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路径探究

2024-09-27 00:00黎意慧阮书云王金连
兰台内外 2024年25期

摘 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深入推进,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笔者通过对全国20所高校图书馆的2845名师生展开调研,收集整理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意义、路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G25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如何在新时代开展好此项教育是当前高校工作的核心任务。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也是学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前沿阵地之一。图书馆应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传承校园文化为纽带,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拓展专业知识为基石,进一步加快实现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意义

1.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通过阵地建设、收集、整理和传播优质图书、期刊、多媒体资源等,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2.发挥文化正向传播功能,确保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学生精神领域

高校图书馆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文化正向传播功能,确保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学生精神领域,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价值引领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信心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在加强对党史、国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中,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信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提升信息与技术服务品质,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意识形态建设积极支持科研和创新创业。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提升信息与技术服务品质,为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和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促进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同时,通过阅读推广与读者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问题和矛盾,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和谐社会观念,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状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建设越来越注重培养读者的思想独立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献资源,积极引导读者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全国20所高校展开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整理分析。

1.馆员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意识待提升

调查显示,调研对象认为图书馆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很有帮助的占比达54.68%,认为有一些帮助的占比达34.52%,认为基本没有帮助的占21%。可见,大部分师生认为图书馆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有帮助的,但仍有一部分馆员的理解比较简单,甚至存在模糊性。在工作中,有些馆员对红色文化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此方面的教育主要由学校党委、团委、学工处和宣传部等部门负责,图书馆并不是主要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特别重视,只是简单地遵守一些学校的相关规定。

2.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多元化,思政类书籍占比低

高校图书馆致力于提供丰富、多样、全面、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发展的局限性,图书馆馆员还存在某些认识误区,在资源建设方面只注重专业书的采购,较少关注与人文社科相关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购买与收藏。在所调研的图书馆中,虽然在馆藏资源建设时购置了党史、政史、国史等“红色”图书,但是大部分图书馆此类图书占比偏低,普遍都在馆藏图书资源的5%以下,满足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元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的需求。

3.独立的意识形态教育空间欠缺,“育人”活动开展单一

无论是“红色”主题教育阅读空间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在所调研的高校中,70%以上的高校有或正在筹建,此类场所并非图书馆负责,而是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负责建设。并且在这些已建院校中,独立的教育空间有2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10%,普遍存在教育空间场所面积偏小问题。

4.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图书馆馆员信息意识和技能有待提升

根据调研发现,82.66%的学生会选择通过图书馆查询有关意识形态教育的知识。但由于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图书馆馆员缺乏对新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了解和应用,制约了资源的利用率,影响了学生通过图书馆查询有关意识形态教育知识的积极性。

三、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路径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作为公共机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馆内组织和管理上,要确保政治方向清晰明确。同时,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加强馆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加强图书馆馆员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政治素养。在文化育人阵地建设中,加大对图书馆馆员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力度。例如,设置专门的政治教育培训课程,组织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党的理论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理论研讨会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与指导下,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政治理论素养。(3)完善图书资源的审查制度。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应严把采购图书质量关,建立健全文献资源供应商的自纠自查制度,审查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源的内容,确保图书资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导向。

2.加快图书馆“文化育人”空间建设

(1)优化图书馆物理环境空间,以环境育人。可以在图书馆各楼层的文化艺术墙、开架阅览区融入“红色”主题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教育元素。还可以在图书馆大厅、走廊、过道等处设立宣传栏或张贴主题教育海报,发布各种意识形态教育最新消息,为大学生营造氛围浓厚的文化空间,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遍布图书馆的每个角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正确判断。(2) 设置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专区。定期在图书馆大门、楼层入口处等显要位置,集中展示马克思主义类的图书和资料,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图书馆影评空间,在闲暇时间免费播放中外经典红色电影或纪录片,以更加直观的视觉形式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3)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特色阅读空间。图书馆可以结合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及党员教育中心“红湾阅读体验区”建设要求,打造红书坊、党建馆、学生党员培育基地和红色阅读阵地等“红色”教育空间。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设置,最大限度地彰显专业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亲和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民族技艺体验中心等特色阅读空间,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3.加强“红色”文化文献资源建设

(1)邀请从事思政教学的专家对图书馆馆藏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文献资源实行甄别筛选,对现存优秀图书文献实行保留、充实,对特色鲜明、水准较高的意识形态教育文献适量增购,让学生可以及时阅读到高质量的意识形态教育文献书籍。(2)制定红色图书资源的经费购置预算,研究高校图书馆建设意识形态信息资源体系的经费使用比例,科学分配购书经费。邀请学校组织部、宣传部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关于购置国史、党史、政史等文献资源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党史学习文献专柜”,方便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借阅。(3)调整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和重点,将地方文献建设重点放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上,结合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精准收录全国范围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本校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研究成果的信息资源。

4.提高数字化读者服务能力

(1)加强数字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数字化服务,推出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电子图书馆等,提供在线阅读、下载和检索服务。同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或推出移动端网页,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资源。(2)推广智能化服务。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例如,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偏好展开分析,并向其推荐相关的学术资源,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助理,为师生提供在线咨询和参考推荐等服务。(3)建设社交化平台。在图书馆网站创建图书馆社交化平台,鼓励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读者可以在平台发布读书笔记、评论、推荐书目等,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和心得,既促进读者之间的互动和学术合作,也可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4)提供终身学习支持。高校图书馆可以拓宽服务对象范围,不仅面向学生,还向教师、校友和社区开放。并提供持续的终身学习支持,包括职业发展指导、学术研究咨询、学习资源分享等,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5.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阅读推广活动

(1)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结合国家和当今世界的时政问题,请专家到图书馆举办时事讲座,展播主旋律电影,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走向、人才需求导向等,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党性教育和高尚品德熏陶。(2)注重个性服务,建立读书推荐机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例如,开设读者咨询台,为学生提供图书推荐、阅读指导等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设立读书推荐栏目,鼓励学生、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参与其中,推荐优秀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分享阅读心得和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新书推荐、深度导读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增强“四个自信”。(3)结合现代技术,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在社交媒体平台组织线上读书会、在线书评比赛等,增加阅读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参与度。同时,在官方网站开设党建专栏、举办“红色”文献展、“红色”研学等特色活动,通过突破借阅场地与馆际界限,将学习、教育、阅读、实践相结合,让思想文化充分流动,让师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召唤,从内心真正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6.构建开放型的学术环境,加强合作与交流

(1)加强校内外合作,建立“齐抓共管”关系。与教务处、学工处和二级学院等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图书馆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在开展文化活动、主题展览等方面与各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合作,提供场地和设备设施支持。同时,积极寻求与校外图书馆、研究机构、企业团体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开展联合培训、学术交流、资源互借、合作采购以及联合办展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2)组织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会,邀请其他高校图书馆专家、学者和馆员参与。通过分享经验、研讨问题,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图书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积极加入图书馆行业协会,开展跨馆巡回报告、考察活动、研讨培训和项目合作,加强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拓宽视野,获得更多支持和资源,共同推动各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积极建立网络合作平台,增加各图书馆在线交流与合作,开设专门的虚拟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电子邮件列表等,供图书馆馆员共享心得、解决问题、交流经验,克服地域限制,实现远程合作与交流。

四、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图书馆更加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新工作思路,改革方式方法,注重图书馆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建设,积极主动支持学术研究、引领教育理念、传承文化、培养信息素养,并为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为打造牢固的高校图书馆宣传思想阵地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缑茹茹,冉小风,王瑞兰,等.“0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探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2):16-19.

[2]韩海苗,郭旭魁.高校图书馆发挥意识形态引导作用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8-29.

[3]陈秋萍.高校图书馆助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03):335-339.

[4]左路平.政治记忆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2023(12):62-68.

[5]曾祥敏,杨丽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引领[J].青年记者,2023(12):32-35.

[6]邵 勇,汪舒怡.新时代加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1):12-14.

作者单位:1.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23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路径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SZ044)。

作者简介:黎意慧(1976—),女,壮族,广西柳州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服务;阮书云(1969—),男,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王金连(1998—),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与参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