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围绕语言和文化设置的学科,指向语言和文化输入的阅读与指向语言和文化输出的写作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两大基础模块,基于阅读的理解能力和基于写作的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或形成的两种基础语文能力。站在这一视角下,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说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实践。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逻辑关联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通常也都是分开进行的,这就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间的逻辑关联为基础建构读写结合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趋势。本文主要围绕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展开,从当下的教学误区和实施读写结合的意义、策略出发,对小学高段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阅读教学——量变循环
阅读是从外部接收信息和知识的一条有效路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了解各个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了解其他人的思维方向和思维逻辑,然后再适当筛选一些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的内容,完成指向质变的积累。但在小学高段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有难度的书籍,二是学生很少阅读不感兴趣的书籍。这两个问题的客观存在将以积累为核心导向了量变循环的误区,学生真正能够通过阅读积累到的信息和知识始终处在特定的范围以内,或者说始终徘徊在自己的认知水平范围内,无法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难以实现量变到极致后的质变。
(二)写作教学——机械模仿
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表达。学生需要通过组合书面语言,记录自己的生活,或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在记录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用到的语言文字和语言技巧就是评判学生表达能力的核心标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通常更加关注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这两个现实问题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会被放大,直接导致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陷入机械模仿的误区。阅读范文、分析范文和仿写范文成了大部分教师锻炼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甚至还有部分语文教师针对性地整理一些优秀范文中的引言或举例,再在教学中以“优秀素材”的方式教给学生。
二、小学高段语文实施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根本任务也是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因此,在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完成改革。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上实施读写结合,实际上就是指向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改革措施。读写结合指的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串联起来的教学方式也更符合、更能满足当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一方面可以基于写作的需要,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探究和全面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基于阅读的需要,完成在写作中的发散思考和细节描摹。站在这一视角下,读写结合这种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实际上同步推动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改革,为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性改革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提供更大的助力和推动力。
(二)助力课堂设计优化
课堂设计指的是教师为落实教学目标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包括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活动,直接就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什么,以及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提升。在过往单独进行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设计中,教师占据了课堂上的实际主导者地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师不太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实践,也很少关心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否能够形成联动,最终结果就是学生难以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建立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此背景下,读写结合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入,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了指引,帮助教师推进学生的多元成长和共同发展。
(三)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并不完全割裂的教学模块,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实现的理解能力提升,能对写作中的清晰表达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课堂上实现的表达能力提升,能对阅读中的深度理解产生积极作用,即阅读与写作、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是两组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读写结合教学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关系,直接在阅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作层面的引导,同时也直接在写作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层面的引导。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联动学习,先通过阅读中的语言理解和文本分析,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再通过写作中的结构安排和语言设置,表达语言文字的美,在积累的同时进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三、小学高段语文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为学生奠定各学科学习基础的主要阶段,更是开发学生思维和建构学生认知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读写结合时,需要更注重方式方法。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来看,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个是寻找切入点,另一个是确定落脚点,以更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且更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方式,逐步推进学生知识、能力、认知、思维等方面的螺旋上升。
(一)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分阶段逐步推进教学
语文课堂上有关“读”和“写”的教学指向的都是语言的运用,包括组织语言详细记叙一件事、组织语言准确表达一种想法、组织语言准确说明一件物品等。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随着积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来实现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逐步明晰语言运用的不同技巧,然后再将这些技巧分别应用到对应类型的文章写作中。基于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时,需要先找准切入点,并依据切入点的深度划分教学阶段,进而逐步推进教学。
1.以立意和选材为切入点。
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意”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在文章中主要起到的是统领全文的作用,而选材指的是筛选符合题意且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活动,选材是否合适也可以说是成文的关键。基于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需要先以立意和选材为切入点。
例如,在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围绕文章的主旨“父母给予爱的方式虽然存在差异,但都同样深沉和宽广”来确定教学方向。然后,结合文章中记录的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表达父爱和母爱的不同方式,并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比,表现指向相同但形式不同的情感。围绕着“母爱与父爱的不同表达形式”,作者以“父母对孩子诗作的两种不同评价”为材料,借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结果,说明了母亲和父亲向孩子传递爱的不同方式,以及这两种爱的表现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起到了哪些作用。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视角下,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和选材进行分析,为学生自己写作时的立意和选材指明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2.以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为切入点。
合理地安排结构是为了清晰地呈现信息,确保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主要观点;科学的语言运用则是为了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确保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需要以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为切入点。
例如,在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通读文章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整体的结构安排,然后再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某些用得好的字、词和写得好的句、段。该篇文章在写作时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安排,文中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点出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之后的几个段落再分别从小艇的样子和坐在其中的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多个角度,对威尼斯的小艇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而总分的文章结构一方面能让读者在开篇就知道文章要写什么,另一方面是能保障后文的写作不跑题,整体上让文章更有条理、说服力和逻辑性。在完成对总分结构特征及作用的分析后,学生在写作时便可采用总分的结构安排写作内容。在语言运用上,该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小艇的外形特征和行动特征,例如在第二段中,连续用了三个比喻,表达小艇的轻快灵活。那么对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解读和分析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便可以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描绘事物。
(二)明确读写结合的落脚点,针对性调整实践方式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安排需要建立在对文章基本结构、内容安排建立了完整认知的基础上,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对各种表达技巧的应用,也能够完善学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的分析奠定坚实基础。另一个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展开深入且全面的分析,包括表层特征的分析、深层内涵的分析,以及应用要点的分析,使学生积累有关文章表达的技巧和认知,以便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需要先明确教学实践的落脚点,以便针对性调整教学实践方式。
1.以深化阅读效果为落脚点。
在深化阅读效果的落脚点下,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时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有意识地在学生完成写作后,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自己文章中各个段落的设置、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分别都起到了哪些作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写作出来的文章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实现由写作向阅读的延伸。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主题“多彩的活动”为例,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在这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下,学生需要以“活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是写清楚活动过程、写完整活动场面,并将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写下来。在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安排文章结构时,学生能够对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中,哪些段落是总,哪些段落是分,以及这些段落需要或可以在文章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建立更完整的了解。在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活动场面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这些修辞手法是如何建构起一幅画面的,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2.以提升表达能力为落脚点。
在提升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训练时需要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有意识地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展开对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的探究和分析,或是选定文章中的一些优美语句或优美段落,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或是选定有意思和有价值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扩写或续写。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为例,该篇文章节选自童话故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段落讲述的是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到骑着雄鹅飞走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结局定格在尼尔斯爬上鹅背后飞翔在高空中的画面。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入手,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想象尼尔斯之后的际遇,并用与原文类似的语言风格将其记录下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是当前社会环境和教育生态下,比较符合小学语文课程实际需要,也最能满足小学生学习成长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在语文课堂上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性提升,进而推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从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特征上看,阅读和写作本身存在一定关联且能够起到相互作用的两个教学模块,将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一起设计并开展教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在实践中落实的可行性。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需要参考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将读写结合渗透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依托实践在内容、方式等层面持续性优化读写结合教学,为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