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行人友好古镇街道空间构建研究

2024-10-03 00:00阙静怡刘婕张鹏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文章以上海市七宝古镇的城市更新为研究案例,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提升行人在古镇街道空间的安全性,旨在为行人提供更加安全和包容的公共空间,吸引游客停留消费,促进商业经济发展,从而为其他城市更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街道照明、监控安保、卫生情况、行人友好措施等都是影响行人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其中照明情况的影响最大,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结果:研究提出提高照明率、增设标识牌并及时更新、增设行人友好设施、保持街道卫生、增加监控和警卫等改进措施,强调人本安全感的纳入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结论:文章呼吁采取更细致和全面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确保公共空间的更新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受众特别是行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城市空间的供需平衡,促进城市更新和完善。

关键词:城市更新;行人友好;安全感;古镇;街道空间;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3

0 引言

上海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已成为加强土地规划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1]。而在古镇更新进程中,往往存在很多被忽略的安全隐患。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行人与街道空间的冲突,如何在旧事物中融入新的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街道空间环境,促进商业资源在古镇街道良性发展,是古镇更新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尊重行人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初具雏形,这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包容性,还有利于打造行人友好城市的国际名片。

1 行人友好街道空间和古镇可持续更新的关系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许多城市面临发展与保护平衡的问题。古镇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更新与改造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如何保障在古镇街道生活与工作的行人的安全,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如果行人在街道空间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则不但会抑制其生产力,不利于公共空间及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古镇街道的行人安全问题不仅关乎街道的秩序,还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探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段增强古镇街道的行人安全感,打造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2],促进商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2 古镇街道空间影响行人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

城市更新通常被定义为对老旧城区的改造与再开发,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住条件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古镇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街道通常狭窄、曲折,同时设施较为老旧。这样的空间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尤其增加了夜间行人行走时的心理压力与实际风险。此外,古镇旅游开发可能导致外来人口增加,使安全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近年来,行人在城市空间的安全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街道照明、监控摄像头、警力布置以及社区参与都是影响行人安全感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聚焦现代城市环境,对古镇街道的关注较少。

进行行人友好街道空间设计,必须关注行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本研究选取上海市七宝古镇作为研究对象,七宝古镇是典型的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因城市更新成为关注焦点。其街道布局保留了传统特色,但在现代化设施方面有所欠缺。数据收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实地调研,包括观察记录街道设施、夜间照明情况、岗亭分布、摄像头覆盖范围等;第二部分为访谈,目标群体为在古镇生活与工作的人,了解他们对当前街道安全状况的感知与实际经历。在定性分析方面,通过梳理行人对古镇街道安全感的主观评价,识别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在定量分析方面,通过统计访谈结果,揭示各因素对安全感的具体影响程度。笔者采访了20名行人,并根据七宝古镇实地调研和访谈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2.1 提高照明率

研究结果显示,黑暗是影响行人安全感最主要的因素。大部分受访行人认为,古镇街道夜间安全性较低,特别是在人流较小的偏僻小巷,安全感极为不足。不同光源对安全感也有很大影响。古镇为了突出年代感、历史感,常采用暖黄色光源。这种光源昏暗且难以使人看清远处,非常影响行人的步行体验。同时,光源密度的分布影响着街道空间的整体氛围,光源密度低会使行人产生不安全感。研究表明,良好的照明不仅能够提升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还能够增强人们的舒适感。因此,在古镇更新进程中,不能只考虑主街道的光源,在步行可达范围内,均要设置明亮的、密度较高的光源,为街道行人带来良好的体验。

2.2 增设并及时更新标识牌

通常来说,古镇步行区域内有很多交叉纵横的小巷,在改造更新的进程中,需要通过标识警示游客,明确商业区和居民区的界限。古镇通常存在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相对完善的路网结构能进一步拓展景区游览空间[3]。清晰的标识不但有助于明确古镇的路径分布,增强街道的可视性,还能增强空间的可读性和用户的安全感。在古镇商业街的两侧,随处可见关闭的门店,昏暗的氛围会让行人产生不安全感,尤其是一些未及时更新的标识,不但会误导游客,还会增加街道安全隐患。

2.3 增设行人友好设施

行人友好设施种类繁多,其中母婴室、亲子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人对场地空间的信任度。增设行人友好设施反映了设计者对行人需求的深刻理解,也是尊重使用者需求的具体体现。古镇的公共厕所需要为游客及周围居民提供服务,一些老旧居民区更需要完善的卫生设施。服务设施对空间环境的活力、品质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服务设施更能彰显城市的风格特色、文化形象,从而助力全年龄友好的宜居城市建设[4]。

2.4 保持街道干净卫生

保持街道干净卫生对促进古镇商业区良性发展、增强行人安全感有重要作用。卫生条件良好的街道能给人带来秩序感,从而提升人们的步行体验。根据实地调研与现场访谈发现,部分街道卫生情况不佳,主要是因为饭店和小吃摊位较多,这会影响居民的主观满意度。街道的卫生情况不仅会影响行人的感官体验,还间接反映了管理者对街道空间的治理意识,从而影响人们对街区的印象。

2.5 增加小巷监控和警卫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要对灯光密度较小的小巷区域增设监控设施,震慑不法分子,给往来的行人以安全感,为构建良好的街区环境奠定基础。适当增设监控可以显著提高社区的安全性,但同时需要平衡隐私权和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

社会治理能有效解决古镇街道行人安全问题。与物理空间的规划设计相比,社会治理着眼于人群的行为举止所受社会关系和文化规范的冲击对安全造成的影响,是增强行人安全感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警卫巡逻能弹性化地解决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行人安全。

3 城市更新背景下对行人友好空间的思考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改造,更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的重塑[5]。城市更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现象,往往忽视了感官敏感性的问题。规划不只是物理空间的问题,还涉及社会空间。研究显示,在实际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往往对行人敏感度的考虑不足。因此,将空间环境敏感性设计融入城市更新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在古镇等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人安全不仅包括行人在公共空间的生理安全,还包括社会、心理维度的安全。

城市更新项目对古镇街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商业作为带动历史街区文化发展的重要触媒及展现形式,有利于激发街区活力。虽然街道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部分地区增加了照明设施和监控设备,但商业化开发带来的外来人口增加和旅游业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在拥挤的人流中,行人的不安全感更加显著。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七宝古镇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古镇街道行人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让公众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本质是鼓励公众主动参与保护规范、政策的制定及施行,最终使公众对保护更新成效的需求得到满足[6]。为更好地保障行人在古镇街道的安全,要加强对街道的综合治理。政府应加强与社区合作,通过居民参与和社会监督,提高街道的安全管理水平,并综合考虑行人的安全需求,将其纳入城市更新整体规划。

4 结语

文章探究了古街的行人安全问题,总结出了一些关键因素,但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当前,智慧城市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探讨这些技术在增强古镇街道行人安全感方面的应用前景,如利用智能照明系统、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等,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平衡技术应用与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此外,跨文化研究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通过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够系统认识不同社会背景下行人对安全的需求,从而制定更具普适性的安全策略。建设行人友好空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探索城市中以不同的方式平等生活的可能。历史文化街区的文脉延续保护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其理论与手法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建设行人友好公共空间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拓展其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更多的人拥有更舒适的公共空间体验,同时更好地完善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曼.城市更新视角下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4):126-128.

[2] 王洪波,孙伟娜.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活力空间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15-20,11.

[3] 贾蓓蓓,徐浩.基于GVT与VEP融合的七宝古镇游客行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6):102-108,194.

[4] 殷韵,张源芳,王梦迪.关于南京市口袋公园全龄友好复合型服务设施设计策略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7):226-228.

[5] 张娜.历史街区中商业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3.

[6] 姚晓彦,赵荣山,王姣姣.基于行人主义的城市空间设计新论[J].四川建筑,2007(6):5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