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的深入思考

2024-10-01 00:00宋华兵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4年10期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单篇课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成为研究与探索的热门话题。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妥善处理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在充分融合中发挥二者的优势,以引领学生在不同任务群学习中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单篇教学;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宋华兵(1981),男,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

“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高中新课标理念,采用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凸显单元主题和结构化特色,这些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促使教师从传统单篇教学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重视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实。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又出现了一味强调大单元整体教学而忽视单篇教学的倾向,所开展的多种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与处理高中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一、梳理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发展变化

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都有着发展的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分别积累了可资借鉴的方法与经验。因此,梳理二者的发展变化,对于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其教学价值,促进阅读教学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篇教学的传统与不足

所谓单篇教学是教师在以文选型为主体的教材中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篇为单位开展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通过对单篇文本的阅读、理解来把握主题思想、文章结构、语言特点、艺术手法等。

相对来说,这种单篇教学的历史更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的《学记》中就有表述:“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种在阅读中追求知人论世的做法就是单篇教学的萌芽。还有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他的教学内容“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诗”就是《诗经》,他将《诗经》中的若干精彩篇章一一传授给学生,所用的自然是单篇教学。到了西汉时期,教学中很注重以“正音”“断句”“训诂”等方法讲解课文,还有对文句解释的重视,就是沿用至今的单篇课文教学方法。最突出的要数南朝萧统组织编选的《昭明文选》,开创了我国文选型教材的先河,也一直为后世仿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及以后各朝,《昭明文选》都是学子学习的重要对象。即使在以白话文为主的中学教材中,无论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国文读本》(许国英编纂)、《新制国文读本》(谢蒙编著)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使用的各种版本,文选型教材仍然很流行,只是单篇教学逐渐发展为以精讲细析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领悟课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可见单篇教学很重视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研读,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使课文中蕴含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方面的教学价值得到体现,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与经验,但学生在思维发展和知识结构化等层面难以获得有效发展,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足。

(二)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发展

所谓单元教学是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单元用于教学活动的方式,以弥补单篇教学容易形成知识碎片化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设计,根据单元中不同知识点学习的需要,综合利用多种策略,让学生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以获得相对完整的结构性知识。

与单篇教学相比,我国单元教学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人们为了弥补单篇教学中精讲细析的不足,纷纷探索以整组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不能篇篇文章讲,须一组一组地讲。讲文时不以钟点为单位,而以星期为单位,两星期教一组。”其中尽管还没有出现单元的概念,但所说的方式与单元教学有些相近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夏丏尊和叶圣陶编写、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这套教材以文章学知识为主导,强调以读写能力构建单元,创新编排,与当时出现的读写结合、文体组元等编排体例一起,共同体现出单元教学存在的多种可能形式,使梁启超提出的教学要求落到了实处,对后世进一步探索单元教学开了一个好头。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了单元教学探索的热潮,涌现出多种单元教学模式,如四步骤单元教学、四课型单元教学、五步骤三课型反刍式教学等,多数单元教学模式走的是以讲读带动自读的举一反三之路。高中新课标率先推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随着涌现出群文阅读、大单元阅读、专题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单元教学新模式,单元教学成了主要的教学样态[1]。

从单元教学的发展变化看,教师组织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落实语文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但有些单元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而化之、不够扎实等情形。

二、思考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应然关系

所谓应然是指应该的样子,就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来说,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则是指应该达到或可能达到的关系,即正确分析、理解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存在的矛盾,从中找到二者有机融合的载体与平台,使它们由矛盾趋于统一之中。

(一)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一个单元是由多篇选文组成的,每篇选文都是单元中的单篇,与其他选文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是由单元的系统性决定的,一篇课文进入单元必然承载单元教学任务而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受单元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的制约,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之间形成的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思考单篇教学需要在单元整体视域之下进行。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选文《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是一个以论求学之道为核心内容的单元,也是一个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单元,其中《师说》《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三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在阐述求学之道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分析单元内容时应重视体现出其应用的价值。从单篇角度分析课文内容:荀子在《劝学》中阐述的学习之道主要是从个人角度谈如何修身与立德的;韩愈在《师说》中阐明的是从师之道,突出个人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主张“禁绝一切空话”,提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提出以“拿来”式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创新;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从切身体会出发阐述读书的意义;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回顾上图书馆学习的经历表达出阅读学习的意义。而从单元整体来看,课文内容之间差别很大,但都是聚焦求学之道这一核心内容,形成了对求学之道多元化的认识。由此足见求学之道的“道”:在内容上有着丰富性,说明人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很多;在内涵上有着深刻性,说明人在学习时需要专注执着;在方法上需要因需而学,说明人在学习时既要吸收继承又要批判扬弃;在追求上需要孜孜不倦,说明人在学习时需要目标坚定勤于探索。这样通过单元学习,学生从单篇课文中就能够感知求学之道的“道”之所存了;单篇教学与单元选文的关系也由此得到体现。一方面既有共同的主题联结又有共同的任务群要素关联,另一方面单篇课文之间以各自特点呈现并列关系,以多样化类型体现选文的开放性。

(二)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

分析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进行。从形式层面分析,两种教学都需要依靠教材与选文,作为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形态都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但两种教学也都存在局限性,前者容易割裂知识导致碎片、重复、循环的弊端,后者在强调整合中忽视个性。从内容层面分析,由于单元内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之间有内在关联性,在教学中就必然产生牵连;而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落实,相关的研究也在推进,涉及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关系的常见话题有:“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单篇课文教学”“单篇课文与单元统整教学”“单元内单篇课文如何有机整合”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师认识到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百家争鸣”,安排学习的课文分为:儒家的有三篇是《〈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礼记》)和《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道家的有二篇是《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庄子》),还有一篇是墨家的《兼爱》。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从单元人文层面看,编者在单元导语的表述中值得抓住的关键词有“中华思想文化”“经典论说”“百家争鸣”和“根”,根据单元人文主题“理解传统文化之根”,结合单元课文内容主要是诸子文化、诸子思想,可以提炼出单元大概念“探寻诸子文化与思想”。而教学单篇课文《五石之瓠》需要理解庄子在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拙于用大”的道理,即从庄子批评惠施不会用大中看出对“大”的主张,进而体现出庄子“大小之辨”的重要思想。这样一来,单篇课文《五石之瓠》教学中理解“拙于用大”的道理,是对理解庄子重要思想“大小之辨”,感知道家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单元大概念“探寻诸子文化与思想”统整的对象。不难看出,单篇课文教学与单元教学之间具有交叉与协作共生的关系[2]。

三、探索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融合路径

鉴于统编高中教材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课文之间受系统性、目的性制约,单篇课文教学应以自己的特色融入单元教学作为有效路径,教师需要探索的是采用哪些方式进行融入与整合,能够形成具有叠加意味的教学效果。

(一)以单元联结点为抓手进行统整式教学

传统单篇课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形成了精讲细析的固化模式,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克服传统单篇课文教学的弊端。这种整合需要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从单元选文中找到一种能够统整单元教学的联结点,并以此为抓手,开展统整式教学。

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是一个小说阅读单元,单元选文为:鲁迅的《祝福》,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蒲松龄的《促织》,还有卡夫卡的《变形记(节选)》,包含了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认真研读这五篇小说可知:《祝福》通过祥林嫂潦倒悲惨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官逼民反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败与黑暗;《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别里科夫这一封建统治卫道士的形象批判了沙俄政府的专制统治;《促织》用底层百姓民不聊生的生活揭露了封建官僚体系的腐败;《变形记(节选)》以人的异化这一奇异事件体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淡漠。而从单元导语看,编者给出的学习提示有:“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这样就可以从上述选文研读结果中找出单元教学的联结点正是单元主题“人物与环境的共生——小说的社会批判性”,以此统整单元教学,学生通过五篇小说的学习,集中体会到的是小说所描写的各种社会环境既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又有助于小说主题的理解与感悟,由此,学生能够有效建构理解作者在小说中以社会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方法[1]。

(二)以单篇个性化为核心进行精准式教学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单元选文作为同类体裁的文章既有同质化特点又有个性化特点,在多个单篇课文教学中,需要选择个性化突出且在单元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文本进行精准式教学,以支持单元整合的学习任务群教学。

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青春的吟唱”,安排学习的课文有《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百合花(茹志鹃)、《哦,香雪》(铁凝),其中《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哦,香雪》属于自读课文,而这一单元所对应的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写作”,研读四篇教读课文,根据文本的经典意味和个性化特点,结合单元主题“青春的吟唱”看,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表达中,青春的色彩更突出,吟唱的意味更浓郁,因而更适合作为核心文本。在《沁园春·长沙》单篇课文教学中,首先要读深读透核心文本,找准核心文本的学习价值所在。具体而言,一是需要找出词作中所运用的典型意象有哪些?如橘子洲头所见湘江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二是通过搜集、查阅毛泽东写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资料,如《毛泽东传》(迪克·威尔逊)等,从中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从事革命的独特经历,了解毛泽东当时尽管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困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体现,但在整首词作中还是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所拥有的广阔胸襟。三是概括出上述意象的特点,从万山红遍到鱼翔浅底,这一切尽管都是万类霜天的深秋季节所见,但在青年毛泽东的眼里,橘子洲头所见湘江景色是如此色彩明丽、生机勃勃,这是因为在此时毛泽东的心中有着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因而多个词语组成的意境,显得十分壮阔、大气。其次是以核心文本教学带动其他课文教学,即在本单元诗歌文本中,学生注意寻找指向青春意象表达的词句,采用借助资料帮助分析意象内涵,体会和把握不同诗人在诗歌中所营造的不同意境,以此为基础,开展文学阅读方面的理解与欣赏活动,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这样单篇课文就在精准式教学中体现出单元教学的意义[3]。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要深度思考、妥善处理,在充分融合中发挥二者的优势,以引领学生在不同任务群学习中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耿红卫,李春燕.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及融合路径——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3(21).

[2]何郁.以学科大概念统整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教学[J].语文建设,2023(09).

[3]魏群,黄厚江.大单元教学必须强化三个支撑点——大单元教学操作要领之三[J].语文建设,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