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三点认识

2024-09-29 00:00许安平
群文天地 2024年4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更离不开各族人民携手奋斗。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让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一、封建思想是压迫人民群众的沉重桎梏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条文明历史长河中,之前的历史与最近的百年历史有何不同?答案显而易见:一个旧,一个新。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何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制度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社会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社会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何不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天下之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封建社会的皇位是世袭的,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观念里“天下大事与己无关”,一切都是由皇帝统治;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相传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大学》的成书年代是战国初期。《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什么是天子?什么是庶人?相传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的《孝经》成书年代在秦汉之际,《孝经》共有十八章,从第二章到第六章,讲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应该如何行孝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从天子到庶人共分五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庶人虽生而为人,却活得不如牛马,甚至是帝王的陪葬品,更别想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封建时期,臣子是为天子服务的,他们是诸侯、卿大夫或士人(士人通过科考可成为卿大夫)这个群体,虽说社会地位高于庶人,但那时提倡“臣忠”观念,后演绎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封建社会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还有诸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和“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一直是压迫人民群众的沉重桎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哲孟子在先圣孔子“仁爱”基础上提出“仁政”观点,虽然他的“民贵君轻”理论独特,但却没能在那个统治阶级得到推广,更没能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践行。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妇女,社会地位极低,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民贵”的思想被给予新的定义和色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糟粕,揭开了中国婚姻法治的新篇章。这是对明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第一点认识。

二、中国共产党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拯救中国

从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姓生活更是苦难深重。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成立了,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且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又一步步富起来、强起来。

马克思,1818年出生在欧洲的德国,后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世界。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毛泽东,1893年出生在亚洲的中国,后来成了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面向世界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20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样宽阔的胸怀从哪里来?让时间回到1920年,陈望道用中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李大钊等一大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不忘的初心、牢记的使命,既带领中国的穷苦百姓打地主、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又带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侵略,赶走了日寇等法西斯侵略者。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2022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代又一代领袖的言行,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科学真理!这更加印证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的论断。这是对明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第二点认识。

三、新时代新征程理论创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诗人臧克家在他的诗作《有的人》中写道:“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在现实生活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和“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中有很多被授予“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人民楷模”“人民英雄”等荣誉称号,那么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答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起,成为像黄文秀、黄旭华、张富清、张桂梅等那样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的又一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在带领人民站起来后又带领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理论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论,让人民富起来、让国家强起来。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不断理论创新、解放思想,既实行了改革开放,又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既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又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又踏上新征程。

新时代有新气象,新征程有新作为。在带领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同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人民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并致力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不但要让人民在物质上强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自信根基!这是对明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第三点认识。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先圣孔子也曾倡导“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宗圣曾子在先圣的基础上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所以,一切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志士仁人,要学党史、悟思想,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及丰富内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办实事、开新局,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征途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红旗,紧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本宝典,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道路上,勇毅前进。

(作者简介:许安平,男,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宁夏理工学院电信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和文化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