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中医文化教学研究

2024-10-03 00:00佘思睿沈麟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代人民的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医走出国门,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助力。其吸引着众多外国人主动学习汉语,深入挖掘中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将中医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章探索中医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方法:文章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医文化教学现状,提出个性化教学、混合汉字教学模式、归纳总结法、参观体验法、多模态教学等策略,以增强中医文化的传播效果。结果:研究发现,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能深化学习者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结论:对外汉语教师应有丰富的中医文化知识储备、较强的文化传播意识和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好中医故事,促进中医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关键词:中医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0 引言

本文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中医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分析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医文化教学现状,并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期推动中医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1]。

1 讲好中医故事的价值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加中医文化的比重,不仅能促进中医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还能深化学习者对中医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1.1 对汉语学习者而言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学习者在致力于掌握汉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将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医文化对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来说比较陌生,专业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且一些汉语学习者对中医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汉语学习者参与中医文化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还能加深对中医文化和技能的理解。他们在返回自己的国家后,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成为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中国文化传播者[2]。

1.2 对对外汉语教师而言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这一新形势,对外汉语教师被赋予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责任。除具备基本的教学技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对外汉语教师还要提升文化教学、外语教学等多元技能。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教师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行业技能,实现“语言+行业”的复合型技能教育。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中医故事的传播者,应更新知识结构,深化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树立讲好中医故事的意识,成为具备跨学科能力的汉语教育人才,以更生动、更专业的方式讲好中医故事,促进中医文化广泛传播。

1.3 对国际中文教育而言

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讲述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能够为传统的语言课堂注入活力,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中医故事作为传承中医文化的关键载体,不仅能丰富中国故事的内涵,还能充分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强调共识和尊重多样性,积极塑造中医的积极形象,对提升中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2 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医文化教学现状

2.1 国际中文教材中中医文化呈现

在许多为留学生设计的汉语教材中,中医文化知识得到了详尽且全面的展现。部分教材不仅深入剖析了中医独特的治疗理念与养生秘诀,还特设了以中医及中药为核心议题的综合性课程单元。例如,《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第四十九课便以“头痛医脚”为引子,巧妙阐释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尔雅中文·中级汉语综合教程》的第十五课则聚焦“养生的智慧”,引导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医养生的精髓与实践方法。

中医文化在不同汉语水平的教材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初级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考虑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只是简单提及中医药。例如,该教材第一册的第十二课《我全身都不舒服》,通过简短的英文介绍了中医与西医在诊断手法及用药理念上的差异。中级教材对传统文化的介绍更加全面,《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中每一课都有两篇文章,课文一《头痛医脚》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向学习者传达了中医所倡导的整体观念,从而使学习者对中医诊疗理念有了初步且直观的认识。

高级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文风与文体资料,助力他们在掌握汉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发展汉语·高级阅读(Ⅰ)》不仅内容广博,还对中医的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笑口常开益健康》一课聚焦于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展示了中医独特的整体性思维与古老的五行学说之间的联系,强调身心和谐的健康观念。

2.2 中医文化教学现状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普遍存在一种文化教学滞后的现象。对外汉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教学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尽管部分高校针对留学生的特殊需求,开设了中国文化课或文化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华武术、书法、饮食文化、民族舞蹈和音乐等,但这些课程往往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尤其是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大多数教材关于中医文化内容的介绍十分有限,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或采用注释方式简单讲解,或在介绍中医的章节中顺带一提,甚至在谈到中医文化时忽略了养生文化的重要性。

近年来,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中医汉语的教学和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需求相比,相关教材和教学研究的发展仍然显得滞后和片面。这不仅限制了留学生对中医文化的深入理解,还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界需要深入研究文化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系统整合,使语言与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4]。

3 国际中文教育中讲好中医故事的方法

3.1 个性化教学

讲授中医文化,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视频简单介绍中药的名称、来源等,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和体验中医馆;对于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其探索日常饮食的药用价值,如蔬菜、水果和花草茶的保健功效,并指导他们自制美味且有益健康的药膳等;对于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精心筛选蕴含中医理论精髓的词语与习语开展教学,并推荐与中医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与简易的中医书籍,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中医文化的理解[5]。

3.2 混合汉字教学模式

将“基本字+基本部件”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六书”理论相融合,不仅能极大程度地促进留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实现书写技能的提升,还能让他们领略到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汉字的结构具有整体性,这反映了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宏观视角和整体观念。“六书”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中医词汇的文化内涵。大多数人体内脏器官词,如肝、脾、肺等,常常包含“月”字旁。“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可以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深入学习古文。

3.3 归纳总结法(词)

中医是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我国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广泛,其名称有特定的来历和意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中药的名称直接体现了药材的关键特性,涉及外形、色泽、气味、疗效等。在教授中药名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习者掌握相关命名规则,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初学者能通过联想来加深记忆。有按药物颜色命名的,如白色的白芷、白芍等,红色的红花、红藤等,黄色的黄连、黄柏等;有按药物气味命名的,如麝香、丁香、檀香等;有按药物产地命名的,如党参、川乌、阿胶等。中药的命名特点形象化,深入探究其背后的规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深入理解中医药知识。

3.4 参观体验法

参观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在特定时刻营造适宜氛围的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感知和亲历体验。参观体验可细化为对教学环境的沉浸式体验与对社会环境的实地探索。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介绍中医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校周边的中医诊所或中药店,深刻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

3.5 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教学策略通过整合多样化的媒介和教学技巧,创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学生主导且氛围轻松的课堂环境。这种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内容清晰、主题鲜明的图片和音视频材料,以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整合图像和音视频材料能够辅助学生在心中构建直观的画面,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为确保音视频资料能够有效辅助教学而非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挑选那些直观、详细且易于理解的材料。结合文字说明和视觉、听觉材料,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讲好中医知识和中医故事[6]。

4 中医文化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

4.1 文化知识素养

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是传播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对外汉语教师应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从表层现象深入内在本质,追溯其根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对中医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知晓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中医在分析病理、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合理分析有争议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积极、正面文化的传播使者。

4.2 文化教学意识

语言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时,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的文化知识。生活中处处可见中医文化的踪迹,因此教师应广泛涉猎,树立传播中医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

4.3 文化教学能力

文化教学能力是指在文化课程中的主导能力,以及能够机动利用多样的文化教学手法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能够控制课堂节奏,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步骤开展教学。基于扎实的文化知识,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考虑不同国籍学习者的特点,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炼和总结教学技巧,确保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5 结语

当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传授中文知识、传播中华文化是每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外汉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传播中医文化,讲好中医故事。

参考文献:

[1] 李盼.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看译者如何讲好中医故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20):50-53.

[2] 周延松.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医文化元素[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0-53.

[3] 杨春蕾.中医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中的思考与探索[J].汉字文化,2019(6):93-94.

[4] 杨洋.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医养生文化辅助教材设计[D].厦门:厦门大学,2019.

[5] 张雷平.中医孔子学院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培养探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33-135.

[6] 杨丽菁.中医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J].林区教学,2018(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