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24-10-03 00:00齐丽青
艺术科技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基于创新教育视角推进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职音乐类教育创新发展。方法:文章首先概述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其次探讨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原则,包括学生主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最后提出具体改革路径。结果: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音乐行业未来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关键举措。结论:推进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音乐类课程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13-00-03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多元化的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既是回应外界变化的举措,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为例,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以期构建一个创新性的高职音乐教育理论框架,推动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

1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创新发展。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音乐教育除了技能传授,还涉及对学生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培养。高职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往往只侧重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方面的巨大潜能。在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技巧教学,而是更深层次地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拓展,加入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的互动探讨,让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加深他们对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道德和人格全面发展[1]。此外,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创造。教师可在音乐类课程教学中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项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OGl/pbMzcmgf4MIz/d5vgQ==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应聚焦于单一的技能训练,而要转变为一种全面的人文教育。

1.2 推动高职音乐类教育创新发展

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为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如今,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快速变化的音乐行业,迫切需要创新。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授演奏技能,而是扩展到多元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创新教育鼓励运用现代工具,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率。在音乐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数字音乐软件、在线协作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创作音乐,紧跟音乐行业发展潮流,提升技术适应性和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还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其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创新的推动者。教师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不仅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可见,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保持教学活力,不断适应社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音乐教育领域创新发展。

2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原则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主体性、系统性与实践性为原则遵循,在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2.1 学生主体性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应强调学生主体性,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潜能来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应倾听学生的意见,深入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具体需求,并基于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2.2 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强调教育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有的教学元素和环节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一个协同的整体。首先,教师应保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基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规划课程[2]。其次,教学方法应注重多样化和互补性,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习作业法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学评价应全面覆盖学生的学习成效,既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涵盖技能运用和创新表达能力测评,从而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音乐实践中。教师在音乐类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不仅要覆盖理论知识,还要设计实践环节,包括乐器演奏、声乐表演、音乐创作和音响技术操作等,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提升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下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3.1 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紧扣行业需求和未来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以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例,首先,应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技能,尤其要准确识别和复现音高和节奏。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准确掌握并还原各种音乐元素。其次,应培养学生辨别各种音乐风格的能力,通过视唱和练耳,从简单到复杂,锻炼他们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演绎能力。再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应通过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包括音乐创作、编曲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创新灵感。最后,应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音乐有效表达情绪,在演出中展现音乐的深层意义。

3.2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细致、全面,直接对接未来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需求。其一,应包括音高识别、节奏的感知和复现、音乐记谱法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如音阶、和弦、节拍和节奏类型等。其二,应纳入多样化的视唱和练耳技巧内容。教师应教授固定音名法与活动音名法,使学生对比这两种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优势。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安排从单旋律线的视唱到复杂多声部乐曲的视唱,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结构的处理能力[3]。其三,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情感传达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音乐表达情感,理解并呈现乐曲的风格和意境,以及在视唱中加入表演性元素,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利用音乐调动幼儿情绪与注意力。其四,教师应创新音乐活动设计,指导学生为幼儿设计适宜的音乐游戏、歌曲和表演,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促进其认知、语言、社交技能的发展。其五,应积极应用现代音乐技术。教师应教授学生音乐制作、编辑和混音的基础操作,以提升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3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第一,组织活动化学习。教师应设计多种互动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接龙等游戏培养即兴创作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如音乐教师或小指挥家等形式,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第二,开展差异化教学。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三,应用现代技术。教师可利用最新的数字音乐软件创建定制的练习乐谱,让学生在数字设备上进行实时操作,从而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同时,教师可搜集网络资源,引入多样化的音乐样本,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第四,应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将视唱练耳课程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结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如音乐短剧创作等,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项目管理技能[4]。

3.4 建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构建一个全面且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效,为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供支持。首先,确立清晰且具体的评估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评估标准应包括音准的准确性、节奏的把握能力、音乐记谱的技能和音乐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细化评估指标,如将音准的准确性分解为单音准确度和旋律流畅度,进行具体评估。其次,引入多样化的评估方法。除传统的书面测试和口头考核外,教师还应将表演评估、同伴评估和自我评估等纳入评估体系。如在表演评估中,学生需现场演唱既定旋律或自创音乐片段,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从而检测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同伴评估和自我评估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5]。最后,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师应持续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定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日志和定期的音乐作品展示来收集数据,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4 结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音乐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关键。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要不断重塑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展现出卓越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展望未来,高职音乐类课程教学应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时代需求,引领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音乐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文丽君,刘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类课程教学整合创新与实践[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5):95-98.

[2] 李玉娟.地方高校音乐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21(10):45-48.

[3] 贾彦.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高校音乐类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戏剧之家,2024(10):181-183.

[4] 王中.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2):115-117.

[5] 田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音乐,2023(12):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