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表征与推进策略

2024-09-25 00:00:00王福帅
江苏高教 2024年9期

【摘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当前,数字技术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为高等教育带来了课程形态的创新、资源利用的优化以及多元协同的主体治理。然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需求、数字鸿沟的扩大、数字治理生态的构建、网络安全与伦理问题的复杂性等。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基于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师资队伍的数字素养提升、伦理安全的强化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的健全等方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章编号】1003-8418(2024)09-0032-05

【文献标识码】A【DOI】10.13236/j.cnki.jshe.2024.09.004

【作者简介】王福帅(1989—),男,贵州丹寨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一、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表征

(一)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深刻洞悉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内涵,需要从剖析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特征入手,根据已有研究[1][2],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两点,即数据新要素的引入与数字化赋能的实现。其中,数据新要素的引入着重于数字领域的创新,诸如数字产业化所带来的增量创新等;数字化赋能则强调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创新,旨在实现产业数字化的赋能创新。据此,本研究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划分为两大维度,即数字技术推动下的高等教育转型和面向高等教育转型的数字创新。简言之,数字化转型即组织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对核心业务进行深刻变革,以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核心用户是学生,因此,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世界一流的教育体验,并助力其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行业需求。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ec83f2ff36dabe0b6fca1bd1f0aae479揭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更赋予人才培养新的要求,高校要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紧跟宏观环境变化的步伐,将技术变革趋势融入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

(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表征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鲜明特征,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师素养提升以及教育教学时空的多元化打开了新的大门。首先,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使得高等教育逐渐摆脱了单一泛化式的教育桎梏,向着个性化培养的方向迈进。其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为适应时代需要,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数字学习思维、信息运用能力、开放协同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等数字素养。最后,数字化转型让高等教育摆脱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跨时空的多元交互。在数智化时代,借助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真正的“无界教育”,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进一步加速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变革。

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机理

(一)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生产力提升

高等教育生产力通常指的是高等教育系统在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产力,更是一种知识生产力,涉及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利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3]。首先,数字化转型使得高等教育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和学习反馈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虚拟空间等渠道,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其次,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加深入的研究手段。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的科研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新的科研规律和趋势。同时,数字化转型也促进了科研资源的共享。最后,高等教育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如远程医疗咨询、在线心理辅导等,将专业服务延伸到社区,提高了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二)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等教育知识供给品质

数字化转型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更在深层次上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发展模式[4]。可见,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构建全面立体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教学场景向教育生态的跨越性转变。在空间维度上,依托数字化应用,高校逐步推动名师名课的线上化,打造智慧教室,重塑“人—机—物—环”的和谐共生关系,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灵活性强的教育空间。在时间维度上,数字化充分利用虚拟教师、虚拟教室和虚拟教学装备,为学生营造跨越时空界限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学习空间不再受限于固定的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课程内容的双向互动,实现与全球各地的同伴共同学习,实现泛在高效、持续进步的学习体验。据教育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超过7.68万门,服务国内12.77亿人次学习,慕课建设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慕课的应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也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加速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传播。在知识维度上,数字化场景基于知识图谱将学生的知识元、知识链、知识面串联起来,在这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空间中,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相贯通、正式学习和即时学习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要素学习环境的整合,推动学科“教材”向专业“教境”的转变,这样的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智慧化、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三)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结构优化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关系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新特征。数字化转型将高等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类似于马克思所描述的“自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数字技术以数据编码、网络通信、算法程序和数据处理为核心,逐渐在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式,更模拟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展现出开放式课程、独立科研和高效社会服务的全新形式。数字化平台使得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为社会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特别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动力和新生长点,这些技术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教学、评价、管理与服务的全面数字化,这不仅优化了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还推动了其治理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四)数字化转型强化高等教育生产方式提质增效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旨在实现更高效、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6]。数字化转型赋予了高等教育全新的智能生态,超越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教”与“学”的局限。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字平台,师生能随时随地互动学习,享受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信息和图谱的形式,可以及时反馈发展成果并预测发展方向,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管理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评估和个性化引导[7]。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产出方式,还催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例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智能教学系统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数字化转型还推动了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和国际化进程,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素养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崛起,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社会对人才的数字素养要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然而,现有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滞后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替上,更体现在对新兴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上[8]。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尚未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未能调整和新增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和实践,使得学生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现状加剧了数字鸿沟,令师生数字素养的差距更为突出。一方面,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缺位,在线教学经验、理念、方法等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学生数字素养参差不齐,且表现在数字化娱乐消遣活动偏多、获取信息途径单一、数字内容创作能力不高、数字安全意识薄弱等多方面。因此,加强数字素养教育,缩小不同主体间的技术差距,已经成为应对智能时代挑战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需要积极调整专业布局,增加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机会,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素养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积极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度数字素养的人才,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二)网络安全威胁愈发严重

随着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数据保护、内容安全和隐私维护等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首先,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教学、智能评估和在线学习平台等领域。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建议和反馈。然而,这些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取或滥用的风险[9],数据一旦泄露,学生的隐私将受到侵害,甚至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其次,人工智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挖掘科研数据,科研人员可以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推动科技进步。然而,这些科研数据往往涉及敏感的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如果保护不当,很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进而损害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危害国家的科技安全和竞争力。最后,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处理大量的行政管理、运营决策、资源分配等事务,产生大批量涉及学校的日常运营和决策支持的重要数据,而这些关键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对于维持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这些数据被恶意利用,可能会导致学校运营中断、资源损失甚至法律纠纷等后果。

(三)算法偏见加剧伦理风险

算法偏见加剧伦理风险,数字世界中的算法操纵与不实信息泛滥,屡屡导致“信息茧房”和“过滤泡沫”,损害了大众获取信息的自由,造成了信息公平的失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算法的内容分发与流量分配机制,更取决于用户数字身份的完全暴露以及传播平台的监管不力[10]。如今大学生已然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社会,他们利用网络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却也不自知地陷入“信息茧房”成为信息偏食者。更有甚者沉迷并肆意传播劣质、虚假信息,游走在法律边缘。教育数字化虽强化了教育的技术价值,但弱化了受教育主体人之为人的特殊性[11]。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思考何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空间,合理把握用网尺度,识破算法偏见,摆脱浅表化的认知困境。同时帮助学生开展数字学习,提供数字素养开发的课程,专注于训练学生有效运用技术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数字赋能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聚焦基础建设:创设互联互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环境

坚持“全覆盖、高质量、重合作、强内容”原则,加速教育数字化设施的升级换代。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和数字化应用。通过共建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更多群体受益。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数字化的投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要建立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确保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接触到数字化教育资源。其次,鼓励和支持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同时,重视数字化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师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聚焦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数智素养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增强了教师数字技能提升的紧迫性,更为全球教师交流开辟了新渠道,使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传递不再受地域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及高校应深刻认识教师在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此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组织定期的数字技能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培训应该涵盖混合式教学、智能教学系统以及智能助手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可以熟练掌握这些工具,进而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更加自如地进行教学。其次,构建国际教师协作网络对于提升教师素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增进教师间的知识交流与经验分享,培养更具全球视野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师生需求,增强教学的包容性。为了更有效推动教师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将数字素养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审的重要考量因素,从而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字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及协同育人等方面的能力。

(三)聚焦知识养成:推进培养体系数字化

聚焦知识养成,推进数字化教育转型,以提升高校知识教育供给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中,要突出全体系、全要素、全流程的转变。要打造“教育元宇宙”,深化“教”与“学”的紧密互动,强化知识图谱、大模型等技术驱动,开展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等智慧教研教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创新,为学生提供知识导航、个性化推荐等智慧学习模式。同时,要加强线上线下相融合、课前课中课后相贯通、正式学习和即时学习相结合的全方位学习环境,打造贯穿学生知识获取、巩固和创新的全程学习空间,融入教学方法、资源和评价机制,模糊教学边界,真正实现“处处可学”。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要注重分析拔尖人才成长要素与路径,提升学习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慧化,实现柔性选拔、柔性培养、柔性成长。推进素养图谱、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素质图谱“四谱合一”,围绕“德、智、能、才”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画像,指导学生强化价值塑造,拓展知识养成的广度、深度和黏度,鼓励支持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帮助学生精准定位自身发展坐标,明确成才目标方向。

(四)聚焦伦理安全:提高数字教育参与者安全意识

强化伦理安全,提升数字教育安全意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守住安全红线。各环节都潜藏着信息安全和伦理风险,需要先手布局,筑牢内生安全基础,增强数字安全防护能力。高等教育数字化催生多元数字场景,需要强化智能协同,整合安全检测、防护和响应技术,实施持续自适应检测和主动防御,全面保障敏感技术信息和师生个人信息安全,为高等教育数字场景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首先要从源头上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育。高校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和伦理教育培训,确保师生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循相关伦理规范。其次要加强技术防范手段的建设。高校应加大投入,引入先进的安全检测、防护和响应技术,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要实施持续自适应检测和主动防御策略,定期对数字教育环境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突发安全事件进行迅速处置,降低损失和影响。最后要关注数字教育场景下的伦理风险。在开发和应用数字教育产品时,高校应充分考虑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确保产品符合伦理规范。

(五)聚焦数字生态:健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

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革新带来宝贵契机和无限创新空间。高校应坚守应用引领、服务社会的初心,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深化学科交叉融合,革新研究模式,探寻数智化时代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径。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向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转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面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类数据,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来洞察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新治理结构的构建需要强化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合作。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教育、管理、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因此,高校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邱昆,刘丙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空间逻辑:在场、样态及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07):61-68.

[2]李铭,韩锡斌,李梦,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2(07):23-30.

[3]冯婷婷,刘德建,黄璐璐,等.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24(03):20-36.

[4]陈亮,叶明裕.数字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高质量立德树人路径[J/OL].中国远程教育:1-14[2024-07-08].https://doi.org/10.13541/j.cnki.chinade.20231218.002.

[5]杨宗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3(03):1-4.

[6]张民选,薛淑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迭代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3(Z3):27-30.

[7]江凤娟,刘云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24,34(03):17-27.

[8]胡煜.新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要点及路径选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43(02):50-55.

[9]吴永和,许秋璇,颜欢,等.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开放、包容与高质量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3):104-113.

[10]宋保振,秦瑞标.算法推荐下信息公平失衡的法律应对[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6(02):42-55.

[11]王晓敏,杨嵘均.数字化原住民人性化教育的困境及其变革路径[J].江苏高教,2023(06):25-33.

基金项目:2023年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贵州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23GZYB125)。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nnotative Represent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Wang Fushuai

Abstrac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key to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Currently, digital technology has shown enormous potential, bringing innovation in curriculum forms,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divers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nnot be ignored, 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need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s, the widening digital divid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overnance ecology, and the complexity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ethical issu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ith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infrastructure, enhanc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ing staff, strengthening ethical security, and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se promotion strategies aim to promot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achie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责任编辑刘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