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其篆刻风格雄强真率、大气磅礴、独具匠心,自成“齐派”,在拍卖市场颇受藏家青睐。文章通过梳理齐白石篆刻在国内拍卖市场上的历年成交记录,勾勒其作品的交易状况,依据印章风格、印主身份、印面大小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指出齐白石篆刻在近现代篆刻拍卖市场上的独领风骚之处。
[关键词] 齐白石 篆刻 拍卖市场 艺术品交易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1]中规定齐白石(1864—1957)的书画和篆刻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这一政策的颁布,使齐白石的艺术作品再次引起学界和藏家关注。以往学界多论及齐白石的生平、交游、艺术创作和作品鉴藏,而对其作品的艺术市场缺乏深入的论述。即使涉及艺术市场的研究成果,也多关注其书画作品,而忽视其篆刻成就。其实,篆刻不仅是齐白石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篆刻作品在近现代篆刻发展史上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齐白石的篆刻作品进入拍卖市场以来,一直是藏家争相购藏的对象,也是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重要拍品。本文拟从拍卖市场的交易状况和价格的影响因素两方面着手,对齐白石的篆刻拍卖展开论述。
齐白石篆刻自1995年进入国内拍卖市场以来,与中国拍卖市场同频共振,历经近3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齐白石篆刻拍卖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如今已经比较稳定。
(一)初兴期(1995—2008)
齐白石艺术市场与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在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初期,齐白石作品已在中国香港流通。[2]199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嘉德”)举办了中国内地首场艺术品拍卖会,齐白石书画被视为“开门”精品,上拍的29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山水》册页的成交价高达517万元。这由此引发了藏家对齐白石书画、篆刻艺术的关注,齐白石篆刻开始进入藏家视野。1995年,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举办首个印章拍场,齐白石篆刻对章“夺得天工、草木未必无情”以24.2万元成交,打破当时印章的最高成交纪录,较之同拍场清代篆刻大家赵之谦的自用印高出近10万元。不过,在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朵云轩”)的1995年秋季拍卖中,两方“齐白石刻青田石章”则遗憾流拍,这反映出当时艺术市场的不稳定。1996年至1999年间,齐白石每年都有一方印成交,大致在0.9万元至3.3万元之间。这与同时代篆刻家陈巨来篆刻的拍卖价格相当,不过要高于其他近现代篆刻名家的作品。可见,20世纪末,齐白石篆刻的成交价格波动较大,拍品成交数量较少,这表明当时的篆刻市场还不够成熟。
进入21世纪,齐白石艺术市场逐渐形成,建立起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基本格局,交易体系逐渐完整,交易数量与价格显著提高,[3]齐白石篆刻也受到了藏家追捧。2003年春,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推出“吴昌硕、齐白石诗书画印流派”专场,上拍齐白石27方印章,成交价普遍高于吴昌硕。其中,齐白石为陆质雅[4]所刻两方青田石四面印的价格可以比肩吴昌硕的中国画作品《富贵神仙图》轴。2004年是目前齐白石篆刻成交量最高的一年,全年共成交50方印章,平均每方印章的价格为8.8万元,远超陈巨来印章数千元的均价。[5]同年,上海朵云轩举办齐白石首个篆刻拍卖专场,即“香雪庄旧藏齐白石刻印暨瓷雅专场”,共有48方印章成交,价格超过10万元的有12方,超过20万元的有4方,其中最为昂贵的是一对齐白石刻白寿山狮钮印,成交价为26.95万元。与此同时,齐白石篆刻在中国香港拍卖市场的成交态势也是如火如荼。在2005年中国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一组35方齐白石自用印章以213万港元高价成交。
艺术品拍卖业在2005年前后异常活跃。[6]近现代艺术品市场异军突起,齐白石作品逐渐成为这一板块的风向标。购买齐白石作品之人开始由收藏目的转向投资目的,齐白石作品的总体价格不断攀升,随之水涨船高的自然也包括篆刻作品。2006年,在西泠印社“‘犀象印萃’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中,齐白石于1934年为陆质雅刻青田石章的成交价达到了37.4万元。这一价格虽逊色于方介堪和吴昌硕的象牙章,但较之二者所刻普通石章更为昂贵,亦比晚清黄牧甫所刻昌化鸡血石对章的价格高出一倍多。此外,在该专场中,齐白石篆刻的平均成交价为19.25万元,远远领先于陈巨来篆刻2.27万元的平均成交价。2007年,齐白石印章共成交13方,均价达到13.9万元。与2004年相比,涨幅达到58%。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中齐白石为蔡元培所刻寿山石对章,成交价为44万元。该价格不仅和同专场名贵的田黄石相当,还和王原祁的《疗山无尽图》相同,甚至高于董其昌的《行书赤壁赋》及张瑞图《行书七言律诗》的价格。齐白石篆刻之昂贵由此可见一斑。
(二)繁荣期(2009—2018)
2009年,“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带动了篆刻拍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齐白石篆刻在拍卖市场再次引起轰动。在北京保利2009年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含北堂旧藏齐白石篆刻稀珍)”,齐白石有三方印章以超过百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中诗、书、画、印四绝六面印成交价达470.4万元,甚至超过了同场大部分齐白石书画作品。这一价格不仅高出了曾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成交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书作价格,而且比明宣德年间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还要高,甚至可与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比肩。这一年,齐白石印章共成交25方,均价达到49.5万元。与两年前相比,涨幅达256%。这表明,齐白石篆刻的价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艺术品拍卖达到历史高峰,拍卖企业从21世纪初的几十家增长到309家,年拍卖成交额从十几亿元攀升至561.22亿元。[7]齐白石书、画、印的拍卖也随时代共荣,变得炙手可热。他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纪录,为当年全球艺术品最高价。受此影响,齐白石篆刻拍卖也热闹非凡。当年,齐白石篆刻共有35方上拍,其中23方以超过10万元的价格成交,在近现代篆刻名家中位居价格魁首。2012年至2016年,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加之反“四风”政策的落实使“雅贿”现象受到遏制,艺术品市场成交额急剧下滑,拍卖市场也受到较大影响。不过,齐白石篆刻并未受到环境影响,而是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态势,除2015年外,每年都有10余方印章成交,成交价均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未有明显下滑的迹象。其中,2013年交易印章12方,全部在10万元以上。同年,陈巨来印章成交31方,虽然出现了448万元的天价,但仅有6方的价格超过了10万元。[8]由此可见,齐白石篆刻的整体价格要胜于其他近现代篆刻名家。
2017年,齐白石的艺术品交易令人瞩目。在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其《山水十二条屏》以创纪录的9.315亿元成交。时至今日,这一价格仍为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齐白石篆刻也保持着劲猛的势头,成为西泠印社、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上海朵云轩等拍卖公司的重要拍品。这一年,齐白石篆刻的成交数量和成交价皆领先于其他近现代篆刻名家。201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篆刻市场普遍低迷,各大拍卖公司的篆刻成交量和成交价达到新低,只有齐白石篆刻未受影响,成交量甚至高于2012年至2016年的平均水平。
(三)平稳期(2019—2023)
2019年末,受外界环境影响,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瘦身”,艺术品交易总量明显下滑,艺术市场进入调整期。此后,艺术市场开始将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理念。在这种新的市场形态中,齐白石篆刻拍卖仍保持着稳健态势,引领着中国篆刻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2019年至2021年,齐白石篆刻的年成交量在25方左右,超过历史平均水平,成交价和繁荣期基本持平,每年都有3方印章的价格为百万元以上,较以往呈现出上增趋势。其中,2019年西泠印社拍卖的齐白石刻三螭钮寿山芙蓉石钱大钧自用对章以230万元成交,为“同源异流·流派印风名家篆刻专场”之冠,超过了赵之谦、吴让之、钱松、黄士陵等篆刻名家的作品。整体来看,此时齐白石篆刻的价格在拍卖市场已经趋于平稳。2021年,齐白石刻三螭钮寿山善伯石赵继鼐自用对章在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以178.25万元成交。次年,该印再次以同样的价格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中拍出。
2022年至2023年,齐白石篆刻的成交量略有下降,不过价格仍旧稳定。在西泠印社“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中,齐白石刻双螭钮寿山芙蓉石曹锟自用闲章471.5万元的成交价创历史新高,较同年上拍的邓石如所刻闲章高出一倍多。该价格不仅超过了同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中弘仁的《平安耐寒图》和文徵明的《碧川扁舟图》,甚至比“中国历代瓷器专场”之冠——清雍正仿官釉弦纹贯耳方瓶还要高出100多万元。此外,在中国嘉德的“清宁——金石篆刻艺术拍场”中,齐白石为杨大钧所刻琵琶痴人寿山石印章的成交价为184万元,比同拍场的汪关印章更为昂贵,价格甚至可以比肩明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以及何震的印章。
总体而言,齐白石篆刻在拍卖市场上的交易状况可归结为初兴期、繁荣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1995年至2008年,篆刻拍卖市场处于初兴期,齐白石篆刻市场经短暂发展后即迅猛壮大,拍卖走势甚至成为当时篆刻拍卖市场的重要参照。2009年至2018年,随着国内篆刻拍卖的兴起,各种专场陆续推出,齐白石篆刻拍卖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仍旧呈现出繁荣景象。2019年至2023年,齐白石篆刻并未受到外界环境太大影响,成交量和成交价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的拍品显著增多。由此不难看出,尽管齐白石篆刻作品的交易存在起伏,但相对稳健的市场价格已经形成。这表明,齐白石篆刻拍卖市场已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纵观齐白石篆刻历年的拍场成交价,会发现每年皆有不同价格区间的印章成交。这说明,齐白石篆刻作品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除受到社会环境、营销策略等外部因素影响外,印章风格、印主身份和印面大小等内部因素也很重要。
(一)印章风格
齐白石的生活十分节俭,其刻制所用印材大多为普通的青田石和寿山石,较少使用名贵的田黄石和鸡血石。一般来说,田黄石往往能以非常昂贵的价格成交,如陈巨来成交价排前十名的篆刻作品中,有一半都以田黄石为材,价格均在百万元以上。然而,在齐白石成交价排前十名的篆刻作品中,只有一方印章以鸡血石为材,其他皆使用的青田石和寿山石。可见,印材在齐白石篆刻拍卖的价格中并未占有明显优势。历年上拍的齐白石篆刻仅有两方以田黄石为材,价格并不昂贵。其中,一方田黄石章2010年在西泠印社仅以9.775元成交,甚至不如同拍场齐白石普通印材的篆刻作品。此印以如此低的价格拍出,在于其为齐白石早期作品,没有显现出雄浑恣肆、大气磅礴的风格特点。另一方由中国嘉德2018年秋季拍卖会拍出的齐白石刻寿山田黄石兽钮印章以97.75万元成交,价格较前印高出近10倍。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此印尺寸相对较大,更重要的是此印为齐白石艺术成熟期的作品,具有“齐派”的典型风格。由此可见,影响齐白石篆刻拍卖价格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石材,而是印章风格。这正是齐白石篆刻拍卖与其他近现代篆刻名家拍卖的不同之处,体现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独到。
从齐白石篆刻的历年拍卖纪录来看,其艺术成熟期作品的价格要比早期高。有学者指出,齐白石在55岁至65岁前后,也就是1919年至1929年之间,渐去赵之谦刀法、篆法,转取汉碑篆法,以单刀侧锋直冲法刻印,“印从书出”,并在朱文、白文上都形成了统一的个人风格。在66岁到90岁之间,也就是1930年至1954年间,其形成了大刀阔斧、直率雄健的风格,自成“齐派”,实现了“胆敢独造”之理想。[9]齐白石的篆刻代表作“中国长沙湘潭人也”(1926)和“半聋”(1931)皆为这一时期所刻。截至2024年1月1日,从齐白石篆刻拍卖成交价前十名的作品可以看出,前三名均为1919年以后的作品,如篆刻拍卖成交价第一名的白文印“刚健笃实辉光”即于1920年所作,成交价在第二名、第三名的印章创作时间分别为1932年和1936年(见表1)。其他位列前十的印章虽无法判断准确的创作时间,但依据风格特点,可推知它们皆为齐白石中晚年艺术成熟期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齐白石的篆刻在朱文、白文上没有明显的价格差异,这和其在艺术成熟期已经形成统一风格有关。
(二)印主身份
民国时期,齐白石以鬻印为生,曾为很多名人刻章,而这些名人的独特身份也加持了印章的拍卖价格。比如,齐白石曾为曹锟刻闲章“刚健笃实辉光”。此章在2023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中以471.5万元成交,创齐白石篆刻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1921年,齐白石经同乡好友夏午诒介绍同曹锟相识。曹锟对齐白石十分赏识,多次邀请其赴保定创作书画和篆刻作品,齐白石也由此得到不少润笔费。他在《庚申日记》里提到曾于保定“得人谢金”,令他“一喜一羞”[10]。可以说,曹锟是齐白石鬻艺的知己、恩人。齐白石也为此感怀道:“年将六十,犹受人怜。”齐白石为曹锟所治印章往往能够拍出高价,如“虎威上将军”印在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秋季拍卖会以60.95万元成交,较同场吴昌硕印章的价格高出近一倍。又如,在西泠印社2019年春拍中,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石曹锟自用对章的成交价为57.5万元,与同场徐三庚寿山芙蓉石自用印的拍卖价格相同。
齐白石为陆质雅所刻印章是拍卖市场的“常客”,通常价格不菲。前述诗、书、画、印四绝六面印即其为陆质雅定制。该印之上还刻有《秋水鸬鹚图》。由边款“求余石上刻画者寡也、衡若先生嗜余篆刻、能及此者、第一人也”可知,陆质雅尤好齐白石所刻之印。他曾存放一箱章料在齐家,并“命”其刊刻。齐白石为陆氏治印甚多,其中包括绘画印、书画结合印、多字印、多面印等。由于这些印章所刻印面形式多样,往往能拍出较高的价格,如齐白石刻陆质雅自用寿山石五面印在中国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以112.7万元成交。此外,齐白石为杨粲三、赵继鼐、王伯群、陈之初、凌文渊、王泽宽等名家刻制的印章价格均超过百万元,远高于普通印章的拍卖价格。
(三)印面大小
印面的大小也是影响齐白石篆刻拍卖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齐白石很少将印章刻制得过大或过小,此类印章在市场上流通较少,价格也比较昂贵。如前述诗、书、画、印四绝六面印高3.1厘米、长7厘米、宽9厘米,成交价高达470.4万元。在北京保利2009年秋季拍卖会,齐白石刻唐宋名句朱文对章高3.2厘米、长7厘米、宽8.7厘米,成交价268.8万元。其实,早在民国时期,齐白石在鬻印时就提到刻制过大或过小的印章要加倍付酬。其1903年的刻印润格为“常用名印每字三金,印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11]。1919年,齐白石的润例为“字大过六分者倍之”。20世纪30年代,其润例仍为“字以三分四分大为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12]。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述两方大印的高度只有3厘米余,而这正是齐白石篆刻的特色。为了充分利用印材,齐白石常把印章截成数段,如“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印仅有1厘米高。在历年的拍卖中,这类印章的成交价并不低。在201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齐白石刻青田石印章的印面尺寸为长4.6厘米、宽4.6厘米,高度仅有2.3厘米,价格却达到92万元。同场齐白石刻芙蓉石对章的印面尺寸为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度达4.9厘米,不过价格仅为12.65万元。由此不难看出,齐白石篆刻的拍卖价格并不以印材优劣为准,而是以印面大小为依据。正因如此,齐白石的多面印往往能拍出更高的价位。在201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齐白石刻青田石六面印的成交价达69万元。在2017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齐白石刻陆质雅自用寿山石五面印的成交价为112.7万元,为该拍场之冠。由于多面印可以充分展现齐白石的篆刻艺术,这类印章普遍受到了藏家追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要而言之,无论是印面大小、印章风格,还是印主身份,都表明齐白石篆刻艺术本身才是决定其拍卖价格的关键性因素。这一方面能看出齐白石和其他近现代篆刻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显著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齐白石篆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纵观齐白石篆刻的拍卖状况,可知其成交量在近现代篆刻家中居于前列,成交价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可比肩明清篆刻大家。虽然齐白石篆刻作品的整体价格不如其书画作品,但仍可与明清时期一些瓷器、玉器和书画作品等相抗衡。与其他篆刻家更受印材影响不同,齐白石篆刻的价格主要受其艺术风格的影响。简而言之,齐白石篆刻以雄健真率、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受到海内外藏家的争相购藏,不仅在近现代篆刻拍卖市场独领风骚,而且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然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可以说,其篆刻的拍卖价格既体现了拍卖市场的时代脉动,又彰显了自身的艺术魅力。
注释
[1]参见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博发〔2023〕13号《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
[2]戴婷婷.齐白石艺术市场的有形推手及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世界的问题[J].中国美术,2021(5):41.
[3]同注[2],43页。
[4]陆质雅(1884—1964),民国年间的上海房地产商、大收藏家,自称为“豪门印富”“风流石癖”,收藏有齐白石500多方印章。
[5]邓欢华.30年剧变 陈巨来篆刻的拍卖市场[J].中国拍卖,2024(1):42-49.
[6]吴明娣,刘鑫宇.改革开放四十五年艺术市场的发展演变(上)[J].中国拍卖,2023(12):68.
[7]同注[6]。
[8]同注[5]。
[9]黄惇.印从书出 胆敢独造——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J].荣宝斋,2012(2):216-217.
[10]北京画院.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日记(上)[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250.
[11]王中秀,茅子良,陈辉,编著.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0.
[12]郎绍君.大匠之门:齐白石的世界[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