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项目学习之式 探阅读教学之法

2024-10-01 00:00张枭刘艳丽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4年10期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整本书阅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目标指向不明、阅读方法不当、活动设计不清晰、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海底两万里》为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利用项目式学习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海底两万里》

[基金项目]2023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研究课题“数字教育转型中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AH2023085);阜阳市教科研课题“三构四阶: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路径与实施”(编号:FJK23066)。

[作者简介]张枭(1982),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九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语文素养培养研究;刘艳丽(1984),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白庙镇姚集小学,二级教师,从事数字化教育、小初衔接和跨学科实践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主题为引领,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驱动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1],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新课标建议,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中,应强化课程实施的整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综合运用跨学科能力解决问题,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能力;引入多元阅读材料,开展多样阅读活动,开辟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阅读途径,营造书香环境。项目式学习与语文新课标理念高度契合。本文以《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为例,以项目式学习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与思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经数据分析发现,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缺失独特的阅读目标。阅读目标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整本书阅读的导航[2]。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大多围绕着教材编排进行,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和发展性。二是缺失适宜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整本书阅读的引擎和工具,受限于教师能力、阅读时间与空间、反馈机制等因素,学生缺失适宜的阅读方法,没有形成阅读的主动性、连贯性和长久性。三是缺失有效的活动设计。活动项目是教师和学生思维对撞的中心和焦点,是整本书阅读的驱动器,而现在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比较单一和肤浅,缺少实践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四是缺失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无法直接评估,一方面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难以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分析阅读内容,明确整本书的阅读目标;挖掘阅读主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项目化活动设计;细化文本类型,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着眼跨学科理念,整合多种知识与能力;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合理恰当的评价体系。最终构建学生阅读经验、提升关键能力,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二、实践与探索:依托数字化教育的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

笔者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为例,立足项目式学习,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三维导航”定位学习目标

项目式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遵循“以终为始”的原则,第一,聚焦项目设计,目标导向真实情境。在确定目标时,应以有价值的项目问题为驱动,以有逻辑的项目活动为问题链,驱动学生深度学习,以此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真正实现学习的价值。第二,紧扣新课标,目标导向任务群。语文学习的活动任务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共同指向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围绕着“知识”“技能”“实践”三个底层逻辑设计相关任务,数个任务由易向难呈现,难度层级递增,渐次推动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第三,明确文体类别,目标导向阅读方法。文体不同,阅读方法就不同,目标设定也不同。意在根据不同文体艺术表现方式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构思、形象、内涵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以提高语言建构与表达能力,获得审美体验。以《海底两万里》项目化设计为例,呈现“三维导航”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3]。教学目标为:①根据活动任务,熟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把握整本书内容,明确科幻小说的文体特点,掌握科幻小说的三要素: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②根据活动主题,了解科幻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景物常用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学习作者富有表现力的叙事技巧;学会提炼关键信息;感受作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③通过撰写策划书,激发科学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学会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合理创新,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提升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五大驱动”展开整本书阅读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立足“合作探究和实践活动”“目标指向与学习成果”两大设计系统,分为三个阶段:①项目准备:读书总动员,感知科幻作品;②项目活动:海底大冒险,科技绘世界;③项目成果:科技换新篇,智慧创未来,分别对应知识、技能、实践三大任务群。“五大驱动”作用环节设计与探索实践,共同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践。

1.入项

教师播放电影《海底两万里》片段,提出如下话题:①你喜欢探索未知吗?②如果你参观“鹦鹉螺”号,你会对哪里最感兴趣?③作者在一百多年前描述的神奇海底世界,现在实现了吗?

然后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儒勒·凡尔纳想象中的奇幻世界正在逐步被实现。你期待的未来又是什么样呢?每年一度的中国青少年科创大赛再次拉开帷幕,请你利用想象和创意,设计一份“探索无边界,科技绘新篇”未来学校主题展览策划书,告诉大家科技的神奇吧!”按照“以终为始”原则明确本次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的最终成果。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一份主题展览企划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要求?如何创新?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形成成果要求及项目成果评价表(如表1所示)。最后,借助项目成果评价表开展终极评价,班级投票,选出最佳策划。

该环节通过欣赏视频、提出驱动性问题、介入学习支架,自然地建立起未来学校主题展览和《海底两万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从阅读者转变成设计者,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其内驱力;量规的讨论让学生对科技的探索和主题展览的策划有了理性的认识,让后续策划书撰写有“边”可寻,有“规”可依。

2.实践探索

该环节主要设计以下教学任务:

任务一:读书总动员,感知科幻作品

首先,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对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进行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利用浏览目录、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批注点评等方法,快速把握小说内容,填写阅读“导航”任务单(如表2所示),共同分享阅读收获和困惑。

其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科幻小说和一般小说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明确科幻小说文体特点。

该任务旨在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任务单的完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助力实现快速阅读,迅速把握作品内容,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科幻小说文体特点的探究,明确此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设想。

任务二:海底大冒险,思维绘世界

首先,教师让学生提取小说中关于“鹦鹉螺号”的相关信息,概括“鹦鹉螺号”的构造原理,学习如何设计未来学校。学生绘制“鹦鹉螺号”潜水艇的简易平面图,标明部位名称和功能,感受科技的魅力。完成此任务学生需采用多学科知识,对其综合素养发展大有裨益。其次,根据小说的探险路线,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绘制海底世界导览图,学习如何开发有趣的参观路线。最后,借鉴科幻大师凡尔纳的奇特想象和表现手法,对未来学校主题展览的参观路线进行创作。

基于跨学科理念,借助资源支架,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同时指导组内成员进行初次创作,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二次修改,以达到提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等素养的目的,最终完成小组成果的迭代升级。

该任务是“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重点环节,围绕着 “探索无边界,科技绘新篇”未来学校主题展览策划这一核心任务进行递进式学习活动。借助绘图的形式,打通前往凡尔纳科技幻想的通道;通过小组合作,再次梳理整本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科幻作品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感受科幻的魅力。在核心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构建思维逐步得到锻炼,突破了科幻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

任务三:科技换新篇,智慧创未来

完成“探索无边界,科技绘新篇”未来学校主题展览策划书,小组推荐参加班级评比,阐述自己的策划书,学生每人一票投出最优策划。

该任务教师再次明确核心任务,训练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和文字表达力。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容易忽视主题展览中的“未来”感,教师应引导学生聚焦“未来”,立足科学合理想象。在“拉票”环节,寓教于乐,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来源于教学并服务于生活,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呈现是知识的迁移,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突破了整本书阅读的难点。

(三)“多元评价”落实项目成果

“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课时长、任务多,所以,在项目开始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标准,以评促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感(过程性评价表如表3所示)。

“合作探究和实践活动”“目标指向与学习成果”两大设计系统和“项目准备”“项目活动”“项目成果”三大实践阶段,共同构成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凸显了项目式学习以问题驱动、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利用成果评价学生核心能力提升、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的特点;多维推进持续探究等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符合新课标理念,真正做到推动阅读教学进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阅读体验,养成阅读习惯,获得阅读成长,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和学习,最终落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上,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与反思: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学习是文本、教师、作者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4]。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在阅读中拓宽了知识容量,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在实践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探索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背景、内容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22(06).

[2]裴晓逊.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外语文,2020(18).

[3]黄淑敏.借力客家乡土文化,提高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1(09).

[4]谷敏.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