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将作业过程作为学习过程来展开,突出其中的“关键进程”和“重要历程”,引导学生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掌握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社会情感,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项目化作业;成长立意;学程
作业是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品质、评量学习成果的必要活动。综观当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目标窄化、功能弱化、内容简化、程式僵化、思维浅化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从项目化学习中得到启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探索研发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在项目驱动上,还原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场景;在任务设置上,还原学生在现实生活与学习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在功能定位上,还原学生有意义的语文实践,重新构筑并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结;在作业过程中,突出其中的“关键进程”和“重要历程”,撬动学与教方式的变革,促进语文课程由“教程”向“学程”转化;在作业方式上,推进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学生生活融通,引导学生从知识网的角度思考与应用,掌握真实问题的探究步骤和解决方法,开展创造性学习;在作业心理建设上,努力使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得以彰显,使其身心愉悦、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习品质,健全人格品性。
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帮助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的意义,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材料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实实在在地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一、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三维勾画
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是置于课程视域下进行研究与开发的,可从目标、内容、学程三个维度予以勾画。
(一)课程视域下的作业素养目标构建
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强调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环节,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因此,其目标定位应从与课堂教学互补的维度来考虑。基于此,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找寻不能仅仅凭借课堂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依靠课内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落实的课程目标,将其列为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的素养目标。具体如下: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建立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崇尚真实的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会用语言沟通交往;丰富语言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素养目标的架构,让作业聚焦成长旨向,旗帜鲜明地承担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培养其创新实践的能力,挖掘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激发其蓬勃向上的活力。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内容组块
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语文核心素养的统领下,梳理整合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相关内容,将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实现的部分内容提取出来,根据任务的基本形式,整合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阅读与交流表达”“跨学科学习”三个板块,分学段建构内容体系。
三大板块的内容与《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学习内容充分对接。以第一学段的项目化作业为例(见表1):板块一依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去除课内识字、写字、拼音学习等内容,选择兼具能力与情意发展的内容作为作业;板块二整合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四个学习任务群中产生交集的部分,提取其中需要课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板块三则完全沿用“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全部内容。
(三)践行成长立意的“学程”概念导入
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倡导的“学程”,指将作业过程作为学习过程来展开。要通过任务创新,构建起以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活动,促进语文课程由“教程”向“学程”转化。整个作业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依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突出其中的“关键进程”和“重要历程”,引导学生开展真实学习、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这里的“关键进程”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进阶的重要支点、必要节点和紧要拐点,推动学生突破瓶颈,促进能力的提升;“重要历程”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激励学生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远,完善人格品性,实现生命成长。
以“制作甬味手册,传承美食文化”这一项目化作业为例,在其项目整体架构表(见表2)中就可以看到这几个概念在学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五个关键进程都有相应的实践任务作为载体。从一个关键进程到下一个关键进程,其中学生的学习经历就是“学习历程”。将其中对情意品性的发展最有价值、意义的部分提炼出来,作为“重要历程”,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受,以获得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基于学生主体成长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实施要点
学程概念的导入,有助于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的思路、方式和规律,让学习过程伴随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推动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向前行进。
(一)完整过程的专业规划
1.统合课程设计与学习设计的作业整体架构
设计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要基于课程设计和学习设计的整合性与系统性,要整体考虑作业目标、认知策略、学程规划、作业成果、评价标准等,以保障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学习成就的获得。其整体架构见图1。
图1完整呈现了项目化作业设计的基本形态。项目简述整体介绍项目的来源、意图、作业时长、作业对象和涉及的学科等。“作业目标确定”“驱动问题陈述”“作业成果预设”“评量标准拟制”四个板块明确了作业“做什么”“为什么做”“做成什么样”“做得怎么样”,让师生明确作业的目标要求与价值意义。最后的“学程推进规划”则呈现了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的特质,是“作业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的具体体现。
2.促进学习的学程思维模型搭建
要将“作业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思路、方式和逻辑,系统预设学生以作业为载体开展学习的过程,形成有流程引领、有方法指导、有资源支持、有个性化提示的学习蓝图。为此,提炼出学生完成项目化作业的基本思维路径,形成学程思维模型(见图2),为“学程推进规划”提供指引。
图2展示了学生从入项到出项的过程与轨迹,其中标数字的5个圆点表示学生作业的关键进程。教师借助学程思维模型进行“学程推进规划”,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逻辑合理、结构分明,并使作业充分呈现联系生活、实践运用、重视过程、丰富体验、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特征,从而凸显成长的意义。
下面以项目化作业“国产经典动画之旅”中的“学程推进规划”为例,呈现学程思维模型的动态运作。
入项:“动画巴士”出发!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在我们的国产经典动画中,藏着许多既有趣又吸引人的奥秘。我们将坐上一辆“动画巴士”,开始一场奇妙的国产经典动画之旅。准备好了吗?动画时间到喽!
1.利用班队课的时间,观看经典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2.简单交流观后感,认识国产经典动画。
行程一:漫游动画王国
这就是充满奥秘的国产经典动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更多的经典动画,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1.自主搜索,观看动画。
2.制作“国产经典动画分享卡”。
行程二:畅聊动画胜景
1.分享、交流动画片。
国产经典动画中有许多精彩之处,请你借助“国产经典动画分享卡”,把你喜欢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对国产经典动画有更多的了解。
2.了解别人感兴趣的内容,制订分享计划。
国产经典动画充满魅力。爱看动画片的你愿不愿意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呢?我们可以先在校园里把国产经典动画分享给同样爱看动画片的低年级弟弟妹妹们,举办一场“国产经典动画秀”。
(1)组建动画分享小队。
(2)制订分享计划。
行程三:分享动画之旅
1.组织分享筹备会,各小组进行预演。
2.全班根据评价表,为各小组投票并提出相关建议。
3.根据建议,各小组改进各自的分享方式。
4.进入低年级班级,举办“国产经典动画秀”。
出项:小小分享官,再出发!
恭喜你,顺利走完了本次旅程的所有行程,你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国产经典动画分享官啦!请你再次出发,选择更多想要分享的对象,根据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寻找世界经典动画的精彩之处,通过合适的方式分享给更多的人,为经典注入新的活力。
上述学程推进规划从入项到出项,安排了五个学习进程,与图2相匹配。其中,行程一“漫游动画王国”对应学程思维模型中的“实践与记录”环节,学生观看国产经典动画,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动画中的精彩之处,并完成“国产经典动画分享卡”,为后续的分享打下基础。行程二“畅聊动画胜景”对应学程思维模型中的“探索与改进”环节,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他人感兴趣的内容,再根据他人的兴趣继续观看、探究国产经典动画,补充与改进原有的分享内容,为分享他人感兴趣的内容做好准备。行程三“欢享动画之旅”对应“成果提炼与交流”环节,学生根据探究到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分享,举办“国产经典动画秀”,充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本次作业使得再寻常不过的分享富有意义。依据学程思维模型设计的学程推进规划,让学生经历了从出于喜欢的“看”到畅所欲言的“聊”,再到合乎口味的“分享”三个关键进程,不光学会了如何根据他人的需求进行分享,还从分享对象的反应中感受到成果产出的成就感,体会分享的快乐,从关注自己走向心怀他人。
(二)关键进程的动态把握
关键进程是影响学习进阶的重要节点。教师需要凭借自身的问题解决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设计作业时动态观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把握,提供资源,帮助学生突破作业瓶颈,实现学习进阶。
例如,在项目化作业“国产经典动画之旅”的行程二与行程三中,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来评估学生制作分享卡和制订分享计划的难度,分析学生可能碰到的难点在于不知道如何欣赏动画,因而也就不知道能与他人分享什么,于是讲述动画故事情节会成为唯一的分享内容,这就失去了这个项目化作业的探索意义,导致分享形式化。因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国产经典动画分享卡”,提示“动画类型”“动画内容”“欣赏维度”三方面的内容(如图3),以弥补三年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空缺,同时采用勾选方式,以匹配学生的学习基础。
另外,作业中还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提升亲和力,给学生提供学习路径和技术支持,协助学生扫清作业障碍,高质量地达成作业目标(如图4)。
提前预估,实时观察,动态把握关键进程,随时提供有效支持,可让学生的作业过程有机遇、有挑战、有依靠,如此他们才能不断攀升最近发展区。
(三)重要历程的情意观照
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塑造个体的品格。在学程中,教师要敏感地关注一些特别的事件、难忘的时刻、新鲜的经历,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育其积极、正向、美好的品格。可建立指向学习目标的评价体系,将评价嵌入学程,观照学生学习情感的发生、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体会学习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成果的体验性、创造性、深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以成果展示强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发展更为丰富多元的社会情感。
重要历程的情意观照重在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呵护,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例如,在项目化作业“国产经典动画之旅”中,首先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上,选择国产经典动画片作为切入点,既体现了“作业友好”——为学生所喜闻乐道,又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内容空洞、价值观偏离的动画片,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在成果设计上,强调“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享”,展示出国产经典动画的精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沟通交往能力,使其享受与他人拥有共同话题的快乐,增强学习动能,吸引学生共同探究更多的中华文化,获得身心满足。
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以“成长”为根本立意,于课程视域下进行研究与开发,整体建构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目标与内容。基于学习的本质、学生的需求、整体育人的要求,将课程学程化、作业学习化,意在真正落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让作业与课堂教学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将原本作为教学补充的作业转变为学生探究、创造的载体与心智成长的通道。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