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背景下乡村民宿设计研究

2024-10-03 00:00陆秋伊胡琳李乐鑫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文章研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如何守正创新,以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方法: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当地环境因素、人文因素。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建立清晰科学的课题框架,从而增强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应遵循“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基本原则,将乡村民宿打造成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型民宿。结论: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吸收异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

关键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乡村民宿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1 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

1.1 研究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快速复苏,乡村民宿得到极大发展。但乡村旅游存在无长远规划、各自为政等现象,乡村民宿开发存在重复、相似、模仿、缺乏特色等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2]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的背景下,亟须找到既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又符合现代文明的乡村民宿设计方法。

1.2 研究意义

乡村民宿要结合地域文化与特色,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展现出本土文化特色,散发时代气息,为游客带来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全新旅游居住空间体验,以增强民宿的艺术文化感染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民宿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15年;2017年,基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的民宿研究受到重视;2019年,发文量达到顶峰;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文量有所减少;2022—2023年,发文量趋于稳定[3]。近年来,民宿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和特色化,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今,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为民宿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的机会。

国外乡村民宿研究起步较早,涉及范围较广。成熟的政策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乡村民宿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低投资、高回报的特征使投资、经营乡村民宿成为热潮[4]。当前,国外关于乡村民宿的研究相对成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2 创新点

2.1 民宿的定义

民宿可被视为酒店的一种,如《旅馆管理:理论与实务》(吴勉勤,2011)就将民宿列为酒店的十种类型之一,但必须将民宿与其他酒店业态区分开来,正确定位,从而凸显民宿自身特色[5]。民宿空间设计理念将所在地区的文化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以打造既让游客回归自然生活状态又具有较高舒适度的特色住宿空间。

2.2 地域文化与民宿空间的结合

应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传统元素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民宿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富有现代气息。要注重人文关怀与自然环境保护,充分体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乡村民宿建设过程中,可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如石头、木材等,内部装饰可以融入本土特色符号。

2.3 地域文化与服务和体验的融合

除运用本土材料和具有特色符号的装饰外,也可以推出与当地“非遗”手工艺相关的体验活动,让游客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深入了解当地民俗。

本研究中的民宿将推出有关南京“非遗”的手工艺品体验活动,如剪纸、绒花等,并讲解制作方法,提供相关的制作材料及制作空间,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体验。

3 课题案例分析

3.1 区位选址与环境

本案选址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渔村,周边有农田、菜园和湖泊,远离城市的喧嚣,游客能拥抱自然,并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享受。青山渔村依托渔文化,打造餐饮民宿、民俗体验、研学活动、露营活动、渔民老街和农耕渔趣六大业态区域。青山渔村未被过度开发,营地可烧烤聚餐,村里还有茶馆、小卖部、土菜馆以及民宿,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3.2 民宿空间设计理念

如今,很多人选择通过旅行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民宿可选择简约、自然、禅意的室内设计风格,打造让心灵得到放松的居住空间。

3.3 民宿空间的受众群体

民宿空间的整体设计主要针对当前压力较大的上班族、学生族。客户一般为热爱自然的旅游爱好者。

3.4 空间区域规划设计

民宿的空间布局对消费者的居住体验有很大影响,应根据游客和员工的动线划分空间的功能。

首先,夜晚的睡眠环境是游客最为重视的,因此客房要隔绝噪声。其次,游客希望在民宿感受自然风光,因此,可设计落地窗、天窗、露台、室外空间等。最后,游客希望民宿中有多种类型的休闲娱乐区以满足交流需求,因此可引入茶室、水吧、院落等小型休闲空间,并提供多样化的房型。

3.5 总体布局

现代艺术学强调平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设计人员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作品,才能不断提升作品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作品[6]。在空间布局上,要注重空间的通透,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规划,让每个角落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保持空间的宽敞。此外,还要注重空间的功能划分,在满足不同区域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与和谐。

在民宿空间内,公共活动区和客房区是最重要的两个区域。公共活动区应具备接待、用餐的基本功能。客房则要求布局合理、色彩宜人、整洁卫生,同时能隔绝噪声。本案原始建筑有三楼,将一楼设计为公共区,二楼和三楼设计为客房区,以实现动、静分区,互不干扰。其中一楼设前台、接待等待区、风俗文化展示区、沙发休息区、开放式的厨房和吧台、开放式餐厅和茶室,用于客户休闲交谈。二楼以客房为主,设置一间浴缸房、一间双床房、两间大床房和一间洗衣房。三楼包含两间阳台大床房、一间大床房,并设一间手作房便于游客体验手作。

3.6 空间装饰与色彩规划

空间设计以白色、灰色、米色、棕色为主,色调柔和舒适。整体墙面以米白色为基调,搭配木材的棕色和石材的灰色,在空间内点缀绿植,营造清新、自然的感觉。同时,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呈现出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与整个空间的氛围相得益彰。角落用粗陶器点缀,手作的古朴陶器充满沧桑感,增强了空间的故事感(见图1、图2)。

3.7 空间活动体验

民宿结合南京地域文化,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一楼大厅内,游客可在开放式厨房制作、品尝南京特色小吃,在沙发区观影、交谈,在茶舍品南京的雨花茶。三楼的手作区提供手作工具,游客可在此学习南京剪纸、绒花等“非遗”传统手工艺。这不仅能优化游客的体验,而且能激发他们了解南京地域文化的兴趣(见图3)。

4 结语

目前,乡村民宿开发存在重复、相似、模仿、缺乏特色等问题。研究和整理国内外大量文献和优秀设计案例,并经民宿空间融合案例实证可知,文化是民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乡村民宿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应局限于图案、色彩、造型的照搬或复制,而是应将地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行再创造。乡村民宿设计要坚持守正创新,也就是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凸显时代特色。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将中华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将乡村民宿打造成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新型民宿,让民宿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载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厉群,施爱芹,厉笑余.浅谈城乡旅游中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开发[J].社会科学家,2019(11):108-112.

[2] 薛庆超.“第二个结合”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7(4):60-79.

[3] 卢雪晨,阙润赟.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民宿设计研究热点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3(10):100-102.

[4] 赵一青,黄燕玲,赵佳星.近三十年来国内外乡村民宿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1):11-19,37.

[5] 翟健.乡建背景下的精品民宿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6] 厉笑余,厉群.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