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下劳动题材的文本教学策略探索

2024-09-29 00:00:00杨雅州
家长·中 2024年8期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逐篇讲解的教学形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形成逻辑紧密的链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通过给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学习语文知识和应用语文知识。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基于大单元教学方式开展高中语文劳动题材文本的教学,有利于把劳动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并使两者密切结合,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大单元视角下高中语文劳动题材的文本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旨在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单元教学和高中语文劳动题材文本之间的联系

(一)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题材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组织劳动题材的文本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精神层面。在精神层面上,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让学生更加乐于奉献、崇尚劳动和具有工匠精神,引领学生的价值观。第二,实践层面。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劳动题材的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呈现教育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之间紧密合作,协调多方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学生养成劳动习惯,自觉参与劳动活动。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劳动模范人物小传,利用语文教材或者课外读物,收集优秀劳动模范的感人故事,整理关于劳动模范工作与生活的素材,注重细节,从多个角度入手描述他们勤勤恳恳、辛勤工作的态度以及经历,突出劳动模范身上优秀的精神品质,展现劳动者的优秀个人品质和良好形象。这样,以学生撰写劳动人物小传为典范的大单元语文教学,在劳动教育素材的加持下,可以协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有利于满足课程标准要求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劳动教育的部分属于新增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对劳动教育和对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在大单元视角下,整合高中语文劳动题材文本开展教学,有利于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要求的具体表现。除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外,《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了对于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学校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同时也要积极地将其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因此,把劳动教育和高中语文学科进行紧密融合,是践行新课标育人标准的体现,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和更加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教育体系。

(三)有助于实现大单元教学与劳动题材文本的良性互动

第一,从语文学科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与劳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起源于劳动,语文学科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来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对劳动知识的持续积累。劳动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文又是对劳动的总结归纳,是对生活的外延,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作用。第二,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掘教材中有关劳动的内容,比如描写劳动场景的文字、表达劳动情感的诗句、抒发劳动情绪的段落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劳动者的内心世界。第三,教师要想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离不开对劳动题材文本内容的挖掘与利用。劳动题材文本有利于让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让教学形式更加新颖,与高中语文学科的结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够产生很好地促进作用。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劳动教育,通过讲解劳动者的内在精神和品质以及歌颂劳动的诗词歌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劳动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大单元视角下高中语文劳动题材的文本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材料,提炼劳动主题

劳动主题的课文在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中分布比较广泛,比如有描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稿,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新闻评论,同时还包括描述古代劳动人民劳作场景的古诗等。同时,劳动主题内容又不局限于课本教材,比如在高考试题卷、新闻报道,甚至一些记叙文本中均存在。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劳动题材文本教学的效果,需要先广泛挖掘劳动主题的教学材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材料的整合,提炼出劳动教学的主题。

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提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等多个主题开展教学,从课本教材、考试试卷等多个渠道提炼劳动主题的文本。以必修一上册为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探界者“钟扬”》组合到一起,把教学主题确定为“正确理解劳动精神,发扬劳动精神”,同时将教材内的《芣苢》《插秧歌》和教材外的《插田歌》等多首古诗结合到一起,把教学主题确定为“历史中的劳动”,以此组成大单元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共同精读劳动题材的文本,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把不同单元的知识点或者教材内外的知识点结合到一起,突出整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这样,高中语文教师通过认真提炼劳动主题,积极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推动教学工作。

(二)创设生动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劳动题材文本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向学生讲授知识,把劳动题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为组织大单元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加入视频等素材,丰富课前导入环节,例如一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劳动模范类型纪录片的观看等,还可以导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但是,以上方式对于整个大单元教学来说,依然显得分量不足,无法涵盖和阐释整个单元的教育教学主题。因此,劳动题材下的大单元情境创设必须优先梳理核心的概念,保证引入的内容能够统领整个大单元教学的方向,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比如《感动中国》;观看劳动模范主题电影,如《焦裕禄》等。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这些纪录片、电影视频,可以加深他们对于劳动的理解,促使学生学习大单元知识的同时,也积极践行劳动。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先确定劳动教学的主题,比如“最美的劳动者”,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喜看稻菽千重浪》这两篇人物通讯稿组合在一起,给学生设计对话任务,让学生想象与这两名优秀劳动模范的对话场景。学生需要提前列好采访提纲,其中一名学生扮演袁隆平或者焦裕禄,另外一名学生进行采访。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于文本以及劳动的理解和认识。在讲解这两篇人物通讯稿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以“最美劳动者”为教学主题,组织单元教学,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列采访提纲,进行角色扮演,并完成整个采访活动,最终写一篇采访记录。教师除了组织采访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外,还可以让学生组织话剧、收集课内外的相关材料,围绕主人公的某一个具体的事件进行演绎,拍出一出好戏。这样,借助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促使他们自觉搜集相关人物的事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语文课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除了设计以课本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情境外,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把课堂情境,延伸到生活情境。比如,在组织劳动题材文本单元主题教学时,《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喜看稻菽千重浪》分别展现了袁隆平和焦裕禄的劳动精神。利用这些素材,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列举日常生活中最能体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人物案例,比如清洁工、送水工、机电维修工等,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与他人进行分享,把知识从课堂上转移到课后的生活中,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劳动题材文本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单元视角下,在组织劳动题材的文本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应当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评价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集中于教学流程、时间安排、架构逻辑、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集中于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课堂表现等,通过评价提高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评价量表,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将量表作为支撑,能够使教学内容量化,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评价量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sYHQ5DEGSm4MnRtTMWczWg==的内容,分别是评价科目和评价层级。例如,高中语文教师以“最美的劳动者”为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结合两篇人物通讯稿,让学生模拟采访环节。高中语文教师可使用评价量表,对此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进行评价。其中,评价维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采访提纲逻辑性是否清晰?采访时间是否合理?双方的对话内容是否充实?台词是否符合人物性格以及单元主题?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表达是否流畅?台词是否合适?情感是否充沛?评价层级包括三级,分别是优秀(80分~100分)、良好(70分~80分)和一般(60分~70分)。

高中语文教师在使用评价量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价量表是对学生本次情境演绎活动的评价,并不是他们对于整个语文学科学习成效的体现,不可出现“唯分数论”的情况。第二,通过组织教学评价,使用评价量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产生指导作用。比如,如果学生设计的采访问题逻辑性比较强,但是对话内容充实度不够,那么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重视研究课文文本的内容,以及尽量收集更多有关人物的相关知识。第三,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使用多类教学材料,梳理教学流程,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以此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最大化的提高大单元下语文劳动题材文本教学的质量。

(四)组织深层学习,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开展大单元主题视角下的劳动题材文本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也就是让学生既要理解学什么,还要能够认识到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大单元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同时教学的整体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基本的学习脉络和学习逻辑,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给学生更多地自主思考空间。通过组织比较阅读、略读和精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真思考所选取的几篇课文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和科学地进行学习。

比如,在以“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活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归园田居》《插秧歌》等古诗,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他对于劳动精神的认识和体会。同时,突出语文素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正确地欣赏诗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为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奠定基础。总之,大单元教学需要以单元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确定单元教学主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把表层浅显的教学变成多样化的深层次教学,让教学向整体化、深层次方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劳动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和教育界重视,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众多与劳动主题相关的内容,需要有效融入语文教学,其中大单元教学是“破局”的关键。大单元教学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和学的空间,助力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多样化的劳动主题教学场景,进而提高高中语文劳动题材文本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