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二胡音乐作品的解析与呈现

2024-10-03 00:00姚丹青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受生活习惯、地域特征、文化环境等多种要素影响,不同地区的二胡音乐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文章通过剖析二胡音乐作品的演奏技法及情感呈现,探究其人文精神和音乐文化内涵,为今后演奏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情感基础,以启发音乐创作灵感。方法:文章以山西二胡音乐为突破口,采用谱例分析、文献分析、作曲技术分析等方法,总结山西二胡音乐作品的演奏要点以及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结果:通过文献分析、音乐本体分析可知,作曲家使用“韵”、“勾”音、逆动弓序等技法,体现出山西梆子音乐的特色;使用拟声滑音、垫指滑音等技法模仿山西人民的吆喝声,进而展现出浓郁的山西风情。结论:通过对《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的分析,加深对山西音乐风格的理解,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探究和总结山西音乐作品中二胡音乐的演奏特点,同时剖析乐曲中技法练习以及地域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认知,突破以往在演奏和音乐情感表达上的认识局限,进而较好地完成二度创作。

关键词:山西音乐;二胡;演奏技法;音乐情感;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0 引言

二胡曲《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中的山西音乐元素备受关注,掀起了探讨山西音乐元素的热潮。本文对两部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情感表达、音乐风格等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和总结,进而探究作品的人文精神和音乐文化内涵。

1 二胡音乐作品《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解析

1.1 《乔家大院——爱情》

《乔家大院——爱情》曲式结构为五部倒装再现曲式,呈现出对称性的镜面结构。A乐段音乐素材源自《看秧歌》,《看秧歌》与《爱情》都以re、xi、sol为主干音,《看秧歌》每一句的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强拍弱起,节奏紧密[1]。《爱情》的A乐段同样是强拍弱起,但速度缓慢了不少。速度放慢能够使听众感受到爱情故事的凄凉。二胡与乐队以“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部分的慢板在力度方面,二胡旋律要配合乐队的强弱演奏,二胡与乐队中长笛的主题旋律都使用了mf的力度演奏,保证二胡与长笛的旋律、力度在同一层次,不再刻意作其他处理,从而更好地融入整个乐队。尽管这两个主题的旋律、力度是相同的,但因为乐器本身存在不同的音域和音色,所以带给听众的感受不同,更像是两个人在对话。长笛婉转悠扬的声音与二胡拟人化的声音将故事娓娓道来。

B乐段乐句开始为G宫民族五声调式,密集的音符排列让音乐更加饱满流畅,展现了人们的喜悦之情。在演奏这一段落时,要注意快弓的颗粒感,练习时两手要配合得当,右手选用中弓演奏,同时加入重音和强弱的对比。结尾则使用西方的七声调式,运用模进的手法连续半音上行编写,成为两个乐段的过渡句。演奏时加入重音的处理方式,突出音高由低到高的变化,推动音乐情绪发展,在结尾处将音乐推向高潮。

C乐段运用西方旋律小调,前两个乐句为a旋律小调,后转入a旋律小调的下属方向d旋律小调,形成四度的旋律进行。笔者为保持音色的统一,在演奏时,对相同的节奏型、不同的音符作了不同的处理。在C乐段二胡演奏的第一乐句中,二胡演奏是在第二把位,节奏型多以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相结合,演奏时以外弦为主,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用分弓演奏,以保证每个音符具有颗粒感;在C乐段二胡演奏的第二乐句中,二胡演奏同样在第二把位,节奏型也多以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相结合,但以内弦为主,从而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使听众能明显感觉到内外弦音色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

1.2 《乱弹琴声》

《乱弹琴声》由五部分构成,即“引子—慢板—中板—快板—急板”[2],曲式结构见表1。

第一部分:引子(1~18小节)。引子的1~2小节采用具有昂扬斗志的音符突出核心主题,随后在第6小节出现连续不断的G徵调式的主音G,一直延续到第16小节,并作渐强、渐快处理。钢琴声部以休止符与和弦的琶音为主,节奏由全音符到三连音再到十六分音符,随着二胡旋律速度的不断加快,钢琴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逐步推进音乐的情绪,最后结束在主音G上。

第二部分:慢板(19~70小节)。慢板共分为A、A1、B这3个乐段。A乐段是乐曲的主题,分为上下两句,19~24小节是这一段落的第一句,也是乐曲的主题,从山西晋剧音调中吸收而来,由引子的核心主题发展而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旋律舒缓且富有歌唱性。此段落集中在G徵调式上进行,旋律进行的过程中以四度、五度为主,最后以sol结尾。A1乐段是A乐段同头换尾的重复,也分上下两句,下句由上句整体向下四度发展进行,二胡旋律重复进行,钢琴旋律则是由柱式和弦变为以八分音符为主的分解和弦,使旋律更富有流动性。B乐段由前面的C宫调式转入降B宫调式,旋律多为上行,情绪不断向上,结束时运用补充终止,回到G徵调式,速度也逐渐变慢,曲调质朴,呈现了晋剧调式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中板(71~112小节)。本段由两个核心乐句写成,分为5个乐段,以D羽为基本调式转入G徵调式,乐句与乐句间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为主,多次使用小七度和小三度滑音,通过重复与变化重复,力度的变化与不同的滑音技巧不断推进音乐的情绪。中板的演奏方式借鉴戏曲伴奏的弓序规律,采用逆动弓序演奏,即重音使用推弓的弓法演奏,特点为重拍轻拉、弱拍重拉,反映了山西人民洒脱、活泼的性格特点。

第四部分:快板(113~245小节)。快板以G为主音的徵调式上向前进行,随音乐的发展进入羽调式。122小节是122~142这段旋律的核心材料,并在127小节高八度变化再现,速度加快。122小节在二胡旋律声部演奏结束后转向钢琴旋律声部,形成两种乐器之间的对话。

快板在乐曲中占较大篇幅,旋律走向与山西祁太秧歌的《看秧歌》旋律走向相似,均为下方小二度、上方纯五度[3],这是山西地域特色的体现,反映了山西人民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五部分:急板(246~322小节)。急板分4个乐段,以D商调式为基础向前进行,最后结束在G徵调式上,完成调性的回归。此段是全曲的高潮,大量采用快速震音的演奏技法,增强音乐的紧迫感,使情绪不断上扬。291~322小节使用160~216小节的旋律,再现该主题,同时对音符、节奏进行缩减及变奏,并在317~322小节突慢—回原速的音乐中结束全曲。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乱弹琴声》多次运用徵调式,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节奏形成了新的音乐语汇,赋予了作品新的音乐内涵。山西民歌多为徵调式。G徵调式为本乐曲的核心调式,在以徵调式为主调的中国传统调式中不断游离变化,尤其是应用对比、同头换尾等新技法,丰富了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山西二胡音乐演奏技法的分解与呈现

2.1 左手演奏技法

2.1.1 韵

二胡往往通过揉弦、颤音、滑音等形式呈现韵,用特殊的滑音、揉弦来表现这个地方的韵味[4]。例如,具有新疆风格的二胡曲《天山风情》,演奏者不能完全按照谱子上写出的标记演奏,应使用二胡不同的弓法、指法和装饰音将乐曲情感表达出来。在《乱弹琴声》中,演奏者改变了拟声滑音、垫指滑音等声韵,形成了单音及音与音之间的声韵,从而展现山西的特殊韵味。

2.1.2 “勾”音

“勾”音为左手手指轻轻向上滑动,并立刻回到原位的装饰性作韵技法。演奏时,以指尖为面,低位指为轴,在弦上滚动,同时压滑,发出的声音豪放圆润,极具山西梆子的独特韵味。

2.2 右手演奏技法

2.2.1 逆动弓序

在二胡演奏中,右手通常是拉弓开始、推弓结束。而《乱弹琴声》第71小节在弓序上借鉴戏曲伴奏的重拍轻拉、弱拍重拉的逆动弓序演奏形式,除第一拍是拉弓起以外,其余都为推弓。

2.2.2 弓子的运用

在《乔家大院——爱情》中,A乐段多使用连音线,演奏时减少换弓痕迹,以保证乐句的连贯性与完整性。滑音的使用应放慢速度,表现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情感。运弓的长短、强弱对比,表现出主人公平静与愤慨的情绪。B、C、B1乐段均为快板,以C乐段为中心,B、B1乐段为对称性镜像结构,B1乐段是B乐段的变奏进行,二胡演奏以快弓进行,同时强调音乐的强弱对比,以保证音乐具有鲜明的层次感。A1与A乐段都为慢板,A1乐段是A乐段旋律的再现,这两段都表现出爱情的苦涩。这时右手弓子的分配显得格外重要,运用长弓,加上气口的变化,能给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使其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3 《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的音乐情感呈现与启示

民族音乐作品的情感呈现通常由作曲家和演奏者共同实现。作曲家善于消化吸收民间的音乐元素,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创作出这个时代特有的民族音乐作品。演奏者再度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理解,这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路径之一。

不同的演奏者受文化、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演绎乐曲时对相同的乐曲会有不同的理解,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高拂晓教授认为,经验丰富的演奏家在演奏中往往会显现出更多的原创色彩,超越作品本身,演奏更加生动、充满个性。张前教授曾提出音乐作品的原出发点和归节点,原出发点就是要尊重原作,归节点就是要在原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解释、自己的情感呈现。演奏者在演奏二胡音乐作品《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时,既要尊重作曲家表达的音乐情感,又要结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对作品的每一个音符进行细致处理,挖掘音乐的深层次内涵,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胡作为一种民间乐器,通过与戏曲音乐、地方民间音乐密切结合,不断丰富自身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展示了各个地域独特的音乐风貌。

如今,民族音乐创作既要与时代相结合,又要植根于传统音乐,并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素材,以展现独特性。同时要推陈出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近年来,作曲家谱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在民族音乐创作方面展现了创新精神。作曲家基于传统音乐,对创作手法、音乐体裁等进行创新,为作品注入了新的元素,创造出了新的音响效果,使作品与时俱进,赋予了作品现代表现力和新的活力。

4 结语

传统音乐学家乔建中教授在《文艺鉴赏大观》中提出:“人们的音乐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创作—演唱(奏)—欣赏(在某些民间音乐类别中,这些环节常常是由歌(奏)者自己一次性完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乔家大院——爱情》和《乱弹琴声》这两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认知,突破之前在演奏和音乐情感表达上的认识局限,进而完成二度创作。同时举一反三,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其他音乐作品中,提高演奏水平。

在二胡音乐作品中,不同地域风格的乐曲,都是该地特有音乐元素的集合。在演奏地域风格音乐作品时,变化的是每个地域的音乐特征,不变的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内涵,而这些都值得深入挖掘、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周韵.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第三乐章创作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15(11):179.

[2] 傅中岳.山西梆子元素在二胡作品《乱弹琴声》中的运用[D].郑州:河南大学,2022.

[3] 陈子贤.二胡曲《乱弹琴声》的音乐风格及情感表达[D].哈尔滨:哈尔滨音乐学院,2022.

[4] 陈曦.二胡作品《乱弹琴声》演奏技法与二度创作[D].泉州:泉州师范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