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花鸟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育人模式探析

2024-10-03 00:00闫媛园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文章结合专业特殊性,将中国花鸟画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深入系统地挖掘花鸟画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新型育人模式,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树人的目的,为花鸟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可行思路。方法:首先,充分明确中国花鸟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意义。其次,找到当下花鸟画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从人文精神、辩证思维、学人精神、道德品格、民族精神、格物精神、自然观照、创新精神八个纬度系统挖掘花鸟画中的思政元素,建立“八轴联动”育人模式。结果:花鸟画课程思政“八轴联动”育人模式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学习更积极、态度更认真,对中国花鸟画专业的认同感更强。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八轴联动”育人模式,提升花鸟画育人成效,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显著增强。另外,需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杰出人才。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1 中国花鸟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意义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因为其“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1]。

在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画花鸟教学,能切实提升花鸟画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中国花鸟画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技法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塑造

在传统花鸟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技法训练。诚然,中国画笔墨技法是有难度的,未经大量练习无法达到一定高度,但如果不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及高度。同时,花鸟画教师的思政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思政意识,不利于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2.2 缺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及可落地的思政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花鸟画课程大纲围绕绘画理论、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缺乏思政教学设计。教师一般根据期中作业成绩与期末作业成绩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重视技法的熟练程度,这样的考核无法体现学生的思想素质。而同行听课评价表对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又过于笼统、单一,无法客观具体地反映课程思政的真实水平。由于缺乏对教学的真实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无法得到改进。

2.3 高校花鸟画课程思政缺乏系统的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目前,花鸟画课程与思政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还不成熟,教师也普遍处于摸索阶段,导致花鸟画课程思政不成体系,浸润不明显,没有很好地发挥专业育人的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弱。

3 改革措施

3.1 增强花鸟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使其树立育人观念

首先,高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组建专业团队,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机制,让教师树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意识,让课程思政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发挥引领作用[3]。应完善教研制度,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敦促专业课教师深刻领会花鸟画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发挥花鸟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2 更新花鸟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要根据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了解花鸟画课程的内容性质和要求,同时深入挖掘花鸟画课程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重新制定课程目标。除知识与能力目标外,还要增设素质目标,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育人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学生在课堂各个环节体现出的思政水平与道德水平纳入考核范围,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花鸟课后的成长与变化。

3.3 构建中国花鸟画“八轴联动”育人模式

中国花鸟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智慧。中国花鸟画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教育、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挖思政元素是其中的关键。但目前花鸟画课程思政缺乏体系,随意性较强,需要进行规范化设计。首先,要系统梳理花鸟画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人文精神、辩证思维、学人精神、道德品格、民族精神、格物精神、自然观照、创新精神等方面,构建中国花鸟画“八轴联动”育人模式。

3.3.1 花鸟画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花鸟画不仅仅是对物象的描摹,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象征寓意。以常见的梅兰竹菊题材为例,梅高洁傲岸、兰清逸幽芳、竹谦雅虚心、菊坚贞淡泊,象征着君子气节,作画时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潘天寿的巨幅作品《光华旦旦图》意境隽永,画面上苍鹰劲松、山高水长。潘天寿以雄浑的笔墨和古雅的格调庆祝祖国的生日,歌颂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其中,落款“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选自《卿云歌》,反映了民众的政治理想。《光华旦旦图》诗画相映,富有文学性,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3.3.2 花鸟画中的辩证思维

花鸟画与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哲学理论紧密相连,如太极中的阴阳鱼,黑白对比又黑白相依,而绘画则讲究阴阳辩证关系,讲究黑白、疏密、虚实、大小、整碎、浓淡、方圆、干湿等对比关系。如齐白石绘画作品中的茶杯,杯口圆、杯身方,这并不是因为齐白石不知透视关系,而是因为其追求一种方圆对比变化,这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一致。外圆内方,刚柔并济,是人这一辈子所要修行的美好品质。将花鸟画中的辩证思维运用到生活中,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3.3.3 花鸟画中的学人精神

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解读,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立意、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都经过画家的反复推敲。赏析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深入探究画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探索钻研的精神。

齐白石诗书画印熔于一炉,学养深厚,年逾古稀依然笔耕不辍,其事迹启发大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提升技法,还需要有良好的修养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学生在创作花鸟画作品时,需要省察自身笔墨技法、画理欠缺之处,不断学习,反复调整。在反复练习、修改、悟道的过程中,学生能形成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3.3.4 花鸟画中的道德品格

中国画常论及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恽南田云,“人品不高,用笔无法”;倪瓒评柯九思墨竹“检韵萧萧人品系”。郑板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生挚爱竹石,其为人与画作皆受民众赞誉,由此可知,画家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画家生平及画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画过程中对自身道德品格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花鸟画作品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劝谏寓意。例如,任伯年的《五伦图》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黄莺五种禽鸟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强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该画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伦理道德准则,具有一定的劝谏价值。再如任伯年的《九思图》,画面中绘制了九只鹭鸶,“鸶”与“思”谐音,隐喻君子有九思。九思出自《论语·季氏》,“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指君子在日常生活中应反复思考的九件事,总结概括了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对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由此可见,对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3.5 花鸟画中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对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花鸟画中则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郑思肖为宋末元初爱国画家,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之精神。他擅画墨兰,宋亡后所画“无根之兰”花叶萧疏、无根无土,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思念。潘天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强调“中西方绘画要拉开差距”,他积极投身美术教育,倡导建立中国画专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色。他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4]潘天寿通过绘画中的构图与笔墨,传递出不屈不挠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其两方著名印信“强其骨”“一味霸悍”,不仅展现出了对绘画用笔的追求,还体现出了振兴民族绘画的精神与决心。引导学生感悟画家的民族精神,能使其受到感染,厚植爱国情怀。

3.3.6 花鸟画中的格物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研究,明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格物精神可以推动科学知识不断积累和创新,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宋代花鸟画是中国写实性花鸟画的一座高峰,宋人追求的格物精神,在宋画中多有体现。“春时日中月季”讲的是月季因“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而难画,但一名少年因所画春时日中月季与真实月季状态毫无差别,而得宋徽宗褒奖的典故。“孔雀登高必先举左”的典故,讲的是宋徽宗要求画院的画师们在描绘孔雀欲升藤墩时,注意先抬左脚还是右脚。宋代画师不仅对物象穷尽观察描绘,还通过对大自然山花的真切体悟,追求事物内在的“性”“理”。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赏析花鸟作品,让学生体悟宋画观物之精准,培养大学生求真探索的格物精神。

3.3.7 花鸟画中的自然观照

学习花鸟画少不了写生,要使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提炼自然中美的元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花一世界”,万物皆有灵,可以从一朵花里感知世界,体悟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学习中国花鸟画,能让大学生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3.3.8 花鸟画中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创新精神不可或缺,其可以推动社会繁荣发展,花鸟画中也蕴含着创新精神。明末清初画家石涛认为“笔墨当随时代”,这体现了其对绘画创新发展的思考;清代中期,“扬州八怪”在艺术上张扬个性,勇于创新,展现出鲜明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引导大学生感知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使其专注于内心真实的情感,适应人类感知的无限丰富性,从而实现创作的多元化。同时,花鸟画课程要将创作方法和艺术技能置于时代背景下考量,引导学生树立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担当意识,实现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接力与当代探索创新,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紧扣时代脉搏,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

4 结语

中国花鸟画课程通过构建融合人文精神、辩证思维、学人精神、道德品格、格物精神、民族精神、自然观照、创新精神八个方面的“八轴联动”育人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真正认识到了中国花鸟画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民族文化自信。然而,课程思政建设仅仅靠一门课是不够的,需要每一门课“守好一段渠”,合力培养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俊儒.“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包装工程,2022(S1):413-4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0-05-28)[2024-06-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冯俊,岳姝含.“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书画世界,2023(9):70-71.

[4] 潘天寿.听天阁画坛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