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家》整本书阅读的五个关键词

2024-10-01 00:00阳云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4年10期

[摘要]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有效地推进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是解锁整本书阅读的一把好钥匙,按照“寻钥—取钥—解锁”的思路,首先制定提炼关键词的三个原则,然后基于这三个原则锁定《家》的五个关键词,即封建家族、命运、反抗还是顺从、心理描写和新青年,并相应地构建五大学习任务,从而开启《家》的整本书阅读,以期为践行新课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家》;整本书阅读;关键词

[作者简介]阳云兰(2000),女,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位于18大学习任务群之首,彰显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整本书阅读有利于避免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如何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因为整本书内容庞杂而无从下手,然而“天下万事万物,尽有开门之锁钥”,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便是解锁整本书阅读的一把好钥匙。《家》是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的篇目之一,本文将以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开启《家》的整本书阅读,以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家》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一、寻钥:五个关键词提取原则

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就是要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原则,凝练概括出作品的几个关键词,并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便学生掌握其枢纽,打通整本书阅读,实现阅读的价值。据此,解锁《家》整本书阅读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寻钥—取钥—解锁。第一步是寻钥,即明确整本书关键词的提取原则,寻找提取关键词的方向,避免关键词提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根据整本书阅读和关键词提取的要求,我们可以基于观照不同层面、关注文体特点和关联学习任务三大原则提取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词。

(一)观照不同层面

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学内容局限在作品内容层面。教师在教学整本书时习惯于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梳理故事梗概,分析人物形象。单一层面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内容层、知识层、艺术层和哲理层。内容层是有关作品具体内容的层面,如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知识层就是作品中所呈现的知识性内容,如字词、句式、语言、修辞、逻辑、结构等;艺术层指作品中涉及表达技巧、风格特点、巧妙构思等能够带给人以审美感受的内容;哲理层面是指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因此,整本书关键词的提取不能仅局限于内容层面,而是要观照不同层面,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关注文体特点

在提取整本书关键词时,要关注到作品的文体。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不同的文体会制约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以及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的选择等,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选取。例如,诗歌注重运用韵律、意象来表达情感,语言凝练、含蓄;散文通常注重抒情性,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戏剧往往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因此,整本书关键词的提取要关注作品的文体特点,深入把握文本内容。《家》的文体是小说,那么在提取其关键词时就要关注到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这三者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内容,通常也是小说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重点。

(三)关联学习任务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靠学习任务推动的,关键词的提取也是为学习任务的建构作铺垫,因此,在提取整本书关键词时必须关联学习任务,考虑到任务建构的可行性、连贯性、趣味性。首先,任务建构要有可行性,在提取关键词的同时要思考所提取的关键词应当设计怎样的学习任务去落实它,以及设计出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是否可行、合理。其次,任务建构要有连贯性,最终设计出来的几个学习任务应当是前后连贯,具有一定顺序性,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因此提取出的几个关键词之间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逻辑规律,而非零散、随意的排列组合。最后,任务建构要有趣味性。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润滑剂,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在提取关键词时还要考虑到关键词的表达以及相应的学习任务的设计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取钥:五个关键词内容解读

解锁《家》整本书阅读的第二步是取钥,即依据一定的原则提取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词。《家》主要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腐朽以及青年一代的觉醒。依据《家》的思想内容以及以上三个关键词的提取原则,本人从《家》中提取了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封建家族、命运、反抗还是顺从、心理描写和新青年。前面三个关键词都是内容层面的,但是又分为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应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和情节,第四个关键词是知识层面和艺术层面的,第五个关键词则是哲理层面的。

(一)封建家族

《家》所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兴盛走向分崩离析的过程。第一个关键词“封建家族”属于内容层面,而且是从环境角度提取的。在当时而言,封建就是一个社会大环境,民族革命思想虽然已经传入了中国,但是封建势力依然很强大,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比比皆是,长幼尊卑思想依旧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思想意识之中。被包办婚姻而痛失所爱的觉新、被逼婚而离家出走的觉民、绝望投湖的鸣凤、抑郁而终的梅表姐、因迷信送命的瑞珏,等等,这一连串可怜人儿的悲惨命运无一不是腐朽残酷的封建制度所致。家族,是整个故事的载体,高家容纳了大大小小七十余人,各大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聚集在这里。作者巴金先生通过高家这一典型的封建大家族来透视社会人生,塑造出了一个个典型、鲜活的人物,里面有封建的维护者、封建的牺牲者,更有封建的反叛者,可以说,家族是社会的缩影。

封建是小说的叙事大背景,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是小说抨击的对象,家族是故事载体,承载着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是封建社会人生的缩影,封建与家族密切关联,以封建家族为关键词,有利于把握反封建的主题以及厘清人物关系。

(二)命运

封建家族之下,有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人物,同在一个屋檐之下的人却也有不同的命运。第二个关键词“命运”属于内容层面,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取的。小说人物的命运值得探讨。影响人物命运的因素除了封建制度这一大社会因素,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物的命运。小说中那几个薄命女子,鸣凤、瑞珏、梅表姐活生生被迫害致死,这与她们性格中的奴性与软弱分不开。而同为女性的琴,跟她们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却拥有了不一样的命运,琴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敢于为了爱情反抗家庭,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这跟琴刚毅、独立、敢于斗争的性格密切相关。另外,对人物不同命运的安排也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深意,即在新旧文化的较量中,旧文化终将被新文化所取代,旧制度必然被新制度所替代,人们终会得到解放。

人物命运的设定暗含深意,以命运为关键词,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比较与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反抗还是顺从

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下是不公与悲剧,对于这强加的命运,是反抗还是顺从?第三个关键词“反抗还是顺从”属于内容层面,是从情节的角度提取的。《家》是以主人公觉慧的觉醒与反抗为线索展开的,过程中穿插着高家各色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觉慧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反叛者,他颂扬五四运动,乐于接受新思想,敢于为殴打学生事件抗议请愿,创办杂志撰写弘扬新文化的文章,勇于冲破尊卑秩序与婢女鸣凤相恋,又积极帮助觉民抗婚,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以示反抗决心。面对封建家庭势力的强压,觉慧的反抗是大胆、激烈的,在觉慧的感染下,觉民和琴也渐渐走进了反抗的队伍。与此相对的,另外一群人则无奈顺从了封建势力强加的不公命运,沦为封建的牺牲者,如觉新、瑞珏、梅表姐、鸣凤等。

反抗还是顺从?是人物面对不公命运要做的选择,以此为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梳理、串联小说情节,并且能够在人物反抗或顺从的情节比较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第四个关键词“心理描写”属于知识层面,也属于艺术层面。心理描写是一个重要的语文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作者善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成长变化过程,塑造人物形象。精彩生动的心理描写成为《家》的一大艺术特色,给人以丰实的审美体验。如鸣凤投湖的情节就有一大段的心理描写:鸣凤走在花园里,无穷的黑夜诉说着她破碎的心,过去十七年的辛酸与悲痛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当她决心投身湖畔,告别人生之时,又想起了她悲惨人生中唯一的美好,那就是觉慧的爱情,不禁涌现出对生命的眷恋,但终究绝望还是无情地吞没了一切,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与爱人的前途,鸣凤还是纵身跳下了那冰冷的湖,凄惨的余音令整个花园都为之哭泣。投湖前希望与绝望交织、求生与死亡交结的复杂心理,将鸣凤对自身命运的痛惜和对觉慧无怨无悔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这段内心独白语言清新、描写细腻、流畅自然宛如抒情诗一般,具有意境美。

以心理描写为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这一语文知识点,在赏析精彩的心理描写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新青年

《家》批判了封建制度“吃人”的罪恶,赞扬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封建斗争。第五个关键词“新青年”属于哲理层面,新青年意味着觉醒、进步、反抗,是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青春力量。作者成功塑造了一批新青年,如觉慧、觉民、琴、许倩如等,他们接受了五四启蒙,积极进步、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生动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新青年”的力量一直鼓舞着当时的青年们,例如,觉慧得知鸣凤投湖自尽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颓丧之中,随后觉民念起觉慧常说的一句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听后,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在自我对白中,觉慧重新调整好了状态。

以“新青年”为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把握青年觉醒与反封建斗争的主题,对学生具有启迪和激励的意义。

三、解锁:五大学习任务的建构

《家》整本书阅读成功解锁最关键的一步就在于五大学习任务的建构与实施。本文以五大关键词为抓手,相应地构建了以下五大学习任务,从而顺利开启《家》的整本书阅读。

(一)绘制图表,理清人物关系

《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家,是故事的载体,承载着大家族里各个人物的悲欢离合。《家》涉及的人物众多,厘清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阵营,能够让学生对《家》形成整体感知,把握小说主题,因此,第一个学习任务是绘制图表,厘清人物关系。

首先,教师让学生用图表的形式梳理觉慧的交际圈。觉慧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小说中的各个人物都与觉慧有联系,因此,抓住觉慧这一中心人物,用图表的形式梳理他的交际圈就能够厘清小说的人物关系,不仅具有系统性,而且清晰明了。其次,让学生将人物进行分类,相应归入封建的维护者、封建的反叛者和封建的牺牲者,并谈谈从中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将人物进行阵营划分后,就会发现封建维护者和封建牺牲者的阵营是很庞大的,封建的反叛者数量较少,而且都是青年,这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以及“吃人”的罪行,从而把握住进步青年反封建的主题。

(二)对比命运,探究人物性格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对比命运,探究人物性格。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安排具有深意,而且人物的命运跟人物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让学生对比人物命运,认识到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的关联,有利于学生掌握人物形象以及思考不同命运背后的深刻寓意。

首先,学生将人物命运进行分类,比如分为“悲剧命运”和“喜剧命运”。悲剧命运人物,痛失所爱与自由的觉新,以死亡为结局的鸣凤、瑞珏、梅表姐。喜剧命运人物,如通过反抗取得爱情胜利的觉民和琴,逃离腐朽家庭走向新世界的觉新。然后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命运反观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到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其次,学生按照分类,归纳出相同命运人物的共同性格特征,然后进行比较。经过比较,学生发现悲剧命运的人物都有顺从、软弱的性格特征,喜剧命运的人物都有勇敢、反叛的性格特征,从中概括出人物形象。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懦弱守旧的人最终都走向悲剧与死亡,而敢于接受新思想、反抗不公的人最终都能拥抱希望,即旧文化终将被新文化所取代,敢于反抗的人才能得到解放。

(三)评述人物,串联小说情节

第三个学习任务是评述人物,串联小说情节。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与不公安排,有的人选择反抗,有的人选择顺从,顺从与反抗是对小说人物行为的总概括。有的人物是反抗占主导,如觉慧、觉民、琴;有的人物是顺从占主导,如瑞珏、梅表姐、鸣凤;还有的人物是两者皆有的矛盾体,比如觉新。围绕“反抗还是顺从”这一关键词评述人物,能够让学生在评述过程中串联小说情节和掌握人物形象。

在这一任务中,教师应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从反叛和顺从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并列举证据。“列举证据”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概括与人物有关的情节,特别是彰显人物反抗或顺从特征的重要情节。如觉慧是反抗占主导的,他出门不坐轿子,敢于为被兵痞殴打的学生请愿发声,又突破世俗与婢女鸣凤相恋,他崇尚新思想,期许成为一名新青年。直到鸣凤的死带给了他沉重打击,让他意识到了自己懦弱的一面,但是他又在挫败中成长起来,继续他的反抗行为,办报宣扬进步思想,鼓励并帮助觉民抗婚,极力劝说觉新不让瑞珏去城外待产,最后瑞珏的死让他彻底厌弃了这个封建大家族,觉慧的离家出走是小说的结尾,同时将反抗精神拉到了最高峰。觉慧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在评述觉慧的时候不仅其人物形象得到了凸显,同时也串联起《家》整本书的情节发展。

(四)解读心理,感受艺术魅力

心理描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语文知识,也是《家》的一大艺术特色。第四个学习任务,解读心理,感受艺术魅力,能够让学生在赏析精彩心理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心理描写的知识,并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小说的语言魅力。

在这一任务中,教师应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含有心理描写的段落进行赏析。但在此之前,教师应当为学生介绍心理描写的相关知识,如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赏析心理描写的语段。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心理进行直观地剖析,而间接心理描写则是透过环境、行为等间接传达人物心理。一般来说,间接心理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神态揭示法、行动反映法、语言透露法和环境衬托法。如行动反映法,最经典的莫过于鸣凤投湖前来到觉慧窗下的三次敲窗。第一次是无意间触到窗板,虽然只有一下轻响,但她内心却有无尽的期望,期望觉慧能够感受到她的到来,但是期望还是破灭了。她鼓起勇气再次来到窗下,敲了两下,依旧无回应,她意识到轻敲没有用,想要再敲又怕惊动了别人,她待在那,任由苦闷、焦灼的情绪将自己吞噬。她还是不甘心,又一次来到窗前敲了三下,又叫了声三少爷。通过三次敲窗动作展现心理,将渴望又焦虑的心理刻画得逼真传神,扣人心弦,激起了读者的无限幻想。

(五)撰写推文,传递青春力量

青年二字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象征着觉醒、进步、反抗的新青年,是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青春力量。第五个任务,撰写推文,传递青春力量,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启迪和激励的青春能量,并将通过撰写推文将这份青春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这一任务中,教师要让学生以青年、青春为主题,撰写《家》的读书推文,并配图,然后发布到朋友圈。撰写读书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撰写推文,如可以抓住小说中自己最喜欢的青年进行写作,比如最具反抗精神的觉慧、敢于为自己的幸福而斗争的女孩琴、敢为人先勇敢剪发的许倩如、又或者那一群通过办报传递新思想的进步青年等。也可以抓住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有关“青年”“青春”的话语,比如“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一直鼓舞着青年们积极进步、敢于斗争、敢于革新。还抓住自己的阅读感想讲述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对青年使命的理解,当时的青年一代,他们共同的使命是进行反封建斗争,建造独立、民主的新中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共同的使命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撰写读书推文,在记录读书心得的同时,传递青春力量,吸引更多人来阅读这本书。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三大原则提取了《家》的五个关键词,并以此为抓手,相应地设计了五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家》的主题、人物形象、小说情节和艺术特色。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枢纽,并通过切实可行的任务打通整本书阅读,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伊进更.《家》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刘颖.巴金小说《家》中的家文化深层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0).

[3]李梅村.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慧形象分析[J].作家天地,2023(28).

[4]张虹灵,吴朝辉.整本书阅读的三个关键词:唤醒、思辨、素养[J].中学语文,2023(29).

[5]邝洁燕.《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的五个关键词[J].语文天地,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