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方法:将文献分析法和实践观察法相结合。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特点。其次,观察并对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访谈,分析该教学法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有效增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提升其音乐素养。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均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其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声,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结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能促进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提升。但该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发挥其最大的育人作用。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课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对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0 引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20世纪中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以来,便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对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体验来学习音乐,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的实践,面临诸多挑战[1]。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民族音乐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倾向于使用西方音乐素材,导致本土文化缺失和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不足。因此,将民族音乐特色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结合,成为提升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未体现民族音乐特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原本性音乐理念,即音乐应该是纯粹的、初始化的,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的奥妙、感知音乐的魅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理念往往未能很好地与民族音乐特色相结合[2]。
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然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更注重对西方音乐元素的应用,而忽视了对民族音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将民族音乐特色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然而,一些教师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不足,再加上教学资源的匮乏,融合过程变得困难重重。此外,一些教师认为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教育存在隔阂,难以将其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导致问题日益严重。
1.2 未有效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将音乐、舞蹈、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然而,这一教学法往往未有效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3 未与音乐游戏教学有机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游戏性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其往往未与音乐游戏教学有机结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教师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游戏性元素的融入,这使音乐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一些教师虽然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中,但缺乏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导致游戏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1.4 未对声势教学予以高度重视
声势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强调通过人体动作与音乐节拍的融合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声势教学未予以高度重视,导致这一教学策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4]。
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声势教学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介绍声势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没有深入实践和探索,导致声势教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声势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做大量的身体动作和节奏训练,一些教师担心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因此往往选择避免运用声势教学策略,或者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简单的练习,导致声势教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和普及。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议
2.1 融合民族音乐元素,构建特色化的奥尔夫教学内容
2.1.1 引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增强民族音乐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五声音阶独特的音程关系和音响效果,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五声音阶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变体形式,如加入偏音形成的六声、七声音阶等[5]。通过实践演奏、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五声音阶的韵味,从而在音乐创作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民族音乐元素。
2.1.2 选用富有民族风格的歌谣、打击乐等素材
歌谣和打击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搜集并整理各地的民族歌谣和打击乐素材,如苗族的飞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汉族的锣鼓经等。教授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改编和创作,将所学知识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2.1.3 在节奏、旋律、和声等训练中体现民族音乐特点
节奏、旋律与和声是音乐的三大要素,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进行这些基础训练时,教师应注重融入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例如,在节奏训练中,引入民间舞蹈的节奏模式,如秧歌舞的欢快、蒙古舞的悠长等;在旋律创作中,鼓励学生运用民族调式进行旋律构思;在和声教学中,则可以探讨民族音乐中的多声部现象,如侗族大歌的和谐之美。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还能深刻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2 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现灵活多样的应用
2.2.1 将奥尔夫元素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
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日常音乐教学,是实现其灵活应用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有意识地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元素。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等,让学生的身体成为感受和表达音乐的媒介。在歌唱教学中,则可以结合奥尔夫的声势训练,通过简单的声势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奥尔夫乐器,如木鱼、响板、铃鼓等,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和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2.2.2 采用分散式、渗透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
分散式、渗透式的教学模式是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分散到各个环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律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各种元素和技巧,如声势训练、即兴创作、乐器合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
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创作音乐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而角色扮演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2.2.3 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在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和创新。例如,在资源匮乏的地区或学校,教师可以将身边的物品作为简易乐器开展教学;在面向低年级学生时,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面向高年级学生时,则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创作和表现。
2.3 整合音乐游戏教学,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互动性优势
在现代教育中,音乐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听、唱、弹等技能训练,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特的互动性和创造性,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将音乐游戏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音乐水平全面提升。将奥尔夫核心元素融入音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结合,通过身体的律动来感受和表达音乐。在设计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各种身体动作,如拍手、踏脚、摇头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音乐节奏。例如,设计一款节奏游戏,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将音乐游戏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奥尔夫校本教材中,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奥尔夫校本教材应包含丰富的音乐游戏内容,这些游戏应与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在教授音阶时,可以设计一款音阶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提示找出正确的音阶顺序。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音阶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4 优化声势教学,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4.1 注重身体动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声势教学强调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和感受音乐,因此,身体动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身体动作库,涵盖不同节奏、力度、速度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并实践多种动作模式。这些动作可以是简单的拍手、跺脚,也可以是复杂的身体律动、舞蹈步伐,甚至可以是自创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给定的动作进行改编或创新。例如,在教授一段快节奏的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更快的脚步、更强烈的拍打来匹配音乐的节奏;而在慢板音乐中,则鼓励学生运用柔和、流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4.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
在声势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可或缺。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提出一系列与音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去寻找答案。例如,教师可以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促使他们主动运用身体去感知音乐。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索和创新。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身体动作组合。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使其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创意火花。
3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应着重构建以五声性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内容,融入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谣、打击乐等素材,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分散式、渗透式的教学模式,将奥尔夫元素有机融入日常音乐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优势,将其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机结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曹晓宁,刘燕.奥尔夫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2(30):190-192.
[2] 巩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2(4):69-71.
[3] 胡艺兰,罗立章.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9):182-183.
[4] 李英玉. 3~5岁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7(6):77-81.
[5] 刘彤.当代外国幼儿音乐教育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6(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