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调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将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高度统一起来,以维护银行资产安全为抓手,督促被审计机构忠实完成党交办的任务,并运用专业能力分析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为此,内审机构从年度审计计划制订起就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政治属性,强化审计人员政治意识,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完善内审基层组织架构建设,确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作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政治属性
一直以来,强调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鲜明特征。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如果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对内部审计政治属性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就容易导致审计目标不清、审计方法运用不当、审计功能失效。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相关理论概念,厘清其内在逻辑,深入认识强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现实性和必然性,以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
一、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政治属性的内在逻辑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政治属性是指内审机构在审计活动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包括审计利益倾向、审计关注倾向、审计人员的政治态度等等。突出内部审计的政治属性,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传承的结果。
(一)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审计法明确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我国建立审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前提必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点必须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中加以强调和突出。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不是西方模式的选举型政党,而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旨在充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坚持人民至上,并以实现自身民族、国家解放或发展为自觉使命,以推进世界大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使命。强调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审计制度最鲜明的特征。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自然也不例外。这意味着银行各级党组织能够将党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流程以制度和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确保党的领导融入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检查被审计机构是否忠实履行党赋予的受托经济责任,不仅要从经济视角,更要从政治视角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透过业务看政治,自觉对照政治标准评判问题。强化和突出内部审计的政治属性,自是水到渠成。
(二)历史传承的当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尽管受限于时代认知水平,没有明确提出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概念,但在长期实践中仍建立了各项审计制度,特别强调党中央指向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例如,1923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第一届最高代表大会组建经济委员会,下设审查部;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的中央领导机构中,设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一职,目的都是将党组织在领导革命运动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置于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监督控制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明确要求审计机构开展审计,“为工农革命政权提供保障”。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以后,边区政府设立了审计处。根据当时边区反扫荡和打击日寇的需要,交替实行“财审合一”和“财审分离”体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则是在传承和发扬党的审计事业宝贵经验前提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将党中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健全信贷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完善“因果机制”分析方法,深入研究金融机构惜贷的深层次原因,发掘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途径和方向,促进破除“铁公基”“砖头文化”迷信,避免以“通道”“名股实债”等方式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作出了显著贡献,充分体现国有商业银行审计监督不仅讲法治,讲技术,更讲政治,彰显了内部审计的政治属性。
(三)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作为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保护利益相关方权益等诸多社会责任,这是由其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当代社会现实需要所共同决定的。鉴于所有的社会责任实质上都是商业利润和社会利益的有机组合,国有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有所作为。具体来说,一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征,积极传导政府干预意图,充当政府金融调节渠道,通过自我约束,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盈利性可能并非最高、但产生的社会效益却更大的领域。二是要体现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特征,充当“服务者”,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穿针引线,既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开辟空间,也为减少利益寻租等腐败现象创造条件。三是要展示中国社会经济特点和文化形象,充当“创新者”,利用金融机构资金信息密集的特点,收集分析市场运行情况,推动自身转型,实现制度创新,为社会整体进步作出贡献。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必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是否得到足够保障,党的领导是否充分融入到银行系统的各个层面,银行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金融机构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是否得到协调统一。显然,只有不断强化内部审计政治属性,才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政治属性的内在涵义
(一)内部审计政治属性是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的高度有机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审计监督体制的政治属性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种观点混淆了事物的因果关系。如前所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基本前提(因),我国的审计体制才有存在的基础,审计的政治属性也才有强化和突出的必要(果)。前提若不存在,审计的政治属性也就没有讨论的价值,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理论层面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政治属性是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如果缺失政治性,则内部审计体制的根基被直接动摇;如果缺失人民性,则国有商业银行将因放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失去存在的意义;如果缺失专业性,则审计活动将因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法则而成为空中楼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无论是审计无色透明观点,还是用人民性替代政治性观点,或是用人民性监督、限制、补充政治性观点,都是将三者人为割裂开来,均有失偏颇。
至于如何实现三者的高度统一,就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特点,分析“三性”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环境下的具体要求,找到最大公约数,构建不同行业领域内部审计独有的政治属性内涵,以保证审计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样实现高度统一,避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价值导向冲突而使审计活动陷入尴尬局面。
就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而言,其政治属性内涵可以界定为在实现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的高度统一基础上,以维护银行资产安全为抓手,忠实完成党赋予的受托经济责任,运用专业能力分析商业银行经营实践并提出建议。这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和运行规律是相匹配的。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政治性的重要体现是维护银行资产安全
对国有金融机构来说,安全性不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三大原则之一,更关系到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团结,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认识,甚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近年来,各级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银行金融资产安全问题,先后出台了资管新规、资产分类新规、银团贷款新规、资本管理新规等重要监管文件,并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法拨备计提模型和收入确认控制模型等技术手段,在银行同业开展了手工补息和存贷组合产品套利的清理排查,切实维护经济繁荣大局。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就是积极回应监管部门的要求,坚守“安全第一”底线,督导银行管理者审慎经营,合规放贷,合理收费,做实贷款和投资存续期管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全穿透。
一是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协作,整合内外部审计资源,充分揭示资金空转、违规套利、恶性杀价竞争、不良资产违规转让等非正常行为,防止巨额信贷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恶意炒作。二是加强对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审计,高度关注表外金融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的高风险本质,对金融工具分类和估值开展持续监测,寻求维护银行资产安全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平衡点。三是强化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从事后的查处转变为事中跟踪或事前防范,高度关注银行内控制度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改善内部经营环境。四是精准把握金融形势变化脉络,着力研究影响整个银行系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对金融资产质量提出前瞻性警示,促进银行不同子系统之间实现整体自洽,实现维护银行资产安全目的,守好国有银行风险防控第三道防线。
(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人民性的基本内容是督促被审计机构完成党赋予的受托经济责任
人民性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即人民的整体利益需求、集体意志表达和权利诉求。坚持人民性,就是捍卫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对国有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而言,人民性就是根据总行党委和董事会要求,促进被审计机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处理好为钱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督导其将目标定位在如何让人民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获得更大的金融价值上。具体到国有商业银行个体而言,内审机构应该指引其研究如何增加客户(尤其是中小客户)的金融收入,减少金融支出,维护投资人及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最终达到双赢。
内审机构践行人民性,一是深刻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以审计促整改,促使被审计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处理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和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二是促进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督促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措施、金融纠纷投诉调解机制、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机制、金融消费者赔偿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违反金融消费者保护目标的处罚框架体系。三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融资金融服务便利化活动,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四是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积极响应“绿色金融”号召,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业性的主要表现是积极运用审计职业能力分析银行经营行为并提出建议
国有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程度较高,审计人员应熟知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能够做到依规审计、独立审计,并提供必要的审计增值服务。
一是运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方法机制,积极探讨将“研究”融入到审计活动中,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找准审计着力点,系统地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路径。二是运用逻辑分析和组织谋划能力,帮助银行管理者找准制约银行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提供必要咨询建议,促使其增强“识雷”“避雷”和“排雷”意识,协助其制定有针对性且可操作性强的风险防控措施,推动提高跨周期经营水平。三是运用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工作,从大量不完全数据中提取潜在有用信息,为商业银行经营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四是运用信息分析和推理判断能力,与巡察、巡视等监督方式协同贯通,依据巡视条例和内部审计准则,制定巡审计划和实施办法,加强审计队伍巡视工作培训,形成监督合力,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发展目标。
此外,目前我国主要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境内外上市银行,部分还在境外多数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国有银行内部审计讲政治属性,与境外客户和投资者利益目标并无矛盾。内审机构督导境外分支机构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长期来看可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内审机构同样要督导境外机构维护母行利益,落实境外发展战略,遵守商业银行经营规律,依从当地法律和监管条例,确保在经营国法律框架下健康运营,为母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政治属性的路径
(一)年度审计计划要充分体现政治属性要求
一是要聚焦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大势,深刻理解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目标,认真研究总行党委、董事会最新精神,找准政治站位,确保计划切实契合中央和总行党委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聚焦民众关心的问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满足客户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文旅等多元消费需求,提升国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要聚焦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及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查漏补缺,不断改进自身机制建设,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市场竞争话语权。四是要聚焦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行为状态,挖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既要关注发生频率高、金额数量大、涉及范围广的业务领域,更要关注那些表面上看是低风险、但实际上可能蕴含重大隐患的业务,切实促进扎紧制度篱笆,落实管理者履职责任。
(二)综合施策,强化审计人员对政治属性的认识
一是在进场前组织审计小组成员分析以往的典型案例,研究如何落实金融为民的社会义务,结合实际经营业务数据,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制订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充分揭示审计活动的政治意义。二是推动内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常态化交流,通过与前台业务人员“结对子”,交流审计发现和业务经验,使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始终与商业银行发展同步;选拔那些发展潜力大、个人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到银行一线定期换岗学习,在业务实践中有意识探索研究长期困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绩效考核与“部门墙”之间的矛盾、长期管理基础建设与短期经营效果之间的矛盾、高价值客户服务与长尾客户服务之间的矛盾等,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政治性的认识。三是定期组织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对照党中央和总行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普惠金融、信贷投向、中间业务收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具体问题开展研讨,分析如何在审计中更好突出人民性和专业性。四是认真做好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配置,培养内审人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结合当前AI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引导银行内审人员主动更新知识体系,不断尝试将多种技术手段有机融入到专项审计活动中,实现一专多能。五是考察审计人员将政治性人民性转化为具体审计行为的成效。例如,针对电信诈骗猖獗、非法套利行为泛滥等现实热点事件,审计人员是否能够运用职业敏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信用卡、第三方开户和支付等专项审计,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整改建议。
(三)健全后续考核评估机制
一是完善审计质量的评价,关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重要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及时性原则,是否将审计资源投入到经营战略重点方面,是否将审前监测与审后整改效果统一考虑;关注审计流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审计证据来源是否可靠且能形成逻辑闭环,审计结论是否真实反映被审计机构的经营质态。二是完善审计人员的定量评价,围绕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贡献度、重大发现、新技术应用等进行指标设计,同时结合后评估结果进行综合打分,如后评估发现审计未充分揭示风险,或与事实偏差较大,则对审计人员扣分。三是完善内审分支机构工作效能的评价,不但有明确的评价指标,更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值做参照,确保评价结果看得懂、说得清,既能够找准自己进步的方向,更能够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四)完善内审基层组织架构建设
一是构建完善的内审队伍梯次建设计划,认真规划各个年龄段审计人员的专长和人数分布,提前5年以上招募新人重点培养,形成人才梯队,确保不会因正常退休等因素出现人才断档。二是构建完善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机制,打通内审人员职业晋升通道,使优秀的人员不但可以在审计岗位发光,也有机会选拔到其他岗位展现聪明才智,提升审计岗位的职业吸引力。三是建立人员退出机制,每隔2—4年对审计人员履职能力进行考察评估,对于那些不能胜任审计工作,或考核处于末位的人员,可考虑在驻地范围内进行调岗,对个别严重违反审计纪律的人员可视情况进行调岗或辞退,使审计机构真正实现进得了、留得下、干得好、出得去,确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广州分局, 邮政编码:510260,电子邮箱:zg.qiu@icbc.com.cn)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晓霞.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审计监督:政治逻辑、治理功能与行动路向[J].江海学刊, 2018(6):122-128+255
[2] 刘旺洪.强化审计政治属性,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0(1):4-6
[3] 盛永红.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探究:逻辑定位与实践要求[J].中国内部审计, 2021(8):
22-25
[4] 王会金,郑石桥.中国特色审计领导体制的理论逻辑和框架设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6):46-51+82
[5] 徐彰,李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