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承担执行党和国家政策、遵循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完善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站在新起点,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的重要机制,面临新要求、新挑战、新机遇;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刻理解把握时代需求,深入研究内部审计工作,把准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更好地助力组织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制,为此,审计监督要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形成合力,构建大监督平台,提升监督效力和效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治理的基石之一,在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下,需要结合国家审计要求和组织环境特点优化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以现代审计理论为指导,明确内部审计宗旨,理顺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和治理程序,探索组织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总审计师制度的建设路径,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二是深化内部审计业务内容,拓展内部审计活动范围,积极构建以增值为目标、以内部控制为重点、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管理审计框架。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简称“五部委”)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大要素组成,其中,内部审计是内部环境的构成部分,也是内部监督的重要机制。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其中也明确要求内部审计监督不可或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23年修订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再次明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建构了风险管理的“三线”模型,确立了内部审计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第三线”作用。上述种种都表明,良好的组织治理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又可以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多年来,内部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上述观点基本形成了一致认识,但在内部审计实践工作中,还存在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深入度不够等问题,这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并以深化内部审计业务内容为抓手,切实助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三是自觉接受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优化审计监督协调机制,促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32条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的工作内容。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和各部门、各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都意识到了遵循审计法和相关法规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构建审计监督协调机制。但目前在实际推进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很多协调机制在执行中重形式、轻实质。因此,优化协同机制,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边界,实质性地构建大监督平台,是深化内部审计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监督效率,实时性地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意气风发正当时。协会积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致力于推进内部审计职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服务、指导与精神动力。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一定会不断走向新的辉煌。