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增效的策略研究

2024-10-05 00:00常越
审计与理财 2024年9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并探索其优化策略,从而更好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发挥管理手段,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协同增效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增强二者的协同性和联动性有利于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的工作部署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合理、规范、高效。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具有一致性,即都致力于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高效性,助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2.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信息互通关系,即审计以财务管理提供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检查,得出的审计结果也可以帮助财务部门堵塞管理漏洞,改进管理流程。

3.两者均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合规性提供保障,即财务管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开展工作,而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报表、财务数据等资料进行审查、评价,确认单位业务活动的合规性。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控

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协同,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和监督,及时对财务运行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共同推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安全。

2.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完善

通过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协同,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有利于发现业务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推进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协助落实经济责任追究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3.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节能增效的目标

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协同可以实现对单位收支情况、成本利润情况以及项目绩效情况的深入分析研判,便于领导层掌握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强化资金预算约束,制止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并对资源有效整合,实现节能增效目标,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的发展现状

1.管理部门各自独立,协同程度不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监督等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则主要依据财务信息和数据对单位进行相应审计。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有不同的职责划分,职能各自独立,未能形成联系机制,容易出现沟通不及时、合作效率不高等情况,造成监督无法全覆盖,出现监督碎片化,从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和实际监督效果。

2.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协同深度不够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协同机制建设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清晰的职责划分,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制度和程序指引,在工作中受多种因素制约而未能形成合力,导致管理缺乏透明度和合规性,形成的监督成果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

3.监督成果运用不足,协同效果不佳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忽视内部审计整改及后期效果的跟踪管理,这导致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的运用,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打折扣,最终的协同成效不够显著。

4.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协同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协同开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财务审计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而实践中这类专业人才的储备不足,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力度也不够。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协同意识不强,缺乏所需专业知识和技术,无法有效执行任务的情况,这导致协同工作难以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的实施策略

财务管理监督是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监督屏障,内部审计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加强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协同运行,有利于认识掌握财务活动规律,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1.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有效形成监督合力

一是建立工作协同机制。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建立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协同的全方位监督和评价体系,明确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确保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信息得到及时传递。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定期会商机制。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学习最新有关审计和财务监督的政策文件,交流研讨监督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有关事项,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协同工作机制落实落细。三是建立定期联合巡查机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联合巡查方案,可以从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办公室、人事处等部门抽调合适人员,组成联合巡查小组,开展项目监督,共同发现和解决事业单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完善信息技术支持,建立风险保护屏障

(1)完善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线上共享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等各类文书和数据,共同梳理单位风险隐患点,发现并纠正管理漏洞。

(2)提升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前移监督关口。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优势,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规律,及时发现单位在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苗头性问题,加强事前预警和事中纠错。

(3)建立信息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为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保驾护航。加强信息系统对内外部环境的监控,设立安全警戒线,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报告给审计、财务等部门,便于及时干预风险、消除隐患,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人工智能+财审”复合型人才

2021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文件中要求“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协同同样需要有专业能力突出、财会经验丰富,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为基石,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将直接影响二者协同运行的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对财审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应技术培训。一是学习最新的会计和审计方面的法规准则,及时更新知识库,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遵循最新的法律法规,保持对法规政策的敏感性。二是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技术和工具,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人工智能监督技术进行财务预测、风险评估等工作,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三是强化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深入理解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维护单位财务信息安全,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履职尽责。

4.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成果运用协同

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工作成果的转化,只有将成果真正应用于日常工作管理与实践中,才能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精细化水平。

(1)互相反馈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要及时将问题整改情况抄送财务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也要将财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告知审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对审计反映的财务管理问题要积极整改、对账销号,对单位出现的业务管理问题要协同督促业务部门完成整改,对需要对方配合支持解决的事项予以积极协助。

(2)加强整改监督力度。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互相监督对方提供的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发现整改不到位、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及时互相反馈,共同推动问题的整改落实。

(3)推进工作成果综合运用。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对工作成果的深入分析和提炼总结,将成果反映的有关问题及反馈的有关意见建议作为制定政策规划、优化制度体系、编制预算方案等方面的参考依据,以问题整改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工作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其有机协同是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二者协同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的发展现状,并说明了通过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信息技术支持、加强“人工智能+财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等方式促进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协同增效的实施策略,进而实现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和风险管控能力的目标,为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梦凝.财政核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的建构原则[J].财会学习,2024(2):140-142.

[2]唐树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协同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1):166-168.

[3]周伟文.内部审计监督与财务监督协同的实现路径探讨[J].金融客,2023(12):94-96.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