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的古代诗歌思辨性阅读

2024-09-25 00:00:00刘婉娴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4年7期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概念,是三大思维方式之一,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从静止的观点看,概念的思维指向事物的本质属性;从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思维指向事物发展、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定义概念,一般采用“种差”+“属概念”的方式,即“概念=种差+属概念”,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商品”是概念,“劳动产品”是属概念,也称“商品”的上位概念,而“用来交换”是种差,是比较不同劳动产品后得出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差异。下面,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杜甫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为例,阐述古诗歌思辨性阅读基本方法。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基于概念的属概念,掌握古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概念“岐王”的属概念是“王”。“王”,是指事字,是一把大斧的斧头部分的轮廓图形。这种大斧是古代用来杀戮的兵器,是奴隶主和封建领主对农奴、隶役、战俘、罪犯实行屠杀的工具。古人造字是以这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对于“王”字的解释,以下最引人注目,即“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王”作为君主的代名词,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西周时期,天子称王,如周武王、周成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子称王,有些分封的诸侯也称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之“齐王”,指齐威王,是诸侯王。从秦始皇嬴政开始才称君主为“皇帝”。汉代开始君主称帝,如汉文帝、汉景帝,又分封同性皇族为“王”。西汉“七国之乱”,也称“七王之乱”。其中“七王”分别指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均是皇族子弟。《尚书·洪范》中记载:“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里的“王”即君主。而和“侯将相”相提并论的“王”,即所谓的“王侯将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已经变为一种封爵了,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岐王”之“王”,就是这种封爵。在唐代,获“王”爵一般为皇族子弟,如李世民作为高祖李渊次子,被封为秦王;也有少数功臣,如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被封为汾阳王。

作为一种封爵,“王”是塔尖,下面依次是“侯伯子男”。清代太平天国兴起的时候,清朝统治者(时为咸丰皇帝)曾亲口对曾国藩许诺:“若平大乱,不惜封王”。但曾氏平定太平天国后,清朝统治者(时为两宫太后)食言,既没有封曾国藩为王,也没有封曾国藩为公,只是封曾国藩为侯,即封曾国藩为一等侯,赐以佳名,号为“毅勇”,而前线总指挥、曾国藩之弟曾国荃被封为伯,全称为威毅伯。曾氏为清朝续命五十年,仍然只封侯,可见功臣封王之难。但皇族子弟封王较易,因为这不仅是一种习俗,还维护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政治需要。如果皇帝出现意外,皇族“王”在法理上可以继承皇位,保证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在隋朝,太子杨勇被废,次子晋王杨广继承皇位,为隋炀帝。作为一种储君候补,皇族“王”在封建王朝中地位比较尴尬,既被皇帝培养,因为有可能是下任储君,又被皇帝提防,因为有可能是叛乱的领袖,所以清代出现“八子夺嫡”事件。这种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社会和皇帝所接受,所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皇族“王”一直存在,和封建社会相始终,但其权力被慢慢剥夺。西汉初年承周制,汉高祖刘邦封建诸王,皇族“王”不仅有爵位,还有土地和子民,即裂土封疆,但经过数十年发展,在汉高祖第三代汉景帝时期最终酿成“七国之乱”。到了唐代,皇族“王”已经没有自己的领地了,只有食邑,即固定的收入和在土地上种地的农民。到了明代,皇族王没有封地,也没有食邑,只有俸禄,即朝廷发放的工资。

“岐王宅里寻常见”之“岐王”处在唐代。作为封爵的塔尖和皇帝的儿子,岐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十年以后,中国诗坛上的“双子星座”之一的杜甫满怀深情地回忆在岐王宅里发生的故事和人事。岐王宅里,是盛唐景象的一隅。盛唐繁华,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国家疆域。当时唐朝所拥有疆域最西到达咸海,最东到达库页岛,最北到达西伯利亚,最南到达北纬18度。唐高宗年间,唐朝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当时的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并称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名誉远扬海外。二是经济总量。当时唐朝的经济总量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58%,生活只能用辉煌来形容。大唐的正殿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宫殿群,大小相当于5个紫禁城、3个凡尔赛宫、13个卢浮宫,可谓是极其繁华。三是国际交流。《西游记》中,唐僧不论是到达哪个国家,只要说自己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国王会和唐僧谈笑风生,可见当时的大唐名誉全球,以至于现在国人在海外都被称为是唐人。据载,当时的唐朝是一片“万国来朝,四海臣服”的景象。唐玄宗开元年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故被称为“开元盛世”。上述盛世景象,也进入杜甫的另一诗歌《忆昔二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王”的概念以及历史沿革,和“岐王”的生活场景,构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基于概念的种差,掌握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分析“岐王”这一概念的种差,就是比较“王”的下位概念“岐王”和其他“王”,发现“岐王”外在的个性特征和内在的本性属性。

岐,是山名,在陕西省内。岐王,是古代王爵称呼之一,始见于唐代。唐睿宗景云元年夏六月戊申(公元710年7月29日)改封子巴陵王李隆范(后改名李范)为岐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封岐王。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4位岐王,其中李氏4人,王氏1人,赵氏3人,耶律氏1人,元蒙古族4人,朱氏1人。《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岐王”,即首封“岐王”李隆范(后改名李范)。唐睿宗共有5子,除第三子李隆基继承皇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外,其余四子分别为长子宁王李成器、次子申王李成义、四子岐王李范、幼子薛王李业。唐睿宗五子和唐高祖嫡四子不同。在“玄武门之变”中,高祖次子世民为夺嫡亲自射杀长子建成,是骨肉相残的反面教材。在“先天政变”前,睿宗四子坚决拒绝姑姑太平公主的拉拢,坚定支持兄弟李隆基夺位,并铲除太平公主一党。上述主要原因是睿宗五子特殊的成长经历。李隆范出生(公元686年)时,一家人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睿宗五子养成了弹琴、下棋、书画的兴趣爱好。另外,老三李隆基胸怀大志,成为五兄弟的领袖。在姑姑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的争权而导致的“先天政变”中,四兄弟不论长幼坚决支持李隆基夺位。

横比睿宗其他三子,岐王李隆范是“先天政变”中的主要功臣。政变前,李隆范时封岐王,加实封五百户,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将军。政变时,时任左羽林大将军的李隆范掌管皇宫军队,成为诛杀太平公主一党的关键力量。纵比历朝历代各王,岐王李隆范食邑严重逾制。政变后,李隆范加实封满五千户。据查,食邑定制为:封王者万户,实封一千户;郡王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国公三千户,实封三百户;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户;郡侯一千户,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县男三百户,皆无实封。李隆范食邑实封五千户,超过规定的一千户,是严重逾制,同时也是朝廷对功臣的破格奖励。李隆基登基成为唐玄宗后,李隆范因避讳改名李范,任太子少师、带本官。开元初期,岐王李范位高权重,同时爱好音乐与诗歌,于是岐王官邸成为当时无数伟大诗人和音乐家的聚集地。

李龟年是当时最著名的顶级音乐家,经常造访岐王官邸参加岐王组织的宴会,并演奏音乐。除了李龟年,王维也是岐王官邸的座上客。因精通音乐与诗歌,王维受到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联名推荐,并在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进入长安上流社会。“岐王宅里寻常见”,不仅反映李龟年是岐王官邸的常客,也透露杜甫经常出入岐王官邸。李龟年出入王府,是凭自己的本事;杜甫出入王府,是凭祖上的荫庇。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出入岐王官邸时还只是一名幼童。据查,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京兆杜氏的显赫不仅体现在历史上的众多名人,还在于其在唐代被列为第一等,其成员在唐代的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杜如晦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杜佑则是历史典藏《通典》的编撰者,其孙杜牧则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甫祖父即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也是王勃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杜少府,还是长安年间武后则天倚重的朝廷大臣。杜甫在《赠蜀僧闾丘师兄》中高度评价祖父杜审言诗歌成就时表示:“吾祖诗冠古”。杜甫父亲杜闲,曾任郾城尉、奉天令和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基于岐王概念的“种差”和杜甫出现在岐王官邸的原因,“岐王宅里寻常见”反映杜甫对开元盛世的无比眷恋,对祖上荫庇的无比感念,以及对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代的深深回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杜甫心目中,这2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之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杜甫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等国家级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

三、基于概念的思维指向,掌握古代诗歌反映的客观规律

作为三大思维方式之一,概念的思维除了指向事物的本质属性,还指向事物发展、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岐王”作为历史存在,有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过程,并和“岐王官邸”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符合“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辩证法。

开元初年,岐王凭皇帝兄弟和政变功臣的双重身份,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发展到个人事业的巅峰。此时,岐王狂放不羁,最终因“黄狮子舞”事件,受到皇帝的猜忌,没有走出功高震主的历史宿命。据查,伶人受岐王权势胁迫,在宴会上表演了只有皇帝才能观看的黄狮子舞。除岐王外,参加宴会的官员均受到处罚,太乐丞王维因负领导责任,被贬出京,外放济州司仓参军。王维被贬,这只是皇帝敲山震虎的一种方式。当时,唐玄宗刚刚从太平公主手中夺回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对宗室诸王严加防范。此时,接连发生了两起大案,唐玄宗这个登基不久的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与宗室诸王来往甚密的僚属,并b9f3f2149dcd29f75035549679e2c716下旨禁约自己的兄弟,不准与群臣结交。

开元初年,宗室诸王均外放出京,岐王李范历任绛、郑、岐三州刺史。外放期间,诸王既不管政务,又没有皇室特权,基本上已结束政治生命。有一次,岐王李范与驸马都尉裴虚己等人聚会宴饮,并谈论谶纬(古代政治预言)。唐玄宗闻讯大怒,责令裴虚己和公主离婚,并发配岭南,其他参与人员也不同程度受到贬斥。开元十三年(725),玄宗患病,久而不痊,五弟薛王李业的小舅子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私下议论玄宗病情,又触动皇帝大忌,玄宗下令用大棒将韦宾活活打死,皇甫恂贬去官职。上述事件令宗室诸王不寒而栗,岐王极度压抑、郁闷、难堪,后来索性连文人雅士也不敢随便召入府中,生怕落下什么罪名。一年后,岐王李范薨逝,年仅41岁。

史载,岐王李范有一子,名叫李瑾。李瑾不修名检,沉迷酒色,历太仆卿,册封河东郡王,在李范生前暴薨。从血缘的角度,岐王李范已绝后。天宝三年(744年),在岐王李范薨逝18年后,唐玄宗将五弟李业之子李珍封为嗣岐王、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员外卿。上元二年(761年),李珍卷入朱融谋反案,被玄宗赐死。从宗法的角度,岐王李范绝嗣。9年后的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和岐王官邸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写开元盛世,“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盛极而衰。清代胡本渊在《唐诗近体》中认为:“含意未伸,有案无断;而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是存在斗争的,斗争的结果是一方向另一方转化。

“阳”达到极点,就是“阴”的开始

“阴”达到极点,就是“阳”的开始

图:对立统一思维法中的阴阳转化

在上图中,“阳”达到极点,就是“阴”的开始;“阴”达到极点,就是“阳”的开始。《易经》认为,宇宙万物,时刻变化,河流、湖泊、海洋、山川、鸟兽、人事,都在无时无刻地运动、变化。杜甫一生,经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开元盛世”和封建社会发展的拐点“安史之乱”,国家盛极而衰,社会由治而乱。“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写出了诸如《江南逢李龟年》这样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所以其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发生在“岐王宅里”的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就是一条事物发展、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轨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兴衰有时,有因必有果。人生暮年,杜甫从“岐王”中已经看透事物发展、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变得从容、淡定:“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本文系2021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从模仿到创新: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写作教学实验”(编号:2020122940)、2022年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项目“从模仿到创新: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写作教学实验”(编号:2022138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