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成本类项目审计常见问题和方法初探

2024-09-24 00:00:00周建成王丹
中国内部审计 2024年9期

[摘要]本文以电网企业成本类项目审计为背景,介绍成本类项目审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化审计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踏勘法三种审计方法在成本类项目审计中的运用,并对电网企业实施成本类审计提出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成本类项目审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电网企业 成本类项目审计 审计方法

[摘要]本文以电网企业成本类项目审计为背景,介绍成本类项目审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化审计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踏勘法三种审计方法在成本类项目审计中的运用,并对电网企业实施成本类审计提出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成本类项目审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电网企业 成本类项目审计 审计方法

现代电网企业生产中,成本类项目是成本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类项目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具有总体数额大、项目多、单项金额小、范围广、间隔不固定、支出不平衡的特点,也是容易形成资金“跑冒滴漏”和产生廉政风险的领域,是日常审计监督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结合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企业成本类项目审计常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化审计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踏勘法三种审计方法在成本类项目审计中的运用,并针对现阶段如何开展成本类项目审计提出相关建议。

一、成本类项目审计中常见的问题

(一)预算环节常见的问题

项目预算是项目成本事前控制的重要环节,预算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实现成本支出源头环节的管控。成本类项目预算环节常见的问题有:一是成本支出未按规定纳入单项预算管控。如部分单位发生的维修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未见相关单项预算计划,费用支出管理粗放。二是部分成本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如审计发现部分维修项目,实际支出内容与计划不符或存在严重超预算的情况,导致企业预算管理失效,不利于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采购环节常见的问题

采购环节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开展实施的重要环节,成本类项目采购环节常见问题有:一是未按照企业规定履行采购手续,采购过程随意性强,项目实施源头环节失控。二是未采购先实施,同一项目拆分采购,规避应适用的采购程序等。三是采购过程管理不到位,实施单位不具备必要的资质或业务承载能力,影响项目的实施过程或质量。

(三)成本核算环节常见的问题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不同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成本类项目核算环节常见问题有:一是资本性支出费用化处理。如某电力线路维修项目的实施内容为更换全部导线和铁塔,且支出金额占该项固定资产原值的76%,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费用化确认的规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提前列支成本费用。如某单位列支修理用材料费的时间比实际入库时间还早25天。成本核算环节控制不严,容易使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失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企业效益,不利于企业实现提质增效。

(四)资金支付环节常见的问题

成本类项目资金支付环节是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的衔接点,是企业成本类项目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资金支付环节常见的问题有:一是支出依据不充分。如某企业维修项目列支的材料费和施工费,会计凭证后未见发票、合同、出入库单等支出依据。二是提前或延迟支付款项。如某项目尚未完成竣工验收,已支付全部款项。三是未按合同约定预留质保金。如某设备检修项目,未按合同约定留取3%的项目质保金,而是完工后全额支付相关费用。资金支付环节管控不到位,会增加合同履约风险,不利于企业价值实现和项目质量管理。

(五)现场实施环节常见的问题

现场实施环节审计是落实成本类项目实施情况真实性的有效方式。现场实施环节常见的问题有:一是虚列成本费用。如某企业列支的一笔大修项目施工费,经审计查勘现场并与结算书内容进行对比,发现该项目一直未实施。二是未按预算或合同约定实施。如现场勘查某大修项目,施工方仅完成了合同约定的部分内容,未按项目计划和合同约定组织实施全部内容,但费用已全部支付,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三是项目先入账后实施,实施进度与财务入账时间不符。

二、成本类项目审计方法初探

(一)数字化审计法

在数字化经济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在凝智蓄力全面推进企业业务及内部信息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更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实现审计监督全面覆盖。成本类项目在大多数电网企业均已实现订单化管理。多数电网企业已初步建立成本类项目业务信息系统体系,包括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S系统)、ERP集中部署系统、数字化法治企业建设平台等,这为数字化审计开展奠定了基础。审计人员运用上述信息系统或从企业数据中台获取物资采购、服务采购、合同、财务、开工竣工等各种重要信息,运用SQL语句、EXCEL等工具开展数据分析,批量获取审计疑点,在实现全量审计的同时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减少人工分析可能产生的主观差错,提升审计工作的精准性。数字化审计方法需要从审计主题与规则确定、数据获取与模型构建及审计结果核实三方面开展,下面以资金支付环节审计监督为例,介绍如何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开展成本类项目审计。

一是根据审计工作目标确定审计主题,在主题基础上确定审计规则。成本类项目需要关注的重点较多,需要先将前期立项、实施、结算、财务支付等各个环节需要关注的方面进行罗列,再具体分析各个方面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和具体的审计方法。资金支付环节是成本类项目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之一,该环节审计目标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合同约定和现场实施情况支付资金,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支付各种款项,造成项目资金支付进度管控不到位的风险。

二是根据制定好的审计规则,结合审计业务,确定实现审计目标的数据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审计模型。成本类项目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开工竣工信息、合同信息等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各项疑点。在资金支付环节审计过程中,需要从管理系统获取合同信息,从项目管理系统获取开工竣工信息,从财务支付系统获取资金支付信息,根据时间逻辑比对,确定存在提前或延后支付的审计疑点数据。

三是将上述数字化审计方法获取的审计疑点数据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对,核实验证审计结果,为后期的审计结论提供证据。因成本类项目可能存在系统与现场脱节的情况,如果信息系统数据不准确将会导致审计结果失真,所以必须将数字化审计发现的疑点进行核实,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在资金支付环节审计中,审计结果核实方面需要对疑点中涉及的原始合同、支付凭证和完工佐证材料进行核对,对前期疑点数据进行实际验证。

成本类项目数字化审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二)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差别,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成本类项目立项、实施、结算等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涉及关键信息较多,如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合同签订时间、合同金额、结算时间、结算金额等等,如要实现全量审计,需收集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大,易产生审计差错。审计人员可将项目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列举,通过对相关要素(如时间、金额等)对比,运用EXCEL分析工具等设置测试规则,形成审计测试工具,如图2所示。

一是获取成本类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合同、开工报告、竣工报告、工程过程资料、计列成本和支付款项相关的凭证及附件等。通过列举关键信息形成基本情况表,如表1所示。

二是通过对比基本情况表中的关键信息,就计划执行、合同签订、会计核算、业务真实性和付款情况等审计关注点设置测试方法,形成成本类项目审计测试表,如表2所示。

三是根据被审单位的成本类项目数量,采取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的方式,选取需要检查的项目,对照审计测试工具,逐项进行严格测试,从而审核成本类项目各环节是否合规。

(三)实地踏勘法

成本类项目审计不能局限于核查项目资料,实地踏勘实施情况是审计过程的重点环节之一,因此,实地踏勘法是该类审计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实地勘察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对业务实施真实性的监督。对于成本类项目,实地踏勘法需要重点关注溯源、求证和记录三个环节。

一是做好前期溯源工作,针对成本类项目小而多的特点,提前选取重点项目纳入踏勘计划,可做到事半功倍。首先,要充分熟悉项目资料,提前掌握成本类项目的规模、合同、施工设计图、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等资料的内容,确定是否需要现场核实。其次,要详细了解成本类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列出疑点清单,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现场勘查。最后,召开现场勘查预备会,聚焦勘察重点,有计划性地实施现场勘察。

二是抓好现场求证环节,做实做细现场踏勘。首先,要根据施工内容核实项目的真实性,检查有无未完成的工程量,重点查看有无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情况。其次,通过剖析施工现场与工程项目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单价、材料用量、各环节先后顺序等内容的合理性,查找审计疑点。最后,通过询问等方式获取审计线索,当询问的结果与现场实际不一致时,审计人员应予以足够的关注,以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是做好现场记录,为审计提供直接证据。审计人员要实事求是,做好现场踏勘记录,详细记录成本类项目的相关数据和事实,做到描述详尽、数据清晰,留好现场踏勘的图片或影像等原始证据,为审计结论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成本类项目审计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审计队伍建设

成本类项目支出具有单项数额小、总体金额大的特点,在基建、技改等大型投资项目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日常成本类费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应管理需求变化,落实审计工作“如臂指使”的原则要求,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成本类项目涉及的业务种类多,需要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审计专业知识、全面应用数字化审计方法并具备足够的现场实战经验,确保审计过程实施精准、审计结果评价精确。

(二)加强开展研究型审计

审计人员要开展研究型审计,加强对连续年度成本类项目支出领域、支出内容、支出成效的研究,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类项目的支出特点、管理风险点、实施要点,将其应用于审计监督过程,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也可按照企业年度成本类项目安排情况,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瞄准关键环节全过程介入监管,推动成本类项目审计关口前移,落实审计工作“如影随形”监督要求,充分发挥企业日常审计监督的职责作用。

(三)深化审计成果应用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审计建议书、审计报告等形式揭示成本类项目存在的各项风险,但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并非止步于揭示问题,而是实现成本类项目管理水平的切实提升。因此,要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加强审计成果应用,从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堵塞漏洞各环节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实现对审计问题的根治。如严格落实审计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充分执行审计、业务部门整改双审验收制度,做到审计发现问题真改、实改;通过约谈、责任追究、线索移交、案例分享等方式落实审计工作“如雷贯耳”要求,实现审计“一果多用”,发挥“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审计中心 国网冀北张家口供电公司,邮政编码:100053,电子邮箱zjcheng6677@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栋.新形势下对基层央行大型维修改造项目的审计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21(28):92-94

[2]王威,黄海.基于数字化的电网大修工程审计建模应用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 2020:44-45

[3]赵怡.审计视角下高校零星维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 2023,33(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