ODBC平台连接起来,配置IP地址、网关、掩码等计算机网络参数,获取会计信息数据,与财务人员的深入沟通,审计人员构建包括SPFILE(商品销售表)、PZFILE(凭证库)、KMFILE(科目代码表)、YEFILE(科目余额表)在内的完整数据库结构。在这些表格中,PZFILE详细记录凭证的各项信息(如日期、凭证号、摘要、金额等),YEFILE展示各科目的余额情况,SPFILE聚焦于商品销售的详细数据。为了进一步满足审计需求,审计人员需将凭证库的内容转换为数值型文件,便于进行量化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并对成本核算等重要环节进行验证。
四、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应用策略
1.强调审计形式与内涵兼顾
企业应深化内部整顿,完善其管控系统,营造有利于审计活动开展的优质内部文化氛围。这一举措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优化审计程序、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得企业能够确保其审计活动的系统性;在规划审计任务时,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试行计划,为工作人员分配合理的工作量,从而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劳动负担。第二,应对审计底稿进行有效整理,防止审计报告与底稿之间出现本末倒置或其他不匹配的情况。同时,基于对资产的详细盘点,企业应建立起更加规范、高效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筛查程序,有效地识别并消除各种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与库存现金的详细比对方法的确立,以及对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问题的合理处置。第三,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提前对审计项目进行筛选,对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位置等进行初步了解,然后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哪些资产是审计的重点对象。通常情况下,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的资产、存在易盗窃风险的资产等都应该作为审计的重点对象。资产入账情况一旦出现数据差异的问题,审计人员应立即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确认财务账面的准确性,并及时进行更新处理,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的精准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重视抽查凭证工作
抽查凭证工作是准确识别企业风险因素、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建立良好审计合作关系的重要手段。为保障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抽查凭证工作,关注审计审批手续,对特殊的环节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审计真实客观。
3.引入风险量化模型
风险量化模型的引入有助于审计管理人员层次化处理风险问题。引入方法:第一,树立树状层次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最高层、因素层、因子层三个等级层次的风险,根据树状层次模型明确审计风险,判断层次错报风险与重大检查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第二,确定主观量化标度,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转化为结果明晰的判断矩阵,由审计岗位工作人员负责综合权重计算。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例,企业的风险种类包含研发业务风险、仓库存货风险、物资采购预付款风险、货币资金业务风险、收入核算业务风险等等,不同的风险种类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层次不同,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各项业务性质,将风险类别分为待识别特殊风险、重大报错风险,详细分化企业风险业务内容,明确业务复杂程度、会计政策、资产规模、人员能力、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经济事项等风险因素,安排对应工作者对上述因素进行打分,最低分与最高分分别是1分和5分,按照风险重要程度秩序管理审计问题。
4.建立高素质审计师队伍
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在推进以风险为导向审计模式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人才是首要制约因素。当前,行业急缺高素质审计师队伍,需要加强审计师培养和继续教育,拓展现有审计师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提高其风险意识。同时,向审计从业人员提供丰富的锻炼机会,积累审计师问题处理经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战略、系统的观点分析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提高审计效率。除此之外,还要从风险评估控制等方面增强审计工作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激励审计师以严谨、独立、超然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人员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应用于企业审计中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弥补传统审计方式的不足,使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应用实施中,要强调审计形式与内涵兼顾,深化内部整顿,完善其管控系统,营造有利于审计活动开展的优质内部文化氛围;要重视抽查凭证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风险导向实效性;有必要时需引入风险量化模型,树立树状层次模型,确定主观量化标度,以提高企业审计管控的整体能力;要建立高素质审计师队伍,加强审计师培育和继续教育,拓展现有审计师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提高其风险意识,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伟.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24(1):136-138.
[2]张苗苗,崔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16):76-78.
[3]周秀芳.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探讨[J].上海商业,2023(4):116-118.
[4]代其玲.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J].财会学习,2023(8):114-116.
[5]李洋.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文化,2022(7):99-101.
[6]伏海泓.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1(9):115-116.
(作者单位: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