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4-09-29 00:00:00禚连兵
家长·中 2024年8期

数学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是表达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读、思、达”教学法的理念与课程标准中的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可以将其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此,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就“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自“双减”和新课标实施以来,数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使教师为了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始以“读、思、达”教学法为基础,对教学方案做出改进与优化。以下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思考“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建立高质量课堂的方法,并为广大数学教师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数学“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一)精阅读

对于数学课程学习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掌握数学理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这点上来说,教师应该对该教学方法当中的精阅读投入更多精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阅读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精阅读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必须提前全面梳理课程内容,预判学生可能给出的问题答案,真正做到精准化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精阅读水平。

(二)深思辨

当完成数学阅读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实际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思辨过程,这个阶段对最终的应用效果往往起到较大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并掌握相应的思维思考方法,熟练运用各种不同的数学理论,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在该环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为了使该环节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会合理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不给学生设置太多的前提条件,使学生回归课堂,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准表达

表达是指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清晰地阐述自身的想法,也是深化知识的重要过程。因此,在该种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建立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纠正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实际角色有清晰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一)做到落实新课标,强化学生课堂主体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读、思、达”教学法,要重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个性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通过锻炼学生的融合思维能力,持续优化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学习体验,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针对学生的小学数学课堂。基于此,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深印在脑海中,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二)重视渗透兴趣引导,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读、思、达”教学法的深度落实,实行个性化的课堂指导,驱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做参考,使学生自主融入课堂学习,发挥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结合自身的理解在课堂上表达观点,稳定提高各项基本能力。依据思维能力运转,带动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方面的稳定发展,使学生获得良好体验,并逐渐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基于此,使学生学会更多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一)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知识探索欲望,更想表现自我,这恰恰是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的契机。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合理利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从目前整个教学情况来看,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学生更多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并不能深度思考数学知识,也缺乏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会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特别是由于数学科目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要想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实现内化,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这也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欠缺的。而“读、思、达”教学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语言体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授课过程来看,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的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长此以往,数学教学不仅难以实现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的目标,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尽管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有所体现,但更多是展示课件,并没有在学习及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导致数学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逐渐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养成良好、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而将其运用到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使学生有效改变过往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效支持。同时,由于该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应用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多方面思考,为知识的转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往往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探索欲望,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同样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难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从理论角度来看,数学知识的获取往往源于学生的内部驱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思维体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而这也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最大优势。通过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使数学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立体,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持。

四、“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知识点吸收,强化阅读价值

小学数学教师以新课标为基础,在教学中实施“读、思、达”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有效创新,第一点在于深入“阅读”学习,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理解程度,逐渐深入地讨论实际练习题目,阅读题目的含义,分析如何有效、快速解决题目。以此,提高“阅读”能力,带动学生思维能力和归纳思维等成长,提供良好知识学习体验,做到快速积累课堂知识,为核心素养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可能性》的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课堂练习题:“有三个纸团,分别代表看电影、打羽毛球和打乒乓球三个活动,如果小明、小丽和小李三人都分别进行一次抽取并放回相中,要描述三次抽到看电影的概率可以使用什么形容词?”让学生深入分析课堂内容,学会将可能性知识点运用到问题解决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认识运用课堂知识点的正确方式。此外,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时,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理解,并将相关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理解内容,从而做到与数学信息的有效对话,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形式上的数学语言阅读。如果对相关数学信息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就不能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真实意义,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过于模糊,也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针对性设计阅读内容,使学生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教学设计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数学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增强思考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数学问题,重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数学思维。这是“读、思、达”教学法中,“思”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手段和外在表现。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子、篮球、餐盘等,然后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当学生由此认识到圆的这一性质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要做成圆形的呢?”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其对“圆”产生更深层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画圆、剪圆、折圆等方式,加深他们对圆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剪出一个圆形纸片,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圆的半径并提问:“这个圆形纸片有什么特点?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可以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半径都相等。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小游戏,以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不断思考和解疑中,掌握圆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重视灵活表达,深刻理解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读、思、达”教学法为基础,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建立个性化小学数学课堂。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课堂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其参与课堂中的讨论和分析,促使学生将自身思维、见解等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强化各项基本能力,深刻理解课堂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完成《多边形的面积》章节知识学习后,教师制定“计算复杂多边形面积方式”的课堂主题,从分割法等方面深入探究,指导学生一同讨论课题知识,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分析多边形面积的实际计算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课堂知识,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读、思、达”教学法,落实好新课标以人为本的要求,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四)实施作业优化,综合三方面内容

作业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成长。教师为了强化“读、思、达”教学法的渗透,建立多元化数学课堂,应该重视优化作业设计,设计更加具有综合性的作业练习,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思考方式,为核心素养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量。这样,学生在有效巩固基础知识的根基上,会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在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以及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教师以“读、思、达”教学法为基础,设计作业练习过程中,结合《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知识,设定作业练习“若是有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与长为14cm,宽为10cm的长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重合部分有边长为8cm,宽为10cm,请问两个图形组成的新图形总面积是多少?”指导学生结合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驱动学生自主发散思维,稳定提高各项基本能力,进而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认识到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考热情和交流欲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实现打造小学数学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