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应指引孩子向“快乐”出发

2024-09-29 00:00:00本刊编辑部
家长·中 2024年8期

家长不理解自己怎么办,在学校遭受欺凌应该怎么处理……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5月25日“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这天,以“重塑教育价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西安拉开帷幕。

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

追问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杨凤池谈到当前青少年心理出现的几种新倾向:在性格上向外归因居多,喜欢标新立异;在情感上直接表达多于委婉表达;在自我意识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但自我力量又不足;在人际关系上,认为非好即坏,人我边界感不清。杨凤池认为,这些新倾向体现出当下学生生理发展在前、心理发展滞后,智力发展在前、情商发展滞后的特征,而这正是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

“这些困扰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心理危机。”杨凤池认为,解决常见的心理困扰,干预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倾听,“先听听学生的心声,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要干什么,他们的苦恼在哪里”。

学生为什么不快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影响。

“在资源匮乏的时代,读书做官几乎是学生的唯一选择。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教育能够转化为‘利益’的部分,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如自我探索、合作能力、创造性等都被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在杨东平看来,这种教育就是“升学主义”,它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很大浪费,并且最终导致“学业过剩”危机。

“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上人,而是培养人中人。”杨东平强调,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倡导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快乐学习”如何发生

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且乐学、爱学,这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追求。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天蓉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个人学习的意义都被忽略了,“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自己提出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教师,他们就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在王天蓉看来,快乐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学有心情;聚焦核心问题,让学生学有激情;还要持续探索追问,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学生还要自己建构问题系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为教育者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注重运动;二是要睡好;三是学会处理关系,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四是构建一个全面的资源发展系统。“家长的情绪情感支持、学校好的同伴关系和课程设计及物理环境,都有利于构建心理免疫系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苏彦捷说。

看到改变的可能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教育变革。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跨越校园、跨越国界的,是技术驱动、人机共生的,而且最终一定会走向全民教育。而全民教育也是个性化教育,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达到跨越专业融合,并由人工智能提供支持。

“现在的家长、学生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而忽视了教育背后的真谛——人的成长。教育转型将重塑教和学的过程,对教育和大学的重新定义是我们的逻辑起点。”席酉民认为,基础教育的理念要从知识导向转向全人导向。

“教育归根到底是指向人的,教育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认为,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心理安全的条件和保障。要让学生有安全感,关系越好,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越少。

(摘编自《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