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价值内涵和创新策略探究

2024-10-03 00:00杨羽裳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中国历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文化根源,坚定文化自信。方法: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总结当下历史文化传播的策略和重要价值,让更多人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呈现、多媒体制作等,让历史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受众,通过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让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结果:《典籍里的中国》打破常规的宣传方式,通过跨领域合作,与当前时代潮流结合等,让历史文化更贴近大众,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典籍里的中国》以故事性的方式挖掘和讲述历史,重现远古的历史记忆,使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强化了历史文化的传播效果,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结论:《典籍里的中国》揭示了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价值内涵和创新策略,为更好地探索和弘扬历史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未来,应积极探索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传播;价值内涵;创新策略; 《典籍里的中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0 前言

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核心价值包括历史积淀、民族认同、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传统智慧等。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和立体化趋势。新媒体时代,大众媒体向广大受众传播中国文化仍然是主流形式,同时新兴的社交媒体也在发挥作用,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新颖化,吸引了一批对中华文明感兴趣的活跃的忠实受众。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历史文化传播面临诸多挑战,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元性的冲击、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历史文化随时可能被人们遗忘。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历史文化表其形,立其意,如果被遗忘,就意味着文化的断层和流失。历史文化是历史洪流留下的经验教训和时代价值,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不能故步自封,停留在单纯讲解故事的层面。当前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考量受众对内容的接受度和兴趣爱好,以受众为中心,与受众双向互动,从而实现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些平台可以更快捷、更广泛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并且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其中,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的传播形式不同于碎片化的知识汇集,其基于真实的历史素材,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展现丰富的细节。通过有声画面加深受众的印象,展示深厚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该节目以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演员演绎和声音等手段来呈现和解读历史,旨在真实、客观地展现历史的面貌和发展脉络,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1 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价值内涵

1.1 弘扬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镌刻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注重创新的文化传播节目,其主持人撒贝宁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节目以我国各个时期的典籍为主题,描述历史故事,同时通过演绎让原始现场“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节目展示我国古代典籍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了受众的文化自信。同时,其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让更多人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1.2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坚持价值引领

历史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思想学说、传统技艺等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和知识积累,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发展。“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例如,《典籍里的中国》中《论语》这一期,识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金句,虽通过演绎古代孔子和私塾学生之间的教诲来展开,但中间穿插着带古人阅今的画面。节目中,撒贝宁带着孔子的学生子贡来到青少年的现代课堂,看到他们在学习《论语》,感慨人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的理想。节目不仅向广大受众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输出,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了解中历史文化,传承文化理念

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中国历史文化可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也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和引导,增强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政府、文化机构和媒体应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模式,采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历史文化深入人心,从而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典籍里的中国》以新媒体新技术为支撑,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将典籍中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创新策略

《典籍里的中国》实现了跨时空、多舞台、多场域的创新呈现,通过戏剧化结构和影视化表达,利用舞台之间的交叉互动,立体化演绎中国典籍故事中的历史故事,让受众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在古今相通、记忆相通、精神相通中成为中国历史的建构者,从而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1]。

2.1 古今对话,创新性传播中国历史文化

传统叙事总是以单一的“我说你听”的模板叙事传播文化故事,内容上也总是千篇一律的旁白和台词,受众接受度不高,这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处于一种滞空状态,无法实现触地效果。媒体在传播历史文化时,要考虑受众对内容的接受度,从受众出发,满足受众对文化的需求。古今对话,是既要让今天的大众看到千年前的繁荣文化,也要用今天拥有的技术资源创造性发展历史文化,展现历史文化独特的美。《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中,伏生跟随当代读书人撒贝宁来到现在的图书馆,观看儿童背诵《尚书》;第二集中,宋应星前往袁隆平杂交水稻实验田见证当代农业科技成果。撒贝宁带领历史人物穿越时空,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反映当今时代的发展。

2.2 舞美呈现,先进技术呈现内容深度

罗伯特·斯考伯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大胆断言场景时代即将到来,其认为场景时代的到来依托五大技术的支撑,即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场景五力”[2]。技术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场景化展示传播内容成为极其便利的事情,在5G技术的推动下,受众能够在虚拟场景中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典籍里的中国》邀请真人演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精心的现场布置,呈现出真实的古代场景,揭开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让受众感受古籍之韵,知晓人生道理。在亲历现场后,受众对诗词和文学的解读不再停留在表面,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学意境,受到熏陶。节目中的情景再现追求的不只是对历史场景的简单还原,更是一种意向性的表达,是一种对历史时空、历史氛围、历史心境的营造。创作者对其进行合理想象,构造并摄取与该信息形态相似的场景,将当时的历史场景、地理场景和人物面貌通过模拟的方法再现于受众面前,既可以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又可以营造过去时空中具体的生活场景[3]。

2.3 双向互动,参与式沉浸体验文化场景

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交流互动的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强,可以随时就节目内容进行实时互动。尤其对周更节目来说,受众会在短时间内作出反馈,节目制作方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调整内容,优化受众的感官体验。新媒体可以增强传播的多元性,在VR、AR技术的加持下,受众可以对现场进行全景的观察,沉浸式了解更多的细节,深刻理解内容,甚至可以成为角色本身,进行现场模拟,从而获得更强的感官刺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受众的反馈,为受众定制个性化内容,从而提升参与度和互动性。

媒体在文化传播中要做“多面手”,让生涩难懂的历史文字“活起来”,要在节目制作上呈现更多创意,摆脱照本宣科的念白模式,将历史现场重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让优秀的历史文化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大传播力度,不仅要在电视媒体上播出,还要在各短视频平台同步跟进,实时阅读受众的评论。要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优势,用精彩的、振奋人心的内容吸引受众,不断强化文化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能够让人们以积极的态度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让文化充满活力与魅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4]。《典籍里的中国》以文化自信的姿态讲述中国历史文化。节目制作者查阅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融入最新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并邀请知名历史学家保驾护航,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通过共同的人生追求和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全景式展现中国人从混沌走向文明,从神话传说走向历史现实的伟大历程。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让中国历史文化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3 结语

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首先需要各媒体加强合作,进行双向交流,形成报道合力。其次,媒体要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内容,保证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具有吸引力。最后,要从低语境文化向高语境文化转变。单纯的文字输出和旁白很难让受众了解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要实现情景意义的高级转化,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新媒体无疑可以将历史文化元素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文化传播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但保持文化原本的价值意义也是重中之重,否则文化传播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梅婷,汪荣燊.互动、情感与记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仪式建构与价值传播[J].电视研究,2022(4):46-48.

[2] 梁旭艳.场景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15(7):53-56.

[3] 郑晓华.当代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J].新闻世界,2009(9):164-165.

[4] 范中峰.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