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文本量化评价

2024-09-26 00:00:00王琦然
西部学刊 2024年18期

摘要:以2018—2023年河南省出台的106项乡村振兴政策为样本,通过文本挖掘法确定政策评价体系,并以此建立PMC指数模型,进而对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河南省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政策制定的依据充分、目标明确,政策工具多元,配套政策间协同性较高,受众范围广,但仍存在涉及领域不够全面、中长期政策缺失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政策评价;PMC指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6;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8-0055-04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Henan Provi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y Text Based on PMC Index Model

Wang Qir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 Sampling 106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issued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18 to 2023 and establishing the PMC index model after determining policy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ext mining, this paper make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in Henan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when formula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Henan Province actively implements the national strategy, with adequate basis, clear objectives, diversified policy tools, high coordination among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broad policy audienc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olicy coverage and the lack of medium-to-long-term policie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y evaluation; PMC index model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1]。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是每个省份必须长期推行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各省份相继围绕乡村振兴出台相关政策,初步建立起了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分析、政策有效衔接层面。在政策内容分析层面,乡村振兴政策的演变历程、内在逻辑以及未来导向是研究焦点,学者们主要从政策工具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等视角来分析具体的政策文本[2-3];政策有效衔接层面的研究聚焦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框架的构建,学者们主要把目光锁定在产业、人才、生态等方面[4-5]。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乡村振兴政策的优化调整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内容主要是围绕政策进行定性分析和案例探讨[6-7],而对于政策的量化评估研究较少,特别是在省级乡村振兴政策方面的量化评估更为匮乏。本文从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价两方面着手,选取河南省出台的106项乡村振兴政策为样本,运用文本挖掘法与PMC指数PMC指数模型(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 Index)是一种用于政策量化评价的方法,它通过全面考虑多种变量对结果的作用来得出政策文本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开展量化评价,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PMC指数模型构建

(一)变量分类与参数识别

本文根据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的出台现状,在相关政府文件库进行关键词检索,筛选后得到2018—2023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文本106项,形成政策样本库,如表1所示。将其导入NVIVO软件进行文本挖掘,根据分词结果进行词频统计,过滤掉无意义的干扰性高频词,最终确定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的高频词汇并据此生成词云图,如图1所示。

在进行参数识别时,本文以政策高频词为基础,参照已有文献,构建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量化评估体系,该体系由9个一级变量和39个二级变量构成,如表2所示。

(二)计算PMC指数

参考Estrada(2008,2011)的研究[8],把政策文本PMC指数的计算划分为二级指标赋值、二进制计算一级指标数值与计算PMC指数三个步骤。计算公式如下:

X~NK[0,1],X={XR:[0-1]}(1)

Xm=∑kn=1Xm-nT(Xm-n)(2)

PMC=∑kn=1X1-nT(X1-n)+∑kn=1X2-nT(X2-n)+∑kn=1X3-nT(X3-n)+

∑kn=1X4-nT(X4-n)+∑kn=1X5-nT(X5-n)+∑kn=1X6-nT(X6-n)+∑kn=1X7-nT(X7-n)+∑kn=1X8-nT(X8-n)+∑kn=1X9-nT(X9-n)(3)

结合Estrada等学者的评估等级标准划定[8],本文将政策效力分为4个等级:[7,10]为完整且合理、[5,6.99]为可接受、[3,4.99]为不均衡、[0,2.99]为效果不佳。

(三)绘制PMC曲面图

本文通过最终设定的9项一级变量构建3×3矩阵,具体矩阵计算方法如表达式(4)所示。

PMC曲面=X1X2X3X4X5X6X7X8X9(4)

三、实证分析

(一)PMC指数计算

参照上述运算步骤,计算出各项政策样本的PMC指数,参考政策等级划分标准予以等级判定,结果如表3所示。

(二)PMC曲面绘制

根据PMC矩阵用MATLAB软件绘制PMC曲面图,以处于完整且合理等级的政策P1、P4,与处于不均衡等级的政策P11、P14为例进行展示,如图2所示:

(三)政策量化评价

1.政策宏观维度评价

从整体评价结果来看,106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达到6.65,属于政策可接受等级。其中47项政策完整且合理,49项政策可接受,10项政策不均衡,没有为效果不佳的政策,说明河南省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时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配套政策间协同性较高,能够结合实际,对乡村振兴的推进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但是从具体指标来看,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还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9项政策一级指标的均分排名为X7(0.92分)>X5(0.82分)>X4(0.76分)>X6(0.72分)>X8(0.71分)>X1(0.70分)>X2(0.68分)>X3(0.67分)>X9(0.66分),说明已出台的政策中政策工具覆盖较全面,宏微观视角占比均衡,政策制定较为规范,依据充分、目标明确、权责明晰,政策发布机构多元,受众范围广,综合考虑了支持、导向、监管等不同维度的作用,但涉及的政策领域不够全面,中长期政策缺失,没有较好发挥时间规划功效。

2.政策微观维度评价

本部分结合PMC曲面图以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中处于完整且合理等级的政策P46,与处于不均衡等级的政策P14为例展开微观分析。

政策P46《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其PMC指数分值为8.30,显著高于均值6.65,排名为2,政策指标变量均等于或高于平均水平,政策完整且合理,内部一致性较高。该项政策属于产业专项性政策,对政策任务、责任单位等进行了详细制定,并且以附件的形式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振兴专班工作机制。但是缺乏对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的诊断,目标规划仅限于五年内,长期主义视角欠缺,下一阶段可考虑从政策时效方面完善政策体系。

政策P14《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PMC指数为4.83,明显低于指数均值6.65,排名位于101,政策评价属于不均衡等级。该政策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从整体布局、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工具运用全面,政策内容描述充分,但缺乏监管性内容,政策视角单一,目标制定欠缺,未落实责任主体。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8—2023年河南省出台的106项乡村振兴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运用多元政策工具,聚焦产业融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内容,注重重点帮扶县、社会组织等的广泛参与,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对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具有系统性指导意义。但是从具体指标变量及指数得分来看,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政策领域分布不均衡,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全面,缺乏对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的诊断,中长期政策欠缺。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政策体系,构建多领域政策协同机制。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阶段的战略环境下,以产业振兴作为基石的同时,均衡推动文化、政治等维度的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多方面激活乡村振兴的内核动力。

第二,注重政策时效,建立政策工作长效机制。在规划时既要注重有前瞻性的长期目标的制定,也要对长期目标进行分阶段细化,将内容量化,对政策评估体系提供支持,明确乡村振兴推进的具体方向。

第三,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政策措施可操作性。结合宏微观视角,制定实施细则,切合实际进行政策措施创新和适当的模仿迁移,增设和发展新的乡村振兴推进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

[2]彭小兵,彭洋.乡村振兴中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配置差异与治理逻辑研究:基于410份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2(9):80-88.

[3]许昕然,龚蛟腾.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3(4):69-78.

[4]白永秀,宋丽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创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23-35.

[5]閤小操,陈绍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产业有效衔接:以新疆易地搬迁社区W县P村为例[J].农村经济,2022(12):48-56.

[6]黄振华,张海超.“问责接受区”:基层回避政策加码的一种解释——基于湖北省C镇乡村振兴衔接专项资金使用的案例分析[J].求实,2024(2):32-42,110.

[7]张敏,刘华玮,沈嘉裕,等.变与不变:我国乡村振兴政策主题、府际关系和扩散态势的变迁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22(5):56-66.

[8]ESTRADA M A R.Policy modeling: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1(4):523-536.

作者简介:王琦然(2000—),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单位为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与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