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探析

2024-09-29 00:00:00苏贻淑
家长·中 2024年8期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实践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通过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关联性

在当前教育领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一联系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人们对教育本质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整合各类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理论知识变为实际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而劳动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

首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关联性,表现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理论知识,初步认识与了解事物,进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运用,并且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内涵有了更深刻认识,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

其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之间关联性,也表现为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类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练习、总结,从而发展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劳动教育课程是以“劳动”为主要活动,使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实践,深入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在两者的融合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启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得心应手。

最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还表现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协作能力。劳动教育课程则是让学生从小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品质。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成长,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今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关联性密切且必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

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的价值

人们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基石,并且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更引发了教育领域新一轮的教学风潮。这类课程既给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契机,又有利于培养全面型人才,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实践操作机会,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神奇之处,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把握,进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此类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当今社会中,企业更重视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知识灌输,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略显不足。通过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技能、发展动手能力,可以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工作积累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三,这类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在一起,既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补充与拓展,也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需要。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这对其今后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并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做好课程建设,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及社会价值。通过这类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从而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模式会不断作用于教育领域,促进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进步,惠及众多学生群体,助力社会发展与进步。

三、基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方法

(一)建立生活劳动项目

当今社会的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生活劳动项目是教育领域的创新。这类项目既要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真实的日常生活,以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建立生活劳动项目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要有传统农耕劳作项目,也要有结合现代生活的劳动项目,例如环保清洁、食品安全检测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几个项目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体会奉献的可贵,并培养他们责任感。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劳动项目,首先必须考虑该项目的设计和执行。项目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分工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一项良好的生活劳动项目,不仅要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促进能力的发展。开设生活劳动项目,既要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对劳动心存感激,并深刻理解劳动的艰辛与其带来的价值。通过这样的生活劳动项目,使学生养成勤劳、踏实的品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可以使生活劳动项目在教育中大放异彩,在劳动项目的加持下,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感悟人生的真谛、发展多种能力。

(二)渗透劳动精神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大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有种疏离感。但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被重视和发扬,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整合的课程建设需求出发,如何将劳动精神贯穿于课程建设之中,引导学生对劳动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探索的问题。

例如,要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其切身感受劳动的内涵与价值。例如,请学生参加学校绿化工作,由学生自己动手栽种一棵小树苗,亲眼看见小树苗在日光雨露中茁壮生长。这种经历能使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惊喜和乐趣,唤醒学生心中的劳动意识。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建设中,让学生懂得劳动既是物质生活所需,也是精神追求所在。对此,教育工作者可利用课文和作业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和甘于奉献的品质。通过讲一些有关名人和先贤的劳动故事,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劳动的意识,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和践行劳动精神。再者,劳动既是体力活动又是智力活动,要求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相结合,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指导学生亲手创作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使其能够在亲手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和魅力,激发其创造力、发展其动手能力。总之,将劳动精神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CtAenjIHchGrR4mcmFIzl4l+dzR6VGX6SQSW8MHBcg4=整合课程建设之中,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通过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精神,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开展劳动公益活动

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举办劳动公益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劳动公益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可贵之处,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还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实践者、参与者,并在亲自参加劳动公益活动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一项成功的劳动公益活动需要精心地策划与安排。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爱好,保证活动具备吸引力与教育意义。例如,可以选择植树、志愿者服务、环境清理以及公益宣传等与劳动有关的项目,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活动中,指导教师要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带领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敬业的可贵之处;还要重视团队合作,使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形成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开展劳动公益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此外,在劳动公益活动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还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整合的课程建设中,劳动公益活动的举办不仅是教学的手段,也是育人的途径,能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更多地从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年轻人。

(四)结合学科知识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并做好课程建设受到人们的推崇,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以及成长平台。该教学方法既强调学科知识的教学,也强调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内在素养,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操作的体会与掌握。通过举办多种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锻炼耐心和恒心、养成勤劳、顽强的品质。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做好课程建设,进一步与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将特定学科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与劳动任务,带领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学科知识蕴含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解题能力,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有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借助实践任务和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将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比如,在化学课堂中,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切身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并让学生达到深化知识理解与记忆的目的;在生物课堂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生活的美妙和精彩,发展其观察力及探索精神。

(五)小组合作劳动

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及劳动乐趣,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创新融合课程的内容。小组合作劳动不是单纯的任务分工,而是基于学生个性特点,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让其参加某种劳动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始充满挑战而又影响深远的实践旅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和分工,发挥团队力量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在其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彼此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工作。在这种小组合作劳动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单纯完成所布置的作业,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尝试解题,大胆创新,与同伴一起学习,吸取更多的东西,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完善和提高。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解题能力。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劳动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兴趣。当学生真正地投身于劳动的实践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便会发现劳动不是一项单调的工作,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意义的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明白劳动的艰辛与可贵之处,具备勤劳、责任心强的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整合为主线进行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的课程建设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富有创造力、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要更多关注实践和劳动的结合,给学生创造更多成长发展的条件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