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可以将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自主预习、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个人学习目标,并为之奋斗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自主学习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使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各个探索、学习任务,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使其不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会使学生在遇到语文学习问题时,主动思考探究,形成与发展创新思维。同时,教师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教学引导,提高学生内在的情感感知能力,使其更好地进入语文课程的探索学习中,提升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自我意识的形成可以使得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展示其个人价值。在学生探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兴趣偏好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程探索的积极性,使其在掌握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技巧的同时,获得自身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五)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较于灌输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当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时,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自然得以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创设多元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索以及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问题。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规律进行趣味教学,并在课堂上营造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探索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深度思考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在语文课堂上讲授知识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相较于以往古板、枯燥的教学模式,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自然而然地进行自主表达以及创新思考,对其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第一课《秋天》为例,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以天气、树叶、大雁等事物刻画秋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作者对于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当结合原文中“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等相关描写,创设秋天的情境,营造相应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其获得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将文章中描绘的景色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秋天的景物特征。教师还可以播放秋天主题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文章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使其获得真实的阅读学习体验。
(二)提供学生自学机会,增强其探究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占据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需求布置学习任务以及推进教学进程。学生需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机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完成探索学习,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探究感受,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教学点拨,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第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在开展本节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标注与查询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从而熟练地掌握“井、乡、想、念、面”等生字。此外,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检查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抽查检验,确保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全文。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学生需要参与全文阅读,自行了解文章的大意,为后续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应当启发学生思考:“《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挖井人是谁?为什么要挖井?”学生需要根据阅读所得,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检验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相较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积极地影响作用。
(三)保证学生阅读时间,丰富课程知识结构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与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逐渐树立主体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保持专注力,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趣味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第二十课《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本篇文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丰富性。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基础学习后,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感受小鱼、燕子等动物尾巴的用处,并感受壁虎尾巴具有再生功能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思考空间,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深度思考能力,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可以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为学生提供预习方向,使其可以初步认识与掌握即将学习的文章,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相较于直接开展课程学习来说,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好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探索、学习语文知识,树立学习自信心,显著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第三课《口耳目》为例,在正式课程开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预习,例如熟悉人体的各个器官。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人体器官的名称及对应的汉字,为顺利开展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教师也可以设置谜语,深化学生对人体各个器官的认识与掌握。谜语内容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将其放在微课视频的最后环节,给予学生充足思考与探究时间。并在正式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答案。教师需要先完成《口耳目》识字认词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嘴、耳、眼、口”等汉字内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揭开谜底,让学生对照自己写下的答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五)创设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未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在独自进行语文知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也容易遇到困难与问题。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效对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探索与分析语文问题,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思维碰撞,促使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进行。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以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第五课《树和喜鹊》为例,本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教学主题对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树和喜鹊”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以认识到融入集体生活、结识更多的朋友的重要性,从而为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快乐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应当结合文章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树和喜鹊”“孤独”与“快乐”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在这一环节中,语文教师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使其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互助友爱精神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深度思考意识。
(六)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凸显其课堂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使其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减少教学干预,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以及深度思考的机会,突出其课堂主体地位。许多教师与家长认为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过于依赖别人的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教师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逐渐尝试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以及自主表达的机会,突出其课堂主体地位。
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第十三课《乌鸦喝水》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指导学生看懂“乌鸦喝水”的图意,了解乌鸦是怎样喝水的,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在你们的印象中,乌鸦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回答道:“乌鸦唱歌不好听、样子也不是很美。”教师接着说道:“今天带领大家了解一只聪明的乌鸦,以及它在口渴时是如何克服困难,成功喝到水的故事。”借助这些问题,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阅读感受等。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获得语言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学生在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以及深度思考中,更加牢固的掌握语文知识,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