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全育人”视野下班主任工作对“情能兼修”师范生的培养

2024-09-26 00:00杨峰霞
西部学刊 2024年18期

摘要:“三全育人”理念对身处教育管理一线的高校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只有从岗位特点出发,全方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更好促成师范生“情能兼修”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路径:(一)平台育人:建设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班级群,发布有鼓励、有期待的朋友圈,建设有威信、有格调的家长群;(二)活动育人:以竞赛活动培养技能和情意,以社团活动发展爱好和特长,以志愿活动服务学校和社会;(三)档案育人:建立管理档案、活动档案、个性档案,以较强的仪式感跟进学生发展全过程。

关键词:三全育人;班主任;情能兼修;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8-009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红色基因在师范教育的传承研究”(编号:2022SJSZ0924)阶段性研究成果

On Class Supervisors’ Cultivation of “Both Emotional and Capable”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hole Education”

Yang Fengxia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Nantong Normal College, Nantong 226010)

Abstract: The philosophy of “three-whole” education presents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to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lass supervisors who are at the front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nly by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osition and conducting work in a comprehensive and creative manner can they better reali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both emotional and capable”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llowing are specific strategies. (1) Cultivation on platforms: establishing classes that are comforting, qualified, and principled, posting WeChat moments that are encouraging and expecting, and building parent groups that are rigorous and stylish; (2) cultivation through activities: promoting skills and emotions through competitions, developing habits and merits in communities, and serving schools and society through volunteering; (3) cultivation with archives,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activity, and individual archives so that the enti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udents can be followed with a strong sense of ritual.

Keywords: Three-Whole Education; class supervisor; both emotional and capabl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就需要教育者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的新局面[1]。师范院校旨在培养“情能兼修”、一专多能的优秀师范生,班主任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角色,在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情意方面无疑起到重要作用。但从现状来看,班主任通常都是专职教师担任,既要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还要抓好班务工作,明显力不从心,其日常工作被各种考勤、评比、收缴材料、信息核对塞得满满当当,有限的班会时间只够拿来强调卫生和出勤纪律,往往陷入“重管理”而“轻育人”的泥潭[2]。此举不仅收效甚微,还容易给学生留下严格生硬的刻板印象。因此,班主任有必要从平台育人、活动育人、档案育人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多方位、全过程地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意。

一、平台育人

师范院校与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培养对象为教师,而班主任的言传身教都会给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起到示范性作用。当班主任告诉学生要终身热爱儿童的时候,自己也要热爱学生,班级教育管理正是其展示热爱学生、热爱教师事业的最好平台。

(一)建设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班级群

班级群的存在为班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使得班主任不必耳提面命也能布置任务、传达通知。但如果只是在群里发会议通知、考评截图,那不过是在师生之间增加了一个冰冷的屏幕。

1.有温度的班级群不是一时兴起就发红包,而是“身不能至心陪伴之”的温暖。比如,班级群里有天气变化、假期作业、考试用具等提醒;有为比赛学生的加油和获奖信息的通报。就算是打扫卫生的通知,也用“换一换”和“加一加”的方式转发,如“换”人称,将通知中的“各班”换成“咱们班”,少用“你们”、多用“我们”,以表示教师和学生始终在一起;“加”意义,如打扫卫生不仅是给我们自己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展现我们“慎独”(自律)的重要方面,还可以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突显领导对我们的重视等。

2.有高度的班级群建设不能满足于“提要求”“做事情”,而是重在“训练能力”“培养情意”

(1)用细则来培养责任。比如,班里的重大决策不能是班主任的一言堂,而是由学生选出的五人评议小组讨论决定。这五个学生的产生,不能仅凭学习成绩好、同学关系好,而应该有严格的标准,必须是大家心中认为“最公正、最无私、最了解班级、最关心同学、最能站在大家的立场考虑问题、最值得他们信任的同学”。这六个“最”充分体现了票选的严肃性,也是当选学生的无上荣耀和使命,可为日后履行职责奠定基础。同时,也确立了五人评议小组决议的权威性。

(2)用“同事异思”来提升认识的高度。周记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掌握班级事务的重要途径。在班级群分享优秀周记也是引领学生的好办法。比如,一次话剧比赛,当大部分学生因为获得了一等奖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些学生反思了表演过程中的不足,一些学生总结了组织排练过程中的经验,还有一些学生谈到了参与活动的感悟。多角度代表性观点的分享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认识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班主任还可以分享写景状物的美文,鼓励学生关心身边事物,积极投稿等。

(3)用案例分析来培养职业情意。“图文小故事”的分享是班主任“全程育人”的重要方式。比如,在一次师生同台的朗诵比赛中,一个班级的节目没有教师参与,而领诵的学生却在台下主动请教其他班级的教师为他们指导节目。班主任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身边的这个细节,就可以及时以“图+文”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每个人要懂得自己努力寻找学习的资源”“要珍惜身边所有愿意为我们无私付出的老师”,即从教师的角度探讨“教育是个良心活儿”“好教师要爱所有的孩子”等。

3.发言主体与发布内容:有态度的班级群建设的两个方面

从发言主体这个方面来看,一般的班级群都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呈现一个“发送—接受”的师生互动模式。于是,学生常常另建一个没有班主任的言论自由群来发表真实的声音,这样的班级群无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意愿,才能形成大家共建班集体的氛围。

从发布内容这个方面来看,班级群的信息要有所筛选、有所侧重。不能任何文件都一发了事,有些精神的传达必须班主任亲自到班。比如,关于考场纪律诚信教育的问题、注意财产安全谨防诈骗的问题等。有的时候,不发某些信息,恰恰表明了态度,无形中给了学生意识形态上的引导。

(二)发布有鼓励、有期待的朋友圈

过去,班主任常常借助微博、QQ空间等网络载体作为思想引导的平台,今天,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成为刷新更快、互动更便捷的平台。在班主任带有私人性质的朋友圈发布班级学生的消息,无疑表示其对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每次动态消息都加上引导性的语句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更让人欣喜的是,活动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将鼓舞更多缺乏自信的学生踊跃尝试,展示自我。

(三)建设有威信、有格调的家长群

小学的班级家长群通常用来布置作业,中学的班级家长群通常用来公示成绩、发布考题。到了师范,学生没有就业的压力,家长也放松了下来,教师也怕跟家长联系过密增加琐事,导致家长群变得可有可无。其实,无论到哪个阶段的教育,家校结合都是相当有必要的。教师和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借助于家长的配合,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怎样建设有威信、有格调的家长群呢?

首先,不是跟学生学习活动有关的内容不发。比如,不发广告拉票的链接,不发搞笑取乐的段子,不发一般的节日问候,不发看似有理的各种生活心灵鸡汤;而是只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师范一年级可以拍一些早练功、晚练功的视频,以告知家长学校对基本功的重视,体现师范特色。二年级时可以发一些特长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和各类主题教育的相关活动,其目的在于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进行督促训练。

其次,不是体现全体学生学习状态的内容不发。比如,发布活动照片,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都有露脸;展现考级考证的成果,以总比例、总人次的形式出现,不突出某位学生姓名。时刻牢记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明确最基本的培养目标和展示班级最普遍的发展现状,让他们督促自己的孩子在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感上获得成长。

第三,不确切无根据的猜测不发。班主任回复群内家长的提问,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有相关文件和相关部门要求作支撑,切莫贸然回复、朝令夕改。这是形成班主任权威的重要途径,也是家长群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活动育人

要实现“三全育人”,班主任所涉及的活动就不能仅仅是班会,还需要有各种丰富而又具特色的活动。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激起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真正想要参加,并能有所收获。

(一)竞赛活动培养技能和职业情感

师范有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的技能和职业情感。面对不同层面的活动,班主任需要有所选择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1.技能竞赛教方法,如班会设计比赛。班会设计是任何一个年轻教师将来担任小学班主任都必须胜任的一项日常事务。它是“策划书+教案+思想教育”的“三合一”。一份好的班会设计,不仅具有策划书的外在形式,如活动背景、目的、意义、准备、流程等,还具有教案的内在设计,如问答环节、呈现形式、媒体资源等,更需要有主题思想的内在渗透,以及活动效果的预估和反思等。这些,需要班主任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顺利地撰写班会设计,并让学生尝试组织和实施设计方案,完成他们的讲台初体验和以实践来完成对文案的检测和完善。

2.知识竞赛植情意,如校史讲述竞赛。校史讲述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文稿写作和演讲,它不仅包含着对学校历史的寻根,对师范源头的追溯,还包含对职业意义的诠释和自我选择的肯定。学生在备赛的过程,如果不是自己到网上去寻找学校的历史沿革,而是班主任打开校史室的大门,给学生们深情讲述自己所贡献的这所学校是怎样历经风霜与辉煌,怎样冲破挑战迎来机遇,所带来的自豪感使命感更加能够让学生获得观念和价值上的认同,从而真正实现校史讲述活动的意义。

3.创意竞赛练技能,如以流动评委的方式进行钢笔字比赛。一般的基本功训练以展示或比赛的形式进行,而流动评委的方式则是将挑选出来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并在此基础上邀请路过的师生作为评委,评选出佳作进行表彰。这种“展中有赛”的非正式评选既没有竞赛的压力,又不失评判和鞭策,能够给学生以新鲜感的同时又起到鼓励和警醒的作用。

(二)社团活动发展爱好和特长

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范生不能只有考试,也不能只有基本功训练,而是应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3]。比如,成立剪辑社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用戏剧社来增强学生的表现力,用辩论社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逻辑思辨能力,用书画社来发展书写和绘画特长,用读书社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升人文素养等。班主任要做的,是指导和督促每一个社团都有完备的社团制度、固定的活动时间、特定的展示方式和相应的考核项目,不至于让社团空有其名,无疾而终。

(三)志愿活动服务学校和社会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学习的是教书育人的知识和本领。因此,教书育人的实践不能等到最后实习环节,而应该渗透到整个师范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如何渗透,关键取决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何认知师范生培养的内涵。我们要培养的师范生不能仅是狭义上的“上好课、育好人”,而应该是胜任小学日常工作的教师,包括教室环境的布置、大队活动的组织、校园新闻的撰写等。所以,班主任要以“帮—扶—放”的形式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布置墙壁、组织班级活动、发布校园新闻等。甚至在低年级段,在师范生最好奇也是最迷茫的时候,班主任就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小学,近距离接触儿童,讲讲绘本故事,尝试最简单的课堂组织;可以以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个别教授拼音、计算等项目,培养师范生的爱心和耐心。班主任可以在中年级段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并以此为契机,启发他们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以便更好地呵护儿童,以形成师范生的学术能力,使之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重器。

三、档案育人

(一)管理档案

班主任要组织学生集体商讨班徽、班训和班规,不仅因为一个集体的运作必须靠规章制度来培养习惯,约束行为,还因为共iV04SiFUaav7nV/mCB1ldA==同的准则和目标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契约精神的培养。完善的加扣分细则不仅能引领师范生在各个项目上的专业成长,还能成为学期评定的重要依据,使得所有的评分有据可依。这也是促进班级公平,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师范生不以印象评分,不以成见看人的职业道德。

(二)活动档案

活动档案是指每一次班级活动都要有档案留存。一是班干部的换届选举一定要规范有序。组织学生精心设计选票,而不是每个人随便拿个纸在上面写下相应的姓名。选举结果公布时一定要有正规的文字加盖班级印章进行张贴,形成任命文书。二是每学期末都要有一定形式的班委述职和班级小结,以便总结经验,开启新学期的计划。比如,每次集体活动都要留下视频资料。三是由专人负责整理班级大事记,记录下所有的班级活动和相应的组织者、参与者,建立班级活动档案,并定期在班级墙壁的“班级风采”栏目中更新张贴。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记录和整理既突出强调了活动的意义,也呈现了班级发展的足迹,也是提醒学生去班级的发展轨迹中寻找自己的贡献和影子,无形中形成鞭策。

(三)个性档案

除了班级的规章制度和活动档案,还应引导每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档案,包括证书类:普通话、书法、计算机、英语等,资质类:奥数教练员证、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证等,奖状类:三好生、奖学金等学期表彰以及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大赛获奖、“外研杯”高职院校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的获奖等,学业水平类:自考合格证等。除此以外,每个人还需要记录自己的宝贵体验和阶段性成长,如第一次演讲、辩论、表演,第一次组织策划活动,第一次到小学见习实习,第一次登上讲台等。这些看上去含金量不高的普通生活记录恰恰是个性档案的重要组成。

首先,量变产生质变。档案建立伊始,当学生还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成果时,记录人生的新一步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当有了众多的小小超越之后,积累的获得感、幸福感将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其次,鼓励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爱好特长和潜质。要想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得尊重他们的发展意愿和成长规律,万不可千篇一律、抹杀个性。师范生所感知到的身心呵护将启迪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培养和尊重儿童的个性[4]。

第三,全面提升师范生素养。在中学,以书本知识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发展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在师范学校,弹琴、跳舞、绘画、书法、电脑制作等都是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考量。学生的每一点爱好都值得被发掘。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落实“三全育人”不应千篇一律,而是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作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岗位职责和一线优势决定了其育人优势,具体体现在平台育人、活动育人、档案育人三个方面,也是班主任培养“情能兼修”师范生的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丰富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守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8-70.

[2]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9):103-106.

[3]孙国春,潘健,郭毅浩,等.四方协同 情能兼修 前后贯通: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J].江苏教育,2019(52):50-53.

[4]马丽媛.用爱心培育学生: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177-178.

作者简介:杨峰霞(198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单位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师范教育。

(责任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