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目来源】
江西智慧上进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贵州茅台是白酒的头部品牌,然而受众普遍不年轻;瑞幸是咖啡界的“一哥”,然而面临着星巴克和Manner两个品牌的夹击。继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后,由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开售,此单品瞬间刷爆朋友圈,迅速登上网络媒体热搜之一,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瑞幸咖啡官方微博发布,酱香拿铁刷新单品记录,单品首日销售量突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一时间合作双方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自身品牌影响力更是得到了不可估量的拓展与提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关注社会热点,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取向之一。这道作文题的素材背景是2023年9月4日,茅台与瑞幸咖啡推出的联名咖啡“酱香拿铁”上架开卖。材料内容紧密结合时事热点,非常新颖,突出时代性,贴近社会。因而,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必要了解一些时事热点。
材料反映的是一起经典的合作营销案例。作为两个行业的头部品牌,茅台、瑞幸凭借着成功的管理和营销手段,在各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二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茅台很贵、很老,但受众面普遍不年轻,如何在年轻人头脑中植入白酒文化概念、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企业需要破解的一个长远课题;瑞幸很实惠、很年轻,但面临着星巴克和Manner两个品牌的夹击,发展压力巨大。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份额中拼出一条路?唯有着眼于消费主体的需求,与时俱进、突破求变、创造新商机才能让品牌常青。于是,茅台与瑞幸双方团队密切合作,依托双方各自优势,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注意的是,本题实际上是通过茅台与瑞幸的强强联合,火爆出圈,考查考生对行业创新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引导考生举一反三,将思维延伸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体悟“拒绝固守”“合作双赢”“创新为王”的人生丰富哲理。
参考立意:(1)适应需求变化,“头部”“一哥”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2)强强联合,携手双赢;(3)拒绝故步自封,打破“圈子”的壁垒;(4)压力之下,创新为王;等等。
偏题分析:(1)只写合作,没有写创新,忽视了创新在强强联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只谈创新,忽视茅台、瑞幸这两个合作对象。
【范文示例】
携手合作,创新共赢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颜吉长
费孝通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花朵的美不是一朵一束所能独现的,而在于交相融合后所展现出的大同之美。蚂蚁协同合作,可搬运“巨型”食物;蜜蜂合作,能酿出甜美蜂蜜。其实,人与人、企业和企业、国与国的发展亦是如此,通过携手合作,加强创新,可行稳致远,实现共赢。
所谓合作,是指个体或群体为谋求发展,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彼此进行一定领域的合作的行为。诚如材料所言,贵州茅台和瑞幸合作推出的“酱香拿铁”,突破各自发展、营销的瓶颈,进一步拓宽消费人群,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合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为他们带来商业上的成功,促进了合作双方各自的发展。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在电视剧《大秦赋》中,郭开为了个人私利,诋毁廉颇、陷害李牧,后虽成为秦国功勋,结果自己也丧失性命。西方列强为了一国之利,对他国发动不义战争,看似占尽风头,实则伤害了无辜,为世人所唾弃。由此可见,孤举重物者难起,众行险途者易趋。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应摒弃“灭灯挡道”的私欲,树立积极的合作意识,在和谐共生的大环境中发展自我,成就他人,绽放光彩。
当然,无论是个人与个人的合作,还是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亦或是国家与国家的合作,保持开拓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茅台和瑞幸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各自领域其他强敌的夹击,想要持续发展,必须推成出新,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来。于是,茅台和瑞幸进行大胆创新,借鉴“秋天的一杯奶茶”的火爆经验,推出“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产生1+1>2的效果,赚得盆满钵满,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他们的智慧启示我们: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强强联手,打破思维定势,用创新引领发展方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危机中寻得新机会,在变局中开新局,让自己更加从容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时刻都与挑战相伴,唯有坚持合作,在合作中创新,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才能更好地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时刻牢记:携手合作,创新共赢。
【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精准,能挖掘材料中“合作”“创新”的具体内涵,在行文时,运用典型事例、鲜活材料,内容充实。
文章开头引用名言,联系生活事例,切入主题,亮出观点;主体部分先论述“合作”,从合作的含义、合作的意义、合作典型事例展开论述,继而联系青年学生实际,指出要有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接着又论述了创新是合作的有效策略,指出茅台与瑞幸的创新合作产生了1+1>2的积极效果;最后文章结尾联系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唯有坚持合作,在合作中创新,方能开辟新的路径。
此文在整体把握材料意蕴的基础上,精准立论,论述时结合事例揭示本质,观点具有现实性和启发性。另外,此文语言优美,在考场上能写出这样一篇作文,亦属难得。
2
【题目来源】
温州市2024年1月5日高三阶段性模考。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在前线的大兵瑞恩被救了,救他的那个小队的士兵几乎全部牺牲,瑞恩晚年在恩人们的墓碑前为了确信自己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对家人说:“告诉我,我是个好人。”在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祖父看着刚出生的克利斯朵夫说:“我们只希望他一件事,就是做个好人。”瑞恩以“是个好人”来作为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祖父以“做个好人”作为对孙子一生的期待。
如今,面对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种种是非,有人认为做个好人已足够,有人认为做个好人还不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观点碰撞类的任务驱动作文题。材料为我们呈现了对“好人”的两种观点。其中,第一种观点是瑞恩希望家人对其一生做出“是个好人”的评价;第二种观点是祖父对刚出生孙子的厚望,希望孙子将来“做个好人”。比较两种观点可知,瑞恩一生为了不辜负他的战友,以“做个好人”为人生目标,是个人的内在目标;祖父以“做个好人”作为对孙子一生的期望,是他人外在的期望。
审题立意时,首先要明确界定“好人”的内涵,什么是好人?要怎么做才算是好人?其次,考生对导写语中“做个好人已足够”“做个好人还不够”要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围绕足够或不够展开论证。最后,考生要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肯定合理性,指出片面性。同时,考生也可对“做个好人”提出新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有效论证。建议考生写作时按“是什么、为什么”的思维法展开,先阐述自己对“好人”的看法,再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原因分析。
参考立意:(1)“做个好人”已足够;(2)“做个好人”还不够;(3)“做个好人”已足够,但必要时也要“做个坏人”;等等。
偏题分析:(1)只谈“好人”,忽视“够不够”;(2)偷换概念,写成做好自己就行;(3)未联系材料,泛泛而谈怎么做个好人。
【范文示例】
青年,不能满足于做个好人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颜吉长
“好人一生平安”,是大家心中美好的祝福,以表达对善良人的祈愿,希望好人有好报。所以,大兵瑞恩把“做个好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祖父以“做个好人”作为对孙儿克里斯朵夫的一生期待。但是在我看来,特别是有为青年,不能满足于只做个好人,应有更高的追求、担当和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做个好人”的标准要求并不高:爱国明礼,善良正直,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热心助人……这些在我们的眼里均被视为“做个好人”的表现,也是大家推崇的。其实,做这样的“好人”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就能做到,正所谓为仁由己。
但是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与网络世界的种种是非之时,诸如朋友的不情之请,绝不能性格过于随和,甘当不愿意得罪人,不会拒绝人的“老好人”;也不能立场不坚定,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甘当无原则、无底线的“老好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分寸,该拒绝时就拒绝,该翻脸时就翻脸,不怕得罪人。特别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我们更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提升鉴别能力,拒绝煽情,谨慎转发,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从而保护好自己。
曾子告诉我们,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以仁为己任,是很艰巨、很遥远的任务。所以青年人仅仅把“做个好人”作为追求是还不够的。
当代青年,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应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回首过去,我们的前辈们在青春的年华里,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放眼当下,无数青年奋斗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在工厂车间,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在实验室里,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前进。看到他们干在实处,奋斗有为的身影,我们不禁觉得把追求“做个好人”,确实还不够,难以比肩。
所以,青年不能满足于“做个好人”。因为,青年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青年怎么样,中国便怎样。新征程上,我们青年人应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发展添砖加瓦。加油吧,后浪!
【点评】
文章标题醒目,观点明确。行文时,紧扣材料,按照“起承转合”的思路进行写作。起:第一段以“好人一生平安”来引出话题,继而引述材料中对“做个好人”的两种看法,最后提出观点。承:第二段,介绍对“做个好人”的认识,并指出“做个好人”并不难。转:第三段,转折语段,谈对现实生活中“老好人”和网络世界中种种是非的看法;第四段,以曾子的话来论述“做个好人”是还不够的,自然引出观点;第五段,联系现实,采用昔今对比手法进行论证,段末扣题。合:第六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呼应,并向青年发出呼吁。
3
【题目来源】
2024年1月九省适应性高考江西、新疆考查题目。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关于“选择专业”的作文题,材料仅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告诉考生报考大学时选专业的重要性;第二、三句话分别向考生抛出两个问题,即了解考生选择专业的意愿以及缘由。综合材料,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不被社会热度高的“热门专业”和不受欢迎的“冷门专业”所左右。
审题立意时,考生要将材料中的两个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只谈其中一个问题。在回答“你想选择哪个专业”时,要明确态度,亮出自己钟意的专业;在回答“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时,要从多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既要有主观原因,也要有客观原因,体现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写作时,身份特征要明显,要体现当代青年的专业情怀,要围绕所选专业来分析原因;如果脱离所选专业,一味谈专业兴趣、专业优势、个人职业规划等,则属于偏离题意。建议考生写作时,按“是什么、为什么”的思维法展开,介绍选择的专业是什么,阐述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
立意指导:(1)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2)认定新闻终不悔,传播中国好声音;(3)“医”路前行,守护健康;等等。
偏题分析:(1)听从内心,无问西东(只关注专业兴趣,没有考虑客观原因);(2)及早选择专业,确立人生志向(谈明确专业要尽早,没有按照材料的两个问题进行写作);(3)选好专业,成就人生(谈“专业与个人”的关系,没有结合所选择的专业来写)。
【范文示例】
认定新闻终不悔,传播中国好声音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颜吉长
对于选择专业这件事,有人说要选择热门好就业的专业,有人说要选择报考大学的优势专业,也有人说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选择专业前,我也很为选择哪个专业而烦恼,尝试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感兴趣专业的基本情况,向相关老师咨询了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后,我更倾向选择新闻学专业。之所以会选择新闻学专业,是因为我觉得学好新闻学专业,可以传播中国好声音。
据我了解,新闻学是文学类专业,是传媒人才的摇篮,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的人才。特别是在今天这样快速信息化的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传播格局。这也就意味着媒体行业迫切需要新闻类人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通过选择新闻学专业,以适应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务,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奉献一份力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所以选择。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干事创业的劲头会更足,自然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诚如苏翊鸣出于热爱,放弃演艺道路,选择做滑雪运动员,所以愿意花更多时间训练,最终在2022年冬奥会上取得骄人成绩,赢得飞扬的人生;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毅然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他们都是在择业方面追求“兴趣和爱好”的典范。而我,因为对新闻专业感兴趣,所以选择这个专业。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好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从事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而新闻学专业所涉及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媒体管理等工作岗位都极具挑战性。比如记者岗位,是一个既辛苦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既要做“杂家”,又要当“专家”,即一岗多能——能采访、能拍照、能写稿、能剪辑、能出镜。新闻稿的撰写更是需要脑洞大开、创意迸发,还要能把握不同类型的宣传题材,将灵感和新闻作品进行完美结合。所以,基于我的性格特点和新闻专业从事的工作岗位比较吻合的实际,我决定选择新闻学专业。
当然,我选择新闻学专业,也许不是最正确的,但我坚信这是最适合我的。我也知道,随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兴起,新闻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未来前行路上,我一定继续努力,学好新闻专业知识,注重专业实践,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新闻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讲好新闻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点评】
文章紧扣写作任务,开篇列举他人选专业的做法,进而回答了“选哪个专业”和“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两个问题。通过介绍自己对新闻专业了解的情况,分析新闻行业当前形势,表明选新闻专业是为了传播中国好声音,较好地体现了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紧接着,文章主要从“兴趣”“性格”两个角度论证自己为何选择新闻专业,并进行事例论证,紧密结合新闻专业岗位工作特点,体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是对自己负责。文章“小我”气息浓郁,又有“大我”情怀,语言流畅,内容具体,笔力可圈可点。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