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猜读中领悟写作真谛

2024-09-25 00:00:00王秋珍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4年7期

【上课背景】

2023年10月24日至26日,浙江省教师培训“走近浙中名师王秋珍·初中语文快乐高效写作研究”在东阳举行。本人展示了一堂“让作文波澜起伏”作文课。

【设计意图】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把阅读教学、课堂活动、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在猜读中探索初中生写作内驱力激发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状况。

【教学实录】

(课前讲故事:龟兔赛跑)

师:一只兔子和一只跑得很快的乌龟赛跑,猜一猜谁赢?

卢梓焱:兔子赢。因为兔子比乌龟快。

师:乌龟啦。那是一只跑得很快的乌龟,跑得很快哦。

师:兔子不甘心,又和一只戴了墨镜的乌龟比赛跑步,这次谁赢啦?

吴俊佑:兔子赢。因为没说这只乌龟跑得快。

师:那只乌龟把墨镜一摘,耶,又是刚才那只跑得很快的乌龟哦。

(全班笑开。)

师:同学们,生活充满了简单,充满了快乐,充满了起伏的趣味和故事。今天,阿秋老师带来了一节作文课,请大家帮忙读标题。

生(齐):让作文波澜起伏。

师:谢谢同学们。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往往带给我们快乐或思考。”大家想听吗?

生:想。

一、一个故事:《消失的钻戒》

师:

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很爱,很爱。

这一年的秋天,也是今天这样的季节。花儿好香,草儿好香,连空气都香香的。

男人约女人来到了海边,他拿出一枚钻戒向女人求婚。

此时,花儿在跳舞,草儿在跳舞,空气也在跳舞。啊,多么罗曼蒂克。

可是,事情总是落在可是之后。可是,女人无情地拒绝了。男人的心碎了,碎成了一片片。冲动中,男人把手一扬,钻戒就落入了海中。

男人一直郁郁寡欢。

很多年后,男人又一次来到海边。他点了一道鱼,想起伤心的往事,只顾着埋头吃鱼。

突然,他吃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

师:同学们,你猜这个坚硬的东西是什么?

全班(迫不及待):钻戒。

师:钻戒来到男人嘴边,要经过多少道巧合之门?

吕杭峻:这枚钻戒刚好被一条鱼吞进了肚子,刚好被渔民打捞上来,刚好送到这家餐厅,刚好端上这个男人的餐桌。

师:还要刚好清理鱼、烹饪鱼的整个过程,钻戒没有被惊动,一直稳稳地在鱼的肚子里。同学们,这么多的刚好,这么多的巧合,可能吗?

金圣曦:可能。无巧不成书。

师:生活确实有巧合。但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了。那是胡编滥造,失去了生活的真实。因此,钻戒这个选项,只能靠边站了。同学们,这个坚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潘羿:可能鱼肚里有石头。

师:卫生工作没跟上。

李璟雯:鱼刺。

师:鱼刺的特征是坚硬吗?

斯天帅:牙齿。

师:斯天帅同学的答案,和故事里一模一样。好厉害!

(教师竖起大拇指,全班鼓掌。)

师:他吃到了自己的一颗牙齿!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愚蠢。他陷在个人情感里不出来,把时间白白浪费了。这是多么不值得呀。他老得连牙齿都掉了一颗。难道要所有的牙齿都掉了,他才能醒悟吗?从此,男人振作了起来。

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最出人意料的东西是什么?

生:牙齿。这个故事借助牙齿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结尾,使文章有了起伏的意味。

板书: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二、又一个故事:《妈妈的奖励》

师:老师还想讲故事,想听吗?

生(齐):想!

师:

我考了85分,妈妈奖励我吃东阳土鸡煲。

我考了90分,妈妈奖励我看电影。

我好感动,决心更加努力,于是考了101分。

师:同学们,这故事可以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黄昱翔:妈妈奖励了我一套试卷。让我继续努力。

师:好棒。确实起了波澜,完全不按前面的节奏来。

王俊越:妈妈准备给我报一个校外辅导班,觉得我可以好好培养。

师:天下妈妈总是有很多奖励方法,总是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胡竣威:继续努力,下次再奖励。

师:这个也有波澜。

朱涵宇:妈妈生气了,决定不再奖励。

师:为什么?

卢梓焱:妈妈终于意识到满分是120分。

师:原来满分不是100啊。妈妈生气了,给我吃竹笋炒肉片。啪啪啪。

师:这两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是多么真实,多么生活呀。我们可以写一个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结尾,使读者过目不忘。

三、再一个故事:《奶奶的玉簪子》

师:同学们,我还想讲故事,你们会满足我吗?

生(齐):满足满足。

师:这个故事需要我们继续用猜读法来讲。请同学们用笔记下故事中关键的信息。我们一部分一部分讲,这个开头,是老师讲,还是同学们讲?

生:老师!

师:

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师:谁来继续?好,赵函珂

赵函珂: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师:奶奶和父亲会怎么找玉簪子?

卢鹏钦:他们会在田野上走动,然后又去家里找。

师:我们需要寻找细节。继续讲故事。李璟雯。

李璟雯: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师:同学们在记关键信息吗?扁豆、扁豆花丛里,找玉簪子。接下来的情节,请大家默读。

(屏显)

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师:这部分讲了什么?

孙金善:讲了一个空心菜的故事。讲父亲爱看小人书。

师:请女生一起讲下面的情节。

(屏显)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师:父亲在樟木箱子里看到了什么?

朱嘉恩:看到了荷花被。

黄隽羽:看到画着扁豆花的画。

师: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同学们果然是有心人。好优秀!我们一起来讲下一段。

(屏显)

一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师:前面故事里提到的小人书和扁豆花,在这里出现了。前面没有出现的弹弓和风车,下文作了交代。此时的父亲,俨然动了感情。同学们,此时,父亲看到了什么?我们能一起回答吗?

生(齐):玉簪子!

(生齐读)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

师:为什么奶奶找不到玉簪子?

郑雨渲:奶奶故意把玉簪子藏起来了。因为她想儿子了。

师:你说出了奶奶的心声。女生齐读故事的结尾。

(屏显)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金钰茹:阿秋老师。因为和阿秋老师的风格像。

黄隽羽:我觉得是莫言。因为老师在前面提到过莫言。

师:我真希望自己就是莫言。请同学们一起念出作者的姓名。

生(齐):王秋珍!

师:谢谢大家这么热乎乎地叫我。同学们,这个故事在情节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赵陈想:也有波澜。最后才知道答案。

黄乐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师:很好。思考,能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此文被用作湖北恩施中考阅读题以及多地的高考预测真题。文中的儿子,三年没有回家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可想而知。母亲为让儿子回家,故意藏起了玉簪子。她带着儿子找的不是玉簪子,找的是回忆,是时光,是爱。寻找玉簪子的过程,就是寻找爱、唤醒爱的过程。同学们,父母对孩子的爱像路一样,绵长、素朴又厚重。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都要懂得珍惜。

师:因此,让作文波澜起伏,方法之二,是层层渲染,指向谜底。两种方法可以融合运用。

四、牛刀小试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跃跃欲试了吧?请大家用上这堂课的写作技法,讲一个波澜起伏的家庭故事吧。时间有限,同学们可以不写,只是谈谈你的构思。

卢梓焱:我有一个贪吃的爸爸。他总是和我抢吃红烧肉。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担心我太胖,体育课跑不动。

吕杭峻:这两天妈妈一出去,就会很久。她变得不再关心我。也许是我月考成绩丢了她的面子。这天回家,我一路想着怎么表达我的生气,却发现家里多了一个鱼缸。前段时间,我提过一次,如果有鱼缸,就可以天天看看鱼儿。原来妈妈这两天专门去河边捡石头、抓鱼。她说这样的鱼,好养。

师:两位同学都采用层层渲染,最后揭开谜底的方法,掀起文章的波澜。

黄隽羽:我写了一个开头,题目《种花的人》——那是一个天真的春天。妈妈种了一盆花。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准确地说,那只是一粒种子,是村里的小店送的。——后面没想好。

师:“天真”一词,用得很好。估计后面会有一个天真的故事。

五、教师寄语

师:愿同学们用粲华之舌,锦绣之笔,讲述这个可爱又温情的世界!

【教学反馈】

在“让作文波澜起伏”作文指导课中,秋珍老师始终带着浅浅微笑,风趣幽默的话语、举重若轻的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让作文波澜起伏的秘密——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层层渲染指向谜底。这无疑是一节快乐高效的写作课,一如秋珍老师设计这堂课的初衷。但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从这堂课中,看到了一位对语文怀着纯粹热爱的教师,用她的笑声与热情,点燃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相信这将是他们受益终身的一堂课。

而今的教师,或是由于功利化的结果导向,或是由于繁琐的工作,早已在一次次的教学中,磨去了最初的热情。但秋珍老师用她的微笑与真诚告诉我们,纵使世界纷纷扰扰,可你依然可以选择葆有对教学的热爱。语文是一门诗意的学科,作文是诗意的表达,葆有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的热爱,便是为心灵留下一块诗意的栖息地。我们在上面浇水施肥,静待花开。它将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排除外界干扰,看到语文快乐可爱的本质。我希望我能不忘初心,有始有终。(浙江省义乌市春晗学校钱玉婷)

做阿秋老师的学生,一定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吧,可以第一时间见到她的大作。她的作文课就像是去寻宝,一路风光旖旎,孩子们徜徉在文字的春风里,兴致盎然,突然来到转角处——寻宝地到了!孩子们“咣”一下散开,四处寻宝,各种af5ac2703df87d2abffc4b24c3c25d43各样的宝,他们兴奋地向老师一一展示,得到老师“哇哇”的赞美和独特的评价。接着再换景,再寻宝,不知不觉中,写作的要领就领悟于心了。下课了,大家还在回味无穷,为来时的那一路风景,既而拍案叫绝,为这堂课!

“好想做王老师三年的学生!”这是我由衷冒出来的话。好老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我想,假如时光机把我变成阿秋老师的学生,我是不是又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呢?(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中学罗灵芝)

王老师的作文课堂是快乐的。快乐来源于王老师的甜蜜笑容。整堂课师生均笑容满面,笑声阵阵。

快乐还来自王老师的甜蜜语言。课堂上的“亲爱的同学们”“好厉害”“优秀”等语言,给了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所有的快乐,都来自王秋珍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向王老师学习,向美而行,向爱而生。(浙江省慈溪市崇寿中学何胜锋)

王老师是一名教导有方、教学有法的育人者。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学习并快乐着。某位学员感叹:“多么想做王老师三年的学生啊!”我心亦然。正如《浙江教育报》编审评价王秋珍所言:心中有爱,万物皆美。是啊,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你便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吴国荣)

阿秋,是个有故事的人。称呼上的平易,常写在脸上的微笑,精致的装扮,课堂上的闲淡自然、信手拈来,无不让我叹为观止。

作文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波澜起伏,阿秋老师的作文课给学生和教师带来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充分释放发散思维,了解如何让文章波澜起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个故事串起整堂课,引领学生不停地思考和挑战自己,以生为本,及时点拨,积极肯定,热情鼓励。学生在或大笑,或沉思,或欣赏,或写作,或泪下的情感冲击下,感悟写作的技巧,领悟写作的奥秘。

写作是一种记录,是一种打开。我们可以把生活写进故事。写作能让我们过上有智慧能自省的生活。情绪饱满的一堂课,既紧张又兴奋,既放松又快乐。教师要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会肯定自己也欣赏别人的人,一个热爱生活,发现爱,传播爱的人。(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青溪初级中学叶建芳)

【操作策略】

读写结合策略:选择贴近学生认知和兴趣的故事,在猜读中,领悟本堂课写作的两大要点,从而写出情节波澜起伏的文章。

自由作文策略:教师在学生整个阅读写作过程中充当激励者,让学生畅所欲言,写我所写,并给予肯定与欣赏。

课堂作文策略:当堂写作既能检验听课效果,也能有效遏制学生对作文时间的依赖,能逐渐养成独立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

师生同桌策略:师生同桌指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体验作文的甘苦,分享写作的经验和教训。本节课的第三个故事,是教师的文章,被选入中考阅读题。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经验的分享,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改进】

本节课通过三个故事拓宽了“教育源”,师生共同敞开,一起走进故事,走进文字。整堂课,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师生间的多层对话,由浅入深,由“对话”层次,递进到“写法”层次,落实到“文章层次”。愉悦的课堂氛围和积极的思维体操,都在践行着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观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阅读促表达,以写作炼表达。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写作兴趣确实得到了激发,但囿于课堂45分钟的限制,学生的课堂写作以及写作后的交流显得有些仓促。平时操作时可两节课合并,让学生趁热打铁,一挥而就。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