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03 00:00杨洁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生态学理念成为当前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高校应将生态学理论应用于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生态设计意识与能力。方法:文章对生态学理论进行概述,包括生态系统结构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明确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现状,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结果:当前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理论知识多,实践教学应用性强,但教学中暴露出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课程安排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结论: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态设计意识与能力,深化学生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认识与理解,应通过组建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项目等策略,进一步强化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学理论;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0 引言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传统公共空间设计侧重形式设计与功能开发,忽视空间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容易出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缺失、雨洪管理不合理、热岛效应等[1]。生态学理论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的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背景下,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强调打造环保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现阶段,在高校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尚不充分,多数教师未充分认识到生态学理论的价值与重要性[2]。因此,在明确生态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应充分了解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建设现状与教学现状,进而将生态学理论充分融入公共空间设计教学,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并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生态实践项目,从而体现生态学理论价值,推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创新发展。

1 生态学理论

0n1e0CPoF7TRO7wF7jkANrFGe9urfqKCyfZ48wg+u9E=

早期的生态学研究主要聚焦于生物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明确界定了生态学内涵,即研究有机体与其非生物及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此后,随着学术界的深入探索,生态学的定义有所拓展,但其核心依然是探讨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3]。当前,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生态学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其应用也显得尤为迫切。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生态学理论被细分为生态系统结构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强调构建环保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1.1 生态系统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一个复杂且有序的存在,是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体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依存而构成的复合体系,充分展现出生命的多样性与环境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结构是理解生态学理论运作机制的关键,涵盖生态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布局。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类生物体,非生物环境中的水、空气、土壤等,其彼此之间采用特定方式相互关联且影响,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4]。

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的欧洲,特别是德国、荷兰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环境科学的研究版图。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中,景观的内涵超越传统地理学所界定的自然景观范畴,也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景观,而是从生态系统整体性视角出发,由多个生态系统相互交织构成的异质性区域,其具备独特的空间结构、功能特性、动态化变化过程。

1.3 生物多样性理论

生物多样性理论强调特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揭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区域内的物种越丰富多元,生态系统的韧性便越强,便越能有效抵御外界的干扰与破坏。在生物多样性理论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自然遗产的珍视,还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在公共空间设计语境下,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应用需秉持一种综合性思维模式,深入剖析多个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明确各物种相互依存与制约的机制,并对其进行融合,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为公共空间注入更强的生态活力,凸显其美学价值。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现代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理论,着重凸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倡导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要求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因短视行为而损害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与稳定发展。在低碳经济与环保理念的双重驱动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要秉持“少干预、多利用”的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风貌与生态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改造与破坏。此外,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复与自我净化能力,当公共空间的生态系统具备这些能力时,自然生态景观与人造景观便能够和谐共生,共同提升公共空间的整体美观性与生态价值,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发展[5]。

2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开展现状

2.1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简介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于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80个课时、4个学分。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内容较多,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独有特征、多样化功能区域设计策略等,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会运用图纸等设计工具,将创意与灵感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展示设计、陈设与展示、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展现卓越设计才华奠定基础。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理论内容较多,融合建筑学、设计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建筑设计基本原则与材料应用方式,涉及施工、管理、材料、工艺等领域,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功能区域的设计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多维度梳理与讲解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6]。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强调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构建资源库,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深度参与,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公共空间设计现场调查,在亲身体验与观察中深化对环境设计的理解与把握。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施工图绘制能力,在实战演练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绘图技巧,了解绘图规范,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2.2 公共空间设计教学现状

在当前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一,师资队伍匮乏。现阶段,一些高校教师由于未参与过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实践,因此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动态相衔接,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教师很少在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操技术示范中引入真实的企业案例,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的最新趋势与发展方向。

第二,课程安排紧凑。由于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且复杂,学生需要在有限的课程安排中掌握各类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如办公空间、餐饮空间、商店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的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绘制方式各异,紧张的课程安排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导致学生在未深入了解某个公共空间设计单元的情况下就开展下个单元的学习,使得学习基础不扎实、不深入。

第三,教学方式单一。现阶段,在公共空间设计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仍倾向于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侧重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鲜少融入生动的设计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难度,导致其产生抵触、畏惧情绪。此外,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如实地考察、项目参与等,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无法有效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技巧,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3 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组建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应用生态学理论,首先要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其成员需深入了解公共空间设计实际需求与前沿动态,并具备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可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态学理论[7]。具体而言,高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生态学理论培训,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邀请生态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公共空间设计专业教师传授生态学理论核心内容与价值要素,共同讨论如何将生态学理论与公共空间设计融合起来,如在保护公共空间内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设计,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注重再生水的设计与利用,注重公共空间内植物配置的均匀性、多样性、美观性等,整体提升公共空间的生态水平[8]。同时,高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实际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运用生态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2 优化课程设置,融入生态学理念

高校可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设置上融入生态学理念,丰富并拓展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增设一系列与生态学紧密相关的课程,如环境心理学、生态设计原理、生态学基础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学设计的核心素养与基本原则。同时,全面梳理课程内容,明确每个设计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分配情况,合理调整课程进度,避免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

3.3 创新教学方法,融入真实设计案例

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应用生态学理论不能仅限于单一理论的讲解,教师需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融入真实设计案例,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与运用。一方面,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设计思路、设计技术以及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以培养学生7BT/wNpGneo+6xlhQgT16etE9vEEAF06QcOzg+vv4JM=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设计一系列与生态学理论相关的公共空间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予以解决,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教学效果。

3.4 开展实践项目,体验生态学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教师可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生态学原理。具体而言,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景观设计,让学生体验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等,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此外,还可以实施社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与改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展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可与生态设计相关的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实习实训,在真实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

4 结语

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还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要通过组建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项目等策略,将二者有效融合,使学生在掌握设计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并践行生态设计原则。未来,应不断探索与实践,完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深入践行生态学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思.基于生态学视野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1):85-88.

[2] 何志美.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渗透与体现[J].四川建材,2023,49(5):68-70.

[3] 高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 (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究[J].艺术家,2022(9):108-110.

[4] 徐祥伍,朱超.基于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设计,2022,35(11):103-105.

[5] 程坦,朱智慧.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项目化教学课堂改革:以《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1):185-186.

[6] 梅瑜,丁佳彦,岑佳怡.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环境工程实训平台建设及成效[J].创新教育研究,2024,12(4):431-435.

[7] 袁国凯.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J].幸福生活指南,2023(22):49-51.

[8] 许雯.健康城市理念下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探索:以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