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 要这样培养

2024-09-29 00:00蒋奕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9期

幼儿的主动学习是幼儿的一种自发行为,以好奇心为依托,通过对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产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对问题、现象和环境展开自发的探索,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与人、事、物主动发生链接,主动地参与活动,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探索事物,主动地与同伴、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项目化活动以幼儿为中心,它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依据,从幼儿关注的问题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进行尝试、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幼儿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内在经验的链接和生长。

启动阶段:甄别幼儿兴趣,生成项目活动

3—6岁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发现,时常会迸发新的灵感,经常会提出“十万个为什么”。然而,成人有时会因为自身视角的限制,理所当然地忽视幼儿的想法,错失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契机。此外,在日常的活动中也会出现仅仅是为了满足幼儿兴趣而忽视幼儿发展需求,脱离幼儿生活的另一种极端情况。因此,作为支持者的教师需要在项目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交流和沟通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关注点在观察和回应中聚焦探究的问题,支持并帮助幼儿获取新的认知经验。

例如,在“探秘蜗牛”的项目化活动中,几名幼儿原本是在幼儿园的种植坊里探究种子发芽的过程,孩子们在泥土里发现了几只蜗牛,有的还试着去抓蜗牛硬硬的壳,看见教师走过来,他们兴奋地大叫:“老师,这里有好多蜗牛!”呼喊声引来了更多的幼儿,他们都迫不及待地瞪着眼睛看,并且纷纷展开了对蜗牛的讨论。一次意外的发现,引发了现场孩子们初步的讨论,出于对幼儿探秘蜗牛的兴趣以及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要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形成科学探索的态度的要求”,教师对“探秘蜗牛”的活动价值也作出了预判和分析,即在认知经验上,能够通过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外貌特征和生活场所;在探究能力上,能通过多渠道搜集信息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式;在情绪情感上,能通过饲养蜗牛,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在社会交往上,能通过小组分工、集体探讨等方式,发展初步的协商和合作能力,获得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于是,一场“探秘蜗牛”的项目化活动应运而生。

展开阶段:利用驱动性问题,引发“经验链”的形成

驱动性问题是指围绕项目主题设计的、契合课程标准的、具有凝练意义的问题。它是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和推动幼儿解决问题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合理、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能让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其中主动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恰恰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新旧问题之间是存在关联的,正如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发展关系交织在一起,而解决新旧问题的过程也是幼儿新旧经验链接的过程。因此,驱动性问题的设计需要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新的问题要能让幼儿综合运用之前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探秘蜗牛”的活动中,教师顺着幼儿发现蜗牛的思路,决定以“蜗牛是从哪来的”作为项目化活动的缘起。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于是教师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亲子活动、网络调查、书籍查阅等方式完成调查表,并借助观察结果形成对蜗牛初步的认知,然后在“我了解的蜗牛”中作记录;同时,幼儿也要在调查表上记录“我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的问题。教师对幼儿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梳理,通过与幼儿的沟通和投票发现,幼儿最想探秘蜗牛的品种、外形、生活习性以及饲养方式。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先了解蜗牛的品种、外形的不同,要知道如何饲养好蜗牛,就必须了解不同的蜗牛的生活习性。每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幼儿认知经验的递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于是“蜗牛有哪些品种”“它们长什么样”“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住在哪里”“它们的爬行方式”“如何饲养它们”等一系列问题将作为本次项目化活动的主要驱动性问题。

推进阶段: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主动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项目化活动的探究中,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资源开展信息的收集。例如,在“探秘蜗牛”中利用网络信息、绘本故事内容、家长科普知识来帮助幼儿获取相关信息。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成立探究小组,开展合作探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自主选择探究任务。例如,在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上,有的小组对“蜗牛是喜欢干一点还是湿一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有的小组对“蜗牛喜欢吃的食物”进行实验;有的小组对“蜗牛的排泄物”进行观察。小组成员间的商议、探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协作意识,也为幼儿的主动思考创造了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将幼儿项目化活动的学习融入与环境的互动中,拓展幼儿的活动经验。例如,蜗牛问题墙的设计为个别幼儿的探究需要提供了表达的空间,蜗牛小百科的设计为每个幼儿的发现提供了分享与展示的机会,蜗牛乐园里各种饲养提示为幼儿进行饲养、照料蜗牛提供了参考。

总结阶段:多元化的展示、评价,实现幼儿经验的内在生长

一个阶段的探索让幼儿的经验也经历了重组、拓展与改造。这时,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分享展示的空间。例如,开展蜗牛发现讨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关于蜗牛的记录故事,还可以在蜗牛展示会上利用多种材料展现不同品种蜗牛的外貌特质,还可以师幼共绘关于蜗牛的思维小地图、儿童海报,以外显的方式展示内在成长,系统性地回顾学习的过程与感受。

多元化的评价对于促进幼儿主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领、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探秘蜗牛”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关注着幼儿的活动状态,通过记录表、作品等材料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并结合一对一倾听、定点观察记录的方式,对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学习品质的提升以及能力的发展作出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化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通过进一步思考、梳理整个项目化活动,并结合指标性文件等评估工具,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此外,教师还邀请了幼儿、同伴、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的评价中,为后续更有效地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出谋划策。

依托项目化活动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教育机智,能够捕捉幼儿真实的兴趣和经验,以幼儿感兴趣的驱动性问题为导向,利用多种形式推进活动开展,以多元化的评价优化项目的实施,最终提升幼儿园课程的教育质量。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青年专项课题《“畅游工坊”背景下支架幼儿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C/2023/03/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