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所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希望能够为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概述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义与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在小学数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其次,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这一教学法也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将越来越需要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科主题学习的发展趋势
首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其次,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际应用的训练和培养。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项目式学习和实践课程出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后,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培训,也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逻辑
(一)素养立意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发展,强调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及跨学科大概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二)综合学习
从学习内容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学生把当下所学与所处的学校情境、社会情境和未来职业情境加以联结,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机会,是一种活动的、协作的、反思的开放型课程形态。从学习环境看,跨学科学习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开放型学习场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实现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协同推进。这种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内容,不仅赋予学生从数学内部看数学,也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去看世界。
(三)融通创新
跨学科学习以新认识、新产品或新意义的形式促进学生认知进步。首先,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分化与割裂局面,强调各学科在方法技能、研究领域、价值规范等方面互相交叉、渗透、移植和借鉴。其次,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提供用更广阔的思路弥合学科间的界限,将未来的社会实践提前到学习阶段,用跨界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从而产生新的创意。最后,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创新实践,当学生把课程内容变为心理逻辑之后,再要把抽象的知识以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学习经验,这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认知基础。
(四)具身行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倡导超越传统心智层面的学习,积极发挥“身体参与”作用,强调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与具身实践,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将解决方案与个体想法付诸实践,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落实新课改要求,而且很多教师对于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更有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没有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并没有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授各种课堂知识,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导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数学本就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合,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习难度变大,而趣味性减少。
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方式
(一)校内课堂学数学
在教授“分类与整理”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方法等知识,并在教学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并分享自己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有学生按照书、本、文具分类整理书包,有的则按课程科目分类整理并按上课顺序在书包中排序摆放,还有学生将书包、衣物、水果盒等物品分区域摆放在书桌内。学生在课堂实践练习中,巩固和运用了分类整理的知识,还在分享中相互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分类整理方法。
(二)跨出课堂用数学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我是分类整理小达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分类整理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做中学知识、用中增经验,更加凸显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应用性。通过分类整理自己的小书桌、衣物柜、玩具等,使学生感受家中变整洁后,找物品更容易、生活更舒心。
(三)走进生活找数学
新课程标准的调整,旨在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分类”,让学生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发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并在数学课上分享自己的收获。例如,引导学生走进超市、书店、面包房、商场等,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并在分享中互相学习,获得更大的收获。
五、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融合语文与数学
通过将语文与数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诗歌、故事或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朗读或演唱,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通过编写数学诗歌,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或者通过创作数学故事,给学生解释几何形状的属性。在“测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对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测量,尝试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简单的作文形式,记录自己的测量过程。在“作文”中,首先介绍自己要测量的物体,其次说一说选择测量工具的依据,最后描述测量过程总结数据。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结合相对的数学知识,对实践过程进行描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种跨学科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融合科学与数学
科学和数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科学与数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数学原理。
例如,在学习“测量”的过程中EKNx3h1eBDPIDFXqBIZivzAGg1ztuf2/03v605kKybs=,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和容量,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实验工具,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开展有关测量的相关实验。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
(三)融合艺术与数学
艺术与数学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将艺术与数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手工制作,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板和颜料制作各种几何形状的模型,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理解形状的属性和关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不同几何形状,自由地进行创作和发挥,即让学生通过笔头进行创作,指导学生利用彩纸等工具进行裁剪和拼贴,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中的艺术美,从而将美育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
(四)融合数学与体育
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和体育的知识,通过数学分析和运动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小学数学与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图形”这个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体育中的“篮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篮球比赛中的篮球场,并要求学生画出篮球场的图形。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概念,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和战术。在教授“时间”这个数学概念时,可以引入体育中的“田径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田径比赛中的计时器,并计算运动员完成比赛所需的时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田径比赛中的规则和技巧。
六、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制定学习目标
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科间的联系,制定跨学科学习目标。
以“元、角、分”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展开以“商店购物”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科学、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这些人民币面值;(2)通过货币简单换算,感受等值原则,引领学生的价值观;(3)通过购物过程,感悟货币知识、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4)体会主题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交能力。通过设置以上跨学科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梳理主题内容,设置学习活动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深入梳理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与相关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主题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时、分、秒”为例,教师可以基于“认识时间”这一主题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钟教具,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24小时计时法等方法,展开主题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时、分、秒的关系,感知时间运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选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时间概念,构建学生对于时间的整体认知和综合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育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连续进行摆臂、跑跳等运动,进而促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感知时间更替,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认识到时间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三)注重综合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以“设计路线”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例,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平面图绘制”这一环节,从概念认知、运算思维、数学表达、探究态度以及合作能力这五个方面设置综合评价标准。如就概念认知维度,教师需要考查学生对于比例尺、位置与方向知识的准确、灵活应用;就运算思维方面,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运算准确率与速度;就团队合作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所处的角色与地位,领导力与执行力等。通过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教师可以有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教育者和决策者应该鼓励和支持这一方法的应用,以促进教育的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