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庠在“第三厅”

2024-09-30 00:00:00林洁伟
郭沫若学刊 2024年3期

摘 要:杜国庠在郭沫若主持的军政部第三厅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既是郭沫若的主要助手,也是郭沫若的“代理人”,曾长期代替郭沫若坐镇第三厅。职务上也有所变迁,在七处三科科长、五处一科科长、第一科科长、第二科科长等岗位上任职;主要工作有编撰审核一般文字宣传材料,领导抗敌宣传队、孩子剧团和新安旅行团工作,率领先遣队驻扎衡山,也处理科(厅)内人员的奖惩与调动。通过档案文书的梳理,可还原杜国庠在第三厅的具体工作情形。也可从另一角度,深入了解周恩来、郭沫若对第三厅的领导情况,以及第三厅在抗战宣传方面的工作实绩。

关键词:“第三厅”;“文工会”;杜国庠;郭沫若;档案

中图分类号:K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24)03-0026-10

杜国庠(1889-1961年)是知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家、思想史家。他出生于广东澄海,因资质聪颖,在乡贤著名学者吴贯因的帮助下免费入读私塾,1907年又在杜氏宗祠的资助下留学日本,1919年在京都帝国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旅日十二年后回国,在李大钊的介绍下任教北京大学,并在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兼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留学日本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在北京地安门内南月牙胡同13号“赭庐”聚集李春涛、彭湃等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辞去北京教职,南下广东,在澄海、潮安的中学任校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辗转香港到了上海,加入了太阳社,在蒋光慈、阿英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洪灵菲、戴平万等潮汕籍作家组织了“我们社”,出版《我们月刊》,在此期间翻译发表了许多来自日本、苏俄学者的文艺理论文章,跟阿英一起将“新写实主义”理论引进国内,有针对性地对革命浪漫化文学写作进行纠偏。“左联”成立时,加入“左联”,是“社联”发起人之一。因革命活动,在1935年初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田汉、阳翰笙、朱镜我、许涤新、何成湘等人,入狱两年多,1937年6月出狱后在张发奎领导的第八集团军任书记,参与抗日活动。该年冬应钱亦石之邀,加入钱任队长的战地服务队,这是抗战后第一个战地工作队。不久,钱亦石病殁,杜国庠接任队长之职。1938年4月1日军政部第三厅正式成立,周恩来任军政部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杜国庠在3月16日正式入职第三厅,也带来了他的战地服务队。自此,几乎整个抗战时期,杜国庠成为了第三厅以及后来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与郭沫若、田汉、阳翰笙、冯乃超等人亲密合作,以他特有的方式在国统区参与抗日战争活动,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工会”时期,杜国庠潜心学术著述,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先秦诸子思想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共和国成立后,杜国庠到广东工作,曾任广东省文教厅厅长、华南师范学院首任院长,主持创办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广东仅二人,另一人为陈寅恪。作为文化官员,杜国庠始终在其所熟悉的文化界、教育界任职,在推动教育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直到1961年因病逝世。

杜国庠学识宏博,在经济学、文艺理论、国际问题、思想史、教育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领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及国际关系,也多有创见。除了同时代人的回忆性文章外,学界对杜国庠的讨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艺理论和思想史两个领域,所凭借的资料是1930年前后其翻译和写作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以及1940年以后“文工会”时期留下的研究先秦诸子特别是墨子思想的著述。或因史料的欠缺,对其在第三厅的研究几乎阙如,本文即试图通过对档案史料的梳理,对第三厅时期杜国庠的抗日活动进行比较细致的还原与探析,以补学界之缺。

一、杜国庠在第三厅的职务变迁

讨论第三厅在抗战时期的贡献,离不开其背后的策划者周恩来和中共南方局(前期为长江局),当然还有主持其事的厅长郭沫若,但第三厅能具体运作并发挥抗战宣传作用更离不开杜国庠、阳翰笙、冯乃超、田汉、洪深、范寿康、张志让、尹伯休等一系列人员的协作。在档案文书中,围绕着抗敌建国的共同愿望和目标,各人各凭才能,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第三厅成立初期可谓众志成城,也不计个人得失,皆为抗战宣传出谋划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正如1938年8月由第三厅转任副部长周恩来秘书的常任侠后来回忆所说:“大家都年轻,热气正旺,工作很紧张,但也很快活,对于渴望已久的抗战工作,大家是十分努力的。”①

杜国庠在第三厅是一个重要人物。档案可见,他长期代郭沫若行使厅长职务,处理各种内部事务。除此之外,其本职工作主要在一般文字宣传和对敌宣传两个方面,同时也领导抗敌宣传队、孩子剧团和新安旅行团的事务。郭沫若在《序〈杜国庠文集〉》中说“第三厅是四月一日才正式成立的,厅之下有三个处,处之下有三个科。我们请杜老来担任了对外宣传处第一科的科长。”②凭借其长期居住日本的外语优势,精通日语,兼通俄语和英语的原北京大学教授杜国庠到第七处担任科长,军阶为上校,在处长范寿康(原武汉大学教授)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对敌宣传工作。由1938年档案文书《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办事规则草案》中,可大致了解第三厅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分工情况。

第三章 各处科及附属组织

第十五条

第五处综理言论宣传事宜分设三科。

第一科 掌管对于民众及军队各种教材之编制与审查事宜。

第二科 掌管社会调查战地服务军队与民众宣传及无线电广播等事宜。

第三科 掌管印刷、校对、颁发、购料等事宜。

第十六条

第六处综理艺术宣传事宜分设三科。

第一科 掌理歌剧、话剧、杂技等戏剧宣传事宜。

第二科 掌管电影事业之指导、审查及推行事宜。

第三科 掌管绘画、美术、歌曲、音乐等事宜。

第十七条

第七处综理对敌宣传事宜,分设三科。

第一科 掌管对敌士兵、将官等一切宣传事宜。

第二科 掌管对敌国内部及国际一切宣传事宜。

第三科 掌管辑译敌方资料并研究敌情事宜。

第十八条

本厅得附设剧团、移动剧队、制片厂、放映队、歌咏队、演奏队、漫画宣传队等组织。

其编制及管理规则另定之。③

1939年第三厅随军政部迁移至重庆以后,处一级单位被取消,只设立了四个科;到1939年底南岳政工会议后,军政部再次改组,由原来的四个科,改为三科两会。但无论如何变化,第三厅的主要职责都是抗战宣传工作,其中的机构设置和分工情况,也基本保持不变:一个部门主理一般文字宣传工作,开始是胡愈之负责,后胡愈之离开第三厅,则由杜国庠负责;一个部门主理艺术宣传工作,开始是田汉负责,后来由洪深负责;另一个部门主理对敌宣传工作,开始由范寿康主持,后是冯乃超负责。1939年多了一个第四科,由何公敢负责,主要分担组织印刷、发行、征募、慰劳等工作。1940年机构再次改组为三科两会,但基本工作性质和管辖权限没有大的变化。

杜国庠一开始在七处任职。但从档案文书中未见郭沫若、阳翰笙所言任职七处一科的材料。在1938年《第三厅第七处第一科每周工作报告 第二次 四月八日至十四日》中,有“二 冯科长赴航空委员会政训处宣传科日本研究会国际宣传处,收到日文传单二种韩国传单一种”的记录①,同时在《第三厅第七处第三科每周工作报告 第二次 四月八日至十四日》中,也提到“由第一科冯科长交来鹿地亘对自国演说一篇,由本科即特动员分担翻译”。②可见第三厅成立初期,七处一科科长是冯乃超。而在《第三厅第七处第三科每周工作报告 第三次 四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中,却提到“杜国庠本周参加工作计划及预算讨论委员会”,可见杜国庠在第三厅创建之初即在七处三科服务,“掌管辑译敌方资料并研究敌情事宜”。在1938年的一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官佐军职任免报告表》③中也再次得到确证。且在不久后,他又兼任了五处一科科长职务。

1938年6月25日,武汉行营政训处呈送《李营长三乐殉职记》一文,作为宣传素材,杜国庠收文后即批复 :

送六处田处长,请阅后送回五一科。

国庠 六.廿九 【杜国庠印】④

可见当时杜国庠已在五处一科兼任科长,据郭沫若回忆,五一科原科长徐寿轩约在五月份即“拂袖而去”。⑤很可能杜国庠即此时接手了五一科科长职务。一身而兼两职,时间长达二月有余。

1938年7月23日,杜国庠呈文给郭沫若,推荐刘明凡接替关宁成职位,落款仍为“兼五一科科长杜国庠”。文书内容如下:

签呈 七月二十三日

窃本科中校科员关宁成因事辞职业经批准,所有遗缺未便久悬,拟以刘明凡充任,是否有当,理合连同该员履历片,签请核示。

兼五一科科长杜国庠呈 【杜国庠印】

郭沫若批复:

可速办。 郭沫若 七.卅⑥

六天后,五处处长胡愈之即给郭沫若呈文,让杜国庠调任五处一科科长。

签呈 七月二十九日

五处一科事务繁重,拟请实授现任代理科长杜国庠为科长,其原任七处三科科长一职,请另行派员接充。请核。

职 胡愈之 【胡愈之印】

郭沫若亲笔批复:

七三科杜科长调五一科科长,遗缺请委林诚厚。 郭沫若 七.廿九⑦

副厅长范扬在林诚厚的履历表旁批:

奉郭厅长谕,派充本厅第五处第一科科长即日到差,另案呈部正式任命。

范扬 七.廿九①

8月30日,第三厅即以郭沫若名义给军政部呈文,

签呈 七月三十日 于第三厅

查属厅第五处第一科科长职务前经奉准,由第七处第三科杜国庠代理在案。 兹据第五处处长呈称:“五处一科事务繁重,请实授现任代理科长杜国庠为科长,其原任七处三科科长一职,请另行派员接充。”等情,查五处一科工作,实较繁重,准予调派,拟请所遗七处三科科长一缺,拟以林诚厚继任,是否可行。理合检同该员履历一份,签请核示!

职 郭沫若②

自此,杜国庠调离对敌宣传部门,到了一般文字宣传部门任科长。一直到离开第三厅。接任者林诚厚原是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在他接任七处第三科科长职位十余天之后,不幸在武昌华中大学“被敌机炸毙登时殒命”,成为三厅中最早殉职的一位文化人。1939年到重庆后,杜国庠任第一科科长。1939年底,第三厅第二次改组,调整为三科两会,原来国际研究的任务分出去,成立国际研究会,由范寿康任主任;艺术宣传方面也分出去,由洪深任艺术研究会主任。原来第一科的工作职责被调到第二科,将原第三科冯乃超负责的对敌宣传工作调到第一科。1939年底开始任命时没有分清,导致后来郭沫若需呈文重新委任。呈文中关于人事任免部分的相关内容如下:

签呈 十二月廿八日 于第三厅

……

一、副厅长范寿康奉派调充国际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拟请仍照副厅长待遇。

二、新编第一科科长奉派杜国庠、第二科奉派冯乃超充任;惟查编并以后第一科之指导工作,包括俘虏工作及日本反战团体之联系指导事宜,其事以由冯科长掌理,较资熟手,编并后之第二科工作,主管编审,杜科长经验丰富,成绩甚著,倘准予更调,实属各适其任,拟请改委冯乃超为第一科科长,杜国庠为第二科科长。(旁注:案此项,于二十六日部务会报时,已奉面谕照准。 沫若 廿.九 【郭沫若印】 已面准。 【张厉生印】 )

三、原第四科科长何公敢坚辞新制第三科科长职务,拟请照准,并请恢复该员设计委员原职;所遗第三科科长一缺,拟调上校服务员尹伯休(前第五处第三科上校科长)接充。③

副部长张厉生在公文中皆旁批“照准”。文中所述“主管编审,杜科长经验丰富,成绩甚著”,虽只聊聊数句,却给了杜国庠极高评价。对杜国庠在第三厅的任职情况,历来皆来源于郭沫若、阳翰笙等人的回忆,且都沿用了郭沫若所说任职“七处一科”的说法。然而,就目前档案所见,未发现杜国庠任职七处一科的相关文书。杜国庠所任职务也不是一直不变的,从七处三科科长,到五处一科科长,再到取消处级单位之后的第一科科长,再到1940年的第二科科长。若只依据回忆性文字,所涉内容无多,造成后世对杜国庠于第三厅的具体工作情况无甚了解。而军政部档案文书的公开,正好补足了这方面的缺憾。

二、杜国庠在第三厅的具体工作

在第三厅的档案中,与杜国庠相关的文书很丰富,足以呈现杜国庠在第三厅的工作情况。笔者通过对档案文书的梳理,大致归纳出杜国庠在第三厅做过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编审抗日宣传资料

杜国庠的常规工作是组织和编审各类抗日宣传材料,如抗战小丛书、图画壁报、标语传单等,档案中相关签呈数量不少。如,1939年8月23日,作为第一科科长的杜国庠就关于将通俗读物编入抗战小丛书一事,给厅长郭沫若的一份呈文,如下:

签呈

八月二十三日 于第一科 书字第24号

查《全民周刊》所载之《军人救国问答》《劝当兵》《抗到底》、《半月刊》所载之《汉奸自叹》《割爱除奸》《抗日歌》《老妈辞活》及《北战场阵中日报》所载之《游击战鼓词》等通俗文七篇,内容丰富,词义通俗,具①饶有兴趣,极适宜士兵民众阅读,已由本科编入抗战小丛书中,兹拟在翻印散发之前,由厅备函征求各该刊同意,以免日后纠纷,谨拟就函稿三件,附呈送请鉴核,如蒙照准,恳即判可,以便缮发为祷!谨呈

厅长 郭

副厅长 范 范

职杜国庠【杜国庠印】

附呈 致《全民周刊》社,《抗到底》半月刊编辑部暨《北战场阵中画报》社笺函稿三件

杜国庠代郭沫若批复:

可 代 八、廿五 【杜国庠印】②

在档案中有一份杜国庠对陈光垚著述进行审议的反馈报告。陈光垚热衷于民间通俗文艺和汉字简化,曾由北平启明堂发售《简字论集续编》《民众文艺论集》等书,1936年11月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常用简字表》,该书封面是一小船,船身刻有“简字运动”四字,船上数人,在风浪中飘摇。此人在三月廿五日给郭沫若写信,并附相关著述,希望“贵厅在人力财力上酌予赞助”。③郭沫若将这些材料交杜国庠审议。五月份杜国庠以签呈的形式将审议意见详报周恩来和郭沫若。

签呈 五月 于三塘院子

奉交下陈光垚先生来函一件并《简字典》甲乙稿样本卡片各一份,《民族正气歌》及《中国文字改进学会宣言及章程》各一册,谨签注审查意见如左:

一、查《民族正气歌》及《抗敌雪耻歌》二种,意识均不正确,文字也有牵强不通俗之病,如“这是东半球的大中国,秦时在东瀛种下汉奸,那些孩子同野人相配,便生了吃人的蝗南”“敌国女子多习于卖淫,不知廉耻,所爱惟金钱;一般男子也多做盗贼,灭绝人格,所尚是强权。”(前者);“不怕我们的体力微小,却是合群好斗的蚁虫,东洋小岛必将牠搬倒,虽尸横遍野仍要前冲,不怕我们的生命短促,却是卫国御侮的黄蜂,东洋矮贼必将他螫死,虽尸满大海也要飞轰,我们每个人都该立志,痛快的吃一杯敌人羹,每个人还要铺上一块敌人的兽皮,以为夸矜”(后者)这样的句子到处充满。不能用,原稿拟退还。

二、《简字典》系作者多年由篆隶草楷蒐集而成,虽考据引证,用力甚勤;但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自有相当价值,若欲施之实用,似多扞隔不通;第一,陈先生之提倡简字,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笔画,并非根本推翻汉字体系,故汉字所有的许多困难(如应用字多,不便初学学习,固有字义,难于包括新辞等)依然存在,且因字划减少,形似更多,辨别愈难。第二,杂採篆草,书写诸多不便,(如以“<E:\2024\M沫若\03\TP\11-1.tif>”代“分”字,以“<E:\2024\M沫若\03\TP\11-2.tif>”“<E:\2024\M沫若\03\TP\11-3.tif>” 代“回”,以“<E:\2024\M沫若\03\TP\11-4.tif>”“<E:\2024\M沫若\03\TP\11-5.tif>”代“终”等)。第三,简字流行必须假以时日,难期速效,即陈先生也不主张采用强迫方法,似非当前急迫之务,且在简字未普及之前,旧字仍须认识,故初学者必须同时认识两套文字,始能致用,是欲减轻负担而结果反使之加重。

根据以上理由,本部似无予以津贴之必要。谨呈

厅长郭 转呈

副部长 周

附简字典等四件。

职 杜国庠 【杜国庠印】④

这份材料是档案中所见杜国庠最长的文字,从字迹上看,是杜亲笔。具体是哪一年,从文书上无从考证,杜国庠写作地点在“三塘院子”,只能确定是1939年或1940年在重庆郊区办公的时期。首先,杜国庠从意识正确性和抗战宣传所需文字的通俗性两个方面,否定了陈著《民族正气歌》《抗敌雪耻歌》的宣传价值,即使面对敌人的侵略罪行,抗战宣传也不是罔顾事实的恶意诋毁和辱骂,这是意识不正确;再者,从三个角度指出陈光垚简字运动难以自洽的逻辑矛盾,否定了陈光垚简字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得出“本部似无予以津贴之必要”的结论。读这份编审意见不禁让人想起郭沫若对杜国庠的学术评价:“经济学有专长,国学亦有根底。” 其国学的功力在“文工会”时期进行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以及抗战胜利后与侯外庐合撰《中国思想史》过程中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科(厅)内人员的调动与奖惩

档案中关于杜国庠签署相关人员调动和奖惩意见的文书颇多。

如1938年10月7日杜国庠给郭沫若亲笔:

厅长钧鉴:顷接重庆行营政训处郭主任一予支电称:“衔略,据闻本处少校处员樊震南业经总部准调一三三师中校科长,所遗本处少校处员缺,查有贵厅少校服务员刘文杰,前曾在本处服务,可充任。特电奉达,乞代为签请调用为祷。 弟郭一予支印”等语,查刘文杰系在六处三科服务,如何办理伏请田汉迳覆后,将办理经过示知为祷。

职 杜国庠 拾月柒日

为列君自办或其业务能有替代,可准调用。 郭沫若 十.十五①

又如,杜国庠给范寿康亲笔信:

允臧学长惠鉴:

昨天接胡秘书来电话云:本厅对于勤劳的司书拟根据部务会报签请津贴,奉谕乡厅司书亦并案办理云云。弟意此种津贴实有必要,但仍须确系勤劳努力者,方可与选;然后能起鼓历②作用,能示待遇公平,签请时希望格外慎重。乡间司书以勤劳尽职,以杨鸿礼为第一,刘伯侬次之,梁庆宜又次之,其余无甚出色。签请时,请于此三人酌量决定,嘱胡秘书并案办理为祷!

关于双七宣传大纲等已分配着手写作,惟时日大促,未卜可展限一二日否?望示遵(赶是赶得出来,能多一二天当可充实些)!

专函 即叩

崇安!

学弟 杜国庠 拜手 六.三③

允臧,是范寿康的字,二人同为京都帝国大学毕业,故杜国庠尊称其为“学长”。实则杜国庠比范寿康年长。此信应是写于1939年范寿康任第三厅副厅长期间;1940年范寿康即调任国际研究会主任,司书签请津贴事,已非其职权范围内事务。又其中有“乡间”二字,可见是重庆乡下。而杜国庠对司书杨鸿礼评价甚高,此人也是经杜呈文推荐到任的,时间是1938年7月30日,杜国庠正式调任五处一科科长的第二天。④

又见1938年8月2日杜国庠再次呈文对科内人员进行调整:

签呈 八月二日 于五处一科办公室

本科上校主任科员徐仲航因病辞职,业蒙照准,查本科中校科员何成湘,学历经验均极优秀,工作亦甚努力,拟请提补上校主任科员,以资鼓励,其遗缺拟请以廖沫沙补充,是否可行。敬祈察核示遵!

附廖沫沙履历一纸

谨呈

处长胡 【胡愈之印】

厅长郭

副厅长范

职 杜国庠 【杜国庠印】⑤

郭沫若在呈文中批复:“照办 郭沫若 八.二。”

于是,何成湘因其出色的表现,从中校科员升任为上校主任科员;1960年代《三家村札记》作者之一的廖沫沙此时在杜国庠推荐下充任其遗缺,任第三厅五一科中校科员。杜国庠在调任一般文字宣传部门之后,在人事方面做了一番调整,整顿人马,任用其认为得力的助手。主任科员何成湘、司书杨鸿礼的工作成绩,在档案及回忆录中均得到了肯定。

(三)指导孩子剧团、新安旅行团和抗敌宣传队

孩子剧团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自上海流亡至武汉,被第三厅收编,成为第三厅麾下抗日宣传的重要力量。1938年8月武汉告急,杜国庠率领第三厅部分成员随政治部移驻衡山,孩子剧团也随杜国庠转移,在杜国庠的领导下工作。此后,在诸多材料中,都可见杜国庠对孩子剧团的实际领导。

10月17日孩子剧团团长吴新稼呈杜国庠,拟出发长沙常德一带工作,就路线、时间、工作方案、补助、交通工具、经费等等事项向杜国庠汇报。杜国庠逐条批示意见。该文书可见衡山时期孩子剧团的活动及杜国庠对孩子剧团的指导情况。①从始至终,孩子剧团都得到郭沫若的特别关照。档案中所见孩子剧团相关的签呈文书,多由郭沫若亲笔批复。但孩子剧团是在杜国庠科下的组织,由其下属蔡家桂直接管理。在一系列文书中,都可见具体负责的蔡家桂、吴新稼等人将文书呈杜国庠,再由杜国庠转呈郭沫若的情况。如:

查孩子剧团拟制之棉衣及棉被所需棉花甚多,市上价格既昂且不易购,函闻慰劳会近由西安运来棉花多包,拟请函请该会准予该团备价领用棉花一百六十斤,以便赶制,是否有当,理合签请核示。谨呈

科长杜 转呈 【杜国庠印】

厅长郭

职 蔡家桂【蔡家桂印】

二八年九月廿一日

并请发棉背心六十六件。②

该文书中,“转呈”二字后有杜国庠印章一枚,以表示确认转呈,又有杜国庠9月22日代厅长郭沫若批复:“可”。

于是,第二天以第三厅名义给全国慰劳总会去公函,商洽让购棉花和请发棉背心一事,都是杜国庠经办。除了孩子剧团,新安旅行团同样是在杜国庠的领导下活动。新安旅行团1935年从淮安新安小学组织出发,旅行多省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11月开始受第三厅管辖,由杜国庠直接指导。情况与孩子剧团类似。档案中还存有新安旅行团给杜科长的长信一封,跟杜国庠报告了活动情况。③另外,杜国庠也指导抗敌宣传队(第三厅有四个抗敌宣传队)的工作:

如,1939年2月,科员潘念之呈文

抗宣一队队长吴荻舟昨日自桂林来电称:

(一)桂林行营政治部派该队于三月初赴北海工作。

(二)请提先发三、四两月份经费。

(三)请发新补队员之任命令、手册、证章。

(四)请发收音机一部或给经费自购。

(五)队员制服已破旧,请提前发春季制服。

(六)队员人事上常有更动,影响工作甚大,请设预备队员三、五人,由部增发生活费,或准由工作费内支付。

以上各点,请核示,俾将作复。

谨呈

科长杜 转呈

厅长郭

职 潘念之 【潘念之印】二、一二

附来电原稿

杜国庠亲笔批复意见:

所请(二)项拟请准予先发;(三)(四)(六)三项俟关于附属团队分拨办法确定后再说;(五)项应由队员生活费中自行设法购制。

职 杜国庠 二、十二 【杜国庠印】④

郭沫若在杜国庠的建议下面批示:“如拟 郭沫若 二、十四。”

又如1939年6月9日,杜国庠的一份签呈:

签呈 六月九日 于三塘院子本厅

查本部抗敌宣传队四队,划归各行营战区政治部编并,业已由部分别令行遵照,各队经费,自六月份起,即须拨交各该管辖政治部转发,谨将各队每月经费及 承转政治部名称列表附呈,恳即转知会计室将每月经费先期汇交承转机关,(或由会计室商妥总务厅直接拨汇承转机关)以便转发,谨呈

厅长 郭

副厅长 范 范

职 杜国庠 【杜国庠印】①

郭沫若在呈文上批示:“交会计室速办 【郭沫若印】 六、十二。”

1939年4月起,抗敌宣传队被各军政治部编并,但经费仍由第三厅出,只是发放的手续改为:先发各行营各战区政治部,后由各政治部再行发给宣传队。中间发生了会计室以编并未就为由,延搁发放经费的事件。杜国庠特此呈文,解决此事。

综上所引,大致可了解杜国庠在第三厅的具体工作情况。编审抗敌宣传材料,指导孩子剧团、新安旅行团和抗敌宣传队,也忙于科(厅)内人员的调动管理和奖惩事项,当然还有组织慰问、制定宣传计划、出席部务会议、厅内小组会议、组织撰写月报(周报)、核发报销单、对科内人员进行考核等等琐事。在档案史料中,因杜国庠长期代理郭沫若的内部工作,其工作范围和郭沫若的厅长职责多有重叠,难以分清。在1939年到1940年,城乡两地办公,郭沫若居城,杜国庠居乡,而乡下人员要比城中人数多,主要办公地在乡下而不是城里,发予第三厅的公文均直接由杜国庠签收批复处理。如以下信件展现的情况:

青江学长惠鉴:

顷接总务厅公函一件,关于草拟《政治工作人员任用条例》事,限本月十五日拟妥送至该厅汇办;弟对于此方面不甚熟悉,无从下笔,兹送上请兄指示办法,最好请大笔草拟,如何?专肃即叩崇安!

职 弟 杜国庠拜手 七、七 【杜国庠印】②

青江,即副厅长范扬,他跟杜国庠也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校友。政治部总务厅给第三厅公函,要求其草拟《政治工作人员任用条例》,接到公函的杜国庠,想到的最佳人选当是原法律系教授范扬,于是以这种既是公函也是私信的方式委婉地将任务派给了范扬。范扬也欣然接受了任务,7月9日亲笔草拟了条例六则。此事可见杜国庠审慎的处事风格与周密的运筹能力。杜国庠在第三厅的工作繁杂。但涉及第三厅抗敌宣传职责的事项,杜国庠均勠力为之。

三、“离厅不离部”:“文工会”时期

1940年8月,陈诚的军政部部长职位由张治中接任(张9月1日到任),第三厅也改组,何浩若接替郭沫若为第三厅厅长。周恩来、郭沫若改任部指导委员。原第三厅成员纷纷借机辞职。1940年8月25日这一天,杜国庠、冯乃超、阳翰笙分别向政治部提交了“请长假”的报告。

杜国庠的辞职报告,如下:

报告 八月二十五日 于三厅二科

窃以輇材,谬蒙识拔,服务迄今,忽逾两载;虽朝夕黾勉,以图报称;奈材力所限,建树毫无,清夜自思,衹增惭汗。入夏以来,胃病复发,身心两惫,折覆堪虞。长此以往,于公于私,两无裨益,用敢恳请乘此本部改组人事调整之际,准予长假,俾得从事休养,以图报效于将来。伏乞赐准,实为德便。谨呈

厅长郭 转呈

部长 陈

副部长 周 张

职 杜国庠【杜国庠印】③

杜国庠借以毫无建树,而身体又不堪繁重为由,随郭沫若离开了第三厅。当然,提交了辞职报告之后,档案中还能看到杜国庠代郭沫若签署公文的情况,持续到9月初。在9月3日,杜国庠还在呈部的八月份报告表稿件中写上“行 代 九.三【杜国庠印】”的批示①。可以说,杜国庠为郭沫若站了最后一班岗。而杜国庠所主持第二科的交接工作直到9月11日才宣告完竣。

签呈 九月十一日 于第二科

第二科移交业经办理完竣,兹捡奉移交清册及附属清册三种各一份,请予鉴备案。谨呈

厅长何

副厅长范

卸科长 杜国庠【杜国庠印】

代科长陈庆瑜 【陈庆瑜印】 代

附呈:

一 、移交清册一份

二 、宣传品清册一份

三 、美术工厂器材工具移交清册一份

四 、排字房公物移交清册一份②

几乎同时,在周恩来等人的运作之下,蒋介石为避免国统区这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人为延安所用,采用了“离厅不离部”的策略,将这批文化人留在重庆。阳翰笙在《风雨五十年》中回忆:“没隔几天,突然蒋介石召见郭沫若、杜国庠、冯乃超、田汉和我,即三厅的几个主要负责人以及三厅派任‘慰总’的总干事简泰梁。蒋介石假心假意地对我们说: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你们不能离开。我们表示:我们在朝也是抗战,在野也是抗战。我们离开了政治部也一样抗战。蒋介石说:我们想另外成立一个部门,还是由第三厅的人参加,仍然请郭先生主持。”③

不久,政治部即聘任郭沫若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落款时间为9月17日,同一天张治中又写下聘任手令。由郭沫若主持成立“文工会”。杜国庠则受聘为该会委员,名列第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命令 (治机任字第十九号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于本部)

一、聘任杜国庠、尹伯休、洪深、孙师毅、吕霞光、沈雁冰、胡风、郑伯奇、姚蓬子、沈志远诸先生为本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二、聘田汉、舒舍予、马宗融、吕振羽、黎东方、孙伏园、熊佛西、王芸生、张志让、王昆仑诸先生兼任本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右令

第三厅

部长 张治中④

但很快皖南事变爆发,杜国庠与夏衍、柳亚子、宋之的等人为避风头,暂离重庆,到香港继续其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筹划为郭沫若庆祝五十大寿暨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借以扩大中共党在文化界的影响。11月16日在港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为郭沫若祝寿。杜国庠与郭步陶、马鑑、柳亚子、茅盾等人在主席台就坐,“热烈的掌声中由杜国庠先生报告筹备经过”⑤,可见是其在港主持了这场盛会的筹备工作。郭沫若也在11月25日给田汉的信中提及:“香港方面杜老有信来,并将各报副刊剪寄,颇是意外盛况,我自己颇能了解各地友人之至意。一方面在对我加以策励,另一方面则为对整个文化运动之策励,自己深想此意之深刻,今后当益加奋勉,以期不负厚情,而完遂自己之职责。”⑥可见在港期间杜国庠跟郭沫若常有书信往来。

1941年底香港沦陷,大批文化人逃难内迁。1942年5月16日阳翰笙日记中写道:“晚成湘归,知杜老已自城来乡,决明晨去看他。”⑦并在第二天约杜国庠到家中用餐。此时杜国庠刚抵达重庆。由此推断,他居港年余,是1942年5月才从香港到重庆。

“文工会”时期,目前仅见国民党中央秘书处档案里的一份表格及杜国庠书札一封。当时因战争持续,物价飞涨,文化人生活困难,由振济委员会拨专款一百万元,让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给港沪及南洋各地莅渝文化界人士发补助金。杜国庠也填写了登记表。表中“旅程情形”明确记录了杜国庠此次由港到渝所经路径:由港经澳头、白芒花、三多祝、海陆丰、揭阳,步行回澄海莲阳,又由莲阳经曲江、桂林来渝。①

8月2日,执事者田玉振、吴学云即呈文“杜君今在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拟请准发生活补助费伍百元”。并在8月7日得到“拟照办,并附函慰勉。【林学贵印】”的批复。杜国庠在获得补助费后,给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去函表达谢忱。手札内容如下:

敬覆者,顷奉贵会大札及生活补助费伍百元,殷殷慰问,奖借有加,至为感谢。尚祈诸公随时赐教,俾得于文化工作竭其绵薄,以副②政府关切之盛意!

此致

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

杜国庠 谨啟 【杜国庠印】 八、廿八

收条附上③

“文工会”时期,杜国庠等国统区文化人已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常任侠珍藏有杜国庠1944年手札一封,亦可窥见其经济上的难处:

任侠我兄史席:

霍兄从城来,承惠主编的《学术杂志》创刊号一册,谢谢!本期内容充实,在学术不振的今日,诚可贵也。拙作《墨家的认识论研究》,已仍由徐兄送上,因经审查通过,故不更动,未卜何日可出版?日来因物价昂腾,颇需款,可否烦兄商之书店,稿费先予支用?并请兄交呈天官府街七号朱秘书海观兄转下。如何之处,竚候来鸿。敬请

著安!

弟杜国庠拜手 十、卅④

“物价昂腾,颇需款”二句,显示了他当时的经济困窘。阳翰笙在《风雨五十年》中绘有《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赖家桥附近示意图》一份,图中标记有一菜园,并注“此菜园是杜国庠率文工会人员开垦出来的”字样⑤。可见杜国庠曾领文工会人员开垦了一片菜地,在经济条件艰难的情况下这批文化人在杜国庠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努力。阳翰笙说:“抗日战争后期的大后方经济十分困难,文化人的生计都成问题。文工会的成立可以使一大批各有专长的进步的文化人士,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下来从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科学研究和著作,……”⑥“文工会”时期,杜国庠在如此艰苦环境下也确实写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如《先秦诸子思想概要》《先秦诸子的若干问题》等等,应该说这批著作真正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政部第三厅相关档案文书为基础材料,结合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书信、报道等,大致梳理了杜国庠在抗战时期任职“第三厅”的具体工作情况。解读杜国庠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活动,也为学界进一步深入了解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提供了另一考察视角。围绕着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杜国庠以“第三厅”这个抗日宣传平台,尽其所能地发挥作用,为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贡献力量。当然,本文所展现的也只是他主要的工作事项,其余杂务尚多,无法一一列举。但从上文所引相关史料看,一个具有坚韧不屈品格,办事严谨周密的爱国者形象已然丰满。在郭沫若主持的第三厅里,杜国庠与文化界诸君密切合作、相互扶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鼓舞士气,激发军民的抗战热情,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