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生成原因、施力要点与有效路径

2024-09-25 00:00:00许静张小斐
江苏高教 2024年9期

【摘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下培养人才的现实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锻造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施力要点。以“教师思政+国防资源”为突破口打造全员育人责任链,以“科教供给+青年需求”为双线路构建全过程育人价值链,以“文化浸润+精准思政”为建设网绘制全方位育人实效链,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三全育人”有效路径。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工科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科技创新;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1003-8418(2024)09-0086-06

【文献标识码】A【DOI】10.13236/j.cnki.jshe.2024.09.012

【作者简介】许静(1981—),女,江苏镇江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副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张小斐(1993—),女,山东东平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我们当前“面对着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1],新工科人才培养须洞察新时代国内外复杂形势,始终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内涵发展。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吸收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治国理政经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理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与问题进行总体思考与研判,作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与科学指导。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当前国家战略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体现当前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要义,更关乎长远眼光与目标下党和国家的百年大计。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成因

(一)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内外安全因素日益错综复杂、牵制联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斗争与意识形态斗争甚嚣尘上,各种可预见与难以预见的风险威胁着国家安全与发展。“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复杂联动的国内外形势对国家民族事业后继人才的培养与供给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与现实需求。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培养支撑民族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3]广大青年是国家民族事业的接班人,新工科人才更是青年中的先锋群体,需要在复杂联动的国内外形势背景下耳清目明,锤炼过硬的思想意志品格与科技创新及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安全发展的砥柱。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运用总体战略思维和宽广世界眼光把握国家安全,既回答了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又回答了如何解决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在我国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在这一“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国家安全高风险期,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为牵引,担负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落实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4]新工科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如何能够有力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确保国家民族事业后继有人,第一位的问题必然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工科栋梁之材。这需要将新工科人才培养问题放置于国内外安全形势的联动变化中予以审视和考量,找准当前对立德树人形成阻碍的关键问题与有待突破的薄弱之处,将国家安全发展问题导向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相结合,才能有的放矢,提升立德树人根本实效。

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屋建瓴,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要科学统筹“五对关系”,即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并将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揭示了我国在转型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从“传统”安全扩展至“非传统”安全。在传统意义上,“安全威胁”一般被理解为外来的、特别是军事威胁,而就当前国家安全情势的矛盾变化来看,非传统的“社会”“文化”“认同”等层面的安全挑战已经大大超越了军事和战争的领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变量[5]。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美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停止,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还是西方宪政思想、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最终目的都是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瓦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非传统因素”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变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重大考验与挑战。

以航空航天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为例,该类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国防科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战略性产业,国防科工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量大、人才培养周期长等特点,在国家安全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观念、价值与行为倾向直接影响行业发展方向、运行秩序,并将长期作用于国家安全的保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瞄准国家安全与战略发展问题导向,牵引新工科人才价值观塑造、能力锻造与人格养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

(三)新工科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整体擘画、一体推进,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6]。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教育、科技、人才综合发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下将三者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大安全”理念,运用系统性整体思维与矛盾分析方法,构建了涵盖十二个方面的体系,勾画了应对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的新安全格局,其中,突出强调统筹安全和发展,要求守好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的主阵地、主战场。“维护科技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也是统筹安全和发展的动力支撑,“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7]。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重构全球版图的背景下,掌握创新主动权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我国经济总量虽然目前居于世界第二,但当前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存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问题与现状。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抓住历史机遇,把教育、科技、人才统一于创新事业上,推动发展动能的创造性转换,从根本上夯实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8]。新工科人才培养必须响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为解决发展中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问题供给高素质人才队伍与科研成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牵引新工科人才的爱国心、为国志、报国行,瞄准国家发展的关键矛盾点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综合发力的耦合作用,促进创新人才迭代辈出,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施力要点

(一)筑牢新工科人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工科人才唯有与人民站在一起,投身于人民的事业中,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材。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要筑牢新工科人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思想,人民性贯彻始终。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国家安全的内在含义实现了由从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安全出发、以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到国家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安全的暴力工具的转变[9]。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与社会主义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基本原理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情怀,始终将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明确、彻底地阐述了国家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人民立场与群众路线,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10],实现了国家安全主旨由将国家整体作为安全主体向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重心转换,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11]。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致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构建“平安中国”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统筹,体现着胸怀天下的世界关切与人类情怀,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国家安全思想上的进一步深化。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一是要着力夯实新工科人才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投身于祖国事业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要着力培育新工科人才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与国际视野,投身于全人类的共同解放事业,成为真正“自觉的历史活动家”[12]。

(二)锻造新工科人才的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

在“非传统因素”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国家安全重要变量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错误社会思潮影响的危害不可小觑,对新工科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新的时代考验与挑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培养,锻造新工科人才的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13]。对处于“灰色地带”青年的有力争取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点难点。当前高等教育内容方面,“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4]。高校诸多学科甚至已沦为西方理论话语、错误思潮的“跑马场”[15]。在教育方式方面,则暴露出不够遵循青年成长规律与思政教育规律,一味渲染“红色”氛围,对“黑色”“灰色”问题难以给予切实回应、恰当引导的问题;或难以成为青年的“知心朋友”、将“灰色”拉入“红色”高地,反而推向“黑色”深渊等问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要着力从总体安全视角,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一要系统完善学科建设,在抓住思政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在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中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铸魂育人;二要深化办学理念,以新安全形势与国家战略需要为指引加强顶层设计,凝练人才培养目标并细化培养要素与配套规划;三要提质师资队伍,切实增强教育者的政治素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三)提升新工科人才的战略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报国能力

在当前国家安全新形势下,新工科人才需要清醒认知国内外联动的复杂情势,拥有与人民、祖国、历史同频共振的战略思维能力;新工科人才需要成为国家安全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与科研创新报国能力。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把复杂国际国内局势下的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紧密结合,这是运用系统性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当前安全发展问题的深刻体现。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安全发展的系统全局中将维护科技安全作为重点领域予以强调,发挥维护科技安全支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安全与总体安全的物质基础源泉作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一是要着力培养新工科人才的系统性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牢牢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要着力培养新工科人才的专业素养与科研创新报国能力,须将创新作为核心素质能力目标,构建“创新-实践”的落地培养模式,尽快实现高质量创新人才梯队输送与科研成果产出,为国家安全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

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有效路径

(一)以“教师思政+国防资源”为突破口,打造全员育人责任链

1. 突出教师思政,凝聚全员育人共识。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大学的第一资源要素,高校教师队伍不仅有专业教师,也包括校内所有育人工作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情操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三观塑造与价值养成。“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以总体国家观涵育新工科人才,需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导向植入教育者内心,并发挥其感召力。以党史、校史、行业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者作为示范典型,充分挖掘身边师德典型、先进事迹,感染带动全员育人向心价值与认识共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根基、培训体系,建立师德师风荣誉体系。层层落实涵盖全体专业教师、导师、学工队伍、党政干部、机关人员的全员岗位育人责任制,着重发挥专业领域内的院士、名师、教授引领力,以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研讨会等形式牵引各环节育人工作者的立德价值与树人目标;着重提升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力,重点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兼任思政辅导员;着重挖掘离退休老同志情怀感染力,以“教书育人”“党员信仰”“工科精神”三大情怀搭建红色课堂;集合国防专家、行业精英的校友榜样力,实现育人队伍全员联动。

2. 汇聚国防资源,建设全员育人队伍。

国防科工行业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走来,凝聚着一代代国防科工人才的智慧、汗水与品格,是工人阶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设的伟大事业,有着得天独厚、不可或缺的育人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汇聚国防育人资源,作为重要育人元素有效补充全员育人工作队伍,邀请国防科研单位科技专家、行业精英到校讲授科研经验与人生智慧,扩展课堂半径,打造“爱国奋斗”思政公开课等高水平思政“金课”,用身边的榜样故事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与重点国防单位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聘请国防重大工程型号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和科技骨干担任企业导师、校友辅导员,从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中指导学生提升服务国防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职业发展角度指导学生人生成长。

(二)以“科教供给+青年需求”为双线路,构建全过程育人价值链

1. 科教供给:课程思政与科研育人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通过课程思政、科研育人,将国家安全内涵导向融入教学、融入教材、融入科研与实践。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发挥重点学科优势,选取特色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瞄准国际化标杆,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以课程内涵建设为重点,重构课程体系,在原有核心课程中增加国家安全教育、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等模块内容,对课程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和教学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建设学术前沿、结合工程的新工科专业教材,培育“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拓展“知识传授—思维启迪—价值引导”的新形态课程内涵[16]。同时,面向国防需求,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整合国家级教学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协同行业单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校企俱乐部等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学生可以从工程实际问题中选取研究课题,或参与国防重大工程型号科研项目,在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推进科教育人供给与国防人才需求高度融合,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

2. 青年需求:阶段把脉与重点养成贴合学生成长全过程。

将大学生成长分为适应期、探索期、提高期、就业期等阶段,从各成长阶段的学生特点与需求出发,以爱国主义为中心脉络,重点植入总体国家观内涵,从把握育人规律入手,对需要重点养成的价值观念与能力素质进行规划培养。如适应期把握思想萌芽特点与学习生活适应需求。探索期把握学生思想活跃特点与专业基础储备需求,实施“启航计划”,着重树立“负重奋进,献身国防”的理想信仰,围绕品德行为、发展成才进行学习适应教育,培育专业认知与归属感。提高期把握学生思想进阶特点与专业提高、综合发展需求,实施“续航计划”,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提供多层科研创新平台、学术探讨与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服务国防的意识与能力。就业期把握学生思想定型特点与职业规划需求,实施“远航计划”,着重强化责任意识、工匠精神,打造就业培养平台提升求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奉献祖国。

(三)以“文化浸润+精准思政”为建设网,绘制全方位育人实效链

1. 以文化人,为校园文化涂上国防底色。

一是从国防军工文化出发,挖掘历史底蕴,通过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奋斗史教育,在青年成长的拔节育穗期根植国防文化基因与品格,利于塑造其持久的爱国卫国情怀。二是注重文化环境塑造,竖立国防先锋、学者先师等人物雕像,传承大师精神,营造文化厚重感,使全体师生胸怀敬仰、坚定信念;着力打造沉浸式文化育人场景,如通过排演话剧、舞台剧等生动方式展现国防军工文化与奋斗事迹,使学生在编演、观赏中接受场景式的国防文化洗礼。三是把握线上文化阵地,注重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以贴近青年的话语体系传递军工精神文化。

2. 精准思政,为价值塑造深植国防基因。

一是把握内涵精准,围绕“爱国、奉献、创新、担当”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价值目标构建具体实施方案。二是把握阶段精准,切合学生成长的适应期、探索期、提高期、就业期各阶段规律特点、分层递进,实现阶段性重点培养、全方面融会贯通。三是把握载体精准,在学生成长“四时期”全过程分层递进基础上,以适应教育、思想引领、学术文化、校园文化、实践育人、身心培育、职业教育为模块统领,充分运用国防思政资源与院士、大师等名家资源,搭建交互式思政平台,使青年零距离对话国防科技专家、行业精英、高层次人才学者,聆听国防科技前沿知识与攻关奋斗故事;搭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紧密结合行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在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中实践国防精神;搭建素质能力提升平台,贴合学生成长需求,在综合素质培养中深植国防基因。

【参考文献】

[1][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9-223,39.

[2]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35.

[3]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J].求是,2016(09).

[4][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01).

[5]赵欢春. “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探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1): 92-100.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57.

[8]韩喜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七章逻辑体系与教学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01):13-20.

[9]冯维江,张宇燕.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理论逻辑[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04): 4-27+154-155.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01.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

[13]王嘉毅.遵循政治指南勇担使命任务[J].新闻战线,2021(18):2-5.

[14]王海威,王艳.新时代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18-122.

[15]王晖.精准把握思政逻辑,激发高校教师内生动力[N].光明日报,2020-06-16(13).

[16]郑永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11-14.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n Cultivating New Engineering Talents:Causes, Key Points and Effective Paths

Xu Jing,Zhang Xiaofei

Abstract: Cultivating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s a realistic demand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un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new era,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virtue and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services. Building a people-centered value foundation, forging firm ideals, beliefs and will, and improving strategic think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the key points for cultivating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With "teacher ideology and politics + national defense resourc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build a responsibility chain for the education of whole employees, with the dual lin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upply + youth demand" to build a value chain for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with "cultural infiltration + prec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construction network to draw a whole education effect chain, it is an effective path of "three-whole education" to cultivate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Key words: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cultivating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virtu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ee-whole education"

(责任编辑肖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