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

2024-09-27 00:00:00苗光盛
兰台内外 2024年25期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以进一步推动产业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为目的提出了文化数字化战略,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社会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利用好文化数据服务一体化平台,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正是基于这种影响,新时代档案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开始逐渐呈现出以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为需求导向的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为此,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直面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正视市场发展趋势,深度把握公共文化服务受众的实际需求,寻求更可行的数字化转型出路。

关键词: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出路,明确指出了数字化发展的相关要求。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我国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推进、文化治理以及文化服务等领域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系列的文件精神为数字经济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前进指引。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刻影响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逐渐开始走上正轨,必然会面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技术服务转型、服务方式更新换代等。面对一片大好的外部环境,如何把握国家政策红利和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寻求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路径,进一步增强新时代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是档案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和问题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的深刻影响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档案馆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在服务业态和服务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档案馆服务业态上追求产业化的发展趋向,开发更多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服务产品,通过更时尚的方式来体现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注重服务方式的转变升级,打造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体验化服务,借助数字时代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具特点的体验式服务。现阶段,我国更加注重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在数字化馆建设领域有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体现出了档案馆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成果,在此过程中也注重建设资源的充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动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持。然而,同样需要正视这些成绩背后所存在的问题,而想要实现服务业态和服务方式的全面升级,就必须正视当前服务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1.档案馆文化资源深度挖掘能力亟待提升

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离不开档案资源这个基础性要素。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推进档案馆建设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档案馆也开始出现,档案数字化资源库也越来越丰富,档案馆数字化资源占比有了明显提升。但是,这些数字资源的应用和开发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档案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涉及的数据资源关联、可视化应用实现、知识图谱构建等技术普及还远远不够。尽管档案馆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庞大的资源数据集群之间缺乏科学的关联,尤其是这些资源中蕴藏的隐性知识还不能很好地呈现给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体现。

2.跨界协作程度亟待提升

多元化的主体协同和文化资源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近些年在档案馆资源整合、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单纯地依靠档案馆自身资源和能力来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受到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限制,再加上文化服务业务特点以及传统理念的影响,致使档案馆在服务协同、资源交流等方面还比较封闭。例如,我国档案馆数据资源包含了各个机构间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但是不同机构数字资源的特点、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不同部门资源建设标准有各自的体系和要求。因而在档案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想要对这些自成体系、各有特点的公共文化资源展开统一性描述就必然会面临术语不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3.档案馆传统思维亟待转变

现阶段,我国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和方式仍然是传统的资源占有和展示,在资源开发方式、服务开发模式和数据业态融合等领域亟待创新变革。例如,在资源开发方式和服务模式上,仍旧沿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仍然是档案文献表征,在数据呈现和资源服务上缺乏知识化、可视化创新,呈现方式的逻辑性不足。另外,在资源数据业态融合拓展领域,当前档案文创开发处于资源和生活用品的初级协同层次。同时,数据资源内容、呈现方式和用户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无法深入数据内容融合领域,无法体现档案资源的文化特色。

另外,档案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文创成果的打造要注重多品种、成系列的建设要求,要注重核心重点策划和系统整体开发,积极打造更具特色、多形式的文创产品。但是,从现阶段国内档案馆的文创开发现状来看,还不能实现整体性和规模性的社会影响,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不足,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具备文化创意的公共服务领域还不能很好地融合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例如,一些档案馆尽管非常注重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也能够意识到档案工作是建立在档案文化基础之上的,但所能够提供的数字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相对简单,如简单的网页资源展览、单调的线下实体馆数字化资源展示等,这些都是过于简单的服务方式,现有的服务方式不论是从数字化展示内容,还是从活动项目来看,都不足以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

二、文化数字化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

2024年,电视剧《繁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追捧,剧中对90年代上海风情近乎完美的复刻让人们在重新回忆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同时,看到了档案文化服务的力量,这些近乎完美的复刻和真实还原离不开大量的档案资料和真实影像,让人们真切地体会到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档案服务智慧平台锻造强有力的文化服务力量

在文化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要注重打造可供成果展示的数字空间,通过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来为公众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文化服务体验,借助数字化空间来拓展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锻造更具文化活力、更能够体现文化时代价值的数字空间。

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强化档案系统内外部多元协同的理念,积极推动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在各级档案馆中的共享和联通实现。为此,要积极构建跨地域、跨系统、跨层级的现代化档案文化数据资源库,借助大数据融合技术打造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档案指挥平台;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重塑档案文化的服务场景,精准衔接现代社会的主体需求,进一步优化档案数字资源和内容的公共服务供给品质,为用户打造更便捷的资源获取服务体验。为档案馆数字内容供给、档案文化传播、知识内容交流提供更完善的数字空间和交互平台。

档案服务智慧平台的打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设计理念,始终坚持以公众文化服务需求为导向,做好需求分析。了解社会公众对于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深度调研档案馆的现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规划智慧平台的功能模块和技术等。

第二,要善于利用新技术赋能智慧平台。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存储和科学管理;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档案数据资源的科学计算;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深度挖掘和分析档案数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提供智能化的档案管理服务。

第三,借助技术升级来大力提高档案馆资源数字化率,严格遵循“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原则,对档案馆中的文书土地确权、脱贫攻坚、名人等档案资源开展全文数字化转化,进一步提高档案数字化率;进一步优化升级智慧平台档案查询系统,积极拓展档案查阅系统,优化公众档案查阅流程,借助数据搜索引擎优化升级来打造更便捷的档案检索平台,缩短公众查档等待的时间,提高查档服务准确率。

“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实现需要有针对性地落实。以“存量数字化”为例,对于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档案馆,首要的是提高传统档案的数字化率。借助计算机、扫描技术、数据库、存储技术等加快数字化档案转化;对于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档案馆,要注重进一步激活现有数据的价值。例如,运用双层PDF技术将现有文件生成多层结构的文件形式,通过图像的方式来实现对原有文件的保存,将传统的文化数字档案资源转化成可供用户阅读、分析和处理的数据资源。同时,针对数字化转化任务较重的档案馆,可以适当地外包数字化业务。

2.数字化档案文化传播渠道凝聚档案资源文化传播力量

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为社会公众延伸数字文化资源的服务广度,让更多公众能够共享数字化成果,这就需要拓展传播方式,进一步实现档案馆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的普及和共享,有助于培养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认同感。

首先,档案馆要善于利用VR、AR和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展馆资源的表现方式。例如,通过立体化的陈列展示、场景化的资源展示平台、叙事性的文化讲述等,为公众打造交互式和沉浸式的文化呈现形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要注重拓展档案资源文化社会化传播的范围,更形象地向公众展现档案资源中承载的文化元素。

其次,要进一步创新传统档案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形成方式,催生更具创新性、更新颖的文化创意力量。所谓档案文化创意性产品是数字化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数字化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注重给用户打造更具新颖的文化体验,加快探索文化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力量的支持。以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为例,要善于发挥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为档案馆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能。利用新媒体平台对传统的图片、声音、影像资料等开展多元化网络传播,打造“数字+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框架,更好地实现档案馆文化服务的数智化发展。例如,在档案馆中添加新媒体平台模块,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播放功能,在播放短视频或者视频直播的时候,公众可以借助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的留言、弹幕等方式开展互动交流,打破传统媒体定期播放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更多文化服务和交流互动的平台,更好地推动档案文化的传播。

3.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文化服务深度

首先,要结合当前阶段档案文化数字资源现状,对现有的数字资源展开全面系统的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深度打造线上数字一体化的档案馆资源文化服务体系。数据科学家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对人们的影响会从思维的转变体现出来,而这些转变会体现在人们对于数据关联性的关注、全数据模式的开启、包容混杂性三个主要领域。一体化的档案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包容档案资源的混杂性、提升档案数据的关联性,从而开启真正面向未来、面向大众服务的全数据模式;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档案馆科研攻关建设。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元宇宙等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和文化服务中的应用开展专题研讨,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实践应用技术攻关,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支撑的国家档案实验室,为档案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后盾。同时,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档案馆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化相关国际标准的采标作业,完善档案馆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的基础标准、管理标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形成更加完善的系列化标准,打造更具深度的档案服务数字化,进一步完善档案馆文化资源数据化标准建设。

三、结论

一部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文化和科技逐渐融合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在当下科技信息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更是如此。信息时代,数字文化等全新业态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离不开技术和资源的支持,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和具体实施必然是落实好文化资源采集工作,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而言,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追求的目标,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风向下要循迹而进,找到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在追求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要勇于正视自身问题,积极打造智慧平台,增强文化服务力量;丰富文化传播渠道,凝聚数字化转型资源;深度依托信息技术来提升档案馆资源服务深度,积极打造更具创新性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任 越,袁蕾涵.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趋向、困境及实践策略[J].陕西档案,2024(01):59.

[2]周林兴,张笑玮.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的建设导向与发展进路[J].档案学研究,2024(01):20-27.

[3]史 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乌海能源为例[J].兰台内外,2023 (33):5-7.

[4]苏 玮,杨绣宁,庞文迪.档案基础业务数智化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探究[J].办公自动化,2023,28(18):52-54.

[5]兰溪市档案馆.以应用建设为驱动大力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兰溪市“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J].浙江档案,2023(08):22-23.

[6]杨 林.数字化战略转型期档案服务业发展取向与演进路径分析[J].档案管理,2023(04):111-114.

作者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苗光盛(1980—),男,汉族,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智慧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