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巡抚南居益与漳州名士张燮交往考

2024-09-26 00:00陈根许
西部学刊 2024年18期

摘要:明代天启年间,福建巡抚南居益在抗击荷兰侵略者的战斗中,与漳州名士张燮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世交关系,在朋友推荐下相识相交。两人不仅在三次短暂相聚中结下深厚情谊,而且十多年诗书往还,相互激励,相互影响,成就了晚明文人交往的一段佳话。

关键词:南居益;张燮;交往

中图分类号:K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8-0123-05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n Juyi,

the Fujian Governor and Zhang Xie, a Distinguished Scholar from Zhangzhou

Chen Genxu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of Linwei District, Weinan 714000)

Abstract: During the Tianq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Nan Juyi, the Fujian governor, formed the friendship with Zhang Xie, a renowned scholar from Zhangzhou in the war against Dutch invaders. Their acquaintance was facilitated by their mutual patriotism, familial connections,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ir friends. The two forged a deep friendship in brief three meetings, and kept in touch through letters and poem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encouraging and influencing each other, a remarkable story of personal relations among literati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Keywords: Nan Juyi; Zhang Xie; interaction

南居益(1566—1644),字思受,号二太(泰),明代陕西渭南(今临渭区)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三迁广平知府,又历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山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太仆寺卿等职。天启三年(1623年),擢为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

南居益巡抚福建期间,举贤劾奸,宣教化民,折节下士,广交福建名流,与众多福建文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本文就南居益与漳州名士张燮的交往考述如下。

一、南居益与张燮交往的缘由

南居益与漳州名士张燮的交往缘于共同的家国情怀和世交之谊,更得益于朋友间的相互介绍和推荐。

(一)共同的家国情怀

南居益出身仕宦之家。张燮《寿南中丞序》:“明兴数百年来,世臣之家蒙龟袭紫者,则渭南之南氏为盛。盖太华高五千仞,削成灵秀,独萃于公家。即汉世金张,不得傲以貂冠之七叶”[1]675。南居益“怀经国大略,事上以忠,待人以谦,应事以慎”[2]24,《明史》赞其“公方清正”,“临患难而不易其节”[3]。巡抚福建时,他临危受命、果敢担当,清以待己,正以待属,察吏安民,兴利剔蠹,一举收复被荷兰人占据多年的澎湖,展现出以国事为重,舍身忘己的家国情怀。

tv08DvAK4+fCHaezf8EicRJ+LzA9GIyk1Cs2lvUXg+0=

张燮(1573—1640),字绍和,号汰沃,别号海滨逸史、岐海逸民等。明代福建龙溪锦江(今龙海市石码镇)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乡试中举,此后屡试不中,居家著述,以举人终身。张燮幼承家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尤工诗文,是当时闽南词坛领军人物。张燮秉承正统的儒家思想,具有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作为一个布衣文人,他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对边事海防有独到见解,对排除异己的朝政忧心忡忡。尤其是其编撰的《东西洋考》,更展示了他胸怀天下,关注民生的情怀。正因为如此,“大吏入漳,俱一式绍和庐为第一义”[4]1140。

南居益巡抚福建时,荷兰人频繁骚扰漳泉等地,朝廷及地方官员剿抚策略不定,更有“海上奸民多为夷耳目,以我情输夷,又馈之食”[5]。多年的战乱,使福建沿海民心浮动。而且,“漳泉间大家为人所附,小家必附人,其中家能自立者甚寡。”[6]426世家大族左右着当地的社会经济。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形,南居益作为一个足不涉江南,目不睹沧海波涛的西北人,急需一个既了解夷情民风,又有思想、有见解、有威望的当地世家名人来辅佐自己。张燮出身名门望族,以诗文名噪当地,在文人士大夫中享有盛誉。这样一个有着共同家国情怀的世家名流,在众多朋友推荐下,就成为身负抗夷重任的南居益入闽后结交的首选对象。

(二)世交之谊

南居益,祖父南轩,为明嘉靖年间进士,年少时曾随父从学于王阳明,是王阳明的学生,一生以致良知为所求。父南宪仲,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枣强县令,居官三年,政绩显著,未及迁擢而卒。叔父南师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翰林院,至礼部尚书。从叔南企仲,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南京吏部尚书。南居益“少失怙恃”[2]24,随在外为官的祖父南轩、叔父南师仲生活学习,这使他有了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交集的机会。

张燮父张廷榜,与南居益父亲南宪仲同为万历二年进士,亦初授县令(仙源)之职。其伯父张廷栋,与南居益从叔南企仲同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也初授京官。

在那个以同年为官场结交纽带的时代,父辈们的关系,为南居益与张燮的交往提供了天然条件。

南居益在与张燮的诗书往来中,屡称张燮为世兄、契兄。南居益《甲子生朝绍和世兄以诗见赠是日招集署中作此奉酬(有序)》:“伊余初度,届此清秋,绍和世兄爰携令器,命驾清漳,眷言致颂……。”[1]459南居益诗《送绍和契兄大雅之吴门访周仲先中丞》,也称张燮为契兄。

世交拉近了南居益与张燮的关系,契友更让他们结下休戚与共的情谊。

(三)朋友的“齿牙之被”

如果说,世交之谊是南居益与张燮交往的基础,那么,朋友的推荐、介绍就是他们交往的桥梁。

1.周起元的推荐

张燮在《寄周仲先中丞》书中写道“……南中丞莅漳,忽枉八驺,先访穷巷,坐穿水云深处。比往报谒,俱修主客钧敌之礼,而商坛坫翰墨之言。临发,复过小园,赴鸡黍约。此谊今古所希,谁非仁兄齿牙之被乎?”[4]1102

周仲先,即周起元,福建海澄(今福建厦门海沧)人。他是张燮同乡挚友,两人交契殊深。而周起元与南居益同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两人中进士后,不仅同朝为官,而且政见一致。南居益巡抚福建时,周起元也巡抚苏州。南居益赴任福建路过苏州,曾拜访同年周起元,与周起元共同商议抗击荷兰侵略的策略,周起元也向南居益介绍了许多闽地名流文士,张燮就是其中之一。

2.蔡复一的推荐

张燮《答蔡中丞》:“……去冬,南中丞入漳,物色蒿蓬,命驾见访,修布衣之契逾笃,此亦敬夫齿牙馀润,以点缀吾烟霞耳……”[4]1108

蔡中丞,即蔡复一,字敬夫,福建同安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蔡复一与南居益叔父南师仲为同科进士,且同朝为官多年,交谊深厚。蔡复一与南居益又先后出任山西布政使之职,可以说,二人既是故交,又为同僚。

蔡复一在《与南玄象》书中说:“……近缘晋逋,自劾待放,欣托微罪,附陈之力义,实缘二泰公祖力拯横流,驾马靡骋,慕我乐郊。二翁清德,素所醉心,而壮猷卓煢如此,令人益味老年台沧海之无穷也。”[6]421又在《与南二太抚台》中写到:“……老公祖清德壮猷,文章经济,不肖心师之二十年。”[6]425可见蔡复一与南居益关系非同一般。

蔡复一入仕前,与张燮同为闽南词坛盟友,经常诗书往来,相引为知己。南居益巡抚福建时,蔡复一多次致书南居益,介绍家乡官风民俗,对抗击荷兰侵略者提出许多具体建议。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蔡复一对家乡的名士贤达多有介绍和推荐

3.张廷拱的推荐

张燮《寄尚宰光禄》:“霜林叶秃,紫石潭河冻不流,得翁台嘘枯吹生,被我崖壑,辄多馀润也。中丞公真赤心救世人,真道心秀世人,真文心映世人。”[4]1097

尚宰,即张廷拱(字尚宰),福建同安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与南居益为同年。张廷拱在《答张燮书中》写到“……前从中丞公谈仁兄,如凡夫谈夜光卞壁,不能尽其妙,其异眼者已十诚易之,什袭珍之,非关第掉舌也。问文心之契,恨相知晚,世间安有素心折节如南中丞者哉?……”[4]1097

4.萧基的推荐

张燮《寄萧给谏》:“去冬南中丞莅漳,命驾穷巷,申人外之契逾笃,此节钺间所难,然熟非明公平昔拭羽之被哉?”[4]1110

萧给谏,名萧基,字大美,江西泰和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南居益巡视漳泉时,萧任漳州府推官。萧基曾为张燮《东西洋考》作序,对张燮的才学和处世为人极为推崇。

除南居益的故交旧友推荐外,与南居益同处抗夷前线的军队将领,地方官员,也对张燮多有介绍。张燮在《寄谢都督》中就有“……昨南中丞枉访,言大将军似念世间有张绍和者……”[4]1098谢都督,即谢弘仪,当时任福建总兵,与南居益并肩于抗夷前线。

南居益在初访张燮后,给张燮信中说:“独仰叩玄亭,备闻奇字,徼高士千古之遇,华辞宠借,度几声施后世”[4]1104,明确道出了拜见张燮的目的和收获。其后所作《过访绍和词兄赋赠》诗也写道:“寂寂衡门书不披,此中高士野人知。可容细柳牙前队,阑入紫桑菊畔篱。十载云霄三落羽,半园风雨田愁诗。似闻北阙征贤意,应是长杨献赋时。”[1]337称赞张燮才华,鼓励其出仕报国。

而张廷拱在《答张燮书中》更是写道:“鄙意谓中丞岂能重张绍和,乃绍和重中丞耳。”[4]1097由此也可见张燮的影响。正是张燮的影响和才干,才使南居益初到福建时,问计张燮,寻求支持,进而结为挚友。

二、南居益与张燮的交往过程

南居益巡抚福建期间,与张燮有三次面对面的交往。

第一次是天启三年(1623年)冬,南居益在计擒敌酋,取得厦门海战胜利后,巡视漳州,“……南大中丞忽枉三驺,顾我穷巷……”[4]1094对南居益的突然来访,张燮:“迨曳裾报谒,俱备主客钧敌之礼,而申坛坫翰墨之谈。”[4]1094

初次相见,二人相谈甚欢,宴饮酬唱,修世交之谊,结“交心之契,恨相知晚”[4]1097。南居益称张燮为高士,张燮则称南居益“真赤心救世人,真道心秀世人,真文心映世人”[4]1097。

在漳州期间,南居益“枉访小园者再”[4]1101,“临发,复过小园,赴鸡黍约。”[4]1102二人两次相聚,诗书互赠,谈文论道,共商抗夷之策。张燮曾作《大中丞南公枉顾草堂赋赠二首》《南中丞至自海上枉集小园二首》,南居益作《过访绍和词兄赋赠》。

南居益与张燮第二次相见于天启四年(1624年)早秋七月。张燮受乡党、挚友周起元之约,携子张于垒(字凯甫)赴吴中做客。路过福州时,张燮致信南居益求见。南居益得信后,亲往旅舍拜访张燮。第二天,又邀张燮及其子于垒在署衙宴集。当时,正值收复澎湖之役胜利结束,南居益寿辰之时,张燮不仅受邀参加南居益生日宴会,还与南居益、徐兴公等朋友相集,同游福州名胜,作诗赋词。短短十天时间“南中丞见招暑中者三”[4]1124。张燮写下《将抵榕城简南中丞三首》《南中丞初度招饮衙斋同汪明生徐兴公崔徵仲郑以交及垒儿在坐用中丞韵》,南居益作《甲子生朝绍和兄以诗见赠是日招集署中作此奉酬(有序)》《送绍和契兄大雅之吴门访周仲先中丞》。

这次相聚,让张燮感动不已,他在《寄周仲先》信中说:“南公高谊千古,弟驻会城十日,酒算诗筒,种种异数,青油幕中有此快人,真匪夷所思也。”[4]1127张燮在给南居益信中也写道:“旅人至上,三荷嘉招,锦字盈怀,触目见琳琅珠玉,何其盛哉。”[4]1123南居益不仅三次集宴招饮张燮,而且在张燮“临发,更拜隆贶,杖头暴富”[4]1123,给张燮赠送许多礼品。南居益在给张燮的信中,更是依依不舍地说:“纱帽束人,未畅十日之欢。明月夜光,纷纷怀袖者,不一而足。他日归秦,尽足夸示乡里矣。”[4]1123十日短暂相聚,虽未尽兴,但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南居益与张燮第三次相聚于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当时,张燮由吴中周起元处归闽。南居益得知后,即派人持梓资在建州等候,特意安排张燮在建州督刻自己的《七十二家集》。而南居益也因迁擢河道总督,要离开福建。于是,南居益与张燮、徐兴公、马季声等好友相约,同游武夷山,作最后的告别。他们游一线天、宿天游观,张燮作《陪南司空游武夷夜宿天游观用韵四首》,南居益作《游武夷夜宿天游阁同绍和、季声、兴公三君子》。在武夷,南居益与张燮“会心山水之间……置身丘壑之际”,“谢僚居,却供帐,屏大队,狎小舠。挟韵士以叩舷,朋野人而呼酒。”[1]717二人在依依不舍中“促席衔杯”[1]717,在诗赋话别中“永缔同怀”[1]717。

三、南居益与张燮交往的情谊

南居益与张燮虽只有三次短暂的相见相聚,但由相交到相知,由相知到相依,结下情同手足的情谊。

南居益与张燮在漳州第一次相见,就折服于张燮的才华,寄语张燮“似闻北阙微才意,应在长杨献赋时”[1]337,“大廷首对,必非他属”[4]1104。南居益擢迁河道总督后,又再次上书朝廷,推荐张燮。而张燮敬佩于南居益的人格魅力,称:“此公非惟国家得力人,真澡苑有心人也”[4]1101,“此公高谊,真近代所希有”[4]1124。

南居益对张燮《七十二家集》大为赞赏,在多次督促张燮抓紧编撰的同时,出资安排建阳县令刊刻。对张燮所寄赠诗文,南居益:“拟装制成册,什袭塾中,使世世万子孙宝之无敢坠也。”[4]1104应南居益所请,张燮为南居益的瀑园题诗,为汇集颂扬南居益平夷功绩的诗文集《勒凯编》作序,受南居益委托为徐兴公《鳌峰集》写序。向自己的朋友,书画名家赵宦先求为南居益的瀑园题词作文。

张燮不仅在与朋友徐兴公、曹学佺、马伯龙等人的书信中极力称赞南居益,而且时刻关注南居益。在南居益人生的重要时刻,都以诗文相赠:颂平夷,祝生辰;擢迁则贺,贬谪则慰。

两人由天启三年(1623年)相识相交,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燮病逝,18年间始终不离不弃。当得知南居益被劾罢职时,张燮第一时间写信慰问,为南居益鸣冤报屈,宽心抒闷。得知张燮遭遇丧母之痛时,南居益写信:“弟于伯母在犹子行,不能即殡室一哭,不腆代鱼菽之祭,幸命执事者荐之几筵。”[4]1190南居益怀念与张燮的交往,曰:“慢亭杯酒,渺若隔世”,感叹“千古佳期,何可再也”[4]1190。张燮思念南居益:“摇飏心旌,梦中劳止,恨少轻翮,未缘奋飞。”[4]1190南居益重被启用后,张燮“狂喜欲舞”[4]1268。南居益爱屋及乌,对张燮的爱子张于垒大加赞赏,极力推荐。称张于垒诗:“郎君佳咏,几与阿翁称双玉。”[4]1129赞其:“小友呼文若,颓颜愧丈人。”[4]1124不仅待之以不拜之礼,而且向朋友介绍:“绍和有不凡子。”[1]901得知张燮痛失爱子张于垒,南居益“哭三日而后已”[4]1269,亲自为张于垒文集作序。南居益十分同情张燮的不幸遭遇,诚恳建议张燮:“为宗祧计,勉纳淑媛,此为大庆也。”[4]1270

南居益被罢官归籍后,张燮与之失去联系,他致书丁启濬:“三秦中丞近况何似?去岁所奉秦邮,只欲倩其代将。男二太一椷,国士之怀,不能已已,自是痴想,既以愆期掷归,春来尚有便羽,千万示知为望。”[4]1223这些都显示出南居益与张燮兄弟般的亲密关系。

南居益与张燮的交谊,深受时人称颂:“昔人为能得士大夫死力,如南思受……与燮往还,真使人欲自捐其七尺,一片肝胆已全,需二华三洞间矣。”[4]1277

四、南居益与张燮交往的影响

南居益与张燮的结交,影响了两人的后半生。南居益曾致书张燮:“向者名颂及近日见赠佳序,皆足为弟千古声施。两年奔波海上赖此自慰,愧尺寸不足当名言万分。”[4]1129正是由于张燮的推介,南居益才结识了福建众多文人名士,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经张燮等人介绍,闽南名士池显方还拜南居益为师。福建文人士大夫也为南居益礼贤下士,重义轻利,事不避难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共同为抗击荷兰侵略献计出力。

在与张燮等福建文人诗书唱和中,南居益受闽地诗风影响,其后期“文法两汉、诗法盛唐”[2]24,为关中文坛带来风雅之气。受张燮等福建文人寄情山水,闲云野鹤的生活方式感染和熏陶,南居益罢官还籍的十多年中,筑园野居,设坛施教,远离名利,醉心山水。清·顺治《渭南县志》载:南居益“晚年颇用色自污,有谢傅丝竹,汾阳豪侈意。然精神强固而不衰,盖得于敬庵(许孚远)之教深矣”[2]24。

而张燮不仅在物质上受到南居益的资助,而且在精神上经常受到南居益的慰藉。他在遭受丧母、亡妻、失子的多重打击下,是南居益的及时劝慰,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南居益多次向朝廷举荐张燮,更让张燮声名远扬。

五、结束语

南居益与张燮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世交之谊,以一种典型的文人交往方式,在宴集交游中相互激励,在诗书往还中互寄情谊,以题诗赠序表达共同的思想追求。他们因情而交、因义而结,切磋励志、相互影响,成就了“自昔关闽脉,相投岂世情”[7]的南北文人交往的一段佳话,为研究晚明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例证。

参考文献:

[1]张燮.寿南中丞序[M]//陈正统.张燮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15.

[2]南居益传[M]//尚九迁,修.朱可衧,纂.渭南县志:卷12(人物志).清顺治十三年刻本.湖北省图书馆藏.

[3]南居益传[M]//张廷玉.明史: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4567.

[4]张燮.寄傅望之[M]//陈正统.张燮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2015.

[5]叶向高.中丞二太南公平红夷碑[M]//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25册:苍霞余草14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369.

[6]蔡复一.与南二太抚台[M]//蔡复一.遯庵全集.何丙仲,点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7]池显方.南思受中丞视师海上贻书俯念敬赠:四首[M]//晃岩集:卷4.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98.

作者简介:陈根许(1965—),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单位为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政协,研究方向为明代历史。

(责任编辑: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