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研究

2024-09-29 00:00:00陈娜娜
家长·中 2024年8期

从当下的教育改革出发,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成为各学科教师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这一背景下,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具系统性、宏观性、综合性,帮助学生从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角度,实现知识的探索分析、整合建构等尤为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展开创造性的实践尝试以及探索,把握单元教学推进的多种方式,进而生成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情景、驱动任务、整合环节等,促使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思考探索,逐渐获得思维水平、探究能力的提高,形成丰富的数学学习方法,达成情感态度方面的升华,彰显当代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在现代化教育视角之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为各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基于宏观的角度进行输出,更倾向于知识内容、方法、思想的有效整合。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构筑更具有综合性的发展空间,将各种可以运用的条件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多项素质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所以,单元整体教学,往往更具主题意义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得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快速、广泛地推广。实践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围绕宏观性特点,丰富各类数学活动形式,真正达成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实施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全面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围绕资源的整合,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规划设计,是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表现。数学教师要想改善以往背景之前孤立式教学的状态,需要转换教学模式,使资源内容形成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于课标的有效倡议,在主题意义上,搭建宏观的单元教学,则可以有效扩大教学范围;基于灵活的思维,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则可以彰显育人价值。所以,实施单元主题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突破,也属于数学教师的新尝试,更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倾向。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单元整体教学往往可以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让学生达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全面改善以往背景之下细碎、孤立式的学习,并基于主题导向参与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某种意义来说,整体教学十分考验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方法技巧,在不断梳理、整合、归纳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个性化成长。所以,为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贯彻教育教学目标,培育高素质人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单元教学的运用价值。

三、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主题性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把教学内容、活动、方法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每一单元都以一个明确的主题为主线,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二)整体性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不同领域、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核心在于抓住每一单元的总体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所以,在实施中,教师要基于单元教学,全面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有效地整合与梳理各部分知识,从更全面的角度实现全面成长,感受主题意义,领会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三)情境性

通过问题引导,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设计真实、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元整体教学要更倾向于生活化,以便有效启发学生,让学生从综合性应用的角度,巧妙组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宏观性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探究性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明确的探究性,使整体的教学活动更富有深度,让学生以相应的观察、实验以及推理等形式,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所以,单元整体教学必须围绕着具有的探究性的驱动任务进行,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奥秘,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四、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研究

(一)以生活问题情境为引领,综合运用单元知识

站在现代化教育的视角,数学学科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工具性、应用性价值,是尤为突出明确的。因此,围绕数学原理提炼具体知识,针对相应情境问题进行迁移运用,有效地分析、解决,发展学生整体性的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创造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而在主题单元教学理念的启发下,数学教师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倡议,展开更具有创新性的尝试,已经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立足于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更具有沉浸式体验的氛围,让学生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升华情感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更加明确的迁移运用意识,同样重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基于数学知识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拓展性延伸中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获得多个维度的成长,彰显数学学科本身的育人价值。

结合教学实例,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问题巧妙组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单元知识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具体的问题情境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李奶奶家有一块地,分别用来种植土豆、高粱、玉米。如图1所示,其中土豆、玉米的种植面积相等,都是21m²。请计算李奶奶家这块地的面积?在运算中,学生需要分析图形中隐含的数据条件,可以有效提升思维水平,也会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这样,基于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意义提升。

图1 土地种植示意图

(二)生成趣味化游戏,优化学生单元学习体验

在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全面突出活动本身的趣味性特征,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推动学生的兴趣发展,素养形成为主要方向,真正发挥学科效能,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仍然不够成熟,表现出的性格特点也较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较差等。因此,数学游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综合性,能够有效引领以及带动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乐趣,领悟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更加和谐、舒适的环境之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发挥出潜能,获取最优的学习成果。此外,数学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有效地改善其学习状态,也会转化以往背景之下的被动心态等,在积极心理的影响之下,使学生形成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的态度。

结合教学实例,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生成趣味化游戏,以丰富学生的单元认知,让学生感知主题意义,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感知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具体的游戏规则可以设定为:如图2所示,任意摸出一个球,思考从哪个盒子里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最大?从哪个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从哪个的盒子里摸到白球与黑球的可能性一样大,为什么?让学生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交换想法,在游戏中强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图2 摸球游戏示例

(三)设计协作任务,在交互中整合知识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协作互动过程中进行思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让他们在充分发挥潜能的基础之上,取得最优的学习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因此他们所掌握的数学学习方法、形成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等,都是不统一的。围绕协作互动理念,在深层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有效的思维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真正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原理,领略其中所存在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等。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紧密衔接新课程标准,推进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活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也应发挥引导者角色的作用,围绕学生的整体探究过程,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境以及问题,提升主题单元整体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成长。

结合教学实例,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筑合作任务,使学生结合具体的任务情境认识分数,明确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具体的合作任务准备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每组10张,深色水彩笔一支。讨论:1个蛋糕怎样平均分给2/3/5/7/11个人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交流:从()切开,每人分得()蛋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积累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亲切感。

(四)参与模型操作,完成宏观逻辑推理

数学学科知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无数的数学知识原理,都可以基于实践得以验证。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来源于人们的归纳总结。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和内涵,提高主题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模型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提炼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有效的活动,往往涉及各种材料、工具的应用,因此可以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认知,让他们围绕着工具的巧妙运用,感受数学原理和规律,体会其中所存在的客观逻辑,升华学生对整体数学知识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与此同时,围绕着主题单元的教学尝试,更需要学生展开深层次的规划,通过初步的设想、实践性的操作以及后期的总结归纳等,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获取知识原理,转化抽象知识,搭建相应的模型框架等,最终有效把握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也有助于彰显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效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模型操作,利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体验计算公式v=1/3sh的内在逻辑,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提升单元教学的效果。具体的材料准备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模型容器、大米……动手操作环节为:测量圆锥体的体积,在圆锥体容器中装满大米,然后把它倒入圆柱中,让学生发现到了3次正好倒满,逐步实现思维的转化,如图3所示。配合视频演示,让学生感知逻辑关系。

图3 学生思维和转化示例

(五)关注综合运用,巧用知识开展生活实践

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之中,强调对知识的有效组合以及运用,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联系生活实践开展的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也会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领、带动,帮助他们转化抽象的数学概念,参与数据分析,完成运算练习。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更多有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思维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数学学科的工具性特征。

结合教学实例,在进行北师大版“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各类型的实际案例和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组织更多教学活动。比如,鼓励学生运用废旧纸板制作长方体收纳盒,基于其中所运用的材料,明确立体物体表面积的构成。在探索进程之中,立足有效的裁剪、测量、运算,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公式原理。同时,也可以解决更多类型的问题,判断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思路,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另外,在拔高部分,教师可以给出更多有意义的思辨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基于题干提取、判定关键信息,寻求最优的解题方法,积累更丰富的经验,逐渐明确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知识被孤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困境。小学数学教师应围绕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的整合,丰富各类型数学活动,创造性地规划与实施单元教学,有效扩大教学范围,让学生逐步达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梳理归纳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更具象化的角度展开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建立宏观性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能力,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奥秘,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