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课时安排上,学校给予语文学科的课时数量,也多被阅读教学占据,有不少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或者举办系列活动作为教学辅助。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阅读教学平稳的提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旨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阅读,是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寻找到一条适合其个人特点的阅读之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小学阶段,虽然广大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从实践结果来看,阅读效果并不显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阅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也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坚持的好习惯。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因小学生依旧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在平日的教学活动当中,难以约束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督促,对于教师也有着较强的依赖。然而,当小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充满兴趣,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但依然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以长时间学习与思考,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低,并不愿意投入互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会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也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二)缺乏明确教学目标
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问题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教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团队精神等,容易让设计的目标放大,导致学生难以清晰理解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因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而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会影响学生掌握各项知识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难以对各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势必影响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策略和手段过于单一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会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例如,过于单一、模式化的阅读教学,意味着教师对任何一篇文章都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教学方式,而没有结合文章特点,组织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也无法让学生站在编者的角度,理解和体会编者的写作意图。此外,教学过程中缺少应对突发状况的措施,难以随着教学情况的改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换用其他适合的阅读教学法。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引导自主预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提问能力,也应该在预习阶段发放导学案或者微课视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对不同题型进行分析,从文本中得到回答,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主动发现、探究,从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比如,在《燕子》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发放导学案,学案上有“剪”“微”“聚”“粼”“翼”
“伶俐”“聚拢”等生字生词,请学生自己查字典,研究生词、生字读音和意义。通过这些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设计不同的朗读任务,并且渗透相关预习方法,引导他们根据导读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预习,并在阅读文本时圈出关键字词,找到问题解答,并在导学案备注栏中注明。
(二)建立问题意识,促进有目的阅读
对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学生难以知道哪些书可读,哪些书不可读,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此外,关于该如何读,或者如何读得深入和透彻,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树立问题意识,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把一本书读通读透,把握书本的核心要义,领悟书中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书本的情节进行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热情,深入阅读文本,并从中寻找答案,慢慢读懂一本书。
(三)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阅读交流平台
阅读是一个知识深化、思想内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被书籍影响和熏陶,慢慢形成个人的阅读方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肯定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并在阅读中,加强师生交流,积极创造思想碰撞的契机。例如,在师生共读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一起探讨一本好书的写法特点、优美句段、思想内容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当学生的见解得到肯定之后,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丰富阅读乐趣
为了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些贫困地区的真实生活场景,包括简陋的住房、缝纫机、写作业的场景等,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文本中母亲的生活困境和勤劳形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瘦弱、劳累的母亲形象,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母亲的艰辛,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之情。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故事中的母亲,另一部分学生扮演主人公,通过亲身体验贫困之家的生活场景和母亲的辛勤劳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课文展现的“慈母”形象。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更贴切地感受母亲的辛劳和对孩子的支持,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形象。此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析和讨论一些段落,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如何理解母亲长期的贫困生活对她身体、形象的影响?”“母亲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的支持和关爱对主人公有何深远意义?”等,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感受良好的互动氛围。
(五)量身定制挑战,促进自主阅读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成就感和乐趣,激发他们的自主阅读意愿。
比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有些学生对相关的影视作品情有独钟,而另一些同学则对相关的历史资料充满好奇。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一方面,对于喜爱影视作品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开国大典”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并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以及开国大典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如围绕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等展开讨论。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在影视作品中最触动自己的场景或台词,并与课文中对应的情节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对于热爱翻阅相关历史资料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和图片,通过老照片、报纸等充满时代感的信息载体,感受当时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争当小小“党史记录员”,“穿越”到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重温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性时刻,体会欢欣鼓舞的心情。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真实的历史资料,讲一讲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任务,促进了自主阅读,实现以文化育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创设真实阅读情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积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情境,利用情境中的阅读问题,指引学生的阅读、探索方向,调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关键细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使学生养c27bc262433eac5bbebe860652dd73af成勇于探索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支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探索实践,强化对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激励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应带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故事,尝试总结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然后,结合本篇文章主题内容,创设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引导学生探究5颗豌豆的各自期待以及特点,积极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从文章整体和局部出发提出个人见解。
(七)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锻炼语言表达技巧
教师应挖掘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深度融合并以此开展教学,促使学生深度把握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关键细节,通过缩写、仿写、续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刻把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收集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专项化的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读写练习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对比、分析、深入挖掘优秀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做到授学生以“渔”。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爬天都峰》时,应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在写作时简单描写爬山的真实过程,重点描写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突出主人公面对的爬山困难,展现主人公战胜困难的坚决态度。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侧面描写表达手法,描述生活中一件难忘的经历,以此让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技巧灵活运用到个人写作中。
(八)持续评估反馈,促进阅读提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发现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撰写阅读日记,在阅读日记中记录和描述文章对威尼斯小艇的描写,或者对相关情节和景象的感想。例如,在阅读日记中,学生可以描述威尼斯水道上游弋的小艇,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如用月光下水面的静谧衬托小艇等。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和评阅学生的阅读日记,比如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在课文中读到的威尼斯的小艇是如何在月光下行驶的?你如何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水面来烘托小艇的场景呢?”其次,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威尼斯的小艇》的阅读报告,详细描述威尼斯的水上交通和小艇的月色。例如,清晰地描述威尼斯的水上景象,以及小艇在其中的角色和意义。最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具体片段展开讨论。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描述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场景,展开口头表达,描述自己对这一情景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表达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九)尊重学生体验,创建阅读展示平台
学生的阅读收获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学生的阅读活动要给予及时的关注、肯定和支持。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会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甚至让他们对学科、学习任务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为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收获。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的肯定,例如通过设置班级习作展示平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荐学生的阅读作品,建立学生的阅读自信心。阅读展示平台,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的形式拓展到校外,向家长推送学生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读书卡、读书漂流瓶等。当学生的作品被广泛传播、被众人学习之后,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获得更大的自主阅读动力,最大化的发挥阅读的影响力。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通过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在实践中探究改革教学模式的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这样,教师可以不断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