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审计监督

2024-09-24 00:00:00王蕙娜
中国内部审计 2024年9期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本文重点梳理了邓小平同志不同时期关于审计监督的重要论述,回顾了邓小平同志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贡献,对于正确把握审计工作规律,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审计 监督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领导成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提出用严格的财经纪律加强监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强调加强财政监察,保证国家资金合理节约使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中,他领导建立了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推动将审计写入“八二宪法”。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指导下,审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完善,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顾邓小平同志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贡献,对于正确把握审计工作规律,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独特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严格财经纪律等要求有力推进了审计监督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都建立了适合当时需要的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为促进实现让每一个铜板真正有效用于革命和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在组织领导许多重大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同时,还亲自领导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的经济建设。期间,他坚决贯彻落实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财政经济方针政策,将经济工作提高到与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用严格的财经纪律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以节约用费、减少贪污浪费,有力地推进了根据地的审计监督工作。

一是要求严格财经纪律,严惩贪污腐败。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党组织的财务工作,此时他就关注到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在1929年,他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过程中,针对经济紧张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贪污浪费问题,他主张以严格的财经纪律加强对贪污浪费现象的监督与查处。1929年12月,他担任书记的红七军前委发布通告,列示“严格执行纪律”“有贪污、破坏党在群众中义信者,毫无疑义的开除出去”等条款。为加强对根据地财务收支的监督与管理,他还带领红七军在每个连队都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开展对军队费用的审查;指导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立财经委员会,对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严令“按照规定的标准开支,不得随意扩大”,有效防止、减少了根据地的贪污和浪费现象,促进了财力合理节约使用。

二是强调统一财政,推动建立审计制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同志根据党中央有关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指示精神,针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经济困难和财政不统一等实际问题,提出统一财政加强管理等要求。1940年4月,他在黎城会议上就晋冀豫统一政权的建立和财经问题作了报告。根据他的提议,根据地开始统一财政,逐步建立起统一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金库制度和粮食管理制度等,并依据实施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审计制度为例,1941年7月,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发布财务和粮食审计制度;1942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布《晋冀鲁豫边区岁入岁出审计规程》,规定审计是财务行政中的立法部分,一切收入非经审计核准不得征收,一切支出非经审计核准不得动支;1942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制定粮食审计程序,等等。这些审计制度和规定的发布,迅速推动了边区各级政府建立起审计机构并开始实施监督、发挥作用。1943年7月,邓小平同志发表题为《太行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文章,进一步指明了经济工作的地位、方针、任务。1944年3月,冀南行署发布暂行审计制度;1945年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布财务行政制度,对之前的审计、会计等制度作出补充和修订;1945年3月,太岳行署发布暂行审计制度等等。邓小平同志推动晋冀鲁豫边区发布的这些审计制度,保障了审计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审计的权力、范围、任务和审计程序,强调了审计保障财政政策充分执行、监督查处贪污浪费行为的作用,提出了审计服务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需要的目标,成为当地审计工作的重要遵循。

三是关注群众利益,切实减轻人民负担。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对如何开展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思路,他指出“财政要有很明确的政策,很正当的办法,光靠印票子不行”“要不断检查税收标准和工商政策,把着眼点放在战争供应和人民生计上面”。这些要求与指示,强调了审计要站稳为民审计的根本立场,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财政监察,保证国家资金合理节约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审计监督职能由财政部门的监察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结合财政管理分别行使。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先是全面主政西南工作,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一职,主管国家财政经济工作。这一时期,他先后强调加强地方经济建设工作和国家财政监察工作,重点解决国家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1949年底至1952年7月,邓小平同志全面主政西南工作。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西南地区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对财政经济进行了突击式、群众性的检查。他还主张加强审计监督工作,推动西南地区建立起财政审计监督制度。1950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制定《西南区预决算暂行办法》,对预决算编制、执行等方面作出规定的同时,还对工作手续、会计审计人员的管理和工作交接进行规范,强调“各级财政部门会计、审计人员,应实行两级委任管理制,非经上级机关批准不得自行互相调用”和“机关首长调动时的交代与离职,应征得主办会计、审计及接收人的同意”,保证了审计监督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1952年8月,邓小平同志任政务院副总理,后又兼任财政部部长,主管国家财政经济工作。当时,国家财政经济面临严峻形势,邓小平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工作的财政主张,最为突出的是“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其中的第六条即为“加强财政监察”。他强调“这是以后财政工作的关键”,“财政上的浪费是很大的”“如国家预算节省百分之十,就是二十多万亿元。因此,要加强财政监察”。在其他场合中,他还曾强调,要加强财政监察工作,严格财政纪律,这是财政工作“改善组织管理,贯彻经济核算,实行严格节约制度的重要方法”。他解释,为何提出财政六条工作方针,就是“要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财政工作要“保证国家工业化和两翼改造所需的资金”,“一是增加收入,二是节约支出”“财政工作人员要善于节约,善于把钱用到主要方面去”。在他的领导下,财政部门的监察机构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对财政部门、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在严格执行财政纪律,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和节约使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建立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他关于经济监督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需要给经济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有效的监督,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经济监督,维护财经法纪,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同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重视发挥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领导建立了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推动将审计写入“八二宪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宪法“要写上设立监察部和审计机关的规定”,领导建立了国家审计监督制度

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针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浪费和贪污腐败等情况,他指出,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浪费”,强调“要提高资金利用率”,“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并提出“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启动了宪法修订工作。在宪法修订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提出了设立专门监督经济的审计机关,并将其职责和权限载入宪法等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1982年2月,邓小平同志找彭真、胡乔木、邓力群等谈修改宪法问题时,明确提出七点意见,其中第四条为“要写上设立监察部和审计机关的规定”。之后,宪法中写入审计机关的建议成为决议。邓小平同志之所以提出“要写上设立监察部和审计机关的规定”,不仅源于他对革命战争时期审计有效履行经济监督职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认可,更是源于他多年来对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希望通过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纪律、促进治理整顿、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作用。1982年12月,宪法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确定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将实行审计监督写入国家根本大法,赋予了审计监督制度权威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监督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983年9月以后,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先后成立。1985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局,随后,各军区、军兵种相继成立审计局。1987年1月,邓小平同志签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工作条例(试行)》,确立了军队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监督也在各个领域逐步展开。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监督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如何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强调“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审计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开展监督。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强调“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强调“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在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他反复要求,“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些指示精神,充分表明了他强调党中央权威和经济越是搞活越要加强管理监督。这一时期,审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指示精神,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为经济改革服务,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任务,从“边组建、边工作”到“抓重点、打基础”,从“积极发展、逐步提高”到“加强、改进、发展、提高”,在改革开放时期,注重揭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干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要害问题,重点关注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完善时期,强调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聚焦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突出打假治乱,为严肃财经法纪、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治理整顿、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强调“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指导审计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开展监督。

邓小平同志始终主张用严格的财经纪律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调“把钱用到主要方面去”。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他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实际,强调要加强对财政的宏观监管与调控,“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他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不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不合质量要求的废品,降低各种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他指出“我们的资金来之不易,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来之不易,任何浪费都是犯罪”,要求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他的这些指示精神,为审计监督指明了要聚焦国家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把关理财施政的根本方向。这一时期,审计工作依据法定基本职责,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定位审计监督属于高层次的综合性财政经济监督,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重点开展了涉及政府部门、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农业资金和基建投资资金等多个领域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着力揭露和反映财政财务收支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以及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并通过审计监督推动各级各部门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减少或避免各种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为严肃财经纪律、促进治理整顿、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反对腐败现象,搞廉洁政治”,指导审计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开展监督。

结合改革开放新形势和新要求,邓小平同志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一方面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另一方面指出,“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现象,搞廉洁政治,这样,中国的前进步伐将更稳妥、更扎实、更快”,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为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指示精神,党中央对发挥审计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作出系列部署和要求,明确指出要把加强管理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一时期,审计工作深刻认识审计监督在深化改革、深入反腐中的任务,积极探索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在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等方面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了廉政建设,审计监督逐渐成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围绕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审计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了中央审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审计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新时代治国理政在审计领域取得重要制度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对审计寄予厚望,审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各级审计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踔厉奋发、勇毅创新,不断开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审计署审计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86,电子邮箱:16345374@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4

[5]赵秀山.《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7]中共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编辑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9

[8]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五)[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

[10]中国审计学会等.《中国革命根据地审计史料汇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0

[11]《彭真传》编写组.《彭真传》第四卷(1979-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