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亟须推进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强化“融合型”内审工作机制,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本文从实践出发,试图为国有企业创新开展更具价值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融合型审计 高质量发展 内部审计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个如”要求,可以通过各类资源和方法的全方位“融合”,实施灵活、高效、精准的新时代内部审计。实现以审促管、以审提效、以审增质,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融合型”内审工作机制的内涵
当前,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尚没有对“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明确定义和标准解释。笔者认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来说,所谓融合,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与企业经营发展需求融合;二是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融合;三是揭示问题的“上半篇文章”与推进整改的“下半篇文章”融合。通过三个方面的融合,将内部审计工作完整嵌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职能,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防控风险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保投控集团)经营管理实际,笔者认为,“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是一种在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通过创新手段和方法,伴随国有企业发展全过程防控风险,促进价值提升,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三、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与天保投控集团实施的“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相比,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较为独立,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关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更重视内审部门单打独斗,审计监督的联动效力不足
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审计一般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种类型。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不同,其主要在企业内部发挥监督检查和咨询服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内设部室,因此,内部审计应当与企业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由于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治理层及管理层的经营管理需求的理解存在不足,审计监督的联动效力不足。
(二)更重视财务收支审计,对其他风险的揭示效果不佳
传统机制下,内部审计人员多以财务专业人员为主,审计的综合分析力量较为有限。内部审计助力经营发展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更为关键的是,在此机制下,由于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较低,容易发生内部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偏离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情况,导致内部审计“事倍功半”,揭示问题往往“浮于表面”,无法有效揭示更深层次根源性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经营留下了风险隐患。
(三)更重视写好“上半篇文章”,问题整改的综合成效不高
传统审计机制下,由于“三个不高”直接导致内部审计“下半篇文章”写得不实,以内部审计之力促进提升经营管理效能不明显,内部审计的增值“核心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一是治理层和经营管理者对审计问题整改的认识不高,缺少好的方法推动落实整改;二是内部审计揭示的问题与企业经营管理重要事项的关联度不高,往往问题背后的“根”刨不出来,揭示问题的重要性水平不足以引起治理层和经营管理者的关注,无法促成经营管理者调动更多资源支持审计问题整改;三是推动审计问题整改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往往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内部审计揭示问题阶段,也更关注审计发现问题情况,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更愿意投入精力在内部审计“上半篇文章”,而忽视了审计问题整改。
四、构建“融合型”内审工作机制的方法和效果
天保投控集团是天津市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由保税区管委会出资组建成立。天保投控集团在向外开拓市场的同时,向内持续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并有效运行了“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天保特色的“风控”与“经营”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一)多元专业力量“融合”,全覆盖保安全
天保投控集团在审计监督力量集中的基础上,纵向整合各业务主体的审计力量,深化推进构建多层级内部审计监督组织架构,推进实现“本级业务本级先审,本级风险本级先防”的高效监督网络。同时,结合天津市滨海新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对天保投控集团提出的设立监督中心的要求,将内部审计机构与监督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大监督”格局。审计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监督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全覆盖式监督网络逐步形成。
1. 内部审计力量多元融合。
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层面,多点监督”的内部审计监督组织架构建设原则,构建中心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统筹审计制度标准、项目计划、人员安排,实施“以审代训”,实现内部审计力量的多元融合,去除审计死角,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各级子公司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健全本级审计监督组织架构,设立由各公司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的内部审计机构,围绕本公司业务主线,对本公司管理范围内各经营主体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与业务同步,监督与经营融通,点面结合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力,实现边经营、边审计,全过程构建安全经营环境。
2.各类监督力量多元融合。
按照统一时间计划、统一工作方案、统一安排进点、统一组织汇报、统一落实整改的“五统一”原则,内部审计机构与监督职能部门和各专业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各类监督力量的多元融合。内部审计项目由内部审计机构派出审计组组长和主审,并选拔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项目需要的工程、法律人才,联合组建审计组,共同商定实施方案,保障审计项目紧扣经营发展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监督视角,提升内部审计揭示问题和提出管理建议的专业性,更好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审计组组建线上工作群,邀请集团有关负责人入群,审计组定期在群内汇报审计进展,顶层沟通、顶层协调,保障工作高效开展。每年年初在集团内部公开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机构与监督职能部门协调统筹,重点项目落实“五统一”,减少重复监督的同时,破解“熟人监督难”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监督威慑,确保审计监督“如雷贯耳”。
(二)多种审计形式“融合”,全领域提效益
在“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下,天保投控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如影随形”的重要要求,以推进落实企业重大决策部署为核心,以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决策为重点,前移内部审计监督关口,拓展深度和广度,推进审计全覆盖。精准构建“任期经责审计为主、审计内容多元融合”的“经责审计+”内部审计基本模式。在重点经营板块及重要风险领域持续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资金、资产、资源和“关键少数”的监督力度,拓展监督深度,实现对经营管理风险的精准防控,保障经营效益安全稳健增长。
1.内部审计形式多元融合。
在已经构建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一审多用”平台的基础上,按照“应审尽审、凡审必严”的原则,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的统筹、融合和衔接,确保每三年至少实现对各级子公司的全覆盖审计,针对重点事项和关键问题灵活实施审计,确保内部审计“随时定、随事定”,实现“三审一促”——审人、审事、审物,促发展。充分发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性强、效益性高、应用性广的优势,推进内部审计监督从主要关注结果向主要关注过程控制转变,从主要检查财务收支情况向推进提升经营管理质效转变,采用“立查立改、边审边改”模式,促进实现任内问题任内整改,不等“新官理旧账”。
2.内部审计重点多元融合。
天保投控集团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由集团党委定期审定内部审计规划和计划、批准印发审计报告,确保党委有要求,审计有落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审计,“如臂使指”确保经营管理重点事项与审计重点融合,实现对重点事项的审计全覆盖。对“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区分:将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经营管理“降本增效”、重要资金资产资源和投融资事项的管理及党风廉政建设等事项纳入共性重点审计内容;针对商贸物流、金融投资、区域运营服务等不同业务板块特点,在突出共性重点审计内容的同时,有侧重地制定特性审计内容,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精准度,强化对重要业务、重大风险和关键环节的过程监督。审计报告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更重视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防范经营管理风险隐患,促进提升管控效力和经营效益。
例如,按照“降本增效”的要求,天保投控集团在2022年度至2023年度开展物业管理优化提升专项审计调查,实现了灵活、高效、精准实施。天保投控集团提出“降本增效”要求后的三天内,内部审计机构即完成联合审计组组建,完成实施方案制订,一个月内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并提出管理建议,半年内通过审计“回头看”促进各级子公司完成整改和经营管理效力的有效提升。
(三)多条防线联动“融合”,全方位促经营
近年来,随着天保投控集团的持续发展,内部审计涉及的专业领域、覆盖的经营主体范围更加广泛,揭示了更多深层次风险隐患。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需求,天保投控集团建立健全闭环管理的联动式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即“审改联动”机制,推进提升各级子公司审计问题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障审计查出的各项问题得到全面落实整改,为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奠定有力基础。“审改联动”模式下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按照“21步”工作法,分为登记挂号、检查跟踪、审核销号三个阶段进行。
1.多元融合联动“挂号”。
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实施“挂号”。审计组提出审计问题编号、问题分类、整改期限及监管部室分工的建议,各项建议与审计问题整改监管部室研究意见一致报党委会审议批准后,审计组对审计问题进行“挂号”登记。审计组与监管部室研究审计问题整改事项过程中,融合了通过整改对持续改善经营效果的建议、通过整改对当前工作效力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议、通过整改“举一反三”的建议等,进一步发挥整改对经营管理质效提升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多措并举联动“跟踪”。
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要求全面落实整改。内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室分工跟踪检查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内部审计机构发挥跟踪检查作用,定期收集汇总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情况,及时揭示整改意识不强、整改效率低下、整改效果不佳等问题,督导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整改;监管部室发挥专业协同作用,按照职责承担审计问题整改的监督管理责任,指导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经营管理要求落实整改,实现对审计问题的精准化、持久化、系统化整改。
3.上下融合联动“销号”。
在“销号”阶段,天保投控集团采取上下联动的模式确保准确“销号”。被审计单位完成审计问题整改后,向审计组提交审计问题整改结果报告,内部审计机构派出开展审计项目的原审计组实施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后续审计,邀请监管部室参与,融合联动认定整改结果。审计组按照制度规定对被审计单位整改结果进行审查认定,并编制后续审计报告,整改结果分为“完成整改”“持续整改”“未整改”三类。后续审计报告经审计组研究讨论一致后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经党委会审核批准,上下联动认定整改结果。审核批准后,审计组将后续审计报告送到被审计单位,并现场反馈审计问题整改结果和审查认定结果,审计组对审计问题“销号”。
另外,天保投控集团深入分析审计问题及整改成效,选取典型案例和共性事项,建立审计案例库,强化经验引导和先进做法分享,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挖掘审计效益,发挥内部审计增值作用,促进管理效能和经营效益同步提升。
五、结语
“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是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也是国有企业抓好质效提升、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抓手。推进“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先立后破、有条不紊落实,以精准、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功能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天保投控集团将按照“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重要要求,持续加强管理创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防风险、提质量、促经营,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全面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作者单位: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00308,电子邮箱:tjyin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