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以及中职护理专业群课程融合度不高、课程定位不精准、协同服务产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课题组提出大健康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通过融合医疗、护理和康复养老等多学科内容,结合瑶医理论技法,重构“医—护—养”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促进人才链、产业链紧密衔接,从而培养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全面多能、一岗多责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3-0095-04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9 69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1.10%。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对护理服务聚焦点从单纯的院内护理向医疗护理、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延伸。然而,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单一,各学科之间孤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1]。因此,中职学校应以护理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优化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医、护、养三者有机衔接,形成“医—护—养”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护理人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目的。由此可见,形成一套符合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推动中职护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职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群内课程融合度不高
课程体系建设是影响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中职学校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整合与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群内各专业与岗位群的契合度及各专业之间的关联度,发挥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从侧重文化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到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入发达国家的课程模式,如双元制、MES等课程模式,同时还开发了基于职业分析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等[2]。如,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中,宽基础阶段集合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活模块阶段则进行岗位针对性训练,强调问题导向。此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宽厚的知识基础,但也容易在专业群课程设计过程中忽略专业内核以及群内各专业的共性与个性。
就中职护理专业群而言,传统课程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横向扩大,也未能形成课程网络体系。护理专业群涉及养老、康复等各个相关专业,由于专业课程都是基于特定专业或者单一岗位类型设置,差异性强,但在设置课程时仍延续传统的以专业为单位的配置方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专业群内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以简单的叠加为主,各专业间课程的关联与共享程度不足,存在一定的壁垒,专业群内公共课与专业课、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容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导致课程设置重复、资源配置低效[3][4]。如此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学生也难以适应当前大健康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定位不精准,中高职衔接不畅
近年来,中职的办学定位由就业导向向升学导向转变,随着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势在必行。课程体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进阶,让学生的能力从低层次水平逐步向高层次水平过渡,有利于推动我国护理人才的快速发展。当前中职护理专业群在中高职课程体系一体化衔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点,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是教学内容不衔接。高职教学内容理应是中职阶段的延续和深化,但由于在中职阶段基础课课程内容、专业课课程内容的选取层次不明,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脱节,课程和教学内容重复或者断层的现象较严重,加上一些高职教师没有根据中职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有些内容完全没有涉及,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达不到培养目标[5]。其次是实践教学环节脱节。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连贯的、不断向纵深培养的课程体系缺乏,中职护理教学侧重技能强化,“轻理论,重技能”的现象较为严重。加之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中高职在实训教学、实习见习等方面没有做到相互补充和协同配合,导致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临床思维、创新意识缺乏,知识迁移能力落后,导致职业综合素养不高。
(三)专业群协同服务产业能力不强
专业群建设应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结合学校专业实际情况,主动融合地方支柱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与共生共荣。当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更趋个性化,产业迭代升级迅速,护理专业的未来发展更趋向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护理服务模式逐渐从传统医疗救助向养老、康复、养生等方向转变,护理工作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对护理专业群的动态调整带来了压力。但中职学校在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上对专业群内各个岗位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不到位,对行业需求、岗位要求掌握不清晰,护理专业群课程设置仍以传统的临床护理就业岗位为导向,而忽略了针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及亚健康现象的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中医养生保健护理等相关岗位,导致护理人才难以适应健康事业新发展态势,未能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护理专业群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力不足。
二、中职护理专业群“医—护—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群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的建设应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导;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导作用。基于当前中职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职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应聚焦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需求,精准定位中职培养目标,畅通中高职课程衔接,从而有效提高中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医—护—养”模块化课程结构,促进专业群内课程融合
课程结构模块灵活性、自主性强,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中,可减少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专业群内课程之间跨领域融合,可促进学科之间的共享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课程,提高学习兴趣。来宾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来宾卫校)依据模块化教学理论,基于临床工作实践过程,立足大健康产业新动态、新业态、新模式,面向医疗机构、康养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岗位群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素养,围绕老年疾病康复、生活照料、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岗位任务,重构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以护理职业技能为标准,将专业群内各学科间交叉的教学内容整合,形成基层共享课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专业分立课程;再结合区域民族医药特色的实际情况,融入瑶医药职业教育,形成专业拓展课程。来宾卫校以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护理专业为核心,融合护理专业群内中医护理、智慧养老、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等四个具有相近学科基础和技术领域的专业,构建基础课程共享资源、专业课程分立强化、拓展课程延伸职能的医、护、养三大课程模块,以及医学基础模块、医学桥梁模块、养老护理模块等多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又细分为若干个课程单元,形成基于岗位职业技能的中职护理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医”模块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以及临床疾病概要、诊断学基础等医学桥梁课程,群内各专业共享此模块。“护”模块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导向,将护理临床课程分成养老、社区、临床、中医、康复护理等模块,分别对应养老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职业岗位。“养”模块立足区域民族特色,将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护理课程融入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形成以瑶医药护理为核心,涵盖护理、养生、食疗、中医传统功法等教学内容的体系。作为拓展内容,该部分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学习体验。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及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适应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推进民族医药传承发展。
(二)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定位,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职毕业生升学是大势所趋,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重要保障。来宾卫校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全面了解护理专业群中职、高职两个学段课程体系的整体脉络,在课程设计上既相对独立又有序衔接,建立合理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逻辑顺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来宾卫校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空缺,充分实现中高职护理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有助于促进师生对知识点之间深层次关联的理解。在教学内容布局上,来宾卫校针对公共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不同学段的内容和要求:在中职阶段第一学年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融入专业课元素;第三学年强化语文、数学、英语内容,应对职教高考。这样既循序渐进,又有效服务专业课的教学;既服务专业提升,又有效应对升学挑战。针对专业课,来宾卫校明确中职培养定位以基层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与对口升学院校的沟通,双方共同制订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岗位群和技术领域培养,统一教学内容衔接,中职阶段专业基础课强基培养,高职阶段采用“强基固本+临床拓展”的方式,按医、护、养三个模块进行教学。
在此课程体系中,“医”模块以人体结构功能、生理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为主衔接高职阶段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健康评估、中医护理学等课程,并加入医学基础实验、论文撰写等内容;“护”模块以临床护理课程为核心,侧重护理基本技术,高职阶段课程内容基本相同,但侧重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临床逻辑思维,开设针对中医、老年、社区、康复等具体课程;“养”模块立足学校特色,开设中医药膳食疗学、实用瑶医药学等课程,融入瑶医药护理技术,拓宽学生的护理知识面。
(三)课程内容凸显特色,促进人才链、产业链紧密衔接
瑶医是瑶族先民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斗争中总结的治疗体系,以其独特的盈亏平衡理论、形神学说为核心,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机体的内外平衡、形神统一。这种理念与现代医学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来宾卫校立足区域产业需求,与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和适应性,优化专业设置,构建服务瑶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护理专业群,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医—护—养”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来宾卫校按照专业契合产业、课程契合岗位的原则,统一梳理瑶医的理论技法,深入挖掘其精髓和价值,开发民族医适宜技术应用、实用瑶医药学等课程内容,整合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饮食防护等护理观念;瑶医药医道、生道、病道三大医理;金典老班瑶药药理理论;瑶医的灸法、药浴、刮推等瑶医基本治法等内容形成“养”课程模块,作为特色拓展课程模块。护理专业群内各个专业共享此课程模块,学生全面掌握民族医药理论知识和特色技能,进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扩宽学生思维。
此外,来宾卫校还将“1+X”证书的职业(执业)技能要求、知识要求、职业素养要求等考核内容融入“养”模块,形成由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等“X”项服务能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训、见习——职业技能鉴定等“X”项服务实践的能力递进式培养过程,帮助学生提升护理技能,服务瑶都大健康产业发展,以护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护理职业技能的拓展,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医—护—养”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效
来宾卫校以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为引领,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聚焦世界瑶都——金秀的康养产业,厘清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问题,通过重构“医—护—养”模块化课程结构,使学生进一步拓宽技能面,提高职业适应性。同时,来宾卫校还通过民族医药课程模块的教学,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培育扎根基层,一岗多能、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一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来宾卫校累计培养兼具医、护、养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 874人,培训基层医护人员3 267人次,培养瑶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优秀学员5人,致富带头人3人,来宾市优秀护士11人;获得市厅级以上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次。二是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来宾卫校出版了《实用壮医学》《实用瑶医学》《民族医适宜技术应用》等民族医药职业教育教材,建成《民族医适宜技术应用》《实用壮医药学》《老年护理》等7种“医—护—养”数字化教学资源。
总之,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大健康产业将蓬勃发展,针对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检测、干预、评估、指导等服务需求日渐增多。在此形势下,紧密衔接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建设护理专业群,整合养老、中医、护理等专业的教学资源,通过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重构中职护理群课程体系,增加养老护理、社区护理、中医养生等课程内容,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延伸护理职能,提高护理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可较好地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颖,黄文萍.“双高计划”背景下护理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0):273-274.
[2]魏明.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历程审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15-22.
[3]李俭.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9):44-45.
[4]任梦,赵佳,蔡晓棠.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困境表征与改革措施[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DOI:10.13829/j.cnki.issn.1671-9654. 2021.03.010.
[5]丁雪涛.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9,(06):176-177.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健康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群“医、药、护、养”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探究与实践”(GXZZJG2023A066)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
作者简介:黄臻,1971年生,广西宾阳人,本科,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护理、民族医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